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知识回顾
两次鸦片战争
项目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起止时间 1840——1842 1856——1860
侵华国家 英国 英、法(俄、美合伙打劫)
订立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中英《虎门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中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
通商口岸 五处 十处
丧失主权 领土主权、关税主权、领事裁判权、最会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等权利 丧失更多领土主权;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鸦片贸易合法化等
主要危害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阅读诗歌,回到问题:
“郑氏”是谁?
“夏日”是指哪个国家?
“我们”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左宝贵
邓世昌
徐邦道
丁汝昌
教学目标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对比,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培养论从史出、历史解释的能力。
唯物史观:树立唯物史观,能够客观、辩证地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清军战败原因。
家国情怀:体会英雄人物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国家统一的信念,勿忘国耻,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
核心素养
究根溯源
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它为什么敢于挑起这场战争?
岛国。人多,地少,资源贫乏。
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强。
日本国情
新课讲解
一.甲午中日战争
①日本政府制定的“大陆政策”
材料1: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由于日本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国内市场狭小,因此人民起义不断,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1、背景:
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大 陆 政 策
日本
中国台湾
朝鲜
中国东北蒙古
中国
亚洲
世界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确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所以它把侵略的魔爪首先伸向朝鲜和中国。它不断派遣间谍到朝鲜、中国境内搜集情报,秘密测绘朝鲜半岛和我国东北、渤海湾的详尽地形。到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作好对华战争的一切准备。
点拨与指导一、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4分钟)
②中国
两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材料1:中国自十四年(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材料2: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1894年),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耗资三千万两白银。光绪大婚庆典(1889年),耗费银子500多万两。
清政府软弱腐朽、军备废弛
可能性
军备废弛
清政府软弱腐朽
③国际环境
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
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利用日本牵制俄国
在远东发展势力
美国
日 本
支持
支持
乘机夺取
新的权益
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准备尚未就绪
支持
不干涉
英国
法国
德国
俄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加紧殖民和侵略(资本)
列强默许、支持、纵容的态度
催化剂
点拨与指导一、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4分钟)
④朝鲜东学党起义
导火索
1894年·东学党起义
材料三:中日《天津条约》约定,朝鲜今后若发生重大变乱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需要出兵朝鲜,必须事先互相知照。
材料四: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
点拨与指导一、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4分钟)
2、战争过程:
① 丰岛海战
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② 平壤战役
1894年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
左宝贵(1837—1894)
左宝贵,山东费县人,回族。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奉命率部进援朝鲜。平壤战役打响后,负责防守城北玄武门一线,带病登城指挥。当部将劝他摘下红缨帽,脱掉黄马褂,以免引起敌人注意时,他却坚定地说:我之所以穿朝服,就是想让士卒们知道我还在,这样他们就会同敌人血战到底。
人物扫描
黄海海战
③ 黄海海战
1894年9月,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也展开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此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可惜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 共损失5 艘战舰, 日本联合舰队多艘战舰重创, 但未沉一舰。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 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 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黄海大战
2014年,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命名为“丹东一号”。2015年11月4日,国家文物局确认丹东一号为甲午中日战争中沉没的战舰"致远舰",将进行整体打捞。
辽东战役
④ 辽东战役
黄海海战之后,日军分两路入侵中国。一路渡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大连守将不战而逃,旅顺守将大多庸懦畏敌,只有徐邦道孤军迎敌,血战四天,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
黄海大战后,李鸿章为保存自己派系的实力,命令北洋舰队“保船避战”,躲进威海卫军港,不准巡海迎敌。这样,黄海制海权为日本舰队所控制,日军便从海陆两路夹击中国辽东半岛。
辽东半岛战役与旅顺屠城
陆路日军渡过鸭绿江,占领牛庄、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海路日军从花园口登陆南下进占旅顺后,疯狂屠杀无辜居民,城中只留下36人掩埋尸体,其余居民被尽皆杀戮。此图是日本《近代百年史画报》上刊登的照片。
日军在旅顺,对市内居民连续四天进行杀戮,老弱妇孺无一幸免。屠杀过后全市仅剩三十六人被留下埋葬同胞尸体,估计超过二万人遇害。为了掩盖他们的罪行,将被害者的尸体集中火化后埋葬,用木牌写上“清国将士阵亡之墓”,借以欺骗世界舆论。
威海卫战役
⑤ 威海卫战役
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写信给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劝其率舰队投降,遭到严词拒绝。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1月,日本陆军在日本海军的护送下,在山东半岛荣城湾登陆,从背面包抄袭击清朝北洋水师的基地威海卫,日本舰队则从正面封锁海口。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多次请求出击,都被李鸿章拒绝。洋教官和一些贪生怕死的将领逼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宁死不从,自杀殉国。广大爱国官兵先后八次击退敌舰。2月,北洋水师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全军覆灭。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威海战役
