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光正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东莞市光正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9-03 15:50:20

文档简介

东莞市光正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25题,共7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D C B B A C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B B C C A B D D
21 22 23 24 25
D B B D B
二、材料题:2题,共25分(第1题,3小题共10分;第2题,5小题共15分。
26.(1)答:_选贤用能__(意思达到可适当给分)__。(2分)
(2)答:_火药________。(2分)
(3)答:_遣唐使______。(2分)
答:__鉴真东渡、玄奘西行_(每个2分,意思达到可适当给分)。(4分)
27.(1)答:__澶渊之盟_____________。(2分)
答:__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__(意思达到可适当给分)_。(2分)
(2)答:_郾城大捷_(只要回答“郾城”得2分,出现错别字得1分)。(2分)
(3)答:_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和平;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只有1点给1分,2点给2分,3点给4分;只要回答“人口南迁”就算1点;意思达到可适当给分)。(4分)
(4)答:_重文轻武(意思达到可适当给分)。(2分)
(5)答:_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应该承担着将中华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的历史责任。我们对外来节日应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发扬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等_。因此重视洋节,轻视中国传统节日是不恰当的行为。(认为这种行为不正确的,得1分;回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其意思得2分;其余意思达到可适当给分)。(3分)(共8张PPT)
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D C B B A C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B B C C A B D D
21 22 23 24 25
D B B D B
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26.
(1)答:选贤用能(意思达到可适当给分)。(2分)
(2)答:火药。(2分)
(3)答:遣唐使。(2分)
答: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每个2分,意思达到可适当给分)。(4分)
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27.
(1)答:澶渊之盟。(2分)
答: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意思达到可适当给分)。(2分)
(2)答:郾城大捷(只要回答“郾城”得2分,出现错别字得1分)。(2分)
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27.
(3)答: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和平;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只有1点给1分,2点给2分,3点给4分;只要回答“人口南迁”就算1点;意思达到可适当给分)。(4分)
(4)答:重文轻武(意思达到可适当给分)。(2分)
27.
(5)答: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应该承担着将中华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的历史责任。我们对外来节日应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发扬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等。因此重视洋节,轻视中国传统节日是不恰当的行为。(认为这种行为不正确的,得1分;回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其意思得2分;其余意思达到可适当给分)。(3分)
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答案东莞市光正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25题,共7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材料题:2题,共25分(第1题,3小题共10分;第2题,5小题共15分)。
26.(1)答:_ __。(2分)
(2)答:_ ______。(2分)
(3)答:_ _____。(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7.(1)答:_ __________。(2分)
答:__ _。(2分)
(2)答:_ 。(2分)
(3)答: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答:_ 。(2分)
(5)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东莞市光正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注:1、全卷满分l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所有各题答案均写到“答卷”上。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25小题,共75分。
1. ( http: / / image. / i 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B%E5%B3%AF%B4%F3%D4%CB%BA%D3&in=17502&cl=2&cm=1&sc=0&lm=-1&pn=2&rn=1&di=2086650496&ln=49" \t "_blank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三次全国性的大统一(秦、隋、元),其中,隋朝实现南北统一是在
A.518年 B.581年 C.589年 D.618年
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在赞颂隋朝大运河,它的中心是
A.江都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唐太宗有句名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据此回答3~4题。
3.“以史为镜,可以知更替”,唐太宗汲取了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在位期间出现了清明的统治时期,史称“ ”。
A. 光武中兴 B. 开元盛世 C. 文景之治 D. 贞观之治
4.“以人为镜,可以明得知”,这里的“人”指的是
A. 房玄龄   B. 程咬金   C. 魏征   D. 姚崇
5. 唐太宗时,长孙无忌等人撰写了《唐律疏议》,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该法典在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
①中书省 ②门下省 ③尚书省 ④皇帝
A. 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③④
6.“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柳宗元诗中“天可汗”是指
A. 隋文帝 B. 唐太宗 C. 唐玄宗 D. 武则天
7. 藏族的祖先是
A.吐蕃 B.契丹 C.女真 D.党项
