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腊八粥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体会八儿的人物特点,学习以语言来描写人物心理的方法。 (重点)
3.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难点)
4.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学习具体、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难点)
学习目标
沈从文(1902-1988)
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沈从文创作丰富,作品结集约有80多部,其作品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体现了乡村人物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主要作品: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以及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本文选自《沈从文全集》。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自读课文
字音字形
甜腻(tián nì)
汤匙(tāng chí)
塞灌(sāi guàn)
碗盏(wǎn zhǎn)
浓稠(nóng chóu)
嘟囔(dū nang)
孥孥(nú nú)
搅和(jiǎo huo)
唾沫(tuò mo)
多音字
匙
·chí,调羹。 汤匙
·shi 钥匙
塞
·sāi,堵住器物口的东西。活塞
·sài,边界上险要地方。边塞
·sè,用于若干书面语词。茅塞顿开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叙述了八儿想吃腊八粥的故事,通过对八儿和妈妈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
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什么内容?
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八儿等粥和八儿一家人喝粥两件事。
等粥
喝粥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等粥这件事详写,喝粥这件事略写。详写等粥,略写喝粥是为了突出八儿苦苦等待吃妈妈煮的腊八粥的情景,可以充分表现出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突出文章中心。
读读文中描写八儿的语句。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对八儿进行描写的?
讨论交流:
为什么八儿的“眼睛可急红了”?
因为八儿一心急着吃腊八粥,可是妈妈却说要等到夜里才能吃,听到这么松劲的话,八儿急红了眼。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要哭的样子”显然是八儿故意做给妈妈看的。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小小年纪算的这样清,可见很聪明。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你从对八儿的语言描写中感受到了什么?
八儿这个连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小孩子,借口“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竟然要跟妈妈一样“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并且在得到妈妈同意后,得寸进尺想吃得更多。从中感受到八儿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同时也说明八儿想吃腊八粥的想法极其强烈。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八儿猜想栗子稀烂,饭豆肿胀,花生仁儿面面的,枣子大了三四倍,糖放多了会起锅巴。
这种种美妙的猜想,反映了八儿对腊八粥的美好向往,进一步突出了他想快点喝到腊八粥的迫切心理。
写八儿对腊八粥的美妙猜想。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八儿由于个子矮看不到锅中的粥,对腊八粥有许多美妙的猜测,现在妈妈把自己抱起来,终于看见了。禁不住发出一声惊呼。省略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八儿为什么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这里是对八儿心理变化的描写。16-17自然段写了八儿对腊八粥的美好想象,现在看到粥的颜色却是黑的,不由得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心里有些许失望。
张店九中初一语文组
要把一篇文章写生动、形象、具体必须抓住重点,详写主要内容。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妈妈熬制腊八粥,八儿等吃腊八粥。为了把这一部分内容写具体,作者运用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方法把腊八粥的诱人和八儿迫不及待想吃腊八粥的情景表现的得淋漓尽致。
如何详写主要内容
从描写八儿的句子中可以看出八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可以看出八儿是一个天真、可爱、聪明、孝顺的孩子。
文中描写八儿一家吃粥的场面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作用是什么?
讨论交流: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虽说……但……”转折句,“好吃得多”说明粥味道美。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把八儿吃饱的肚子比作“一面小鼓”说明八儿一碗接一碗吃粥,把肚子撑的像一面小鼓。
在他身边桌上那两只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半碗陈腊肉”都吃不下去了,说明粥的美味胜过陈腊肉,也说明八儿的爹妈也吃的非常饱胀了。
文中写八儿一家吃粥的场面采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方法。作用是从侧面烘托出腊八粥的香甜、好喝。
八儿和家人吃腊八粥的情景为什么要略写?
课文略写八儿和家人吃腊八粥是为了突出八儿苦苦等待吃妈妈煮的腊八粥的情景。
这篇课文叙述了八儿想吃腊八粥的故事,通过对八儿和妈妈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表现了腊八粥的香甜和八儿的可爱、机灵。
课文主旨
本文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课文细致地描写了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情景。文章语言平易浅白、简练流畅、极富生活气息;向我们展示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浓厚的民族情怀、浓烈的中国味道。
课堂小结
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我最喜欢吃的一道菜就是糖醋里脊了,想起酸甜酥脆的糖醋里脊,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把里脊肉洗净切成长条,放适量盐、白胡椒粉、蛋清、放姜汁拌匀,腌制一会儿,然后撒上生粉。再放到油锅里炸,炸好后另外用一个锅,放适量番茄酱、白糖、一点清水,煮开后加一点儿淀粉水,煮到汤汁变稠关火,快速倒入炸好的里脊肉拌炒,撒上芝麻就完成了。不要说吃,但是看一眼这色香味俱全的糖醋里脊就让人口水直流了,更不要说大口大口地吃了。
小练笔
1902年,沈从文出生在湘西边上一个不到一万人口的小县城,那里不但风景优美,民间风俗和艺术也很兴盛,过年时狮子、龙灯、焰火,在湘西各县更是极其有名。沈从文小的时候过年,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灯,由初一到十二叫“送灯”,全城都在敲锣打鼓到处去送。白天多大锣大鼓在桥头上表演戏水,或在八九张方桌上盘旋上下,晚上则在灯火下玩蚌壳精;十三到十五叫“烧灯”,主要比赛谁家焰火出众超群。
孩童时的沈从文和百十个大小顽童一起,追随狮子龙灯队伍在城厢内外玩耍。玩灯的不仅要凭气力,还得要勇敢;耍灯的人为显示自己
推荐阅读
沈从文儿时过新年
英雄无畏,每当场坪中焰火上升时,白光直泻数丈。有的还大吼如雷,这些人却不管是“震天雷”还是“猛虎下山”,照例是赤膊上阵,迎着焰火奋勇向前。沈从文他们年纪小,没有资格参与这种剧烈的活动,只能趁热闹在旁呐喊助威。
有时充其量自告奋勇帮忙拿个松明火炬或者背背鼓之类的,已算是运气不坏啦。这样就可以始终跟随队伍走,马不离群,直到天快发白,大家都烧得个焦头烂额,筋疲力尽。队伍中还跟着老渔翁和蚌壳精表演,全都选面目俊秀姣好的男孩子充当,老渔翁白须白发也做得俨然真的一般。经过一夜的疯狂,也都是毛发秃光,现了原形,狼狈可笑。此时的乐队鼓笛也是有气无力板眼散乱地随意敲打着。也许是为了振作大伙精神,天明之
之后,乐队中忽然又悠悠扬扬吹起“踹八板”来。狮子耳朵只那么摇动几下,老渔翁和蚌壳精应景似的,跟着鼓笛节奏,当街随意兜两个圈子,不到终曲照例就下来,惹得大家好笑。
最后都集中到一个会馆前点验家伙,散场时,正街上江西人开的南货店、布店,福建人开的烟铺,已经放鞭炮烧开门纸迎财神;家住对河的年轻苗族女人,也挑着豆豉萝卜丝担子上街叫卖了。热闹的春节过去了,新的一年新的生活又开始了。
思考: 沈从文儿时过新年有哪些风俗?短文主要描写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