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1 16:5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 号 第 1部分 第 2部分 第 3部分 第 4部分 总 分
得 分
第 1部分 识字与写字(28分)
1. 读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端正、整洁。(8 分)
jiù fù fán suǒ zhì pǔ huāng tang
shù shuō fǎng wèn jīn jīn yǒu wèi
2. 根据“传”的常用解释,填空。(4 分)
(1)徐悲鸿画的骏马真是传.神啊!读音________,意思________(填序号)。
(2)《水浒传.》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读音________,意思________(填序号)。
3. 按要求填空。(4 分)
(1) “皆”字的第一笔是 ( ),“舅”字的第三笔是 ( )。
(2) “窥”字的读音是( ),部首是( ),除部首外还有( )画,我能组
词(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4 分)
爸爸去外地出差.了,所以这次考试我没有认真复习,成绩差.强人意。妈妈
拿起桌子上的试卷.,煞.费苦心地对我说:“做学问不可以( ),这样笼统学
习是不能把问题看明白的。读书切忌( ),不懂的地方要多问老师,多查资
料,深入研究,否则只能是( ),不能精通。”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chāi chà juàn shā B. chāi chà juàn shà
C. chāi chā juàn shà D. chāi chā juàn shā
(2)[疑难]把下面的词语依次填入括号中,使句子通顺。(填序号,2 分)
A. 一知半解 B. 不求甚解 C. 囫囵吞枣
5. 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敏.(敏捷)而好学。 B. 却只漫.浪.诵读(随意)。
C.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要紧,重要)。 D. 诲.人不倦(教诲)。
6. 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正确解释。(4 分)
(1)学而不厌.( )
A. 讨厌 B. 放弃 C. 满足
(2)默而识.之( )
A. 记住 B. 认识 C. 知识
7. 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 哥哥家有一套《哈利波特》,我看得如.醉.如.痴.。
B. 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
C. 李奶奶总是对过去的不幸遭遇和痛苦经历牵.肠.挂.肚.。
D. 聋哑青年画的金鱼栩.栩.如.生.,获得了大家的好评。
第 2部分 积累与运用(12分)
8.[素养]下列关于读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读书应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
是有智慧的人。
B. 朱熹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最急”,就是说心到是
最让人着急的事。
C. 《古人谈读书》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人们要虚心学
习,不要不懂装懂。
D. 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经历,告诉我们要“读好书”。比如人物栩栩如生、
充满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书籍就是好书。
9. 在你心中,书是什么?照样子说一说。(4 分)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素养]古人通过观察世间万物产生许多关于读书的思考,写下了很多富含哲
理的诗句。比如朱熹在《观书有感》(其一)中看到半亩方塘,借水之清澈是因
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这一事例,告诫人们要想保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
书,时时补充新知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观书有感》(其二)中诗人以泛舟为例,借春水对“蒙冲巨舰”的重要性暗喻
灵感缺乏会让艺术创作停滞,灵感勃发则会使艺术创作流畅自如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11.[疑难]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2)题。(2 分)
阅读课外书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陶冶情操,但是有的同学沉迷
于阅读课外书,忽视了学业,影响了学习成绩。因此,有的家长认为读课外
书会耽误孩子的学习,非常反对孩子读课外书。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组织
好语言说服家长。
(1)对沉迷于阅读课外书的孩子说:“同学,你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反对孩子读课外书的家长说:“家长,您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3部分 阅读与感悟(30分)
(一)最佳用脑时间(14 分)
①最佳用脑时间,就是我们的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刻。在这段时间
里,大脑接收信息、整理信息、贮存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效率比其他时间都高。
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去学习和创造,取得的效果会比平时更好。
②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就是说,一天里早晨的时光最好。但是,实
际上,“最佳用脑时间”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一到了夜间,脑细胞就处于兴奋状
态,思维十分活跃,精力高度集中,工作效率极高。大多数作家都习惯夜间挥笔。
鲁迅先生白天会客、看报纸,到了晚上就开始写作,常常写到第二天的一两点钟。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习惯通宵写作。巴尔扎克则更独特,他吃完晚饭就睡觉,在
午夜起床开始创作。许多人的美妙作品往往都是夜间工作的产物,有的作家甚至
将书的名字取为《灯下集》《月下集》《书海夜航》《燕山夜话》等。也有相当
一部分人,他们的大脑在清晨和白天的思维效率较高,比如诗人艾青就喜欢在清
晨写诗,作家姚雪垠和数学家陈景润习惯在凌晨三点起床投入工作。
③总之,不同的人,大脑活动的特点也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他在一天
里不同时刻的思维效果也是不同的。就记忆来说,清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的效
