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 三国鼎立课堂检测
选择题
1. 关于三国魏武帝曹操陵寝——高陵,宋代以来,有七十二疑冢之说。河南省文物局2009年12月27日举行发布会,宣布在该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发掘的东汉大墓为魏武王曹操高陵。如果你想了解曹操,应查阅哪一时期的历史资料( )
A. 三国 B. 魏晋 C. 东汉 D. 西汉
2. 李白在一首诗中描写了历史上某次战役的情况:“二龙争战决雌雄,□□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此处□□应填( )
A. 长平 B. 官渡
C. 巨鹿 D. 赤壁
3. 小玲玩网络游戏《三国志》时,最常选择扮演某角色,她说:“我喜欢扮演他,是因为虽然在三国之中他所占土地最小,但历史上他仍然坚持以汉为正统,立国西南与魏对抗。”据此判断她最常扮演下列哪一角色( )
A. 孙权 B. 刘备
C. 曹操 D. 司马炎
4. 下列图示中能正确反映我国历史上“三国鼎立”局面的是( )
A B
C D
5. 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以下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
A. 曹操——建立魏国
B. 孙权——派卫温到夷洲
C. 诸葛亮——建立蜀汉
D. 刘备——灭吴统一全国
6.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 赤壁之战 B. 魏国建立
C. 蜀汉建立 D. 吴国建立
7. 曹操三次发出《求贤令》,“唯才是举”,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不论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因而曹操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这说明曹操在汉末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是( )
A. 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 B. 善于用人
C. 重视农业生产 D. 重视“以德化民”
8.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要求。下列表述属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是( )
A. 随着魏、蜀、吴的建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B.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
C. 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孙权曾派卫温到夷洲
D. 三国鼎立是从混战到局部统一,是历史的进步
9.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蜀汉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由此可见,三国均注重( )
A. 农业生产 B. 海外贸易
C. 民族关系 D. 发展经济
10.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未能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探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是( )
A. 曹、刘、孙相互牵制,实力均衡
B. 赤壁之战中曹军不习水战
C. 官渡之战胜利后曹操骄傲自满
D. 诸葛亮和周瑜计高一筹
11.东汉末年,割据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军阀是( )
A.董卓和袁绍 B.袁绍和曹操
C.曹操和刘备 D.刘备和孙权
12.东汉名士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下列说法可以证明曹操是“能臣”的有( )
①招贤纳士,实行屯田 ②官渡之战后,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
③建立魏,定都洛阳 ④赤壁之战,打败孙权、刘备联军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13.“经过一年多的对峙,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上述材料评述的是( )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4.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 )
统帅 周瑜—曹操
兵力对比 约5万—20余万
结果 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5.唐朝诗人胡曾在《咏史诗·赤壁》中写道: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事件( )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
C.标志着三国鼎立正式形成
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
16.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9年三国局势的是( )
17.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其中蜀国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取得的突出成就是( )
A.派卫温到达夷洲 B.实行屯田制
C.发达的造船业 D.改善了民族关系
18.《三国志·吴志·吴主传》:“(黄龙二年春正月)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夷洲”指( )
A.台湾 B.日本 C.西域 D.印度
19.三国时期,魏、蜀、吴的统治者都积极发展经济,其主要动机是( )
A.改变东汉后期经济状况
B.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加强同少数民族的联系
D.为了在军事斗争中取胜
二、非选择题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两场战役示意图如下。
(1)材料中图一、图二所示的两场战役,都与哪一个重要历史人物有关?其中哪场战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2)这两场战役的结果有什么相同点?上题中的历史人物在两场战役中“一胜一败”,给我们哪些启示?
(3)这两场战役有何内在联系?
21、阅读下列材料: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或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请回答:
(1)“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指的是当时什么历史状况?
(2)“操遂能克绍”是在哪一年?这一战役的名称是什么?
(3)“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什么意思?
(4)“可以为援”的含义是什么?
(5)诸葛亮“可以为援”的对策在什么时候变成了现实?这一对策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22、学三国历史,品三国故事,重温波澜壮阔的时代。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图片解读】
(1)上图中三国的建立者分别是谁?三国之间是什么关系?
【人物闯关】
猜猜“他”是谁?
(2)他控制了汉献帝,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他是____。
(3)他提出“联吴抗曹”的谋略,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他是______。
【火眼金睛】
(4)有人说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运用历史的观点来表述你的见解。
【小试身手】
(5)统一是历史的主潮流,东汉是统一政权,而其后的三国是分裂时期,
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请你说一说对以上问题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
1-5CDBDB 6-10DBDDA 11-15BDADB 16-19BDAD
20、(1)人物:曹操。战役:赤壁之战。
(2)相同点:以少胜多。启示:骄兵必败(或:要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等)。
(3)联系:①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②在统一北方后,曹操想统一全国,进而发动了赤壁之战。
21、(1)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一方,互相兼并,连年混战。
(2)200年。官渡之战。
曹操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
(4)孙权相对于曹操的百万之众,力量弱小,
因此,孙权可以成为联合对抗曹操的盟友。
(5)赤壁之战时,孙刘联合抗曹,成功地打败了曹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2、(1)魏——曹丕;蜀——刘备;吴——孙权。三国并立,形成了鼎立的局面。
曹操
诸葛亮
(4)不同意。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生活在东汉末年。因为曹操生前并没有称帝,曹丕建立魏国以后才追封他为魏武帝。220年曹丕建立魏国,标志着东汉的结束。
(5)进步。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区域性统一;三方互相牵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战乱,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代表了统一的趋势,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