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1分子热运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连州期中)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mL.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C.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D.分子的质量很小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mL,最合理的解释是分子之间存在空隙,B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组成物体的分子间存在间隙,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
2.(2019九上·祁阳月考)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存在引力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解:A、氧气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A不符合题意;B、由于玻璃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所以无法复原;不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B错误,符合题意;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是因为路边花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带来的,C不符合题意;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子动理论三大内容:布朗运动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气体可以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很小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很多,当然还有很多示例都可以证明分子动理论三大内容,做好积累是关键。
3.(2022九下·海南月考)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B.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形成沙尘暴
C.排放工业废水污染整个水库
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炒菜时加点盐,菜有了咸味是扩散现象,能证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A不符合题意;
B.尘沙是物体,它包含很多的分子,物体的运动是机械运动,不属于扩散,B符合题意;
C.污染整个水库是污水在水中散开是扩散现象,能证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不符合题意;
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整个房间里能闻到香味是扩散现象,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闻到气味说明分子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尘沙飞扬是机械运动。
4.(2022九下·鄂州月考)生活中的“粘”字常与一些物理现象有关,下列关于“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吃冰棒时会感觉粘舌头,是因为分子间引力
B.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是因为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C.排尽挂钩内空气后将挂钩“粘”在墙上,利用了大气压
D.两块磁铁靠近能“粘”在一起,是因为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吃冰棒时,较冷的冰棒让舌头上的水凝固,于是冰棒与舌头粘在一起,A错误,符合题意;
B.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与皮肤摩擦而带上了电荷,而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化纤衣服能粘住毛绒,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排尽挂钩内空气,挂钩外的大气压便把挂钩粘在墙上了,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两块磁铁能相互吸引,是因为异名磁极相互吸引,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液体变为固体,是凝固现象;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吸盘挂钩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磁体间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5.(2021九上·海珠期末)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晶体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状态之间变化。它在丙状态时最容易被压缩;在乙状态时具有流动性。则( )
A.甲状态时,没有固定的形状
B.乙状态是固态
C.丙状态变为乙状态的过程是汽化
D.甲状态变为丙状态的过程要吸热
【答案】D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B.由题意知,某晶体的丙状态是最容易被压缩,处于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而乙状态具有流动性,处于液态,没有固定形状;那么甲是固态,有固定的形状。AB不符合题意;
C.丙状态变为乙状态是气态变液态的液化过程,C不符合题意;
D.甲状态变为丙状态是固态变气态的升华过程,需要吸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结合题意判断对应的物态,进一步解答即可。
6.(2021九上·新化期末)对于图中所示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水蒸气将软木塞冲开,其能量转化与内燃机压缩冲程相同
B.乙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C.丙图中活塞向下运动时,瓶内空气温度升高,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丁图中小朋友下滑时,是通过做功增加了物体内能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甲图中软木塞飞出时,管内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内燃机的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两者的能量转化不同,A不符合题意;
B.乙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主要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同时也有斥力,B不符合题意;
C.丙图中活塞向下运动时,压缩瓶内空气做功,使瓶内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该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不符合题意;
D.丁图中小朋友下滑时,身体与滑道摩擦,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内能对外做功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物体间摩擦,是做功改变内能。
7.(2021九上·崆峒期末)下列有关分子运动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间引力和斥力不可能同时存在
B.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由于压缩固体十分困难,说明固体分子间没有间隙
D.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或液体之间,不可能发生在固体之间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它们是同时存在的,不会抵消,A不符合题意;
B.扩散现象指两种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它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说明了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符合题意;
C.压缩固体十分困难,是由于固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而不是固体分子间没有间隙,C不符合题意;
D.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可以发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8.(2021九上·苍溪期末)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下列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B.5mL水与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
