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2内能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2内能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7 17:57:23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2内能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江都月考)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B.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
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2.(2022九上·花都期末)物体M和N是同种物质,已知M的温度为0℃,N的温度为﹣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的内能为0 B.M和N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C.M的分子运动比N更剧烈 D.M的内能一定大于N的内能
3.(2021九上·泗阳期末)如图所示,2021年5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在进入大气层过程中因摩擦而燃烧。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的
B.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成内能
C.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加
D.机械能保持不变
4.(2021九上·信都期中)关于下面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活塞压缩空气,硝化棉燃烧,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乙图:瓶内空气推开瓶塞,瓶中出现了白雾,说明瓶内空气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C.丙图:抽出玻璃板,下瓶中出现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表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D.丁图:悬挂重物不能把两块铅块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没有斥力
5.(2022九下·武功月考)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60℃的水比30℃的水所含有的热量多
C.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低的物体向温度高的物体传递
D.0℃的水内能为零
6.(2021九上·通榆期末)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冬天用热水泡脚变得暖和
B.医生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
C.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发热
D.冬天人们在室外晒太阳感觉暖和
7.(2021九上·防城期末)下列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A.燃料燃烧 B.水力发电站
C.钻木取火 D.水沸腾时,把壶盖顶起
8.(2021九上·崇左期末)下列实例中,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两只手互搓会感到暖和 B.把铁丝反复弯折时弯折处变热
C.返回舱经大气层时温度升高 D.冬天摸户外的东西感觉凉
二、填空题
9.(2022九下·武功月考)当火灾、地震等灾害出现时,总有消防战士的身影。如图所示为一名消防队员进行模拟演习训练时,沿着竖立在地面上的竹竿匀速下滑,以地面为参照物消防队员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他的机械能   (选填“减小”、“增大”或“不变”),他与竹竿之间的摩擦是   摩擦(选填“滚动”或“滑动”)。在下滑过程中,他感到手心发烫,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
10.(2022九下·武功月考)“激光橡皮”:在激光的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在这个过程中,碳粉是通过   (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内能的。
11.(2022九下·南雄开学考)煎鸡蛋时,能闻到鸡蛋的香味儿,这是   现象。蛋液粘在锅壁上,是因为分子间有   。煎鸡蛋是通过   的方式增大了鸡蛋的内能。
12.(2021九上·环江期末)如图是探究做功改变内能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玻璃筒内的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   ,空气的内能是通过   方式改变的;
(2)如图乙所示,在气缸A中密封有压缩空气,B是一个被销钉K锁住的活塞,C是个温度计。若活塞与气缸壁间没有摩擦,当把销钉拔出后,活塞将向   运动,温度计的示数将   ,该实验说明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少。
13.(2021九上·中山期末)如图所示是栗子在微波炉中加热时爆炸后的状态,因为板栗的外壳延展性不够好,板栗在受热时,   能增大,温度升高,里面膨胀,散热的空间不够,   能转化为   ,导致爆炸。
14.(2021九上·宜州期末)“钻木取火”是利用   方法增加物体的内能;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是采取   的方法增加物体的内能。
15.(2021九上·揭西期末)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街道上通过雾炮车喷洒消毒剂后会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这是典型的   现象;新冠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飞沫传播的方式与花香飘散的方式   (填“相同”或“不同”);感染新冠病毒后通常会出现发热症状,如果使用冰袋暂时进行物理降温,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了病人身体的内能(填“做功”或“热传递”)。
16.(2021九上·崆峒期末)食物也是一种“燃料”,营养成分在人体细胞里与氧结合,为维持人的体温提供所需的能量,这个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   能,一盒标有“能量328kJ/100mL”的牛奶,其中“能量”的含义跟   (填“内能”、“热量”或“热值”)相似。
17.(2021九上·富裕期末)如图所示,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瓶里打气,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看到瓶中出现了白雾。在“瓶塞跳出,出现白雾”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这个现象说明了物体对外做功内能   。
18.(2021九上·集贤期末)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深受观众喜爱,铁锅炒鱼这道菜更是鱼鲜味美,刚刚出锅的青鱼满屋飘香,这属于   现象;炒鱼过程中青鱼的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