辽东战役
战争爆发的标志
阶段 战场 主要战役 战况 重要人物
开始 丰岛海面 \
第一阶段 (1894.7-9) 朝鲜半岛 黄海海域
第二阶段 (1894.10-1895.初) 辽东地区 山东半岛
丰岛海战
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平壤战役
平壤失守,战火至华
阅读教材,将表格填写完整。
黄海战役
丧失黄海制海权
邓世昌
左宝贵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占领大连、旅顺
旅顺大屠杀
徐邦道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丁汝昌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1)清政府的制度落后政治腐败(根本原因)
(2)由于李鸿章的“避战自保”、妥协退让而贻误战机,导致中国军队的一败再败。
(3)中国军队装备落后,军备不足,实力差距。
(4)外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
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3、战败原因
1.世间:1895年《马关条约》
1895年中日谈判,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李鸿章
伊藤博文
2.《马关条约》的内容
项目 内容 影响和危害
割三地
赔二亿
增口岸
允设厂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
抢夺中国原料和廉价劳动力,阻碍着中国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英《南京条约》
①割让香港岛;
②赔款2100万元;
③五口通商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协定关税。
中日《马关条约》
①割让辽东半岛、 台湾、澎湖列岛;
②赔银二亿两;
③增开口岸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④在华设厂。
④经济侵略加剧
①割地面积增加
②赔款数额倍增
③侵略深入腹地
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
合作探究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新变化: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对中国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危害最大。
中英《南京条约》
①割让香港岛;
②赔款2100万元;
③五口通商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协定关税。
中日《马关条约》
①割让辽东半岛、 台湾、澎湖列岛;
②赔银二亿两;
③增开口岸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④在华设厂。
④经济侵略加剧
①割地面积增加
②赔款数额倍增
③侵略深入腹地
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
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危害最大。
1894年适逢慈禧六十寿辰,拟“在颐和园受贺,自大内至园, 路所经,设彩棚经坛,举行庆典”。挪海军经费,缮修颐和园,布置点景,广收贡献。
万寿无疆 普天同庆
三军败绩 割地求和
台湾岛已割日本
颐和园又搭天棚
1895年5月~10月:抗击日军50000余人,打死打伤32000余人,击毙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山根信成少将。
台北
台中
台南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台湾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问题: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2)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
(3)“春愁”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目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1896年
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强占台湾
领土被割的悲愤和爱国之情
台湾军民痛击日本侵略军
三、瓜分中国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
经过:
结果:
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
沙俄联合德国、法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
抢夺利权
划分势力范围
强租海港
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主要表现:
内容:……
实质
是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中国的产物
扩大美国在华利益
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3.强租海港和划分“势力范围”
国别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租借地 山东
沙俄 旅大租借地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 广州湾租借地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九龙租借地、 威海卫租借地 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沙俄
日本
德国
英国
美国
法国
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①时间:1899年
②内容:
奥地利
英国
沙俄
法国
意大利
日本
美国
德国
③实质:
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4.“门户开放”的内涵和实质
从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落后就要挨打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军事现代化。
……
启示
课堂总结(2分钟)
甲午战争
背 景
过 程
结 果
影 响
中国:
日本:
国际环境:
朝鲜:
爆发:
结束:
1894.7,丰岛海战
1895初,威海卫战役
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①三国干涉还辽
②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
③“门户开放”政策
割地、赔款、
增开商埠、设厂
清政府软弱腐朽、军备废弛
“大陆政策”
列强支持、默许、纵容态度
东学党起义
根本原因
课堂检测
1、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B.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D.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B
2. (2021·江苏苏州)下图是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所载某次战争形势图,此次战争是 (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链接中考
B
3. (2021·四川广安) 据统计,甲午战争前,外资在华设有工厂192 家,投资总额近2 000万元;甲午战争后的1895—1913 年间,外资在华新建厂矿达1366 家,其多数资本在1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为10215.3万元。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强迫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被接受
D.中国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链接中考
A
4、1893年,中国消费品原料进口占进口总额的13%,到1903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2.3%。导致中国近代消费品原料进口额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B.中俄《瑷珲条约》的影响
C.中日《马关条约》的影响
D.《北京条约》的影响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