D.水结成冰后分子就停止了运动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尘土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土的颗粒,不是单个的分子,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A不符合题意;
B.5mL水与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B符合题意;
C.将石块研磨成粉状,是物理变化,属于宏观物质的变化,分子的大小没有变化,C不符合题意;
D.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的,水结成冰,分子仍是在不停地运动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9.(2021九上·勃利期末)下列事例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
B.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墙壁内部会变黑
C.一个人吸烟,满屋子都可以闻到烟味
D.扫地时,太阳光下能看到大量灰尘在空中飞舞
【答案】D
【知识点】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C.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一个人吸烟,满屋子都可以闻到烟味,这两种现象是由于气体分子在空气中无规则的运动,属于扩散现象,AC不符合题意;
B.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墙壁内部会变黑,这种现象是由于固体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属于扩散现象,B不符合题意;
D.扫地时,太阳光下能看到大量灰尘在空中飞舞,这是固体大颗粒的机械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灰尘飞舞是机械运动。
二、填空题
10.(2022九下·覃塘月考)新冠肺炎病毒直径约为0.1μm,可通过飞沫传播,这 (选填"是"或"不是")扩散现象。封闭在注射器简内的空气压缩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有
【答案】不是;斥力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病毒不是分子,不是扩散现象;封闭在注射器简内的空气压缩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
【分析】扩散现象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空气难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有斥力。
11.(2021九上·休宁月考)如图是物质三种状态下的物理模型,物质由图甲直接变成图丙的过程叫做 。(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凝华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放热;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甲图分子排列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是气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乙图分子排列没有固定的位置,比较松散,是液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丙图分子排列十分紧密,是固体分子的排列模型。物质由甲图状态变成丙图状态的过程,也就是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分析】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此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但有一定的体积;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容易向四面八方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过程叫做凝华。
12.(2022九下·武功月考)生活中有很多关于“吸”字的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解释,如用吸管“吸”饮料, 饮料是在 的作用下被“吸”入口中的;用吸尘器“吸”灰尘,是利用空气流速越大,压强 ,从而将灰尘“吸”入吸尘器的,两块削的很光滑的铅块紧密接触后能紧紧地“吸”在一起,靠的是 。
【答案】大气压;越小;分子之间的引力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入吸管进入口中。
用吸尘器“吸”灰尘时,吸尘器内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吸尘器外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灰尘被“吸”入吸尘器中的。
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黏在一起,说明了分子间有引力。
【分析】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使管内气压减小,这样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就被压进吸管里。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13.(2021九上·澄海期末)物质是由 组成的,如图所示是表示物质处于固、液、气三种状态时分子的分布,丙图分子间间距较大,作用力 , 图表示固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
【答案】分子;较小;甲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更小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分子间间距最小的物质为固态,形状、体积不易改变,说明分子间作用力较强;液体分子间距离介于固体和气体分子间距离之间,形状随容器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但体积不易改变,说明分子间作用力较固体弱;气体分子间距离最大,体积随容器容积的增大而增大,形状随容器形状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分子间作用力最弱。所以,丙图分子间间距较大,作用力较小,甲图表示固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
【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距离较大时,分子间作用力较小;固体的分子间距小。
14.(2021九上·通榆期末)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大江南北,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新冠病毒是直径仅为0.3μm的颗粒物,可通过飞沫传播,飞沫传播的方式 (选填“是”或“不是”)扩散现象。在做好各项防控工作中,其中重要的一种方法是用酒精消毒,我们很远就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酒精分子在做 。
【答案】不是;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新冠病毒是直径仅为0.3μm的颗粒物,所以飞沫传播的方式是颗粒物的宏观运动,而不是微观分子的扩散现象。
根据分子动理论知识,我们很远就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酒精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分析】飞沫是机械运动;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15.(2021九上·香洲期末)疫情期间,教学楼里能闻到消毒水的气味,这是 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 ;液态消毒水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
【答案】扩散;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斥力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疫情期间,教学楼里能闻到消毒水的气味,是因为消毒水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进入人的鼻腔引起的。这是扩散现象。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当消毒水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 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故液态消毒水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6.(2021九上·建华期中)假如分子的直径是10-10米,把分子看成球体,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一层,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1cm。该正方形中有 个分子,如果地球上有80亿人,这些分子数目是地球人口数目的 倍。
