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程标准】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文化方面的新变化。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两首诗都歌咏庐山,仔细品味其中的不同。
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潇洒豪迈
遣词造句都比较平实,在平平淡淡中显示出对于深邃哲理的追求
唐诗注重的是风情神韵,诗人随意抒发个人主观感受
宋诗注重的是筋骨思理,诗人很少随意抒发个人主观感受
为何有这种变化?
春秋
西汉
秦朝
战国
魏晋南北朝
隋唐
?
应运而生
百家争鸣
得到发展
遭到打击
正统思想
面临挑战
三教并存
新体系—理学
宋明
周敦颐
邵庸
张载
程颐
程颢
创立
朱熹
成熟
陆九渊
确立
王阳明
成熟
唐代
北宋
南宋
明朝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韩愈
李翱
序幕
发展
理学发展历程
创立
成熟
材料一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著名的“存天理,灭人欲”之说。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二 理学的理欲之辩,本意是想规谏统治者。但事实是统治者顺手接过来,反向推击,理欲之辩由道德修养的圣贤功夫转化成了政治奴役性的残杀工具。 ——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
探究一:理学何以受推崇?
积极: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增强宗族的凝聚力;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适应了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消极: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等,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依据材料及言论,谈谈宋明理学的影响。
历史解释
人物 表现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在封建统治者的倡导下,在理学卫道士的鼓吹下,节妇烈女越来越多。据记载,清代仅安徽休宁县就有2200多个“节烈”妇女。这些妇女不仅有夫亡不嫁,从一而终的“节妇”,还有丈夫死后,以死尽节的“烈妇”。中国的“节烈”文化,要求妇女为男子守节,守得越苦越好,节得越惨烈越佳。死了以后那些卫道士的父母还附掌大叫:“死得好,死得好!”
程
颐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程朱理学的新发展
新发展1:以儒家思想为主,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理论;
新发展2:使儒学更体系化、理论化、思辨化;
新发展3: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新发展4:注重个人修养,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文明传承与发展
延绵不断(尊重传统); 兼收并蓄(与时俱进)
理学家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二、人性的张扬 ——文学和艺术
诗被认为是高尚的文学,作者不敢掉以轻心,必须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越儒家思想的定规;
词则是供酒宴间歌唱用的,不登大雅之堂,作家可以自由挥洒,不必考虑自己的身份。
理学“存天理,灭人欲
克制个人感情
宋诗普遍显得压抑
宋词兴起
宋代的词,歌唱爱情,感慨人生,追求美好,很能撼动人的心灵。这是一个纯粹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它所展示的是人性的独特的表现形式,因而其感情在与普通人相通,受到普罗大众的欢迎。
宋
词
①兴起:
②特点:
③代表:
气势豪迈
含蓄蕴藉
1、文学
二、文学艺术
⑴宋词
唐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词,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
词的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
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
个体意识的觉醒,人性的追求和解放
⑵元曲(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一种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更加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
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代表作家:关汉卿、王实甫。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山西洪洞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
关汉卿
(3)话本:宋元时期,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书
法
绘
画
▲[唐] 欧阳询《季鹰帖》
▲[宋] 苏轼《黄州寒食帖》
唐朝“颜筋柳骨”
宋朝“有意无法”
宋徽宗书法——瘦金体
书法:从规矩森严的唐人之法到追求个性的宋人之意
▲[唐] 李思训《明皇入蜀图》
▲[宋] 许道宁 《渔父图》》
绘画: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1. 儒学:从溺于章句到发扬义理
2. 文艺:从崇尚法度到追求个性
士子之趣
世俗之趣
文学艺术的新发展:雅俗共赏
”雅“,主要指流传于社会中上层的士大夫文学,包括诗、词、散文;
“俗”,主要指流传于民间下层的小说、戏曲。
平民化
世俗化
个性化
文学艺术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三、科技
领域 成就
三大发明:基本成熟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科学家
雕版印刷普及,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
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北宋
沈括
元
郭守敬
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
元 王祯
《农书》
四、少数民族文字
契丹文
辽代契丹人创制的文字
女真文
12世纪金国建立后创制
西夏文
西夏党项族创制的文字
共同的特点:借鉴了汉字的基础上而创造
畏兀体蒙古文;
拼音符号,拼写蒙古语。
蒙古文
宋朝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
政治: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中原和南方出现了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经济:经济的高度发展为科技、文化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政策:统治者重文轻武政策,两宋政府重视教育,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宋朝科举取士条件放宽,也推动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学习和交流日益频繁,促进了少数民族的进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市民阶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对文化的需求增加。
科技:印刷技术的进步,书籍增多,便宜易得,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阶段特征
经济发展迅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农业、手工业发展带来商品经济的繁荣;对外交往以海路为主,海外贸易更加发达。
政治
经济
多民族政权并立,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加强,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文化
程朱理学兴起促进了儒学发展,深刻影响政治、道德观念、社会生活等领域。
市民队伍扩大,多元化、市民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推动了文化的高度繁荣。三大发明成熟并广泛应用,科技创新出现高峰。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背景回顾
经济
政治
文化
儒学复兴
文化艺术
科技
少数民族文字
过程
内容
影响
宋词
书法
话本
元曲
绘画
三大发明
三大科学家
辽
金
夏
蒙古
课堂小结
2.北宋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思想( )
A. 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B. 确立了儒学主流意识形态 地位
C. 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D. 明确了获得万物之“理”的方法
A
1.朱熹认为:“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其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据此可知,他认为( )
A.“理”是世界的根本原则 B.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C.应当与民休息、无为而治 D.“天理”在自己心中
A
课堂练习
3. “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朱熹)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材去也!”
材料反映出元政府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 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其目的在于( )
A. 发挥儒学在巩固社会秩序和树立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
B. 通过采取差别对待的民族政策,保障蒙古贵族的利益
C. 尊崇儒术,使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D. 适应“西学东渐”的需要,传播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
A
巩固练习
(2018江苏单科,4,3分)清代黄周星评仑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日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A
5.北宋科学家沈括用笔记文学体裁写成《梦溪笔谈》,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地理以及机械、造纸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书中记载的当时的发明应该是( )
A. 司南 B. 造纸术
C. 雕版印刷术 D. 活字印刷术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