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01 19:0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第 17 课
一、太平天国运动
马克思所说:“推动了大爆发(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1、背景
(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
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鸦片走私,白银加速外流,银贵钱贱;
战争赔款加重人民负担
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鸦片走私,白银加速外流,银贵钱贱;
战争赔款加重人民负担
“在近代史上外交虽然要紧,内政究竟是决定国家强弱的根本要素。譬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的外交失败了,所以战争也失败了。然而因为德国内政健全,战后尚不出二十年,它又恢复它的地位了,这就是自力更生。”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
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
(2)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广西各种矛盾尤为突出
1841—1843年,黄河连续三次大决口,黄淮之间一片泽国;1846—1850年,黄河流域500多个州县、长江流域600多个州县皆有程度不等的灾害。广西自鸦片战后十年间几乎年年有灾,受灾范围和程度虽有差异,但业已群集的饥民和游民更增添大批新的难民。他们根本得不到救济和安置,只能辗转流落在异乡觅食,冻饿致死者难以计数。
———崔之清《太平天国战争全史》
旧社会的循环套
※王朝伊始,与民休息,太平日久——人口剧增——人地矛盾突出——流民滋生——匪乱生,民变起。
※王朝伊始,君主励精图治,政治清明——学而优则仕,做官是最好的出路——官僚队伍膨胀——吏治腐败——民怨生
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
(2)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广西各种矛盾尤为突出
(3)起义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洪秀全像
洪秀全:生于1814年,广东花县人。四次落榜,终为童生。
受基督教宣传小册《劝世良言》的影响,把西方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会,主张信奉真神“上帝”,“消灭人间的阎罗妖”(清统治者),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社会。
以“上帝”之名,建立人间天国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是故孔丘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奸邪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而今尚可望哉!然而乱极则治,暗极则光,天之道也。 ——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洪秀全的上帝会吸收了许多三合会的分子。这个三合会是反清的秘密团体,大概是明末清初时代起始的。洪秀全或者早有了种族革命的思想。
无论如何,他收了三合会的会员以后,他的运动
以推倒清朝为第一目的。他骂满人为妖人。满人
之改变中国衣冠和淫乱中国女子(三千粉黛,皆
为羯狗所污;百万红颜,竟与骚狐同寝)是洪秀
全的宣传品,斥责的最好的对象。
——蒋廷黻《中国大历史:中国近代史》
以“上帝”之名,斩除人间“妖魔”
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
(2)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广西各种矛盾尤为突出
(3)起义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2、进程
一、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金田起义、永安建制
1853年,定都天京
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军事出击:北伐、西征
1856年,全盛时期,天京事变
重建领导核心:陈玉成、李秀成
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
后期防御战;
1864年,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
2、太平天国运动进程
(1851~1864)
“(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八年来在英国资产者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而这次变革,必将给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如果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这个)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这几个字原文为法语)。”
——马克思.1853,摘自梅毅《太平天国:理想的幻梦》
会是自由、平等、博爱吗?
一、太平天国运动
3、政权建设
1.《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1)土地分配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
方法: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2)产品分配
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2.目的:“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革命性
空想性
落后性
——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平均主义
——经济基础:小农经济
一、太平天国运动
3、政权建设
2.《资政新篇》.1859
进步性: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局限性:未能反映农民的愿望和要求,战乱环境,并未真正实行
一、太平天国运动
4、结局
——1864年,天京陷落,宣告失败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洪仁玕自述》
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及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②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
③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东王杨秀清
(烧炭)
西王萧朝贵
(种山)
北王韦昌辉
(曾捐监生)
南王冯云山
(私塾教书)
1851年12月,太平天国在永安建制,石达开晋封"翼王五千岁"。
1857年,封"左军主将翼王"。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岁受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获封翼王,三十二岁英勇就义于成都。一生轰轰烈烈,体恤百姓民生,生平事迹为后世所传颂,被认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
翼王石达开
迷信、自信傻傻分不清楚
他深居宫中,务求享受做皇帝的福,对于政事则不放在心上。宫廷的建筑,宫女的征选,金银的聚敛,官制宫制的规定,这些事情是太平天王所最注意的。他的宗教后来简直变为疯狂的迷信。李秀成向他报告国事的困难,他回答说:
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作天下万国独一真主,何惧之有?不用尔奏,政事不用尔理,欲出外出,欲在京住,由于尔。朕铁桶江山,你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乎?