率比较高。因为在清晨,大脑里没有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在晚上记的东西比较
牢固,因为它不再受新的学习材料干扰。因此,选择清晨和晚上的时间去读书、
背诗、记单词是比较适宜的。我们找出了自己大脑的活动规律,就可以利用它更
好地学习和创造,但是,如果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昏昏欲睡,还硬用刺激神经
的办法去学习,不仅效果不好,而且有损健康,不宜提倡。
12. 根据阅读所得信息,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句子中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填序号,4 分)
①清晨或白天 ②夜间 ③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刻
④青少年时期 ⑤中老年时期
人的最佳用脑时间指的是___________;从广义上看,人的最佳用脑年龄
区是___________。
A. ①④ B. ②⑤ C. ③④ D. ③⑤
13. 第②段中列举《灯下集》 《月下集》等书名旨在说明( )。(3 分)
A. 一日之计在于晨
B. 许多人的美妙作品往往都是夜间工作的产物
C. 夜间工作效率极高
D. 白天的思维效率较高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如果感到昏昏欲睡,就说明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应当及时休息。
B. 绝大多数人的大脑在白天的思维效率较高。
C. 同一个人的“最佳用脑时间”是固定的。
D. 调整“接收信息、整理信息、贮存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顺序,不影响表达
效果。
15. 老师一般会要求学生在早自习时背诵古诗词,这是为什么?(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书(16 分)
①书,一度是我的堡垒,也是我的王国。
②初病的前几年,面对着日趋恶化的病体、不可知的命运,我真有种前途茫
茫,不知何去何从之感,甚至天边掠过一只飞鸟,也能叫我触景生情,潸然泪下。
③于是,我用书为自己修筑了一个很好的堡垒,躲在里面,可以忘掉病痛,
忘掉眼泪,忘掉一切的不幸。记忆犹新的是,那些日子里,每天晚饭后,母亲就
走出门为我借书,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人家,都要敲门问询一番。自己村子的书借
光了,她就到别的村去借,常常要走很远的路。而母亲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借来的
书,往往在我饥不择食、狼吞虎咽之时,三两下就“啃光”了。母亲只好一趟趟走
得更远了。一直到父亲认识了一位图书馆的管理员,母亲肩头的重担才算放下。
④慢慢地,书为我开拓了一个新的人生领域——写作。我从写作中找到了自
己,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原来,生活的天地虽小,方格子的世界却广大无比,生
老病死、悲欢离合,都由着我去创造,去发挥。我的右臂一年四季肿胀不堪,硬
得跟石头一般。父母、亲友常劝我多休息,我却已沉迷其间,无法自拔了。对我,
这真是一种极大的心灵享受。
⑤就这样,我从爱书又迈上了写作的艰苦路程。由于学识不足,经历太少,
我需要看更多的书,汲取更多的知识。家中订了许多份书报,我还得不断地买新
书。每日看书写书,我生活在书的王国,其乐无穷。
⑥我发现,一个人只要肯做,即使在病床上,也能为自己开创出一片广阔的
新天地。 (有改动)
16.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4 分)
(1)其乐无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忆犹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从修辞手法角度看,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个__________句,把______________
比作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从结构上看,这句话在全文中的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分)
18.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5 分)
(1) “这真是一种极大的心灵享受。”“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联系短文或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对“一个人只要肯做,即使在病床上,也能
为自己开创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这句话的理解。(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写两句关于书的名言。(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4部分 表达与交流(30分)
20.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许多读书的好方法,你一定也读了不少好书。
书中的人物、情节等,有哪些令你记忆深刻或引起了你的思考呢?
现在就请你把读过的一本好书推荐给大家吧。要求把推荐理由写具体,
语句通顺,不少于 350 字。(30 分)
第八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1. 舅父 烦琐 质朴 荒唐
述说 访问 津津有味
2. (1)chuán ⑤
(2)zhuàn ③
3. (1)一 一 (2)kuī 8 示例:窥视
4. (1)C (2)C B A
[点拨]联系上下文选择词语,还要考虑词语使用的对象和说话人
的身份、角色。
5. A [点拨]古文中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有的与现代汉语意思有
所不同,应该牢记于心。
6. (1)C (2)A 7. C 8. B
9. 示例:书是一只展翅的雄鹰,带着我们的心灵飞往更广阔的未来。
10.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11. 略。 [点拨]注意根据说话对象的不同,运用恰当的语言和语
气。
12. C 13. B 14. A
15. 因为清晨时,大脑里没有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16. (1)指作者在阅读或写作时,乐在其中,乐趣无穷。
(2)指作者对母亲为其借书一事印象非常深刻,好像刚发生的一
样。
17. 比喻 书 堡垒 王国 总领全篇,点明了书在“我”的生活中的重要
作用。
18. (1)写作 (2)示例:短文中的“我”虽然长期躺在病床上,却通过每
日看书、写书,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我们应学习这种积极向上、
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
19.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0.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