【答案】1×1016;1.25×106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正方形的边长a=1cm=1×10-2m
正方形的面积S=a2=(1×10-2m)2=1×10-4m2
正方形中分子的个数n==1×1016个是全球人口的倍数n’==1.25×106倍
【分析】根据物体的边长计算面积,结合单个分子的直径和总面积,计算分子个数。
17.(2019九上·普宁期中)常见物质是由大量 或原子组成的, (填“固态”、“液态”或“气态”)物质内分子间作用力最大,宏观表现为既不容易压缩又不容易拉伸,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
【答案】分子;固态;引力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相同条件下,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最大,分子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所以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具有流动性;固态物质分子间距离很小,分子相互作用力很大,所以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具有流动性。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分析】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固态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大。
18.(2021九上·防城期末)在室内煮咖啡,很快能闻到香味,煮沸后香味更浓,说明 越高,分子 越激烈。
【答案】温度;热运动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煮咖啡时闻到香味是因为发生扩散现象,是因为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造成的,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热运动越激烈,扩散越快,因此煮沸后的咖啡温度更高,香味更浓。
【分析】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热运动越激烈,扩散越快。
三、实验探究题
19.(2021九上·陇县期中)如图所示,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
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示数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
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请回答
(1)图a和图 两个实验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
(2)图b和图 两个实验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
【答案】(1)d
(2)e;引力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综上所述,
(1)图a和图d都是说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图a和图d两个实验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
(2)图b和图e两个实验现象都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分析】(1)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可以形成扩散现象;
(2)紧压的物体相互吸引,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20.(2021九上·富县期中)如图所示,根据分子运动理论回答:
(1)墨水滴在水中散开,说明 ;
(2)在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内装有一半的酒精,再沿管壁慢慢地注入带颜色的水,这时可以清楚地看见水和酒精的分界面,然后堵住管口,上下颠倒几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可以看见混合液体体积减小了,这说明 。
(3)如图所示,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中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 。
【答案】(1)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间存在引力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墨水滴在水中后散开,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各自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这是扩散现象。
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
用手轻轻地碰一下附着肥皂泡棉线的任意一侧,这一侧的肥皂液薄膜破了,棉线被没有破一侧的水分子拉向了另一侧,这说明水分子间存在引力。
【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1.(2021九上·淮北月考)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瓶子的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上面的瓶子中装有空气,下面的瓶子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我们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进入上面的瓶子中,下面的瓶子中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淡,最后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得均匀。
(1)物理学中把这个现象叫做 现象。
(2)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答案】(1)扩散
(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1)二氧化氮气体比空气的密度大,空气要处于二氧化氮气体的上方,抽掉玻璃板后,红棕色气体逐渐进入上面的瓶子中,下面的瓶子中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淡,最后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得均匀,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这种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2)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可以产生这种现象。
【分析】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四、简答题
22.(2021九上·吉林期中)请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解释为什么木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伸。
【答案】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木棒很难被压缩;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木棒很难被拉伸。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分析】物质由大量分子、原子组成;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分子间有间隙。
23.(2020九上·东辽期末)用热水泡茶时,茶水很快变浓,茶香扑鼻,而用冷水泡茶则慢慢变浓,这是为什么
【答案】解:因为分子运动剧烈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剧,热水分子运动更剧烈,所以茶水很快变浓,闻到茶香,而用冷水泡茶时,热水分子运动相对不剧烈,故此时茶水慢慢变浓。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分析】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4.(2020九上·通榆月考)竞竞的爸爸喜欢喝绿茶,川热水泡茶时,茶水很快变浓,茶香扑鼻,而用冷水泡茶则慢慢变浓,请解释这是为什么。
【答案】解:泡茶时,茶分子会运动到水中,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温度越高,茶分子运动越快,扩散越快,所以用热水泡茶时,茶水很快变浓,茶香扑鼻,而用冷水泡茶则慢慢变浓。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泡茶时,茶分子会运动到水中,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温度越高,茶分子运动越快,扩散越快,所以用热水泡茶时,茶水很快变浓,茶香扑鼻。
