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教案+练习 苏科版(共6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教案+练习 苏科版(共6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01 17:48:34

文档简介

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
教学难点
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误差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启发引导法、讲授法、演示法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导语一 世界上的物体都在运动。飞奔的骏马,绽放的烟花,飞身灌篮的运动员。要研究这些物体的运动,我们首先要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
导语二  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经常要知道物体长度的准确值,例如:装配窗户玻璃的时候,师傅要精确测量窗户的长和宽;钳工在磨制精密工件的时候,也要进行测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知识点1 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阅读教材P102~P103的内容
活动1:目测课桌的长、宽、高,比较他们的长度。不用尺,证实测量结果,记录方法。
学生的目测结果可能各不相同。并且证实结果的标准不同。从而引出规定公认的标准量——单位。
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叫做单位.测量长度,必须先制定出单位。长度的国际单位为“米”,符号为m。其他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关系:
1km = 103m 1dm = 10-1m 1cm = 10-2m
1mm = 10-3m 1μm = 10-6m 1nm = 10-9m
介绍自然界一些物体的长度(P103,图5-4)。
活动2:刻度尺的使用
阅读教材P103~P104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它包括毫米刻度尺、三角板、皮尺、卷尺等。
问题2:认识刻度尺
注意观察:量程就是某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决定着一次能测量出的最大值;分度值是指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它是测量精确程度的决定因素.
将刻度尺的几个要素:零刻度线、量程、单位、分度值填入方框内。
通过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过程,了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及注意问题。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选:首先考虑能进行一次性测量;要根据测量的需要选择刻度尺,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
(2)会放:刻度尺的位置要放端正,不能歪斜,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刻度尺较厚时,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零刻度线磨损的,应以某一刻度线为“零点”,读数时要注意减去“零点”前的数字。
(3)会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如图乙所示。
(4)会读:在读数时,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计值)。如图丙所示的2.78 cm,其中2.7 cm是准确值,0.08 cm是估计值。
(5)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活动3:测量纸张厚度。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
【实验设计】把相同厚度的很多纸张紧紧叠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这叠纸的厚度,再用量出的厚度除以纸的数量,即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问题1:本实验中,你能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吗?
[答案] 不能,因为一张纸的厚度太薄,小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
问题2:为了实验成功,要选择厚度相同的纸.在测量中,要注意纸一定要紧紧地叠在一起,否则数据就是错误的,因为不这样做纸与纸之间会有空隙.特别要注意的是用测出的厚度除以张数,而不是页数.
问题3:此实验中,应用了什么物理方法?
[答案] 累积法,先测出n个同类物的总长L,然后求出单个物长Ln.
师:厚度D = 书的厚度 / 书中纸的张数。让不同的人测量厚度,结果会不同,从而引出误差的概念。分析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知识点2 测量误差
问题1:误差是怎样产生的,误差能避免吗?
[答案]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在测量时要进行估读,估读值有时偏大,有时偏小,这样就会产生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问题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 减小误差的方法:(1)可以通过改进测量方法,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来减小误差;(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
【注意】误差不可避免,不能消除,只能设法减小.错误是测量过程中不正确的操作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
知识点3 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时间的国际单位为“秒”,符号为s。其他时间单位还有分(min)、小时(h)。
1min = 60s 1h = 60min = 3600s
观察机械秒表,读出其量程和分度值。
大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为60s,分度值为0.1s。
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为60min,分度值为0.5min。秒表不需估读。
[拓展]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平移法:可将刻度尺和三角板配合使用,用来测球的直径或圆锥体的高等,将测量长度平行移到刻度尺上来读数.
(2)累积法:先测出n个同类物的总长L,然后求出单个物长L1=Ln.
(3)化“曲”为“直”法:用弹性小的软棉线沿着曲线放置,与被测曲线重合,记下头尾,然后将其拉直,测出头尾之间的长,即为曲线长.
(4)滚轮法:让滚轮沿曲线滚动,然后用滚动的圈数n乘滚轮的周长C,即为曲线总长L=nC.
(5)比例法:利用被测物体和参照物及其在阳光下的影子组成相似图形,通过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求出被测物体的高度,如测量旗杆的高度.
