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为了减慢饭菜等食物变质的速度,人们会采用“高温加热”或“冰箱冷藏”两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这两种方法说明引发食物变质的微生物( )。
A.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
B.生长需要营养
C.无法在有食用盐的环境生长不能
D.生长需要水
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必须把洋葱表皮( )。
A.切成碎末
B.制成玻片标本
C.涂上颜色
3.在显微镜中看到细胞中的“大泡泡”是( )。
A.液泡
B.细胞膜
C.细胞核
4.要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最好选择( )。
A.自来水
B.池塘里的水
C.纯净水
5.制作酸奶时利用到的微生物是( )。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二.填空题(共5题,共20分)
1.流感的主要症状有( )、喉咙痛、( )、咳嗽。
2.热总是从( )的一端传向( )的一端,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这种传热方法叫做( )。
3.大量的研究证明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 )组成的,( )是这些生物体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4.根据苍蝇复眼的视觉原理,人类研制出了“( )”和“( )”,还仿制出一种“( )”,用来探测高能宇宙射线,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变。
5.云和雾都是空气中( )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都是无限的。( )
2.微生物大多都是单细胞生物。( )
3.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 )
4.当镜片中央凸起的程度一样时,放大镜放大物体的图像的倍数与放大镜镜片的大小无关。( )
5.不管什么物体,传热越快对人们对生活越有利。( )
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
1.把下面实验器材与作用连线。
五.简答题(共1题,共4分)
1.近日,小明的爸爸为了家里鱼缸中的水变绿而发愁,刚刚换水不久后,水就又变得浑浊了。小明也对发绿的水感到好奇,于是便开始了研究。他取了几滴发绿的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终于查明了真相,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六.综合题(共3题,共24分)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它们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这种病毒疾病2020年2月11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COVID -19,简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的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病毒在10~15℃的空气中,能存活240分钟之久;在25℃时,却只能存活2~30分钟。
1.下列工具能对新冠病毒进行有效观察的是( )。
A.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2.人体内负责和细菌、病毒作战的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皮下脂肪
3.新冠病毒在( ) 下容易存活。
A.低温 B.高温 C.超高温
2.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使用和研究
小静同学在假期里想在家利用家里的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世界。
1.在家里的实验角,小静同学找到了三种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分别是2×、3×、5×,其中是5×的放大镜是( )。
A.镜片最大的 B.镜片最厚的 C.镜片凸度最大的
2.她想用放大镜组合一个简易显微镜,如果想要视野范围最大,应该选择( )和( )这两个放大镜。(写出放大镜倍数)
3.小静想要培养微生物进行观察,最好选择( )。
A.自来水 B.池塘里的水 C.小溪里的水
4.她用自制简易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只看到一些小颗粒在移动,但看不清楚,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_______________。
5.后来她制作了玻片标本,用光学显微镜看到了下图中的生物,它可能是( )。
3.我国科学家在1993年首次利用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在一块晶体硅的表面直接移动硅原子写下了“中国”二字,这标志着我国科研已经达到操纵原子的世界先进水平。
1.扫描隧道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相比,( )放大的倍数更大。
A.扫描隧道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2.用肉眼我们( )观察到晶体硅表面的“中国”二字。
A.能 B.不能
3.在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以前,( )就已经使人们了解了组成物质的极小微粒——原子。
A.电子显微镜 B.光学显微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A
4.B
5.A
二.填空题
1.高烧;头痛
2.温度高;温度低
3.细胞;细胞
4.蝇眼照相机;蝇眼雷达;蝇眼探测系统
5.水蒸气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连线题
1.如图:
五.简答题
1.答:因为水中有大量的藻类繁殖导致水变绿。
六.综合题
1.1.C
2.B
3.A
2.1.C
2.2× 3×
3.B
4.简易显微镜放大倍数太小,放大效果不明显
5.草履虫
3.1.A
2.B
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