快要灭亡的时候,南京绝粮,洪秀全令人民饮露充饥,说露是天食。
——蒋廷黻《中国大历史:中国近代史》
一、太平天国运动
5、评价
※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沉重打击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汉族)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湘军和淮军的崛起
曾国藩
湘军将领主要是湘乡人,多为封建儒生,士兵则是湘
乡一带农民。曾国藩与一些重要将领既是同乡,又有同学、师生、亲友的关系。湘军的士兵由营官自招,并只服从营官,上下层层隶属,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曾国藩为湘
军写军歌:“规矩要肃静,有礼、有法、有号令。”他以三纲五常的礼教、尊卑上下的等级制度与同乡共里的乡土观念维系官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力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军队。
1862年,授意李鸿章招募安徽江淮一带兵员创建淮军。
一、太平天国运动
5、评价
※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沉重打击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汉族)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影响了后来的民主革命运动
太平天国的“积极意义”
太平天国,于后世而言,它最大的“积极意义”早为梁启超一语道破:道(光)、咸(丰)以后,官吏之庸劣不足惮既已显,而秕(bǐ)政稠叠,国耻纷来,热诚者欲扫氛雾以立新猷(yóu),桀黠者欲乘利便以觊非分,此殆势有必至、理有固然者耶!于是,一世之雄洪秀全、杨秀清、李秀成等,因之而起;于是,一世之雄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
因之而起。
——梅毅《太平天国:理想的幻梦》
太平军“长毛杀妖多多杀”标语
二、洋务运动
1、背景
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2、目的:“自强”、“求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中学为体”:以中国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采用西方资本主义近代科技,通过洋务运动来挽救清王朝。
3、内容:
※军事:军用工业、近代海军;
※经济:民用工业;
※教育:新式学堂、对外派遣留学生
4、评价:
二、洋务运动
1、背景
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目的:“自强”、“求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内容:
4、评价: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机器生产技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作局部调整,维护封建统治,其失败是必然的。
操练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参与洋务运动,积极倡建近代海军、建立北洋水师
李鸿章
洋务运动领导人物
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
曾国藩
洋务运动领导人物
镇压太平天国,兴办洋务,平定陕甘,收复新疆,建设西北
左宗棠
洋务运动领导人物
发展军工重工业;创办自强学堂等学校;参与推动晚清新政
张之洞
洋务运动领导人物
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办理外交事务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洋务男团...
汉阳铁厂
“平远号”铁甲舰
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
江南制造总局
“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开明的进取?
迟到的自强?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
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
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
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
,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
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
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天津电报总局
天津机造局
三、列强侵略的加剧:边疆危机
1、西北危机
1864年,新疆爆发反清起义,英俄支持阿古柏趁机入侵新疆
1871年,俄国出兵占领伊犁
1875年,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
督办新疆军务
1878年,收复新疆南北路
1881年,曾纪泽入俄谈判,中俄签订
《伊犁条约》,收回伊犁
1884年,新疆建省,度过危机
三、列强侵略的加剧:边疆危机
2、西南危机
1883.08,法国控制越南,将矛头
对准中国
1883.12,中法战争打响
1884.08,进攻台湾未果,转而偷
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船政局
1885.03,冯子材率领清军取得镇
南关大捷
1885.06,签订中法《越南条约》,
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三、列强侵略的加剧:边疆危机
3、东南危机
1871年,琉球所属的宫古岛、八重山岛渔民因风暴而漂流至台湾南部,
54人被生番(即台湾原住民)所杀,12人死里逃生,回到琉球,史称“牡丹社事件”。
日本抗议琉球属民被台湾人所害,1874年
