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件 (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件 (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01 13:1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课前回顾
洋务运动
兴 起
内 容
结 果
评 价
背景、时间、口号、根本目的、指导思想、代表人物
创办军事工业
创办民用工业
建立新式海陆军
创办近代教育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北洋、南洋、福建、广东水师)
(京师同文馆、翻译馆、派遣留学生)
失败
局限性
进步性
地 位
近代化的军事、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情境导入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 5 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明确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2、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左宝贵、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3、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培养识图能力。通过分析三国干涉还辽和门户开放的内容理解其实质,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历史史实的能力。
一、甲午中日战争
1、战争背景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确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所以它把侵略的魔爪首先伸向朝鲜和中国。它不断派遣间谍到朝鲜、中国境内搜集情报,秘密测绘朝鲜半岛和我国东北、渤海湾的详尽地形。到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作好对华战争的一切准备。
大 陆 政 策
日本
中国台湾
朝鲜
中国东北蒙古
中国
亚洲
世界
①根本原因: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②中国
两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材料1:中国自十四年(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材料2: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1894年),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耗资三千万两白银。光绪大婚庆典(1889年),耗费银子500多万两。
清政府软弱腐朽、军备废弛
可能性
军备废弛
清政府软弱腐朽
③列强对日本侵略中国和态度——默许、支持、纵容
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对大清的战争,列强各自打着自己的算盘: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
俄国采取不干涉政策。
思考:材料反映了西方列强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持什么态度
列强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
清政府依靠列强调停,错过备战时机
④朝鲜东学党起义
导火索
1894年·东学党起义
材料三:中日《天津条约》约定,朝鲜今后若发生重大变乱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需要出兵朝鲜,必须事先互相知照。
材料四: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
点拨与指导一、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4分钟)
2、甲午战争的过程
左宝贵
邓世昌
徐邦道
丁汝昌
你认识这些历史人物吗?你能讲讲他们的事迹吗?
从他们身上你能学到什么精神?
大批英雄人物为什么没能阻止战争的失败?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威海战役
辽东战役
战争爆发的标志
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①开始标志——1894年7月 丰岛海战
②平壤之战
1894年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
清政府希望
列强能够出
面调停。
平壤激战的同时,清朝海军北洋舰队从大连向鸭绿江口大东沟护送援军。9月17日,舰队在返航中遭遇拦路阻击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双方一触即发,黄海大战爆发。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此日:
有公:
海军:
1894年9月17日
——黄海大战
致远舰管带——
邓世昌
清朝近代海军主力
——北洋舰队
“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③黄海海战
时间:1894年9月
作战双方:
北洋舰队—日本联合舰队
结果:中方损失较大,但主力 尚存
日本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
邓世昌,广东番禺人。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后调赴北洋舰队,任致远舰管带。平时钻研海军战术,严格训练。1894年,在黄海海战中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
人物扫描
邓世昌(1849—1894)
辽东战役
④ 辽东战役
黄海海战之后,日军分两路入侵中国。一路渡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大连守将不战而逃,旅顺守将大多庸懦畏敌,只有徐邦道孤军迎敌,血战四天,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
黄海大战后,李鸿章为保存自己派系的实力,命令北洋舰队“保船避战”,躲进威海卫军港,不准巡海迎敌。这样,黄海制海权为日本舰队所控制,日军便从海陆两路夹击中国辽东半岛。
辽东半岛战役与旅顺屠城
陆路日军渡过鸭绿江,占领牛庄、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海路日军从花园口登陆南下进占旅顺后,疯狂屠杀无辜居民,城中只留下36人掩埋尸体,其余居民被尽皆杀戮。此图是日本《近代百年史画报》上刊登的照片。
日军在旅顺,对市内居民连续四天进行杀戮,老弱妇孺无一幸免。屠杀过后全市仅剩三十六人被留下埋葬同胞尸体,估计超过二万人遇害。为了掩盖他们的罪行,将被害者的尸体集中火化后埋葬,用木牌写上“清国将士阵亡之墓”,借以欺骗世界舆论。
⑤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1月,日本陆军在日本海军的护送下,在山东半岛荣城湾登陆,从背面包抄袭击清朝北洋水师的基地威海卫,日本舰队则从正面封锁海口。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多次请求出击,都被李鸿章拒绝。洋教官和一些贪生怕死的将领逼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宁死不从,自杀殉国。广大爱国官兵先后八次击退敌舰。2月,北洋水师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全军覆灭。
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1894.7-1895.2)
主要战役 战 况 重要人物
丰岛海战
正式宣战
平壤战役
平壤陷落
左宝贵
黄海海战
损失惨重,丧失黄海制海权
邓世昌
辽东陆战
占领大连、旅顺(大屠杀)
徐邦道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丁汝昌
战争爆发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3分钟)
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主观原因(内因) 客观原因(外因)
① 清政府的极端腐败和无能(根本原因)
②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主要原因)
③清军不少官兵临阵脱逃
④清军装备落后
①日本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②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③日本装备先进
4.甲午战争给我们的启示(反思)
①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1.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中方谈判代表李鸿章
日方谈判代表伊藤博文
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2.《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1895年4月17日)
项目 主要内容 危害
割地
赔款
增开商埠
设厂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大大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
反割台斗争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课后活动
二者本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前者是列强侵华的表现,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后者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在中国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对双方互利互惠的平等交易行为,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台湾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1895年清政府割让台湾后,在内乏饷械、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不甘作亡国奴的台湾人民和部分留台清军,对日本的占领进行了顽强抵抗,战斗从1895年6月开始,到10月台南陷落为止,历时5个月。台湾军民与日军进行了大小100余次战斗,抗击日本3个近代化师团和1支海军舰队,先后打死打伤日军3.2万多人。日本近卫师团有一半被消灭。民军和留台清军除少数人生还外,大部分战死。这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上极为壮烈,值得后人永远纪念。
知识拓展
中英《南京条约》
①割让香港岛;
②赔款2100万元;
③五口通商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协定关税。
中日《马关条约》
①割让辽东半岛、 台湾、澎湖列岛;
②赔银二亿两;
③增开口岸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④在华设厂。
④经济侵略加剧
①割地面积增加
②赔款数额倍增
③侵略深入腹地
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
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危害最大。
3.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1)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①沙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②强租海港和划分“势力范围”
③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3分钟)
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背景
①19世纪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兴起瓜分世界的高潮。
②《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以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为契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方式
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
《时局图》
3.强租海港和划分“势力范围”
国别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租借地 山东
沙俄 旅大租借地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 广州湾租借地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九龙租借地、 威海卫租借地 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沙俄
日本
德国
英国
美国
法国
原因:①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
地,无暇东顾。(1898年,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走菲律宾)
②美国的工业生产跃居世界第一位,但军事力量还不能与其它
列强抗衡
内容:①美国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
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这个照会
得到各国的同意。
实质:“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
上的矛盾。
4.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影响
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一、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原因
经过
②平壤战役
③黄海海战
④辽东半岛战役
⑤威海卫战役
结果
二、瓜分中国狂潮
三国干涉还辽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①丰岛海战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总结归纳
根本原因
导火线
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哀悼的是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岳飞 D.关天培
2.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C
B
3.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C
4.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中“割地求和”是指清政府( )
A.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B.与俄国签订《北京条约》
C.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D.与法国签订《天津条约》
5.《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与《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在地理位置上的突出特点是( )
A.深入到中国内地
B.集中在沿海一带
C.分布在中国最富饶的地区
D.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