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01 18:4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标要求: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明朝时期,辣椒、土豆、玉米等食物传入中国,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
作物名称 传入时间 记载
花生 16世纪初从东南海路传入 弘治十六年《常熟县志》
南瓜 16世纪初叶分别从东南海路、西南陆路传入 东南海路:嘉靖十七年(1538) 《福宁州志》;
西南陆路:嘉靖三十五年(1556)《滇南本草图说》
向日葵 16世纪上半叶从东南海路传入 嘉靖四十三年(1564)《临山卫志》
菜豆 17世纪中叶从西南陆路传入 康熙六年(1667)《嘉定州志》
番茄 16世纪末从东南海路传入 万历四十一年(1613)《猗氏县志》
辣椒 16世纪末从东南海路传入 万历十九年1591 《遵生八笺》
木薯 19世纪初叶从东南海路传入 光绪十六年《高州府志》
菠萝 17世纪初叶从东南海路传入 康熙二十六年《台湾纪略》
佛手瓜 19世纪末传入贵州 何文辉报告
番石榴 17世纪末从东南海路传入 乾隆年间《南越笔记》
番木瓜 17世纪上半叶从东南海路传入 康熙年间《岭南杂记》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阅读课本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完成表格
领域 表现
农业
商业
新农作物输入中国(玉米、甘薯)粮食产量提高
江南多种经营兴盛,经济作物繁多(农产品商品化),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
开设工场并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大规模生产
手工业
吴名声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
资本主义萌芽
(明代苏州纺织业)群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雍正12年《苏州风俗考》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匠有常主”
自由劳动力
“计日受值”“计工受值”
工资(劳动力价格)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阅读课本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完成表格
领域 表现
农业
商业
新农作物输入中国(玉米、甘薯)粮食产量提高
江南多种经营兴盛,经济作物繁多(农产品商品化),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
开设工场并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大规模生产
手工业
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
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晋商
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时间 契约张数 使用通货类别和数量
洪武 8 宝钞7、银1
永乐 16 宝钞15、布1
宣德 17 宝钞4、布11、稻谷2
正统 48 布29、稻谷11、银17
景泰 12 布2、银10
成化 32 银32
弘治 14 银14
经济发展局限
朕(雍正)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徽商“贾而好儒”……儒家“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狭隘思想使得徽商发迹后不愿投人大量资金扩大再生产,而是“广营宅、置田园”,或 “求功名、重享乐”,封建小农意识劣根性在其身上充分体现。
——《试析徽商文化衰落的原因》
阅读课本结合材料归纳明清之际经济发展的局限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阻碍社会的进步
重农抑商、海禁政策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农本商末的社会价值观念阻碍商业进一步发展
程朱理学日益僵化,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天朝上国的迷梦
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津乐道于自己的 “十全大武功” 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正当西方国家大步迈入近代工业文明的时候,中国社会仍旧迟滞不前,埋下了落后挨打的伏笔。
1、经济
农业商品化
手工业新式化
商业群体化
(2)社会
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世俗化倾向发展
(3)政治: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4)思想:思想控制强化(八股取士、文字狱、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西学东渐
思想文化的变化
(1)南宋:陆九渊的心学
(2)明中后期:王阳明的心学
“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反省内心可得天理;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主观唯心论;
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1、陆王心学
背景: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评价:
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主观唯心主义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比较项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同点 世界观
哲学范畴
方法论
道德观
相同点 本质
内容
影响
哲学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强调“格物致知”
(通过外物求”理”)
“发明本心”,“致良知”
(通过内心的反省)
主张人应以天理(儒家的仁义道德)为行为规范
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
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都是唯心主义哲学
李贽(1527—1602)
材料一: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
材料二: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明朝后期:李贽
提倡个性自由
蔑视权威教条,否定传统理论道德标准
阅读课本了解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
黄宗羲
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提出“工商皆本”。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提倡经世致用;
批判君主专制。
王夫之
批判专制集权体制
尊重物质运动的自然规律
朴素辩证法。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政治上,都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经济上,都重视手工业和商业
思想上,都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并未超越范畴)
评价:
积极性: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在-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局限性: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领域 时期 作者 代表作 地位 体裁
小说
元末明初
施耐庵
《水浒传》
最早长篇白话小说
元末明初
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
明朝中期
吴承恩
《西游记》
神话小说
清朝
吴敬梓
《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
清朝中期
曹雪芹
《红楼梦》
古代现实主义高峰
章回体
三、小说与戏曲
15
武松打虎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关云长千里走单骑
领域 时期 分类 代表人物 成就
戏曲 戏曲创作
舞台演出
明朝
汤显祖
清朝
《牡丹亭》
孔尚任
《桃花扇》
明清
清道光
昆曲
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京剧
融合徽汉两调,吸收昆曲,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特点: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
17
18
【思考】为什么明清小说戏曲取得重要成就?