19.(2021九上·和平期中)晓松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气压式喷雾器和数字式温度计验证“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关系”(如图)喷雾器中装一定量的水。
(1)先安装好器材,关闭喷雾器的阀门,用数字温度计测出喷雾器内空气的温度,如图(a),手压活塞快速打气,如图(b)。实验现象:   ,这个实验说明:   。
(2)然后,打开喷嘴处的阀门,迅速放出喷雾器内的气体,如图(c)实验现象数字式温度计示数变小,这个实验说明:   (c)瓶与(b)瓶比较,水的    (选填“分子动能”或分子势能”)变    (选填“大”或“小”)。
(3)(a)、(b)、(c)三瓶中的水内能最大的是    瓶。
20.(2021九上·于洪期中)如图所示,是我们在学习热学知识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甲: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向上提起玻璃板时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乙:大口玻璃瓶内装有一些水,用瓶塞将瓶口塞紧用打气筒给瓶中打气,瓶塞跳起。
图丙: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网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图丁:在厚壁玻璃筒中放入一小团硝化棉,用力迅速压下活塞,可以观察到小棉团燃烧。请回答:
(1)图甲和图   两个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同;
(2)图乙所示实验,当瓶塞跳起时,可以观察到瓶内出现了   ;
(3)图乙和图丁两个实验均可说明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1.(2021九上·盐湖月考)实验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比如科学猜想,往往是以一定的事实和已有知识为依据。通过推理而提出来的。
(1)请你根据内能的概念结合所学知识,就“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提出合理猜想,给出推理性结论并说明推理依据(参照示例):
示例:①物体内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推理依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物体内能越大;
②物体内能的大小还可能与物体的
    有关;
推理依据:     ;
(2)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杯水,其中甲中的水较少,其他三杯水质量相同。根据上述的猜想,再次推测哪杯水的内能最大:
    ;依据是     。     两杯中水的内能大小不好进行比较。
四、简答题
22.(2021九上·富裕期末)小刚在为班级修理桌子时,需要用锯锯木头,锯一会用手摸锯条感觉很热,这是为什么?
23.(2021九上·乾安期中)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捏铅笔使图钉钉帽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然后用手感受图钉温度的变化,并解释这种变化。
24.(2021九上·建华期中)把刚烧开的水分别灌入两个相同的保温瓶里,甲瓶灌满后塞上瓶塞,乙瓶灌了大半瓶后塞上瓶塞,不一会儿,看到了其中的一个瓶塞“噗”的一声跳了出来,而另一个瓶塞始终不动.请你判断是哪个瓶的瓶塞跳了出来? 并解释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热量的概念;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热量是内能的变化量,不能使用含有、具有等形容,A不符合题意;
B.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B不符合题意;
C.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状态、质量有关,只是温度高无法判断内能的大小,C不符合题意;
D.晶体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使内能增加,温度保持不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温度不同的物体间通过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转移的能量是热量。
2.【答案】C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故M的内能不为0,A不符合题意;
B.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因M和N两物体温度不同,故M和N之间会发生热传递,B不符合题意;
C.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M的温度高于N的温度,故M的分子运动比N更剧烈,C符合题意;
D.物体的内能大小与物体的温度、状态和质量等因素有关,M的温度高于N的温度,但M的内能不一定大于N的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温度不同的物体间,可以发生热传递;温度越高的物体,分子运动越剧烈。
3.【答案】A
【知识点】机械能及其转化;机械能守恒条件;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返回舱在进入大气层过程中,和空气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A符合题意;
B.在整个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会有一部分转化为动能,不是全部转化成内能,B不符合题意;
C.在进入大气层过程中,速度虽然变大,但质量因烧蚀在不断减小,所以动能不能确定;同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一定减小,C不符合题意;
D.由于返回舱克服空气的摩擦阻力做功,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其机械能减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注意分析能量转化时,就看什么能量减少了,什么能量增加,总是减少的能量转化为增加的能量。
4.【答案】B
【知识点】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图甲,迅速向下压活塞,活塞压缩空气,使得空气的内能增加,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A不符合题意;
B.乙图,瓶内空气推开瓶塞,对瓶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瓶中出现了白雾。B符合题意;
C.丙图,抽去玻璃板后,因为二氧化氮气体较重,靠重力二氧化氮气体也可以到下面的集气瓶,所以不一定是扩散现象,故不能表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C不符合题意;
D.丁图,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但不能说没有斥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答案】A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A.物体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变快,内能一定增加,A符合题意;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B不符合题意;