【分析】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剧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1分子热运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连州期中)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mL.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C.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D.分子的质量很小
2.(2019九上·祁阳月考)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存在引力
3.(2022九下·海南月考)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B.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形成沙尘暴
C.排放工业废水污染整个水库
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
4.(2022九下·鄂州月考)生活中的“粘”字常与一些物理现象有关,下列关于“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吃冰棒时会感觉粘舌头,是因为分子间引力
B.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是因为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C.排尽挂钩内空气后将挂钩“粘”在墙上,利用了大气压
D.两块磁铁靠近能“粘”在一起,是因为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5.(2021九上·海珠期末)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晶体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状态之间变化。它在丙状态时最容易被压缩;在乙状态时具有流动性。则( )
A.甲状态时,没有固定的形状
B.乙状态是固态
C.丙状态变为乙状态的过程是汽化
D.甲状态变为丙状态的过程要吸热
6.(2021九上·新化期末)对于图中所示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水蒸气将软木塞冲开,其能量转化与内燃机压缩冲程相同
B.乙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C.丙图中活塞向下运动时,瓶内空气温度升高,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丁图中小朋友下滑时,是通过做功增加了物体内能
7.(2021九上·崆峒期末)下列有关分子运动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间引力和斥力不可能同时存在
B.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由于压缩固体十分困难,说明固体分子间没有间隙
D.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或液体之间,不可能发生在固体之间
8.(2021九上·苍溪期末)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下列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B.5mL水与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
D.水结成冰后分子就停止了运动
9.(2021九上·勃利期末)下列事例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
B.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墙壁内部会变黑
C.一个人吸烟,满屋子都可以闻到烟味
D.扫地时,太阳光下能看到大量灰尘在空中飞舞
二、填空题
10.(2022九下·覃塘月考)新冠肺炎病毒直径约为0.1μm,可通过飞沫传播,这 (选填"是"或"不是")扩散现象。封闭在注射器简内的空气压缩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有
11.(2021九上·休宁月考)如图是物质三种状态下的物理模型,物质由图甲直接变成图丙的过程叫做 。(填物态变化名称)
12.(2022九下·武功月考)生活中有很多关于“吸”字的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解释,如用吸管“吸”饮料, 饮料是在 的作用下被“吸”入口中的;用吸尘器“吸”灰尘,是利用空气流速越大,压强 ,从而将灰尘“吸”入吸尘器的,两块削的很光滑的铅块紧密接触后能紧紧地“吸”在一起,靠的是 。
13.(2021九上·澄海期末)物质是由 组成的,如图所示是表示物质处于固、液、气三种状态时分子的分布,丙图分子间间距较大,作用力 , 图表示固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
14.(2021九上·通榆期末)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大江南北,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新冠病毒是直径仅为0.3μm的颗粒物,可通过飞沫传播,飞沫传播的方式 (选填“是”或“不是”)扩散现象。在做好各项防控工作中,其中重要的一种方法是用酒精消毒,我们很远就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酒精分子在做 。
15.(2021九上·香洲期末)疫情期间,教学楼里能闻到消毒水的气味,这是 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 ;液态消毒水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
16.(2021九上·建华期中)假如分子的直径是10-10米,把分子看成球体,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一层,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1cm。该正方形中有 个分子,如果地球上有80亿人,这些分子数目是地球人口数目的 倍。
17.(2019九上·普宁期中)常见物质是由大量 或原子组成的, (填“固态”、“液态”或“气态”)物质内分子间作用力最大,宏观表现为既不容易压缩又不容易拉伸,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
18.(2021九上·防城期末)在室内煮咖啡,很快能闻到香味,煮沸后香味更浓,说明 越高,分子 越激烈。
三、实验探究题
19.(2021九上·陇县期中)如图所示,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
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示数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
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请回答
(1)图a和图 两个实验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
(2)图b和图 两个实验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
20.(2021九上·富县期中)如图所示,根据分子运动理论回答:
(1)墨水滴在水中散开,说明 ;
(2)在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内装有一半的酒精,再沿管壁慢慢地注入带颜色的水,这时可以清楚地看见水和酒精的分界面,然后堵住管口,上下颠倒几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可以看见混合液体体积减小了,这说明 。
(3)如图所示,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中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 。
21.(2021九上·淮北月考)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瓶子的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上面的瓶子中装有空气,下面的瓶子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我们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进入上面的瓶子中,下面的瓶子中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淡,最后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得均匀。
(1)物理学中把这个现象叫做 现象。
(2)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四、简答题
22.(2021九上·吉林期中)请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解释为什么木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伸。
23.(2020九上·东辽期末)用热水泡茶时,茶水很快变浓,茶香扑鼻,而用冷水泡茶则慢慢变浓,这是为什么
24.(2020九上·通榆月考)竞竞的爸爸喜欢喝绿茶,川热水泡茶时,茶水很快变浓,茶香扑鼻,而用冷水泡茶则慢慢变浓,请解释这是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mL,最合理的解释是分子之间存在空隙,B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组成物体的分子间存在间隙,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
