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 三国鼎立课堂作业
选择题
1.曹操在《蒿里行》中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诗中描写的惨景发生在( )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末年 D.西晋末年
2.下图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官渡之战”纪念金币。下列有关官渡之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在西汉时期
B.袁绍全军覆没
C.发生在公元前200年
D.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3.曹操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组诗《步出夏门行》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你认为他的“壮心”指的是( )
A.消灭袁绍势力 B.统一黄河流域
C.南下统一全国 D.废汉献帝建魏
4.关于下图所示战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在东汉后期
B.发生在三国时期
C.北方政权取得胜利
D.完成了国家统一
5.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为“鼎”,一般有三足。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6.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后,下列国家与都城搭配不正确的是( )
A.魏国——长安 B.魏国——洛阳
C.蜀汉——成都 D.吴国——建业
7.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哪一幅图正确反映了229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B C D
8.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孟获回去以后,还说服各部落全部投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重新归蜀汉控制。这一历史故事印证了诸葛亮重视( )
A.改善民族关系 B.兴修水利工程
C.农业生产 D.发展造船业
9.据史书记载,吴国战船上下五层,可容纳士兵三千人;大海船长二十丈,载重万斛;孙权还多次派遣万人船队北航辽东、南通海南岛。据此可知吴国( )
A.海外贸易范围广 B.造船业很发达
C.重视农业的生产 D.海战捷报频传
10.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国时期台湾被称为( )
A.台湾 B.流求
C.夷洲 D.楼兰
11.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12.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属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
A.历史剧《三国》
B.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C.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D.诸葛亮的《出师表》
13.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放的专门许可证,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这种现象说明( )
A.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紧张
B.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
C.中外文化交流基本中断
D.政权分立影响经济发展
14.据史料记载,三国时期常州一带设置“毗陵典农校尉”,主管屯田和民政事务,曾组织男女数万人开垦荒地。这段信息可用以说明( )
A.孙吴统治者釆取“轻徭薄赋”政策
B.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了经济
C.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D.孙吴政权加强了对江东地区的开发
15.热门畅销书《卑鄙的圣人:曹操》因刻画了一代奸雄的日常面目,引起众多曹操迷的热议。曹操的真实面目到底如何,一直是国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 )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官渡之战
③自立为帝 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选项对研究三国时期历史最为可信的是( )
非选择题
17、国家政权的稳固离不开统治者正确的治国措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董仲舒对汉武帝说过这样一段话,“《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编自《汉书 董仲舒传》
根据材料一,说明汉武帝为治理国家在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二 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材料二中光武帝的举措,使当时的社会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材料三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3)材料三《蒿里行》所描绘的社会状况,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步出夏门行》
(4)材料四《步出夏门行》中曹操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为实现远大理想,他做了怎样的努力?
(5)综上所述,你认为这些政治家们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有何共同之处?
18、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最精彩的一个阶段,名将、名相辈出,而且因为《三国演义》,这段历史更是家喻户晓。
【曹操立业】
材料一
(1)观察图片,说说这是什么战役。其意义是什么?
【沙场决战】
材料二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2)材料二中的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战役有关?这一战役有何历史意义?
【三分天下】
(3)小明在学习完《三国鼎立》一课后,为了加强记忆,用图示法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小结,请你把他没有完成的内容补充完整。
答案
1-5BDCAA 6-10ACABC 11-16ADBDCA
17、(1)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用:使儒家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
(3)东汉末年,战乱不断。
(4)在官渡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为统一全国,又挥师南下与刘孙联军进行赤壁之战。
(5)适时调整统治政策,缓和社会矛盾;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理想远大,有坚定的目标,脚踏实地。
18、(1)官渡之战。 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2)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①袁绍;②曹操;③曹操;④孙刘联军;⑤曹操。
A:曹魏;B:蜀汉;C:孙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