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子咏喇叭》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朝天子咏喇叭》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1 21:5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朝天子 咏喇叭 ——王磐
Contents
目录
01. 情境导入
02. 初读课文
03. 新知探究
04. 拓展延伸
PART ONE
情境导入
情景导入
《朝天子》这首散曲选自《散曲丛刊·王西楼乐府》,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是借物咏怀。朝天子,曲牌名。咏喇叭,散曲题目名。
1.了解有关王磐和散曲的文学常识;体会散曲中诙谐讽刺性的语言。
2.反复诵读,品味散曲的艺术美,把握散曲的主题思想。
3.了解本曲借物咏怀,体会人民对贪官污吏的痛恨之情。
学习目标
PART TWO
初读课文
王磐(约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江苏高邮人,明代散曲家。他出身仕宦家庭,但不喜豪华,厌弃科举,故未曾做官。他好读书,精通琴、棋、书、画,在寄情山水、吟诗作画中度过一生。其作品多以山水和闲适的生活为题材,间或有同情百姓疾苦之作,《朝天子 咏喇叭》即其中之一。王磐有《王西楼乐府》一卷,其艺术风格骚雅清俊、放逸诙谐,多用民间口语,妙趣横生。
走近作者
当时大宦官刘瑾当权,派出大批宦官到各地盘税查矿,搜刮民财,闹得鸡犬不宁。老百姓以及一些小官,听到他们的喇叭声就恐惧万分,作者就以此为题,揭露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写作背景
基础知识
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倚仗,凭借。
同“什么”,疑问代词。
眼看着。
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
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
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水尽鹅飞,“官船”就不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比喻家破人亡。
乱如麻:
仗:
甚么:
眼见的:
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水尽鹅飞罢:
PART THREE
新知探究
整体感知
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喇叭锁呐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
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
说说这首散曲可分为几层理解?
第一层(1、2句)明写喇叭、唢呐特点,暗喻宦官身为奴仆而虚张声势。
第二层(3-7句)讽刺宦官依仗权势,作威作福。喇叭到则官船到则民遭殃。
第三层(最后三句)写宦官压迫、掠夺人民,致使千家万户家破人亡。
合作探究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先写“吹”之声,“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一个“抬”字出神入化,与“喇叭,唢呐”相呼应,讽刺格外尖刻辛辣。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写出了人民的痛恨之深。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最后点出“吹”的恶果,百姓家破人亡,表达对“吹”的憎恨,点明了全文主旨。
合作探究
对这首散曲的思想感情应如何理解?
全曲在戏谑中寄憎恨之情,于诙谐里寓抨击之意,题材新颖,寓意深刻。例如:通过“曲儿小腔儿大”的对比,使“喇叭,唢呐”及所影射的对象——宦官穷形尽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宦官本是宫廷中供使唤的奴才,地位本来低下,却倚仗皇帝的宠幸大摆威风,专权作恶。一个“腔”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的共同特征,把那些贪官污吏的丑恶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乱如麻”三字则把宦官酷吏横冲直撞的骄横神态描摹殆尽。而在“全仗你抬声价”中,一个“抬”字出神入化,与“喇叭,唢呐”相呼应,讽刺格外尖刻辛辣。
合作探究
表面上引用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借物抒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主题思想
课堂检测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级大师黄永玉先生的荷花彩墨画,已登峰造极!
B.为了设计出畅销的产品,他匪夷所思了好长时间。
C.在百无聊赖中,随手抓过一本书来,科学也好,文学也好,横竖什么都一样。
D.我们遇到困难不能优柔寡断,要果断面对,迎难而上。
B
课堂检测
2.下列句子中的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
B、刚满十二岁,我就步入了“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
C、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D、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D
PART FOUR
拓展延伸
课后作业
1.完成同步练习。
2.背诵这首小令。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朝天子 咏喇叭 ——王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