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再塑生命》
一、教材分析
《再塑生命》是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第二课,本单元围绕学习生活选取课文,各篇课文均与“学习”这一主题有所关联。《草园到三味书屋》讲述了鲁迅少年时在私塾里随寿镜吾先生学习的故事。《再塑生命的人》记叙了身体严重残疾的海伦凯勒,在老师的帮助下怎样一点点地开辟通往世界的道路《〈论语〉十二章》是文言文,出自《论语》这部最重要的儒家典籍,这里所选的十二章,大部分讲述关于学习和做人的道理。
学习过程中同时让学生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因此重点可放在学习人物品格,感悟人物奋斗历程和爱的传递,渗透人文教育。
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眼睛,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本文人文内涵丰富,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价值观上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爱、理解爱。总的来说,本文贴近学生生活,语言优美,无论是在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是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目标设计
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可在默读习惯养成的同时,明确提出一分钟的阅读量。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通过具体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分析,了解莎莉文老师的形象,体会她强烈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感受海伦对老师的深情。
3.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文章中有不少直接描写作者心路历程的语句,品味这些语句,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还可拓展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学习其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三、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学生,虽有一定基础,但是对文章的理解浮于表面,品读语言也较为粗糙,情感体验不够真切、很难与文本的内容产生心灵共鸣,筛选、提炼、概括能力也有待提高。
学习生活是学生特别熟悉、感到亲近的内容。即便是他人的学习经历,也可以带来共鸣。
本单元的这几篇课文均为经典之作,涉及范围甚广,古今中外、文言白话,可谓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写法各异,共同点在于所写主题均与学习相关,这里将其编排学习单元里,以便学生们从中获得不同的关于学习的经验和体会。同时,考虑到课文难易程度的不同,安排《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论语〉十二章》作为教读课文,《再塑生命的人》为自读课文。读课文需要教师精讲,自读课文则可以安排学生根据课文的阅读提示和旁批进行探究式的自主阅读。
四、学法设计
1、默读法 2、标注法
【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培养语感,让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交流感情或碰撞思想,读出自己或读出问题。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一方面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一方面锻炼与人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直观导入
播放《让世界充满爱》,同时观看《千手观音,配上教师的过渡语: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身残志不残的勇士们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她就是海伦·凯勒。
是谁引领海伦·凯勒走上了漫长的人生路,是谁把海伦·凯勒带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是谁给海伦·凯勒再塑了生命
【通过利用音乐及老师动情的介绍,渲染感人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迅速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激发兴趣】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一 默读课文,
1、揣摩“再塑生命”的含义:字面意思:是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我的灵魂被唤醒,莎莉文老师让“我”认识了文字,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2、思考:是谁再塑我生命的人 怎样再塑我的生命?
文章的纲领句: “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莎莉文
生命的原貌──黑 夜(大雾中的航船)
生命的火光── 莎莉文老师走进我的世界 过
幸福的复苏——认识文字 程
生命的光明──拥抱自然
生命的升华——理解了爱
【指导学生由题目产生联想,发散思维,主动提出问题,有利于其自觉的梳理文章的思路,获得整体印象,较好的体会文章的主题,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合作探究,赏析研读
通过设计几个层层推进的问题,引领学生渐渐理解文章主旨,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
莎莉文老师为海伦.凯勒做了哪些事?【这一做法既让学生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其筛选、整理概括信息的能力】
送布娃娃
用“杯”和“水”告诉事物之间的区别
体会爱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我认识“爱”的?
3、海伦在莎莉文老师的教导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有什么感受?(结合文中语句加以概括,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捕捉关键信息。)
4、“再塑生命”过程中是一帆风顺的吗?
挫折——不能分清“杯”和“水”
海 伦: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
莎莉文:(1)把洋娃娃扫到炉边把帽子给我(爱心与耐心)
(2)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教学技巧高超)
效 果:我恍然大悟,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你认为海伦.凯勒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海伦·凯勒:毅力、灵感、求知欲、好老师(了解儿童心理、 讲究教育方式、 教学循序渐进、 善于启发引导、 热爱教育对象)
小结:海伦与莎莉文老师相辅相成,是本文的一体两面。海伦成为不平凡的人,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的主观努力的结果。
【设计此问题,是希望学生正确看待一个人的成功,从老师身上学习她真切的爱心,从海伦身上学习她好学自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对生命的热爱与执著。以达成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四)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1、海伦是个高度残疾的儿童,在莎莉文的引领下却创造出了生命的奇迹,从他们身上,你得到哪些人生的启示呢?
要关心学生,讲究教育方法
试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示例 奥斯特洛夫斯基 (1904-1936),苏联作家, 25岁全身瘫痪 ,双目失明以顽强的意志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示例 拜伦(1788-1824),英国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坛的拿破仑”,天生跛足……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的情感真正受到洗礼】
(五)总结全文,感悟人生
播放《隐形的翅膀》,于此同时对文章作总结,鼓励学生在困境中自立自强,学习海伦的那种精神。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 荻更斯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 巴尔扎克
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
— 培根
(六)作业设计
1、给海伦.凯勒写一封信。
2、课后推荐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作业灵活,重在拓宽学生知识面,渗透人文教育。以书信的形式比单纯的读后感更为亲切,学生更易吐露心声,心灵更易得到净化,更易理解生命的意义,爱的意义。】
板书设计
《再塑生命》
莎莉文:关爱善导 热爱生活
爱他人——获得光明、勇气、信心、新生——关爱他人
海伦 凯勒:好学自强 扶助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