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光单元达标测试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光单元达标测试卷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0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8-01 12:4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5题,共14分)
1.夜视仪可以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化成( ),让我们看到。
A.直射
B.电子信号
C.反射
D.光线
2.夏天,为了防止紫外线伤着人的皮肤,人们就会打起( )的太阳伞。
A.黑色
B.红色
C.银白色
3.光在玻璃中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A.直线
B.曲线
C.折线
4.下列现象利用的原理和潜望镜所用原理不同的是( )。
A.科技馆小剧场上演的皮影戏
B.人类在月球上安装光学反射器用于测量地月距离
C.鹏鹏在水洼中看到自己的倒影
5.用连线的方式把光源进行分类。
萤火虫
发光鱼
自然光源 点燃的蜡烛
太阳
人造光源 激光灯
恒星
二.填空题(共5题,共24分)
1.将铅笔倾斜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铅笔看起来好像( )了,这是因为光的传播路线( )了。
2.生活中,有些光我们是看不见的,例如红外线和紫外线。夜视仪成像利用了( )外线,鉴别纸币的真伪利用了( )外线。
3.光是沿( )传播的,当它碰到物体后会发生( )或者( )现象,其中我们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是属于光的( )。
4.我们能看见周围的物体,是因为物体把照射到它们表面的光( )出来进入到我们的眼睛中。夜视仪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们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这种看不见的光是( )。
5.白光通过( )后会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 )等各种颜色的光。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
2.在对光的观察研究中我发现,所有的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 )
3.太阳光实际上有五种颜色。( )
4.太阳、激光笔等发出的光可以直接用肉眼去看。( )
5.光能透过不透明的物体,比如科学书。( )
四.连线题(共1题,共4分)
1.把下列名词与其相应的解释连起来:
反射 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在物体背后形成的阴暗区域
折射 光照在物体的表面后会返回来
透射 光在不同物质间传播时,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
影子 光穿过透镜形成的行进线
五.简答题(共1题,共4分)
1.什么是光源?找出生活中3种自然光源,5种人造光源。
六.综合题(共3题,共30分)
1.早在唐朝,我国就有“人制彩虹”的方法。张志和在《玄贞子》中就记载了著名的“人工彩虹”的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小明根据书中的记载制造彩虹。
1.小明采用( )(选填“方法一”或“方法二”),可以看到人工彩虹。
2.下列现象与小明看到人工彩虹的原理相同的是( )。
A.湖光倒影
B.月相变化
C.水杯中“弯折”的吸管
3.我们观察到天然形成的彩虹时,彩虹出现的方向和太阳所在的方向是( )。
A.相反的
B.相同的
C.没有关系
4.彩虹通常出现的时间是( )。
A.白天雨前天阴
B.白天雨后天晴
C.下雨时
5.我们可以使阳光透过三棱镜看到彩色光,是因为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发生了( )。
2.下面是小刚同学做“探究光的传播规律”的实验过程。请仔细观察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图1 图2
1.在图1中,将手电筒的光从第-张卡纸的小孔中射入,最终( )[填“能”或“不能”]在纸屏上形成光斑;在图2中,将手电筒的光从第一张卡纸的小孔中射入,最终( )[填“能”或“不能”]在纸屏上形成光斑。
2.根据两次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
3.在图2中,移动第( )张卡纸可以得到与图1相同的实验效果。
3.探索:光照射玻璃、纸和书
玻璃 光( )穿过玻璃,( )看清玻璃前方物体的细节。(均填“能”或“不能”) 纸 光( )穿过这张纸,( )看清这张纸前方物体的细节。(均填“能”或“不能”) 书 光( )穿过这本书,( )看到这本书前方的物体。(均填“能”或“不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A
4.A
5.
二.填空题
1.弯折; 改变
2.红; 紫
3.直线; 折射; 反射; 反射
4.反射; 红处线
5.三棱镜; 紫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连线题
1.
五.简答题
1.能发光的物体。例子略
六.综合题
1.1.方法二
2.C
3.A
4.B
5.弯折
2.1.能; 不能;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2
3. 能; 能; 能; 不能; 不能; 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