4月,日本组成“台湾生番探险队”3000人,由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舰队入侵台湾。后因日军在台瘟疫流行最终撤军,清廷赔款50万两白银,间接承认琉球改属日本。
1874年侵台日军在台湾留影
三、列强侵略的加剧:边疆危机
1865-1877年英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
1871年,沙俄占领伊犁
1875-1878,左宗棠平定新疆
1884,清政府在新疆建省
1883-1885年 中法战争
陆上:法军败退
海上:马尾海战战败
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1885,签订《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1885,清军在冯子材带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
1885,台湾建省
1894-1895,中日甲午战争
边疆危机 之 甲午中日战争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
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大陆政策”,对外扩张;
清政府:腐败落后,避战求和;
欧美列强:默许纵容日本侵略行径
导火线: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日本乃万国之本”,
“开拓万里之波涛”,
“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御笔信》
亚洲
中国
满蒙
朝鲜
台湾
日本
称霸
世界
有备而来的战争
1887年春,参谋本部陆军大佐小川又次综合侦察结果,提交了《清国征
讨方略》,对中国总兵力和各省军力分布作了详细报告,分析了清政府的财政、军费、海军建设、沿海和长江防御设施、官僚和国民素质。
1890年,日本首相山县有朋将发动侵华战争的命题提上国会讲坛。
1893年,日本政府成立“出师准备物资经办委员会”,颁布《战时大本
营条例》……同时,派出参谋次长川上操六率队到朝鲜和中国各地考察,布置了军事间谍网,构思了进攻作战的细节,得出对华作战可以稳操胜券的结论。 ——根据张海鹏、翟金懿《简明近代史读本》整理
太平的假面......
这年恰是慈禧六十大寿:修建圆明园,做60岁大庆,挪用军费,令大
小官吏贡献年俸,不顾民心向背,不顾大战当前,粉饰太平。外交“避战求和”。中方因寄望外交努力,不仅不敢增兵,
且令部队待在起义发生地牙山一隅,军事上越
来越陷于被动。这时日本又破译了清政府与驻
日公使之间的往来密电,完全掌握了中方内部
的运筹机密。——根据张海鹏、翟金懿《简明近代史读本》整理
东南边疆危机 之 甲午中日战争
二、战争的过程
爆发:1894.7, ________海战
________战役:日军占_________
________战役:日军控制___________
________战役:日军制造____________
________战役:北洋水师___________
主要战役
丰岛
平壤
平壤
黄海
制海权
辽东
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
全军覆没
★标志洋务运动破产
东南边疆危机 之 甲午中日战争
三、马关条约
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华设厂
东南边疆危机 之 甲午中日战争
三、马关条约
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进一步受制于列强;
在华设厂
赔 款
日本前外务大臣井上馨踌躇满志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日本财政部门根本料想不到会有好几亿的日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或私人都顿觉无比地富裕。”
——戚其章·《甲午战争史》
东南边疆危机 之 甲午中日战争
三、马关条约
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进一步受制于列强;
在华设厂
赔 款
1894—1898年,清政府所借的战费和赔款借款,总数达到3.5亿两,比甲午战争之前外债总额还要高出6.6倍。至1900年,外债每年的本息偿付为2490万两,成为以后每年的财政负担。
东南边疆危机 之 甲午中日战争
三、马关条约
四口通商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
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进一步受制于列强;
在华设厂
赔 款
割 地
进一步破坏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助长列强侵华的野心,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四、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
俄国:寻找海军基地,自身实力有限
法国:因法俄同盟之故参与行动
德国:想获取远东海港、摆脱德国的孤立处境,缓和德国东陲情势
四、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
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成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表现:
划分势力范围;
强占租借地;
争做中国的债主;掠夺铁路与工矿利权。
俄国(熊)——东北
英国(虎)——长江流域
法国(蛙)——两广、云南
德国(肠)——山东
日本(太阳)——福建
美国(鹰)
一目了然,不言而喻
四、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
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成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表现:
划分势力范围;
强占租借地;
争做中国的债主;掠夺铁路与工矿利权。
※本质:
帝国主义增大资本输出,加紧资本掠夺,以发展垄断资本主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