2.【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解:A、氧气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A不符合题意;B、由于玻璃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所以无法复原;不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B错误,符合题意;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是因为路边花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带来的,C不符合题意;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子动理论三大内容:布朗运动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气体可以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很小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很多,当然还有很多示例都可以证明分子动理论三大内容,做好积累是关键。
3.【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炒菜时加点盐,菜有了咸味是扩散现象,能证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A不符合题意;
B.尘沙是物体,它包含很多的分子,物体的运动是机械运动,不属于扩散,B符合题意;
C.污染整个水库是污水在水中散开是扩散现象,能证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不符合题意;
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整个房间里能闻到香味是扩散现象,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闻到气味说明分子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尘沙飞扬是机械运动。
4.【答案】A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吃冰棒时,较冷的冰棒让舌头上的水凝固,于是冰棒与舌头粘在一起,A错误,符合题意;
B.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与皮肤摩擦而带上了电荷,而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化纤衣服能粘住毛绒,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排尽挂钩内空气,挂钩外的大气压便把挂钩粘在墙上了,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两块磁铁能相互吸引,是因为异名磁极相互吸引,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液体变为固体,是凝固现象;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吸盘挂钩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磁体间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5.【答案】D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B.由题意知,某晶体的丙状态是最容易被压缩,处于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而乙状态具有流动性,处于液态,没有固定形状;那么甲是固态,有固定的形状。AB不符合题意;
C.丙状态变为乙状态是气态变液态的液化过程,C不符合题意;
D.甲状态变为丙状态是固态变气态的升华过程,需要吸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结合题意判断对应的物态,进一步解答即可。
6.【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甲图中软木塞飞出时,管内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内燃机的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两者的能量转化不同,A不符合题意;
B.乙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主要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同时也有斥力,B不符合题意;
C.丙图中活塞向下运动时,压缩瓶内空气做功,使瓶内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该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不符合题意;
D.丁图中小朋友下滑时,身体与滑道摩擦,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内能对外做功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物体间摩擦,是做功改变内能。
7.【答案】B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它们是同时存在的,不会抵消,A不符合题意;
B.扩散现象指两种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它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说明了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符合题意;
C.压缩固体十分困难,是由于固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而不是固体分子间没有间隙,C不符合题意;
D.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可以发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8.【答案】B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尘土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土的颗粒,不是单个的分子,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A不符合题意;
B.5mL水与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B符合题意;
C.将石块研磨成粉状,是物理变化,属于宏观物质的变化,分子的大小没有变化,C不符合题意;
D.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的,水结成冰,分子仍是在不停地运动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9.【答案】D
【知识点】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C.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一个人吸烟,满屋子都可以闻到烟味,这两种现象是由于气体分子在空气中无规则的运动,属于扩散现象,AC不符合题意;
B.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墙壁内部会变黑,这种现象是由于固体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属于扩散现象,B不符合题意;
D.扫地时,太阳光下能看到大量灰尘在空中飞舞,这是固体大颗粒的机械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灰尘飞舞是机械运动。
10.【答案】不是;斥力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病毒不是分子,不是扩散现象;封闭在注射器简内的空气压缩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
【分析】扩散现象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空气难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有斥力。
11.【答案】凝华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放热;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甲图分子排列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是气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乙图分子排列没有固定的位置,比较松散,是液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丙图分子排列十分紧密,是固体分子的排列模型。物质由甲图状态变成丙图状态的过程,也就是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分析】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此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但有一定的体积;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容易向四面八方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过程叫做凝华。
12.【答案】大气压;越小;分子之间的引力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入吸管进入口中。
