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将刚刚击打过的音叉触及水面,则( )。
A.水面没有变化 B.水面产生波纹 C.水位上升
2.小明发现有一根琴弦声音有些低,他应该( ) 。
A.用力弹 B.将这根琴弦调松一些 C.将这根琴弦调紧一些
3.电影《铁道游击队》中的队员们为了抗日,经常将耳朵贴在钢轨上,这样做主要是( )。
A.卧倒,防止敌人发现自己 B.防止敌人的机枪扫射
C.因为声音在钢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能提前听到日军火车到来
4.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声音 B.获得更大的音高 C.阻止琴弦振动发音
5.耳朵结构中,感觉声音的部分是( )。
A.外耳 B.中耳 C.内耳
二.填空题(共5题,共26分)
1.耳郭,又叫耳廓,它的作用是( )。
2.声音的( )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 ( )。
3.耳由( )、( )、( )三部分组成。
4.在同样的碗里倒入不同量的水,用木棍轻轻敲击碗(敲击的力量相同),我们听到盛水少的碗发出的声音( ), 盛水多的碗发出的声音( )。(“高”或“低”)
5.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量拨动时,橡皮筋拉得越紧,声音越。( )拉得越松,声音越( );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声音( ),轻轻拨,声音( )。 (选填“高”“低”“强”“弱”)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拉长橡皮筋再放松,反复这样做时,橡皮筋一直在发出声音。( )
2.吹口琴时,口琴声音的高低与簧片的宽窄没有关系。( )
3.用同样的力量拨动橡皮筋,皮筋拉得越紧,发出的声音越强。( )
4.长时间戴着耳塞听音乐不会对耳朵造成伤害。( )
5.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
四.连线题(共1题,共4分)
1.连线题。
五.简答题(共1题,共5分)
1.闪电和雷同时在云层产生,在夏季的雨夜,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请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六.综合题(共3题,共30分)
1.1.填写(振动尺子—我能听到和看到的)记录数据。
2.根据我们的观察结果绘制图表。
3.通过伸出桌面的尺子长度和音高变化的记录表与柱状图,我们发现:( )。
2.实验设计:
(1)如图所示,在桌子上固定一小块平面镜,让太阳光(或手电筒、激光笔)照射在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在墙壁上出现一个小光斑。
(2)轻轻地敲击桌面,观察墙壁上小光斑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 )
(3)用力敲击桌面,再次观察小光斑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 )
(4)收集证据:桌面发声时,你发现墙壁上小光斑( ),这说明( )。
3.下图是人体耳朵的结构图,请观察并回答问题。
1、在耳朵结构中,收集声音的是( ),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的是( )。(填字母)
2、悠扬的琴声是靠琴弦( )产生的,琴声是通过( )传到人耳的。
3、在用气球皮模拟鼓膜振动时,在气球皮上撒一些细盐是为了( )。
4、盐粒的跳动和气球皮周围声音的音量之间的关系是( )。
5、2020年3月3日,是第二十一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听力,终生受益”。保护耳朵的正确做法的是( )。
A.耳屎堵住耳朵会影响听力,所以要经常掏耳朵
B.听音乐时,佩戴耳机对耳朵有保护作用
C.轻声交流,不在他人身边大声叫喊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C
4.A
5.B
二.填空题
1.收集声音
2.强弱;强;弱
3.外耳;中耳;内耳
4.高;低
5.高;低;强;弱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连线题
1.如下:
五.简答题
1.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六.综合题
1.高; 快;较高;较快;较低;较慢;低;慢;
物体的振动快慢与音高有关系,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2.小光斑的位置几乎不动。小光斑的位置会上下移动。位置上下移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A;E;振动;空气;看到气球膜在振动;跳动幅度大,声音越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