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5题,共22分)
1.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这说明( )。
A.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
B.种子萌发需要土壤
C.种子萌发需要空气
2.如图是小明在研究“种子发芽的条件”中的实验计划。
实验计划 问题: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吗?
推测: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
相同条件:水分,空气,数量和大小相同的两组绿豆种子等
不同条件:……
实验方法:一组种子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组种子放在黑暗的地方。
(1)实验计划中,不同的条件是________。
A.阳光 B.空气 C.水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组种子不能少于_________。
A.1粒 B.3粒 C.50粒
(3)如果本次实验成功,小明可以发现_________。
A.种子发芽需要水分
B.种子发芽需要阳光
C.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
(4)小明又做了其他实验,总结出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_________。
A.水分和空气 B.水分、空气、温度 C.水分和阳光
3.关于光照下的绿豆芽与黑暗处的绿豆芽的生长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黑暗处,绿豆芽不能生长
B.在黑暗处的绿豆芽,叶的颜色更绿
C.光照下的绿豆芽,叶的颜色更绿
4.(1)什么是沙尘暴?沙尘暴的起因是什么?
(2)为了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人类应该禁止的行为有哪些?(至少写出3条)
5.研究水量的多少对小鱼生存的影响。
一分钟内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记录表
生态瓶的情况 第一次观察 第二次观察 第三次观察
水多时 1 0 0
水少时 3 3 4
(1)生态瓶里的水较 时,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多。
(2)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保证小鱼的数量 。
(3)请解释这种变化的原因。
二.填空题(共5题,共16分)
1.完全浸泡在水中的种子比半露在空气中的种子发芽( )。
A.快 B.慢 C.相同
2.把一组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球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在这个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
A.球的大小 B.球的轻重 C.球的形状
3.稻田中有蝗虫、青蛙、蛇等,它们构成的食物链是( )
4.本学期我们做了生态瓶,我们可以用( )来做生态瓶,在瓶内可以放入( )、( )等生物。
5.科学专题探究的第一步是( ),然后根据经验( )。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 )
2.模拟实验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 )
3.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应该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应相同。( )
4.食物链通常是从小动物开始的。( )
5.泡种子的水,温度越高越好。( )
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
1.
五.简答题(共1题,共4分)
1.人类对自然环境干扰破坏可能引发沙尘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该怎样做?
六.综合题(共3题,共16分)
1.我制作的生态瓶中有哪些动物和植物 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2.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3.下面是小明在“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哪些是不合理的?用“ ”画出来。并请修改此实验方案。
小明准备了两个不漏水的盆子,在盆子里垫上餐巾纸,各放两粒绿豆种子。为了防止水分对种子发芽实验的影响,小明决定在实验过程中都不给种子洒水。他把1号盆子放在冰箱里,2号盆子放在阳台上。并每隔3天作一次观察记录。一星期以后,两盆绿豆都没有发芽,小明得到了一个结论:温度对种子发芽没有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1)A
(2)B
(3)C
(4)B
3.C
4.(1)沙尘暴是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减小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沙尘暴的主要起因是人类过度放牧、过度采集等行为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2)禁止捕杀野生动物,禁止过度放牧,禁止乱砍滥伐等。
5.(1)少
(2)不变
(3)水少时,水中氧气含量减少,鱼要浮到水面进行呼吸。
二.填空题
1.B
2.A
3.水稻→蝗虫→青蛙→蛇
4.透明的瓶子;水藻;小鱼
5.提出任务;作出假设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连线题
1.
五.简答题
1.不乱砍滥伐、不过度放牧、不过度开采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六.综合题
1.动植物:水草、小鱼
水量减少,小于浮出水面的次数增多.
2.不破坏花草树木、不随意伤害动物、节约能源、设立自然保护区、植树造林.......
3.①不合理:小明决定在实验过程中都不给种子洒水。修改:都加入适量的水。②不合理:1号盆子放在冰箱里,2号盆子放在阳台上。修改:都罩上不透明的盒子或黑色塑料袋后,1号盒子放在冰箱里,2号盒子放在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