用吸尘器“吸”灰尘时,吸尘器内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吸尘器外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灰尘被“吸”入吸尘器中的。
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黏在一起,说明了分子间有引力。
【分析】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使管内气压减小,这样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就被压进吸管里。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13.【答案】分子;较小;甲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更小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分子间间距最小的物质为固态,形状、体积不易改变,说明分子间作用力较强;液体分子间距离介于固体和气体分子间距离之间,形状随容器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但体积不易改变,说明分子间作用力较固体弱;气体分子间距离最大,体积随容器容积的增大而增大,形状随容器形状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分子间作用力最弱。所以,丙图分子间间距较大,作用力较小,甲图表示固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
【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距离较大时,分子间作用力较小;固体的分子间距小。
14.【答案】不是;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新冠病毒是直径仅为0.3μm的颗粒物,所以飞沫传播的方式是颗粒物的宏观运动,而不是微观分子的扩散现象。
根据分子动理论知识,我们很远就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酒精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分析】飞沫是机械运动;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15.【答案】扩散;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斥力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疫情期间,教学楼里能闻到消毒水的气味,是因为消毒水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进入人的鼻腔引起的。这是扩散现象。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当消毒水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 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故液态消毒水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6.【答案】1×1016;1.25×106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正方形的边长a=1cm=1×10-2m
正方形的面积S=a2=(1×10-2m)2=1×10-4m2
正方形中分子的个数n==1×1016个是全球人口的倍数n’==1.25×106倍
【分析】根据物体的边长计算面积,结合单个分子的直径和总面积,计算分子个数。
17.【答案】分子;固态;引力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相同条件下,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最大,分子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所以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具有流动性;固态物质分子间距离很小,分子相互作用力很大,所以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具有流动性。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分析】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固态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大。
18.【答案】温度;热运动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煮咖啡时闻到香味是因为发生扩散现象,是因为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造成的,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热运动越激烈,扩散越快,因此煮沸后的咖啡温度更高,香味更浓。
【分析】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热运动越激烈,扩散越快。
19.【答案】(1)d
(2)e;引力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综上所述,
(1)图a和图d都是说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图a和图d两个实验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
(2)图b和图e两个实验现象都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分析】(1)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可以形成扩散现象;
(2)紧压的物体相互吸引,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20.【答案】(1)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间存在引力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墨水滴在水中后散开,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各自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这是扩散现象。
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
用手轻轻地碰一下附着肥皂泡棉线的任意一侧,这一侧的肥皂液薄膜破了,棉线被没有破一侧的水分子拉向了另一侧,这说明水分子间存在引力。
【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1.【答案】(1)扩散
(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1)二氧化氮气体比空气的密度大,空气要处于二氧化氮气体的上方,抽掉玻璃板后,红棕色气体逐渐进入上面的瓶子中,下面的瓶子中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淡,最后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得均匀,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这种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2)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可以产生这种现象。
【分析】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2.【答案】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木棒很难被压缩;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木棒很难被拉伸。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分析】物质由大量分子、原子组成;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分子间有间隙。
23.【答案】解:因为分子运动剧烈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剧,热水分子运动更剧烈,所以茶水很快变浓,闻到茶香,而用冷水泡茶时,热水分子运动相对不剧烈,故此时茶水慢慢变浓。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分析】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4.【答案】解:泡茶时,茶分子会运动到水中,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温度越高,茶分子运动越快,扩散越快,所以用热水泡茶时,茶水很快变浓,茶香扑鼻,而用冷水泡茶则慢慢变浓。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泡茶时,茶分子会运动到水中,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温度越高,茶分子运动越快,扩散越快,所以用热水泡茶时,茶水很快变浓,茶香扑鼻。
【分析】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剧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