C.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C不符合题意;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即0℃的水也有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
6.【答案】C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冬天,用热水泡脚变得暖和,热水的温度高,热水将热量传给了脚,脚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A不符合题意;
B.医生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冰袋的温度较低,发烧病人温度高,病人将热量传给了冰袋,病人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B不符合题意;
C.将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是对铁丝做功,将机械能转化成了内能,铁丝的内能增加了,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C符合题意;
D.冬天人们在室外晒太阳感觉暖和,太阳通过辐射将热量传递给人,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间摩擦、弯折、压缩体积,是做功改变内能。
7.【答案】C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燃料燃烧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A不符合题意;
B、水力发电站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B不符合题意;
C、钻木取火是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符合题意;
D、水沸腾时,把壶盖顶起,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析能量转化的规律时,首先分析出每一个过程中变大的能量和变小的能量,然后根据能量转化的规律:减小的能量转化为增大的能量来做出解答。
8.【答案】D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两只手互搓会感到暖和、把铁丝反复弯折时弯折处变热、返回舱经大气层时温度升高均是通过摩擦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而冬天摸户外的东西感觉凉利用了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的热传递。
故答案为:D。
【分析】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9.【答案】运动;减小;滑动;做功
【知识点】机械能及其转化;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摩擦力的种类;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以地面为参照物,消防队员与地面之间有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
消防队员沿着竖立在地面上的水管匀速下滑时,质量不变,速度不变,故其动能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少。
消防队员在水管上下滑时,身体和水管接触的部分,始终没有离开水管,所以消防队员和水管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力。
在下滑过程中,手克服摩擦力做功,使得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他的手心会感到发烫。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知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次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注意分析能量转化时,就看什么能量减少了,什么能量增加,总是减少的能量转化为增加的能量。
摩擦力分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两个物体间接触面都在改变,物体间的摩擦力是滚动摩擦力;其中一个物体接触面始终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不离开,物体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力。
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做功,其二是热传递,对于做功改变内能是能量的转化过程,而热传递改变内能是能量的转移过程。
10.【答案】升华;热传递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吸热;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由固态直接升华为高温碳蒸气,使字迹消失;在这个过程中,碳粉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自身内能增加的。
【分析】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1.【答案】扩散;引力;热传递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煎鸡蛋时,能闻到鸡蛋的香味儿,这是扩散现象。蛋液粘在锅壁上,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煎鸡蛋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了鸡蛋的内能。
【分析】本题考查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难度不大。
12.【答案】(1)增大;做功
(2)右;减小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1)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时,活塞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空气内能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的。
(2)因为气缸A中的气体是被压缩了的,因此气压比气缸外气压大,当把销钉拔出后,气缸内气体对活塞做功,活塞将向右运动,同时气缸内气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温度计示数减小。
【分析】(1)对物体压缩体积时,是做功改变内能,内能增大;
(2)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13.【答案】内;内;机械
【知识点】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板栗在微波炉中受热,经过热传递使板栗的内能增大,表现为板栗的温度升高,板栗内分子运动剧烈。在微波炉中,板栗的内能转化为板栗的机械能,导致板栗爆炸。
【分析】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4.【答案】做功;热传递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本题抓住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热传递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钻木取火”是摩擦生热属于做功;用热水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分析】物体间摩擦是做功改变内能;温度不同的物体间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15.【答案】扩散;不同;热传递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街道上通过雾炮车喷洒消毒剂后会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这是典型的扩散现象。
