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01 19:0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内蒙古敖汉旗白塔子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河北宣化张恭诱墓壁画《备茶图》
图像探究:这两幅辽代壁画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
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混居
不同文明各具特色
草原游牧文明与汉地农耕文明并存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部编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960
契丹建国
统一蒙古
916
1234
1206
北宋建立
1038
西夏建国
1115
金朝建立
1125
金攻灭辽
1127
金灭北宋
1227
蒙古灭夏
1234
蒙古灭金
忽必烈即位
1271
元朝建立
1276
元灭南宋
1279
元朝完成统一
1368
元朝灭亡
时间轴
目录
一.
二.
三.
四.
辽朝——契丹族
(916-1125)
金朝——女真族
(1115-1234)
西夏——党项族
(1038-1227)
元朝——蒙古族
(1271-1368)
辽朝——契丹族
(916-1125)

一、辽朝——契丹族
(一)起源——契丹族
契丹帐
[北宋]苏颂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辽朝的建立者契丹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二)建立
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
朝代卡片
创 建 者
朝代 辽
时间 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
都城 上京(今巴林左旗)
耶律阿保机
(三)辽的制度建设——南北面官制
思考:阅读教材P54学思之窗的相关内容,思考第一段材料反映的辽朝职官制度与设置特点是什么?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影响。除此之外,辽朝还有什么制度?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
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胡服,掌实权;
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汉服,仿汉制。
原因:民族差异
影响: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推动了民族交融。
特点:因俗而治、蕃汉分治。
四时捺钵制度
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四时捺钵 主要地点 时间 活动内容
春 长春州鱼儿泺 正月上旬 捕鹅钩鱼
夏 永安山炭山 四到七月 避暑议政
秋 庆州伏虎林 七月入山 射鹿
冬 永州广平淀 十月以后 避寒议政猎虎
辽朝在燕云地区(汉人聚居)的治理
“先是,契丹及汉人相殴致死,其法轻重相均,至是一等科之。”
“(辽圣宗)免南京被水户租赋...赐南京统军司贫农耕牛”
“因其(汉士)素所习之业取士”
——《辽史》
法律平等
恢复生产
开科取士
“(辽地汉人)不复思归”
——欧阳修《新五代史》
“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
——司马光《资治通鉴》
“燕民皆服”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辽朝对北方的民族交融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辽朝——契丹族

西夏——党项族
(1038-1227)
二、西夏——党项族
(一)起源——党项族
西夏的建立者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
(二)建立
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朝代卡片
创 建 者
朝代 西夏
时间 公元1038—1227年
都城 兴庆府
元昊
中书司
枢密司
三司
御史台
行政
财政
监察
军事
皇帝
北宋中央机构图
西夏中央机构图
(三)西夏的制度建设——汉制与蕃制并立
自中书令、宰相、枢使、大夫、侍中、太尉已下,皆分命蕃汉人为之。
——《宋史·夏国传上》

金朝——女真族
(1115-1234)
三、金朝——女真族
(一)起源——女真族
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
(二)从建立到迁都
1.建立:1114年,女真族的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1115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也称上京(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
2.对峙: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朝代卡片
创 建 者
朝代 金
时间 公元1115—1234年
都城 会宁府(哈尔滨)
(三)金朝的制度建设——猛安谋克制
一个似乎在一夜间崛起的王朝,一个让北宋军民痛恨至极的王朝!其独创军民合一的猛安谋克制,以其勇猛的骑兵与精锐的火器所向披靡,锐不可挡。起兵反辽仅十年灭辽,十二年灭北宋,统治历经十帝120年。
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
——《金史·兵志》
基本沿袭唐宋
(汉化)
&
制度建设
猛安谋克的历史影响
金初,猛安谋克骁勇善战,为金朝征辽灭宋和维护统治具有重大作用,同时促进了女真的封建化。
由于猛安谋克本身世代承袭和阶级特权的特点,在金朝中后期,逐渐发展成为不事生产,寄生蚕食周边民族的大地主、大封建主,彻底腐化堕落,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病国害民,加速了金朝的灭亡。
三、金朝——女真族
(四) 金朝的盛衰
1.“大定之治”: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金世宗被百姓称为“小尧舜”。
2.衰落:金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制度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金世宗
◎南宋、金、西夏形势图

