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三黑”,一个质朴而充满“土味”的名字。当他遇到“土地”时,他身上的“土味”更加浓厚,他对土地的热爱更加真挚。本课让我们走近“三黑”,去体味他和“土地”微妙的关系……
苏金伞
三黑和土地
学习目标
1.会读写“咸、耙、蹚、闺女”等字词。
2.识记有关作者苏金伞的文学常识。
3.掌握诗歌的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质朴的语言特色。
4.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之情。
字词读两遍抄两遍
疙(gē)瘩(da) 松(sōng)散(sǎn) 麦籽(zǐ)
耙(pá)过 荞(qiáo)麦 白霎(shà)霎
蹚(tāng)坏 笑嘻嘻 闺女
咸
一、了解作者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二、了解体裁
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体诗、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从五四运动以来,新诗一直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其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徐志摩、闻一多、林徽因、卞之琳、戴望舒、艾青、冰心、郭沫若、北岛、舒婷、顾城等一大批著名诗人。(同训有,不用做笔记。)
三、创作背景
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几乎触处皆诗。
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让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本诗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的喜悦之情。
结合阅读课本p92页阅读提示。
四、听朗读,品味诗歌
同学们,请听音频文件。(不在PPT内,单独发送了)静静感受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画面。思考:诗歌展现了哪几幅画面?给每一幅画面起一个标题 。
第一部分:获得土地,异常欢喜。(1-3)
第二部分:翻地耙地,愉快劳作。(4-8)
第三部分:今昔对比,变化巨大。(9-12)
第四部分:热爱土地,憧憬未来。(13-14)
第五部分:翻身做主,心情甜蜜。(15)
五、品析诗意的语言
这首诗,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语言朴实无华,却丝毫不减诗意。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到两幅画面,说说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绘它们,如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描写角度、表达方式的选择等等。
要求:将PPT中的赏析批注在书上,另外自己再选至少两处进行赏析和批注。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农民比作旱天的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农民对待土地的样子,表现出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
都送到舌头上,
是咸是甜
自己先来尝一尝。
庄稼是农民的希望,“恨不得”“尝一尝”表现出了农民对土地爱之深。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
耙得又平又顺溜,
看起来,
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平整顺溜的土地比作妇女刚梳的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土地刚翻过的模样,表达了农民心中的喜悦之情。
现在
蝈蝈儿就在自己地里叫,
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
“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
三黑对待孩子的态度与自己小时候大人的态度截然相反,这体现了新时代下农民的新面貌。
六、诗歌主旨
《三黑和土地》 这首诗写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获得土地的事情,表现了三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后喜慌的心情,抒发了他对土地的热爱之
情,展现了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七、诗读歌,感悟情感
配上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录制语音文件进行上传。
八、拓展提升
(1)说一说,推广人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仿照本单元或本课语言表达的特点,作为环境保护推广人,写一段宣传语。
(3)组织汇报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