1.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发展令市民阶层壮大,世俗文化兴起
2.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强,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
3.前朝的文化积累提供了不少文学素材和形式
4.印刷术的成熟和出版业的发展。
领域 时期 作者 代表作 特点
科技 明后期
明清
《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
《徐霞客游记》
科技总结性巨著
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传播西方科技知识。运用欧洲测绘技术绘制全国地图。
西学东渐
四、科技
李时珍
徐光启
宋应星
徐宏祖
利玛窦等传教士
时代特征:
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小农经济仍占主导
阶级上:市民阶层的壮大
政治上: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
思想上:理学僵化,禁锢思想;
提倡个性自由,反对专制;
西学东渐
明清时期社会转型:
旧传统 新因素
政治 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奠定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版图
经济 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小农经济仍占主导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私营手工业崛起主导,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加深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文化 理学主导束缚人性; 文化专制空前强化; 传统科技大成; 西学东渐开始;
产生早期启蒙思想;
文艺大众化、世俗化;
承古
萌新
课 堂 总 结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领域
手工业领域
商业领域
陆王心学
李贽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
小说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明朝中期:吴承恩《西游记》、吴敬梓《儒林外史》
清朝中期:曹雪芹《红楼梦》
戏曲创作:汤显祖、孔尚任
舞台演出:昆曲、京剧
传统科技: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和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西学东渐:利玛窦
社会经济的局限
小说与戏曲
思想领域的变化
戏曲
科技
1.明清时期,许多贫瘠的土地如山地、丘陵地也具有了十分重要的开发价值。这主要是因为( )
A. 高产农作物 引进 B. 人口不断增加
C.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D. 国家统一巩固
2.明清时期,部分商人在河南开封设店,专门贩卖绍酒、火腿、茶叶等江南特产。这表明当时(  )
A.中原人很早就懂得经商 B.城镇商业出现繁荣景象
C.长途贩运丰富了社会生活 D.坊市商品交易限制被取消
A
C
3.(英)安格斯 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提到:“1700-1820 年,中国的 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在世界的比例也从 22.3%增长到 32.9%”。其原因有()
①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出超②国土面积和人口基数庞大
③资本主义因素发展迅速④明清时期农耕文明的惯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B
4.清朝中期,市场中出现了一些帮派性质的劳动力群体,如典当司柜(保管当品)大多是徽州人,镊工多为句容人,绍兴人大多是银匠或师爷(官府幕僚),江西人多是漆匠,后高人善于养蚕,南浔人则更加擅长缫丝。这一现象的出现
A. 表明手工业生产区域分工显著
B. 限制了市场的竞争理念的发展
C. 有利于区域间技术的交流融合
D. 促进了地域性商帮的迅速崛起
B
5.清代钱大昕《十架斋养新录》记载:“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材料表明
A. 儒学的正统地位已岌岌可危
B. 清代民众文化水平大幅提高
C. 小说世俗化倾向便于其推广
D. 宗教文学走出困境展现新貌
C
5.在明代文学作品“三言”中,《喻世明言》11篇、《警世通言》13篇、《醒世恒言》9篇涉及市民,“二拍”中《初刻拍案惊奇》16篇、《二刻拍案惊奇》18篇描写市民。这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极其罕见的。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 B. 政府的大力倡导支持
C.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D.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D
6.《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适趣闲文者特多。”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B.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C.明清时期民主进步思潮产生 D.封建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