飞沫传播的方式不是分子运动,与花香飘散的方式不同。
使用冰袋暂时进行物理降温,通过冰熔化吸热,这是采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分析】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飞沫运动属于机械运动;闻到不同的物体间,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16.【答案】内;热值
【知识点】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食物提供人体细胞组织所需的能量时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消耗了化学能,得到内能,使人体保持恒温。
牛奶盒标有“能量:328kJ/100mL”,表示完全吸收100mL该种牛奶可以获得328kJ的热量,所以其中“能量”的含义与热值相似。
【分析】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17.【答案】液化;减少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 瓶塞跳出,出现白雾现象的原因是瓶内水蒸气对瓶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少,水蒸气温度降低,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即白雾。
【分析】气体变为液体,液化现象;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18.【答案】扩散;增加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出锅的青鱼满屋飘香,是香味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是扩散现象。
炒鱼过程中通过热传递增加青鱼的内能。
【分析】闻到气味,是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现象形成的扩散现象;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19.【答案】(1)数字式温度计示数变大;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
(2)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分子动能;小
(3)(b)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1)手压活塞,对壶内气体做功,观察到数字式温度计示数变大,由此可知气体温度上升,即气体内能增大,所以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
(2)如图(c),他打开喷嘴处的阀门,迅速放出喷雾器内的气体,观察到数字式温度计示数变小,由此可知气体温度降低,即气体内能减少,所以气体对外做功,内能会减小;同图(b)比较,水温度降低,水分子动能变小。
(3)比较三图,(b)图水温度最高,水的内能最大。
【分析】(1)压缩物体的体积,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2)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小;物体的温度降低,分子运动变慢,分子动能减小;
(3)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
20.【答案】(1)丙
(2)大量的白雾
(3)做功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图甲: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向上提起玻璃板时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说明分子间有引力;图丙: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网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图乙:大口玻璃瓶内装有一些水,用瓶塞将瓶口塞紧用打气筒给瓶中打气,瓶塞跳起。是因为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瓶内出现大量的白雾。
图丁:在厚壁玻璃筒中放入一小团硝化棉,用力迅速压下活塞,可以观察到小棉团燃烧。因为外界对玻璃筒内气体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着火点,所以小棉团燃烧。
综上所述:
(1)图甲和图丙两个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同。
(2)图乙所示实验,当瓶塞跳起时,可以观察到瓶内出现了大量的白雾。
(3)图乙和图丁两个实验均可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分析】(1)分子间存在引力;通过紧压铅块反应分子间作用力;
(2)内能对外做功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水蒸气内能减小时,液化为白气;
(3)对物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1.【答案】(1)质量;质量越大,分子数越多,物体的内能越大
(2)丁;丁中的水质量最大,温度最高;甲和乙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1)物体所含物质越多,即质量越大,含有的分子数目越多,则物体的内能越大。
(2)由题可知,乙、丙、丁的质量相同,但比甲中质量都大;由图可知,丁的温度最高,可判断出丁中水的内能最大。
乙、丙、丁的质量相同,温度依次递增,可判断丁中水的内能比乙大,乙中水的内能比丙大;甲、丙温度相同,但丙中水的质量比甲中大,可判断丙中水的内能比甲大;甲中水的质量小于乙中水的质量,但乙中水的温度比甲中高,故甲、乙两杯中水的内能大小不好进行比较。
【分析】(1)物体含有的分子数目越多,则物体的内能越大;
(2)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分析内能大小一般结合控制变量法。
22.【答案】用锯锯木头时要克服锯条与木头之间的摩擦做功 使锯条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所以感觉热。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分析】物体间相互摩擦,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23.【答案】图钉温度会升高;手捏铅笔使图钉钉帽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对图钉做了功,使图钉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分析】物体间相互摩擦时,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4.【答案】乙保温瓶中的瓶塞跳了起来。原因是:乙瓶没有灌满水里面的蒸气体积逐渐增大膨胀对瓶塞做功,蒸气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所以瓶塞弹出。甲瓶中没有空气,瓶塞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不会弹起来。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分析】气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小,转化为机械能。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2内能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江都月考)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B.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
