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01 18:43:40

文档简介

武威市第十八中学2021—2022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
第 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70 分 每题 2 分)
1.《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处。今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山海关。”这一规定
A.引发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
C.表明列强侵华进入到了资本输出阶段 D.使中国开始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戊戌维新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挽救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B.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C.推动了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D.变革了社会生活习俗
3.陈独秀认为,近代以来的政治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必须开展一场运动“摧廓而澄清之”。因此他提倡
A.实业救国 B.三民主义 C.变法改制 D.民主科学
4.如图为近代某一时期政治形势示意图。该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的政治特点
A.国共十年对峙 B.抗日根据地发展迅速 C.军阀割据混战 D.国家统一、政治清明
5.“一时间,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从垂暮老人到黄髫稚子,无不喊出‘打倒帝国主义’‘打 倒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口号。”据此判断,该历史时期是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6.1937 年 7 月 8 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通电 针对的事件是
A.华北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7.这次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军队之间的首次主力会战;交战双方总共投入近百万兵力, 持续了三个多月。此次战役是
A.武汉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淞沪会战
8.“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 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重要原因是
A.保家卫国 B.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C.建设祖国 D.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
9.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这表明新中国外交
A.缺乏实际经验 B.拒绝与西方国家打交道 C.坚持独立自主方针 D.服从于苏联压力
10.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年代尺的空白处应填写
A.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B.取得抗美援朝胜利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通过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11.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的补充发言中提出的方针是
A.求同存异 B.亚非合作 C.平等互利 D.团结反霸
12.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3.“它打开了中西方之间相互认知和交往的大门,被称作‘炸破冷战坚冰的外交核弹’,时 任美国国务卿腊斯克称它为‘在密不透风的铁板上撕开一道裂缝’”。材料中的“它”是指 A.中苏建交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中法建交 D.中日邦交正常化
14.下列文化成就中,属于古代西亚的是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太阳历 D.干支纪日法
15.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下图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方框中正确的选项应是
A.腓尼基字母 B.拉丁字母 C.印度字母 D.埃及字母
16.世界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帝国。其中,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一度成为 其“内湖”的帝国是
A.孔雀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波斯帝国 D.罗马帝国
17.“中世纪”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一段历史,中国历史 学家习惯上称之为西欧封建社会。其特点包括
①政治分裂割据 ②经济为庄园制 ③教会地位显赫 ④王权至高无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在世界历史上被称为中古时期的是
A.1——5 世纪 B.5——10 世纪 C.5——15 世纪 D.10——15 世纪
19.这是一套特定的仪式誓词: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 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一现象发生于
A.亚述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西欧封建社会 D.日本幕府时期
20.他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位沙皇,执政后他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巩固和强化了专制政权。文中的“他”是
A.亚历山大 B.查士丁尼 C.穆罕默德 D.伊凡四世
21.依据下方知识卡所列内容,判断该国是
①延续一千多年②保存有丰富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
③颁布《查士丁尼法典》④被奥斯曼帝国所灭
A.亚历山大帝国 B.亚述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22.12 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下列表述符合该时期日本史实的是
A.武士集团对天皇绝对效忠 B.以庄园制度为经济基础
C.逐步建立起中央集权体制 D.冶铁技术开始传入日本
23.5 世纪末 16 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下列有关印加国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当时最为强大的印第安人国家 B.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
C.土地、矿藏和牲畜不归国家所有 D.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
24.非洲不是如一些西方学者所描绘的那样只是“狮子出没的地方”,而是在远古时代就有高度文明的大陆,非洲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以石头文化而闻名的国家是
A.班图 B.桑给巴尔 C.阿克苏姆 D.大津巴布韦
25.10—15 世纪,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一系列国家。这些国家经济上
A.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 B.发明浮动园地以扩大耕地面积
C.形成封建庄园 D.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
26.有关英国和荷兰探寻新航线的表述正确的是
A.1497 年,卡伯特父子发现了纽芬兰岛 B.荷兰人哈得逊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C.英国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D.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27.美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说,17—18 世纪白银产量的 1/3 至 1/2 流入中国,白银的大量流入,满足了明中叶以来因普遍使用白银作为货币而对白银的大量需求。这一现象表明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明朝实行了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 D.资本主义萌芽得到了迅速发展
28.新航路开辟后,洲际间的人口迁移逐渐增多。15~16 世纪,世界上移民最为集中、族群 混合程度较高的地区是
A.非洲 B.亚洲 C.美洲 D.欧洲
29.15 世纪末,一位西班牙家庭主妇抱怨:过去一个月的开销只需要 2 块银币,现在却需要 30 块银币。这表明当时西班牙发生了
A.物资短缺 B.价格革命 C.经济困难 D.商业革命
30.在牛顿的时代,光不再是神秘物质,不再是上帝的住所,而成了一个物理现象。由此可知
A.资产阶级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B.近代自然科学重视经验性总结
C.近代自然科学冲击了神学思想 D.工业革命极大改变了世界面貌
31.欧洲近代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 其共同之处是
A.促进思想解放 B.鼓励追求现世幸福 C.主张天赋人权 D.构建“理性王国”
32.“劳动是价值的普遍尺度和正确尺度”“要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就应该奉行自由贸易”, 这些观点出自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亚当·斯密
33.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共同原因是
A.新贵族与封建制度的矛盾 B.殖民地与宗主国的矛盾激化
C.专制王权同议会的矛盾激化 D.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34.1689 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下面对这一文件表述错误的是
A.使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 B.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
C.规定国王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D.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新的国王
35.马丁 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要借助于机 构来实现”。这表明
A.维护宗教权威。 B.主张“信仰得救” C.认为宗教信仰自由 D.认为王权高于教权。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30 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1 年 7 月,十几位年轻人在上海秘密召开会议,随后转移到嘉兴南湖,在一条游船上完成了会议的最后议程。
材料二:八七会议后,怎样夺取武装斗争的胜利,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便成为摆在党面前的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1)与材料一有关的是中共历史上的哪次会议 此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4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八七会议后,中共探索出的“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其开端是什么 (8 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摘自《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 年)
材料二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 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 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请分别从物质和精神两个角度说明开辟新航路的动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航路开辟给西欧社会带来的影响。(12 分)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70分每题2分)
1-5 BCDCB 6--10 BDACD 11--15 AABBA
16-20 DACCD 21-25 DBCDD 26--30 AACBC
31--35
ADDDB
二.材料题(30分)
36.(1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分)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0分)
37.(1)物质动因:由于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人们对
货币和贵金属黄金的追求日趋狂热。
精神动因:葡萄牙、西班牙(欧洲人)笃信基督教,进行宗教扩张。(6分)
(2)影响:①地主阶级和封建的生产方式日趋没落;②欧洲出现商业革命和
价格革命:③推动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实力上升。(10分)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第4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