8. 唐太宗曾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使他得以实现这一愿望的主要工具是
A. 举荐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制 D. 分封赏赐有功之人
9. 武则天遗言无字碑,千秋功过由后人评说。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已具备问。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了历史先河
B. 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 开创了“贞观之治”
D. 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10. 韦尔斯在《世界史纲》记述到: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结合韦尔斯的看法,你认为唐代社会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表现在
①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
②整个社会激荡着为国建功立业的精神
③展示博大宏放、海纳百川与充满活力的时代精神
④唐太宗陵墓中昭陵上,刻着带箭的骏马
A. 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 下列情形可能在唐朝发生的是
A.兵部接到金国入侵的消息 B.商人用交子用扬州购买丝绸
C.儒生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D.瓦舍正在讲岳飞等英雄故事
12. 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它始建于1300年前,是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藏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当地而建,事实上像这样的建筑在拉萨也有一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文成公主带去大量的书籍、技术、工匠等
②文成公主入藏是为了和尺带珠丹“和亲”
③文成公主入藏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④派文成公主入藏的是唐太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 “兴东北,建大金。占辽朝,灭北宋。战南宋,归元兵。”此三字概括了金朝兴衰的历史。下列时间与事件的对应中,有误的是
A. 兴东北——11世纪 B. 建大金——1105年
C. 占辽朝——1125年 D. 灭北宋——1127年
14. 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的原因是
A. 北宋臣服于辽 B. 辽革除北宋赋税政策的弊端
C. 汉人“既来之,则安之” D. 北宋不予接纳北上之人
15.提到北宋的灭亡,史书中常说:“靖康一役,二圣北狩”。这里的“二圣”指的是
①宋太祖 ②宋太宗 ③宋徽宗 ④宋钦宗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④
16. 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A. 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 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 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17.谚语“苏湖熟,天下足”中“熟”的农作物主要是指
A. 水稻 B. 小麦 C. 大豆 D. 高粱
18.我国从东汉末年以来,经济重心就开始向南方转移,而真正转移到南方是在
A. 北魏 B. 南宋 C. 唐朝 D.明朝
19. 穿越时光隧道,你回到了南宋都城临安,在下列各项中,可以看到的是
①城里有精美的瓷器出售 ②在“瓦子”里有人在说书
③有人在使用纸币购物 ④老百姓们普遍穿丝绸做的衣服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2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A. 元宵节 B. 端午节 C. 中秋节 D. 元旦
21. 北宋时,“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A. 渴望收回幽云地区 B. 崇武抑文
C. 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 重文轻武
22. 《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材料反映了宋代
A. 社会分工完成 B. 市民生活丰富
C. 民间艺术精湛 D. 边境贸易繁荣
23. 2011年4月底,古沉船“南海一号”完成第二次试挖掘,它对研究宋代海外贸易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 西域都护 B. 市舶司 C. 行省 D. 宣政院
24. 北宋时期出现纸币的根本原因是
A. 铸造货币的金属短缺 B. 印刷技术提高
C. 造纸技术提高 D. 商业活动频繁
25. 宋代保持有多项的“世界纪录”,其中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总和的是
A. 钢产量 B. 铁产量 C. 铜产量 D. 铝产量
二、材料题:2题,共25分(第1题,3小题共10分;第2题,5小题共1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小题,共10分)
材料一:唐太宗告诫臣下:“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据史书记载,唐末起义军在大风天“以火箭射城外茅屋,延及官军营,死者约三百人。”
材料三:唐代海内统一,国力鼎盛,文化昌茂,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外国来使中,也有一部分由盐城海口登陆,转道内河、陆道而抵长安。
——摘编自《走进盐城》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治理国家的关键是什么?(2分)
依据材料二,这段史料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一个发明有关?(2分)
根据材料三,日本向中国派遣的交流使团名称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唐朝与日本、印度交往的典型史实各一例。(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小题,共15分)
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弈城集》
材料二:“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珂:《金佗续编》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时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四:“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魏泰:《东轩笔录》
材料五:国务院决定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作如下修改:将第二条修改为: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依据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2分)其实质是什么?(2分)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岳家军取得的一次大捷是什么?(2分)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4分)
依据材料四,所体现的是宋朝的什么政策?(2分)
依据材料五并结合自身实际,在“圣诞节”“愚人节”越来越被更多的学生热衷的今天,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是如何看待一些同学重视洋节而轻视中国传统节日的呢?(3分)
PAGE
- 3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