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答案】D
【知识点】热量的概念;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热量是内能的变化量,不能使用含有、具有等形容,A不符合题意;
B.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B不符合题意;
C.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状态、质量有关,只是温度高无法判断内能的大小,C不符合题意;
D.晶体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使内能增加,温度保持不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温度不同的物体间通过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转移的能量是热量。
2.(2022九上·花都期末)物体M和N是同种物质,已知M的温度为0℃,N的温度为﹣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的内能为0 B.M和N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C.M的分子运动比N更剧烈 D.M的内能一定大于N的内能
【答案】C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故M的内能不为0,A不符合题意;
B.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因M和N两物体温度不同,故M和N之间会发生热传递,B不符合题意;
C.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M的温度高于N的温度,故M的分子运动比N更剧烈,C符合题意;
D.物体的内能大小与物体的温度、状态和质量等因素有关,M的温度高于N的温度,但M的内能不一定大于N的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温度不同的物体间,可以发生热传递;温度越高的物体,分子运动越剧烈。
3.(2021九上·泗阳期末)如图所示,2021年5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在进入大气层过程中因摩擦而燃烧。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的
B.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成内能
C.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加
D.机械能保持不变
【答案】A
【知识点】机械能及其转化;机械能守恒条件;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返回舱在进入大气层过程中,和空气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A符合题意;
B.在整个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会有一部分转化为动能,不是全部转化成内能,B不符合题意;
C.在进入大气层过程中,速度虽然变大,但质量因烧蚀在不断减小,所以动能不能确定;同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一定减小,C不符合题意;
D.由于返回舱克服空气的摩擦阻力做功,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其机械能减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注意分析能量转化时,就看什么能量减少了,什么能量增加,总是减少的能量转化为增加的能量。
4.(2021九上·信都期中)关于下面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活塞压缩空气,硝化棉燃烧,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乙图:瓶内空气推开瓶塞,瓶中出现了白雾,说明瓶内空气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C.丙图:抽出玻璃板,下瓶中出现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表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D.丁图:悬挂重物不能把两块铅块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没有斥力
【答案】B
【知识点】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图甲,迅速向下压活塞,活塞压缩空气,使得空气的内能增加,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A不符合题意;
B.乙图,瓶内空气推开瓶塞,对瓶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瓶中出现了白雾。B符合题意;
C.丙图,抽去玻璃板后,因为二氧化氮气体较重,靠重力二氧化氮气体也可以到下面的集气瓶,所以不一定是扩散现象,故不能表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C不符合题意;
D.丁图,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但不能说没有斥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2022九下·武功月考)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60℃的水比30℃的水所含有的热量多
C.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低的物体向温度高的物体传递
D.0℃的水内能为零
【答案】A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A.物体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变快,内能一定增加,A符合题意;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B不符合题意;
C.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C不符合题意;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即0℃的水也有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
6.(2021九上·通榆期末)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冬天用热水泡脚变得暖和
B.医生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
C.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发热
D.冬天人们在室外晒太阳感觉暖和
