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课前回顾
甲午中日战争
背 景
中国:
日本:
国际环境:
导火索:
清政府软弱腐朽、军备废弛
蓄谋已久,积极备战
列强支持、默许、纵容态度
朝鲜东学党起义
根本原因
过 程
主要战役
英勇人物
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大战、
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结 果
影 响
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①三国干涉还辽
②瓜分中国狂潮
③“门户开放”政策
割地、赔款、
通商、设厂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1898
戊戌变法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
1840--1842
1851
1864
1860
1856
1894
1895
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
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技术
思想文化
制度
被瓜分
农民阶级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
?
资产阶级
希望?
怎么办?
出路?
太平天国
甲午战后的中国现状
戊
戌
变
法
戊戌变法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甲午战后的中国现状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文化上: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仅仅依靠新式枪炮舰船和洋务企业,并不能使中国富强!
君主立宪制度是最好的政治制度!必须进行政治改革!
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资产阶级维新派
王 韬
郑观应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戊戌变法的过程
壹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兴起
1.兴 起:公车上书
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1)代表:
拒和、迁都、变法
“闻日本索偿2万万是使我臣民上下三岁不食乃能给之。”
康有为、梁启超
(2)内容:
(3)结果:
没有上达光绪帝
(4)意义: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
康有为(1858-1927)
梁启超(1873-1929)
香港游历
研习西学
请求变法
宣传变法
(万木草堂)
师从康有为
报刊主笔
宣传变法
阅读教材P28、P30“人物扫描”板块,归纳康有为、梁启超的生平要点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发展
2.发 展:
(1)活动: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 名称 地点
强学会 北京
上海强学会 上海
南学会 长沙
农学会 广州
兴儒会 瑞安
励学斋 西安
蜀学会 成都
学会:
一种政治团体,主要通过翻译西方的书籍报刊,发表时事言论等等,宣传西方先进文明,宣传变法思想。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发展
2.发 展:
(1)活动: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时务报》
1896年创刊于上海,梁启超主笔。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国闻报》
1897年创刊于天津,严复主笔。
“通上下之情”
“通中外之故”
借用进化论宣传变法思想
维新派最重要
影响最大的报刊
北方最有
影响的报纸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发展
影响:推动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储备变法人才
众多报刊、学会的宣传效果如何?
据张元济记载,其乡有年逾七旬素称守旧者,读梁启超文且慕之,且赞之。
张之洞读《时务报》后,致信邀请梁启超前往湖北,随信捐助《时务报》500银元以示支持。公开表彰《时务报》见识正大,增广见闻,下令湖北全省公费订阅。
——马勇《戊戌政变的台前幕后》
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多所。
——汤志钧《戊戌时期的学会与报刊》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高潮
3.高 潮:百日维新
(1)背景:
①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②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③光绪帝“不甘做亡国之君”
光绪皇帝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高潮
3.高 潮: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维新变法)
(1)开始标志:
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2)主要内容:
新法内容 积极作用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裁撤冗rǒng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打击旧官僚,有利于维新派参政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
有利于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
废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有利于西学传播和
新式人才的培养
裁减绿lù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
京师大学堂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高潮
3.高 潮: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维新变法)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写在课文标题处)
依据变法内容,结合以下角色,说说他们对变法的态度?
旧官僚
旧士兵军官
旧读书人
裁撤冗官冗员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
训练新式军队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失败
4.结 局:戊戌政变
废除变法诏令
(除保留京师大学堂外)
改革触犯顽固派利益,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废除变法诏令,搜捕维新人士。
光绪被
囚于瀛台
谭嗣同
刘光第
杨深秀
康广仁
杨锐
林旭
“戊戌六君子”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失败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从嗣同始!
谭嗣同殉难画
如何看待谭嗣同的殉难?
用自己的死唤醒国人,激励更多的人探索救国之路,改变中国命运。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失败
如欧阳予倩所言:“一班青年知识分子,因那一回政变的刺激,从桎梏zhì gù麻醉中觉醒过来,中国革命也就积极地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倘若那六君子不死,有许多人或者还会对由上而下的改革存着幻想。”
——蔡尚思 方行《谭嗣同全集》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贰
三、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 :朝廷中大多数高级官员的位置都出自她(慈禧太后)的恩赐并效忠于她……协助皇帝作出重要决策的高级官员大部分是皇太后的人。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1.顽固派势力强大
材料二 :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2.光绪帝没有实权
材料三 :光绪皇帝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几年吃的东西不顾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吃了。”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3.维新派缺乏经验,操之过急
三、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5.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材料四 :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
4.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况下产生,它的发展水平低,经济基础薄弱,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发展不充分。
由此催生出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也很弱小,无法和封建势力抗衡。缺乏反封建的勇气,一味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四、戊戌变法的影响
影响(意义):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促进思想启蒙,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
四、戊戌变法的影响
影响(意义):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动
当我读到康、梁的痛快淋漓的议论以后,我很快就成了他们的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志士,对于习八股、考功名,便没有多大兴趣了。
——《吴玉章回忆录》
《天演论》出版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竟作了中学生读物……作文题目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试申其义”, ……“天演”、“物竞”等术语渐渐成了爱国志士的“口头禅”。 1910年7月,20岁的胡洪骍(xīng)改名为“胡适”,字“适之”。
——摘编自胡适《四十自述》
胡适
(1891—1962)
吴玉章(1878—1966)
课堂小结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发生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发展
百日维新
高潮
戊戌政变
结局
根本原因:资产
阶级的局限性
宣传变法
失败
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影响:
思想解放作用
启示(教训):资本主义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梁启超作《少年中国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集体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