元朝——蒙古族
(1271-1368)
四、元朝——蒙古族
(一)民族崛起
1.建国: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被奉上“成吉思汗”的尊号。
2.扩张: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招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四、元朝——蒙古族
(二)完成统一
1.建立元朝:1260年,忽必烈继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定都大都;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
朝代卡片
创 建 者
朝代 元朝
时间 公元1271—1368年
都城 大都(今北京)
2.统一
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四、元朝——蒙古族
(三)制度建设—巩固统一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1.行省制度
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含义
“幽燕之地,龙蟠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大王果欲经营天下,驻驿之所,非燕不可。” ——《元史》
四、元朝——蒙古族
(三)制度建设—巩固统一
1.行省制度
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含义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中书省
(行政)
元:中书省一省制
御史台(监察)
枢密院(军事)
左丞相
右丞相
平章政事
相权反弹
小剧场:元初地方权力收放的症结
中央
地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良吏难为无权之政
行政不便
百废待兴
地方反抗



还要啥吗
大人劳苦功高
小人岂敢妄言
协调
行,中央派出
省,中书省也
有利于中央管理地方,加强中央集权;
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是中国现代省制的开端。
行中省……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 《元史·百官志》
行省权力如此大,为什么可以起到中央集权的作用?
四、元朝——蒙古族
(三)制度建设—巩固统一
1.行省制度
材料二:(元)某地方出了事,就由中央宰相府派一两个人去镇压。“行省”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元代是有中央无地方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一:元朝的行省实际上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材料三: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为了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还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行省地方势力虽然强大,主管境内各项事务,但其受中央节制比较严重。
行省权力大而不专
四、元朝——蒙古族
(三)制度建设—巩固统一
1.行省制度
识图:找出元代疆域的“四极”,与唐代相比,元代幅员有哪些变化?
我元四极之远,载籍之所未闻,振古之所未属。——许有壬《大元一统志序》
北临北海
西越葱岭
东尽辽左
南越海表
明和清都比此前的中华帝国版图大出了一两圈,这其实是元代确定的框架和范围。——易中天《易中天中华史》
元代的幅员奠定明清乃至现代中国版图之基础。
提供多元文明的发展空间,奠定“大中国”之地理基础。
思考:从“幅员”的角度分析元代统一对中华文明发展的意义。
没有元朝开创的新型国家建构模式,就没有今天中国的辽阔疆域。
——姜鹏、李静《五万年中国简史》
四、元朝——蒙古族
◎元代急递铺令牌
A.吐蕃:设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军政事务
B.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
C.台湾:在澎湖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台湾。
②通信:
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
③边疆管理:
①交通:
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
(三)制度建设—巩固统一
2.其他建设
宣政院管理西藏和全国佛教事务
台湾: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
◎元代驿站
为巩固统一,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相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
修筑驿道
③边疆管理:
四、元朝——蒙古族
(四)民族关系
等级 名称 民族
一 蒙古人 蒙古族
二 色目人 主要是西夏、畏兀儿、回回等
三 汉人 北方的汉族、契丹、女真人等
四 南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2.“四等人制”

波斯人
阿拉伯人
汉人
畏兀儿
蒙古人
(1)目的: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
(2)评价:民族矛盾更加尖锐,但民族间的交往和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加速的元朝的灭亡
1.蒙古族与回族的形成
(1)蒙古族:蒙古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铁木真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其中。
(2)回族: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课堂小结
辽夏金元的统治
辽朝
西夏
金朝
元朝
起源——契丹族
建立:916年,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
统治政策:南北面官、四时捺钵
起源——党项族
建立:1038年,元昊,兴庆府
统治政策:南北面官、四时捺钵
起源——女真族
建立:1115年,完颜阿骨打,上京会宁府
统治政策:猛安谋克制
从大定之治到走向衰落
民族崛起
建立与扩张:1271年,忽必烈,大都
统治政策:驿道驿站、行省制度等
蒙古族与回族的形成
民族分化政策——四等人制
元朝的灭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