【答案】C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冬天,用热水泡脚变得暖和,热水的温度高,热水将热量传给了脚,脚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A不符合题意;
B.医生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冰袋的温度较低,发烧病人温度高,病人将热量传给了冰袋,病人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B不符合题意;
C.将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是对铁丝做功,将机械能转化成了内能,铁丝的内能增加了,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C符合题意;
D.冬天人们在室外晒太阳感觉暖和,太阳通过辐射将热量传递给人,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间摩擦、弯折、压缩体积,是做功改变内能。
7.(2021九上·防城期末)下列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A.燃料燃烧 B.水力发电站
C.钻木取火 D.水沸腾时,把壶盖顶起
【答案】C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燃料燃烧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A不符合题意;
B、水力发电站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B不符合题意;
C、钻木取火是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符合题意;
D、水沸腾时,把壶盖顶起,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析能量转化的规律时,首先分析出每一个过程中变大的能量和变小的能量,然后根据能量转化的规律:减小的能量转化为增大的能量来做出解答。
8.(2021九上·崇左期末)下列实例中,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两只手互搓会感到暖和 B.把铁丝反复弯折时弯折处变热
C.返回舱经大气层时温度升高 D.冬天摸户外的东西感觉凉
【答案】D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两只手互搓会感到暖和、把铁丝反复弯折时弯折处变热、返回舱经大气层时温度升高均是通过摩擦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而冬天摸户外的东西感觉凉利用了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的热传递。
故答案为:D。
【分析】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二、填空题
9.(2022九下·武功月考)当火灾、地震等灾害出现时,总有消防战士的身影。如图所示为一名消防队员进行模拟演习训练时,沿着竖立在地面上的竹竿匀速下滑,以地面为参照物消防队员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他的机械能   (选填“减小”、“增大”或“不变”),他与竹竿之间的摩擦是   摩擦(选填“滚动”或“滑动”)。在下滑过程中,他感到手心发烫,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
【答案】运动;减小;滑动;做功
【知识点】机械能及其转化;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摩擦力的种类;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以地面为参照物,消防队员与地面之间有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
消防队员沿着竖立在地面上的水管匀速下滑时,质量不变,速度不变,故其动能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少。
消防队员在水管上下滑时,身体和水管接触的部分,始终没有离开水管,所以消防队员和水管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力。
在下滑过程中,手克服摩擦力做功,使得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他的手心会感到发烫。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知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次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注意分析能量转化时,就看什么能量减少了,什么能量增加,总是减少的能量转化为增加的能量。
摩擦力分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两个物体间接触面都在改变,物体间的摩擦力是滚动摩擦力;其中一个物体接触面始终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不离开,物体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力。
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做功,其二是热传递,对于做功改变内能是能量的转化过程,而热传递改变内能是能量的转移过程。
10.(2022九下·武功月考)“激光橡皮”:在激光的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在这个过程中,碳粉是通过   (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内能的。
【答案】升华;热传递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吸热;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由固态直接升华为高温碳蒸气,使字迹消失;在这个过程中,碳粉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自身内能增加的。
【分析】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1.(2022九下·南雄开学考)煎鸡蛋时,能闻到鸡蛋的香味儿,这是   现象。蛋液粘在锅壁上,是因为分子间有   。煎鸡蛋是通过   的方式增大了鸡蛋的内能。
【答案】扩散;引力;热传递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煎鸡蛋时,能闻到鸡蛋的香味儿,这是扩散现象。蛋液粘在锅壁上,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煎鸡蛋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了鸡蛋的内能。
【分析】本题考查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难度不大。
12.(2021九上·环江期末)如图是探究做功改变内能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玻璃筒内的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   ,空气的内能是通过   方式改变的;
(2)如图乙所示,在气缸A中密封有压缩空气,B是一个被销钉K锁住的活塞,C是个温度计。若活塞与气缸壁间没有摩擦,当把销钉拔出后,活塞将向   运动,温度计的示数将   ,该实验说明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少。
【答案】(1)增大;做功
