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穿编的乐趣》
教材分析;
本课中学生要学习采用传统编织最基本的十字穿编法,环结法进行简单的穿编制作。可将纸藤、草绳、草叶等材料,通过十字穿编,环结法等方法,编织成有趣的作品。本教学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双手,促进手脑并用能力的提高,又开拓了学生造型的新领域,会激发出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激情。
学情分析:
本课的主体是四年级的孩子,这个年龄段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对美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达趋向,并已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对比传统工艺,现代工艺是学生更加喜欢的,所以在本课设计中,我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材料相结合,采用最基本和最常见的穿编方法编织柳编作品,提升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草柳编历史,学习十字穿编和环结法的穿编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讨论、尝试练习的方法学习十字穿编和环结法的穿编方法,分小组根据本组道具选择一种或两种技法制作一组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编织作品的美,感受穿编的乐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及设计、工艺制作意识,提升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采用传统编织最基本的十字穿编法和环节法进行穿编制作。
教学难点能将自己的设计意图用柳编的技法制作出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配图儿歌音频,师生共唱“ 小板凳,腿儿短,爷爷坐上编花篮。新柳条,白闪闪,又细又长又绵软,左一编,右一编,编的花篮真好看。”
2.教师谈话,创设情境每当唱起这首儿歌时,我总能想起小时候坐在簸箕窑编簸箕的爷爷,爷爷左手掰起坚韧的柳条,右手飞快的缠绕,如织毛衣一般,往复缠绕,金黄的柳条在手指间左右纷飞。
3.实物激趣过去的农村,柳条编制的簸箕,小箩筐随处可见,(教师展示簸箕、小箩筐实物)别看这些东西貌不惊人,他们可都属于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
4.播放视频,直观感受柳编的魅力
5.谈话揭题一根根细细的柳条,经过一次次折折弯弯地巧编,形成一件件形态各异的器具,这也是属于柳编的独特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柳编的世界,体味穿编的乐趣。出示课题《穿编的乐趣》
(二)发展阶段
1. 介绍柳编历史(1)教师提问:说起柳编,不得不说的是它悠久的历史。大家大胆猜猜,柳编距今已有多少年历史?(2)要求学生举手回答预设 1:回答 100年左右的,师引导 100年正处在清末时期并说清末年代的社会状态。预设 2:回答千年以上的对学生进行鼓励,你猜测的真大胆。预设 3:回答年代的,师会根据回到年代,大致推算出时间,并根据推算时间给与解释。师生共唱儿歌和教师谈话的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出课题,明确主题。由爷爷编织的簸箕做情感铺垫柳编视频播放的设计意图:视频播放,使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草柳编的魅力。介绍柳编历史的设计意图:了解柳编历史,扩展学生的知识维度。
(3)播放课件图片,教师讲述柳编历史:柳编在我国已有 7000年的历史,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当时的人们已经能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编织出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三国时期的开国君王刘备就曾靠卖草鞋,草席为生。北宋画家张择端在其风俗长卷《清明上河图》上,就画了当时的人们挑着竹篮走街窜巷时的场景。这些史料无不记载着柳编悠久的历史。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技法一:十字穿编①播放二十九中柳编班的孩子们送礼物视频。②教师谈话并分发礼物:我们的同学托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礼物,我们请小组长上台领取。你们喜欢吗,想不想知道我们是怎么编的呢?③ppt出示探究讨论题目:可以同学讨论研究并试一试,找一找它的穿编规律。时间 2分钟。④学生讨论时教师巡视并有针对性指导。⑤讨论结果展示:小组代表举手回答穿编规律。(预设学生回回答一前一后或一上一下的穿编规律。)同学回答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操作如何穿编(一上一下或一前一后的穿编方法,都得到了一个“十”字。)⑥教师总结并板书:这种一前一后的穿编规律,我们给他取名“十字穿编”。⑦学生操作:学生投影仪下运用“十字穿编法”进行穿编。⑧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预设学生在穿编过程中会出现不好固定的问题,并请同学找到方法帮助解决)解决方法:一端或两端进行固定后,再进行穿编就方便多了。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后再次验证,这种方法是不是更加方便。⑨拓展总结;在柳编制作中,十字穿编应用非常广泛,除了我们同学送给你们的置物篮,我们还可以做——出示小船,花篮。(2)技法二:环结法①过渡谈话:在柳编的制作过程中,除了编,运用非常广泛的还有结。说到结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你都会哪些结。我想请两位同学上台和我 pk,看看谁打的结即美观又结实。②师生 pk打结评价标准:结实度与美观性(结果预设:老师获胜,激发学生学习环节法兴趣。学生获胜,教师虚心接受并学习获胜技法,并将自己的编织方法分享给学生。)送礼物的设计意图:同龄人的亲手制作的礼物,能激发学生也想编一个比他们更好的斗志,同时更方便下一步的研究穿编规律。③板书出示:环结法④展示环结法实物并通过视频学习如何打结:像老师这里这个环环相扣的门帘就是采用环结法进行制作。现在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学习一下。(3)总结:今天,我们尝试了十字穿编的编制方式,了解了环结法的编织方式。接下来,大家想不想动手体验一下?
(三)快乐体验
1.课件展示作业要求:(1)实践练习:选择十字穿编、环结法中的任意技法制作本组作品。(2)实践要求:①注意操作安全与规范性②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本组材料制作本组柳编作品③制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可寻求老师或同学帮助④实践时间 15分钟。
2.教师口述作业要求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成功展示,多元评价
1. 生展示并陈述作品说明:小组选代表以 T台展示的形式展示本组作品并对本组作品做制作方法和创意说明。
2. 课件出示评价标准:从完整度、美观性、创新性三个评价要点进行评价。
3. 生生互评:学生从展示作品中选一个非自己小组的作品,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4. 教师评价:教师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解释原因。
5. 统计小组获得星星数量,并对优胜小组颁奖奖励。
(五)总结提升1. 过渡语:今天咱们学生的作品让老师非常欣慰,相信同学通过今天的学习对柳编这一古老的技法也有了新的认识。
2.总结提升:2010年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办,各国展馆给我们带来了各式风格的视觉盛宴,中国馆的气势恢宏,德国馆的科技感。在这其中,西班牙馆的“菜篮子”格外引人注目。西班牙建筑女神塔格利亚布就将藤编应用其中,她以天然藤条编织成的西班牙馆惊艳上海世博会,其内部是钢结构框架,外表覆盖特制的藤条模板,藤条模板经过防水处理,可以经受日晒雨淋,使得馆内像个舒适的凉亭。这个快乐体验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合作能力。通过项目化任务完成,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和讲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提升的设计意图:情感的升华,理解柳编未来的发展方向。
“菜篮子”把传统艺术和现代科技结合在一起,完美诠释了“科学技术创新,重塑城市社区”的主题。同学们,固步自封不会为我们带来进步,只有紧追时代的步伐,进行技术革新,创新探索,才能共筑柳编发展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