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5课时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斜边直角边
教学目标 1.掌握根据已知条件画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2.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H.L.). 3.能够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进行证明和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H.L.”条件证全等. 难点:灵活运用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引入课题】 (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有哪些特征 (2)我们已学过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简便方法是什么 (3)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有斜边和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提问,使学生轻轻松松地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既交代了本节课要研究和学习的主要问题,又使学生对新知识有了期待,为本节课的顺利完成做好了铺垫. 【小组活动,探索定理】 如图所示,已知两条线段(这两条线段长不相等),以长的线段为斜边、短的线段为一条直角边,画一个直角三角形. 已知线段a=2 cm,c=3 cm,利用尺规作一个Rt△ABC,使∠C=90°,CB=a,AB=c. 大家一起动手来画一画,好吗?画好后与同学比较,它们全等吗? 结论:如果有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全等.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简记为H.L.(或斜边直角边). 设计意图: 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交流,画图过程中要耐心鼓励学生画出来,并大胆交流,用赞赏的语气与发言的学生交流,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勇于探究的能力.学生分小组,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自己得到知识.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例1 如图,已知AC=BD, ∠C=∠D=90°, 求证:BC=AD. 证明:∵∠C=∠D=90°, ∴ △ABC和△BAD都是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在Rt△ABC和Rt△BAD中, ∵ AC=BD(已知), AB=BA(公共边), ∴ Rt△ABC≌Rt△BAD(H.L.). ∴ BC=A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设计说明: 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再出现过程,旨在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 总结: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所以不仅适用一般三角形判定全等的方法:S.A.S.、A.S.A.、A.A.S.、S.S.S.,还有直角三角形特殊的判定方法——“H.L.” (五种) . 【拓展延伸】 例2 如图,已知AD、AF分别是两个钝角三角形△ABC和△ABE的高,如果AD=AF,AC=AE.求证:BC=BE. 思考:要证BC=BE,可以通过三角形全等解决,本题应该通过证明哪几对三角形全等来解决呢? 证明:∵ AD、AF分别是两个钝角三角形△ABC和△ABE的高,且AD=AF,AC=AE, ∴ Rt△ADC≌Rt△AFE(H.L.),∴ CD=EF. 在Rt△ABD和Rt△ABF中,∵ ∴ Rt△ABD≌Rt△ABF(H.L.), ∴ BD=BF,∴ BD-CD=BF- EF,即BC=BE. 【总结】证明线段相等可以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解决.在一个问题中,有时我们需要多次证明全等来创造已知条件,从而得到结论. 课堂练习 具有下列条件的Rt△ABC与Rt△A′B′C′(其中∠C=∠C′=Rt∠)是否全等?如果全等在( )里填写理由;如果不全等在( )里打“×”. (1)AC=A′C′,∠A=∠A′ ( ) (2)AC=A′C′, BC=B′C′ ( ) (3)∠A=∠A′,∠B=∠B′ ( ) (4) AB=A′B′,∠B=∠B′ ( ) (5) AC=A′C′, AB=A′B′ ( ) 参考答案 (1)A.S.A. (2)S.A.S. (3)× (4) A.A.S. (5)H.L.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斜边直角边 1.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条件(画图). 2.判定方法:(直角三角形特有的方法)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简记为H.L.(或斜边直角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