(2)右;减小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1)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时,活塞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空气内能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的。
(2)因为气缸A中的气体是被压缩了的,因此气压比气缸外气压大,当把销钉拔出后,气缸内气体对活塞做功,活塞将向右运动,同时气缸内气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温度计示数减小。
【分析】(1)对物体压缩体积时,是做功改变内能,内能增大;
(2)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13.(2021九上·中山期末)如图所示是栗子在微波炉中加热时爆炸后的状态,因为板栗的外壳延展性不够好,板栗在受热时,   能增大,温度升高,里面膨胀,散热的空间不够,   能转化为   ,导致爆炸。
【答案】内;内;机械
【知识点】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板栗在微波炉中受热,经过热传递使板栗的内能增大,表现为板栗的温度升高,板栗内分子运动剧烈。在微波炉中,板栗的内能转化为板栗的机械能,导致板栗爆炸。
【分析】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4.(2021九上·宜州期末)“钻木取火”是利用   方法增加物体的内能;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是采取   的方法增加物体的内能。
【答案】做功;热传递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本题抓住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热传递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钻木取火”是摩擦生热属于做功;用热水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分析】物体间摩擦是做功改变内能;温度不同的物体间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15.(2021九上·揭西期末)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街道上通过雾炮车喷洒消毒剂后会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这是典型的   现象;新冠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飞沫传播的方式与花香飘散的方式   (填“相同”或“不同”);感染新冠病毒后通常会出现发热症状,如果使用冰袋暂时进行物理降温,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了病人身体的内能(填“做功”或“热传递”)。
【答案】扩散;不同;热传递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街道上通过雾炮车喷洒消毒剂后会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这是典型的扩散现象。
飞沫传播的方式不是分子运动,与花香飘散的方式不同。
使用冰袋暂时进行物理降温,通过冰熔化吸热,这是采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分析】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飞沫运动属于机械运动;闻到不同的物体间,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16.(2021九上·崆峒期末)食物也是一种“燃料”,营养成分在人体细胞里与氧结合,为维持人的体温提供所需的能量,这个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   能,一盒标有“能量328kJ/100mL”的牛奶,其中“能量”的含义跟   (填“内能”、“热量”或“热值”)相似。
【答案】内;热值
【知识点】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食物提供人体细胞组织所需的能量时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消耗了化学能,得到内能,使人体保持恒温。
牛奶盒标有“能量:328kJ/100mL”,表示完全吸收100mL该种牛奶可以获得328kJ的热量,所以其中“能量”的含义与热值相似。
【分析】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17.(2021九上·富裕期末)如图所示,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瓶里打气,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看到瓶中出现了白雾。在“瓶塞跳出,出现白雾”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这个现象说明了物体对外做功内能   。
【答案】液化;减少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 瓶塞跳出,出现白雾现象的原因是瓶内水蒸气对瓶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少,水蒸气温度降低,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即白雾。
【分析】气体变为液体,液化现象;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18.(2021九上·集贤期末)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深受观众喜爱,铁锅炒鱼这道菜更是鱼鲜味美,刚刚出锅的青鱼满屋飘香,这属于   现象;炒鱼过程中青鱼的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答案】扩散;增加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出锅的青鱼满屋飘香,是香味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是扩散现象。
炒鱼过程中通过热传递增加青鱼的内能。
【分析】闻到气味,是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现象形成的扩散现象;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三、实验探究题
19.(2021九上·和平期中)晓松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气压式喷雾器和数字式温度计验证“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关系”(如图)喷雾器中装一定量的水。
(1)先安装好器材,关闭喷雾器的阀门,用数字温度计测出喷雾器内空气的温度,如图(a),手压活塞快速打气,如图(b)。实验现象:   ,这个实验说明:   。
(2)然后,打开喷嘴处的阀门,迅速放出喷雾器内的气体,如图(c)实验现象数字式温度计示数变小,这个实验说明:   (c)瓶与(b)瓶比较,水的    (选填“分子动能”或分子势能”)变    (选填“大”或“小”)。
(3)(a)、(b)、(c)三瓶中的水内能最大的是    瓶。
【答案】(1)数字式温度计示数变大;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
(2)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分子动能;小
(3)(b)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1)手压活塞,对壶内气体做功,观察到数字式温度计示数变大,由此可知气体温度上升,即气体内能增大,所以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
