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爬山虎的脚》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爬山虎的脚》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1 16:5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同学们,你见过爬山虎吗?你知道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爬山虎的脚》来一探究竟。
爬山虎的脚
10
初读课文
(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消灭爬山虎
操场
嫩叶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指导书写
半包围
结构:
老虎 猛虎 爬山虎
组词:

偏旁:

指导书写
左右
结构:
空隙 缝隙 间隙
组词:

偏旁:

再读课文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互动课堂
1
生长的位置
2
叶子
互动课堂
3
4
5
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怎么爬
脚的变化
互动课堂
想一想,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在一起?
1
2
3
4
5
生长的位置
叶子
爬山虎的脚
互动课堂
1
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爬山虎生长在哪些地方。
爬山虎长得很茂盛。
爬山虎是一种擅长攀爬的植物。
互动课堂
1
课文中哪些词语带给你这样的感受?
①爬山虎生长在墙上。
②爬山虎生长得非常茂盛。
互动课堂
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互动课堂
一顺儿 :同一个方向或顺序。
互动课堂
指事物各部分数量分布相同
爬山虎叶子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突出微风的轻柔和叶子微弱的震颤。
无论是叶子颜色的变化,还是叶尖一顺儿朝下铺得均匀的形态,以及微风拂过时,叶子轻微的震颤,都被叶圣陶爷爷敏锐的眼睛观察到了。
总结收获
孩子们,你们觉得叶圣陶爷爷是怎样观察这些叶子的?
叶圣陶爷爷一定是拿着放大镜观察的。
叶圣陶爷爷一定是走得很近,反复看了很多遍。
认真细致的观察
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通过那些准确形象的语句,感受到了叶圣陶爷爷细致的观察,下节课我们带着这些收获,再一起学习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
10
第2课时
回顾交流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作者将爬山虎的叶子写得如此准确、生动,这离不开作者细致的观察。
再读课文
①默读课文第三至五自然段,用“ ”勾画出表现作者细致观察的句子。
②圈画关键词语,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互动课堂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细丝的位置隐蔽、数量精确、形态细小而卷曲都可以看出作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互动课堂
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叶子
互动课堂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讨论:“巴”字可以换成其他词吗?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呢?
互动课堂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作者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脚细微变化的过程。
连续观察
通过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和脚逐渐变化的过程,大家发现作者观察得非常细致,你觉得作者观察了多长的时间?
作者观察的时间很长。
作者是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的。
我们通过“爬”的过程和脚变化的过程,都能发现作者进行了连续的观察。
再读课文
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你也能发现作者进行了连续的观察?
互动课堂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作者不仅观察得十分细致,而且进行了连续的观察。其实生活处处皆学问,如果我们也能这样连续细致地观察,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