(2)如图(c),他打开喷嘴处的阀门,迅速放出喷雾器内的气体,观察到数字式温度计示数变小,由此可知气体温度降低,即气体内能减少,所以气体对外做功,内能会减小;同图(b)比较,水温度降低,水分子动能变小。
(3)比较三图,(b)图水温度最高,水的内能最大。
【分析】(1)压缩物体的体积,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2)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小;物体的温度降低,分子运动变慢,分子动能减小;
(3)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
20.(2021九上·于洪期中)如图所示,是我们在学习热学知识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甲: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向上提起玻璃板时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乙:大口玻璃瓶内装有一些水,用瓶塞将瓶口塞紧用打气筒给瓶中打气,瓶塞跳起。
图丙: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网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图丁:在厚壁玻璃筒中放入一小团硝化棉,用力迅速压下活塞,可以观察到小棉团燃烧。请回答:
(1)图甲和图   两个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同;
(2)图乙所示实验,当瓶塞跳起时,可以观察到瓶内出现了   ;
(3)图乙和图丁两个实验均可说明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答案】(1)丙
(2)大量的白雾
(3)做功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图甲: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向上提起玻璃板时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说明分子间有引力;图丙: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网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图乙:大口玻璃瓶内装有一些水,用瓶塞将瓶口塞紧用打气筒给瓶中打气,瓶塞跳起。是因为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瓶内出现大量的白雾。
图丁:在厚壁玻璃筒中放入一小团硝化棉,用力迅速压下活塞,可以观察到小棉团燃烧。因为外界对玻璃筒内气体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着火点,所以小棉团燃烧。
综上所述:
(1)图甲和图丙两个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同。
(2)图乙所示实验,当瓶塞跳起时,可以观察到瓶内出现了大量的白雾。
(3)图乙和图丁两个实验均可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分析】(1)分子间存在引力;通过紧压铅块反应分子间作用力;
(2)内能对外做功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水蒸气内能减小时,液化为白气;
(3)对物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1.(2021九上·盐湖月考)实验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比如科学猜想,往往是以一定的事实和已有知识为依据。通过推理而提出来的。
(1)请你根据内能的概念结合所学知识,就“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提出合理猜想,给出推理性结论并说明推理依据(参照示例):
示例:①物体内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推理依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物体内能越大;
②物体内能的大小还可能与物体的
    有关;
推理依据:     ;
(2)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杯水,其中甲中的水较少,其他三杯水质量相同。根据上述的猜想,再次推测哪杯水的内能最大:
    ;依据是     。     两杯中水的内能大小不好进行比较。
【答案】(1)质量;质量越大,分子数越多,物体的内能越大
(2)丁;丁中的水质量最大,温度最高;甲和乙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1)物体所含物质越多,即质量越大,含有的分子数目越多,则物体的内能越大。
(2)由题可知,乙、丙、丁的质量相同,但比甲中质量都大;由图可知,丁的温度最高,可判断出丁中水的内能最大。
乙、丙、丁的质量相同,温度依次递增,可判断丁中水的内能比乙大,乙中水的内能比丙大;甲、丙温度相同,但丙中水的质量比甲中大,可判断丙中水的内能比甲大;甲中水的质量小于乙中水的质量,但乙中水的温度比甲中高,故甲、乙两杯中水的内能大小不好进行比较。
【分析】(1)物体含有的分子数目越多,则物体的内能越大;
(2)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分析内能大小一般结合控制变量法。
四、简答题
22.(2021九上·富裕期末)小刚在为班级修理桌子时,需要用锯锯木头,锯一会用手摸锯条感觉很热,这是为什么?
【答案】用锯锯木头时要克服锯条与木头之间的摩擦做功 使锯条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所以感觉热。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分析】物体间相互摩擦,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23.(2021九上·乾安期中)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捏铅笔使图钉钉帽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然后用手感受图钉温度的变化,并解释这种变化。
【答案】图钉温度会升高;手捏铅笔使图钉钉帽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对图钉做了功,使图钉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分析】物体间相互摩擦时,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4.(2021九上·建华期中)把刚烧开的水分别灌入两个相同的保温瓶里,甲瓶灌满后塞上瓶塞,乙瓶灌了大半瓶后塞上瓶塞,不一会儿,看到了其中的一个瓶塞“噗”的一声跳了出来,而另一个瓶塞始终不动.请你判断是哪个瓶的瓶塞跳了出来? 并解释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答案】乙保温瓶中的瓶塞跳了起来。原因是:乙瓶没有灌满水里面的蒸气体积逐渐增大膨胀对瓶塞做功,蒸气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所以瓶塞弹出。甲瓶中没有空气,瓶塞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不会弹起来。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分析】气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小,转化为机械能。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