三、总结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单位
(1)国际单位:米,符号:m。
(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换算关系: 1km = 103m 1dm = 10-1m 1cm = 10-2m
1mm = 10-3m 1μm = 10-6m 1nm = 10-9m
2、刻度尺的使用:选、放、看、读、记
3、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平移法、累积法、化“曲”为“直”法、滚轮法、比例法
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时间单位
(1)国际单位:秒,符号:s。
(2)常用单位:分(min)、小时(h)。
(3)换算关系:1min = 60s 1h = 60min = 3600s
2、测量时间的工具:机械秒表、电子秒表。
- 1 -5.2速度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 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② 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测量速度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
③ 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学会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 知道常见的比较速度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比较。
② 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并掌握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方法。
③ 学习自主设计表格,在学生的设计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规范化指导,并鼓励不同的表格形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国体育健儿奥运会速度项目中的娇人成绩,让同学们领略优秀运动员超人的速度给国家所带来的容誉,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以此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顽强的拼搏毅力,才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教学重点
速度的定义式,单位时间和速度的理解,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
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及不同方法的灵活运用;如何引导学生比较准确地进行速度的测量,多种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启发引导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放一段《动物世界》中猎豹追捕小动物的场景。再放一段蜗牛爬行的情景。让学生比较两种动物的运动快慢,引入课题“速度”
新课教学
一、物体运动的快慢
猎豹和蜗牛,谁运动得快?物体的运动有快慢之分,如何进行快慢的比较?
阅读教材P108活动,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师:如图5-2-1所示,用等大的圆纸片,做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将两个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比较哪一个纸锥下落得快。
图5-2-1
答:先落地的纸锥下落得快。(路程相同,用的时间少)
师: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锥角小的纸锥下落快,那么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有没有其它的判断快慢的方法呢?
凭感觉有时是不准确的,是不科学的
师:将两个纸锥从不同高度同时释放,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答:计算出每个纸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通过的路程多,谁下落得就越快。
师:这和我们在体育比赛中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的方法是不是一样的呢?请同学举例,在体育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所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相同吗?
如果回答相同,则提问:“观众也记时间吗?”
如果回答不同,则提问:“不同在什么地方呢?”
师:很好,有谁能用简短的语言归纳一下这两种方法呢?
我们将这个过程用物理的语言叙述出来就是:
在比赛时,观众看谁在最前方,谁最快,这是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方法;裁判看最终谁用的时间最短,这是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时间的方法。此方法也可以用在对纸锥的分析。
好,我们用裁判的办法在来比较一下纸锥下落的快慢。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及步骤的优劣作出评价。并让学生观察动画中两种车的运动快慢比较方法。
师: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了纸锥下落的快慢,现在我们就引入一个新名词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速度”。大家将书打开到P109,
二、速度及其单位
速度(velocity)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我们一般用字母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提问单位时间的相关问题: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的单位时间很多,比如:一年、一月、一星期、一天、一小时、一分钟、一秒等等,但是在物理学中,单位时间只有一个国际单位,那就是一秒,符号为s (second)
有了速度这个物理量,我们怎么样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很好,可是怎么知道速度大还是小呢?这里我们引入速度的计算公式。同学们在数学上早就学过这个公式,就是 :
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
常用单位:千米/时(km/h),厘米/秒(cm/s)
单位换算:
1km/h=1000m/3600s=1/3.6 m/s
1m/s=(1/1000km)/(1/3600h)= 3.6km/h
师:带领学生认识一些物体的速度,让学生感知物体运动的快慢,刚才我们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包括它的计算公式,现在就运用它来做“活动5.6”,那我们应测量哪些量?用哪些实验仪器?
生: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路程s,下落时间t)
实验需要的器材:米尺、秒表
实验步骤:
(1)确定一定的高度,并做好标记.
(2)将纸锥从起点处自由释放,用秒表测量出纸锥下落的时间t.
(3)重复以上步骤,再测量两次.
(4)由公式v=st计算出纸锥下落的速度.
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 下落高度H/m 下落时间t/s 速度v/(m·s-1)
1 8.00 4.00 2.00
2 8.00 4.50 1.78
3 8.00 4.20 1.90
纸锥下落速度的平均值/(m·s-1) 1.89
问题1:每次测量时应尽可能保证纸片从 同一高度下落,纸锥下落的起点应稍微 高 些,有利于时间的测量.
问题2:实验需要重复测量三次以上,然后求纸锥下落速度的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
三、例题
通过例题的分析,教会学生物理计算的书写格式,并熟悉速度公式的应用,让大家看课本P111“凭速度为国争光的中国运动员”,鼓励学生向运动员学习他们身上的拼搏精神。
四、总结
第二节 速度
一、 物体的运动有快慢
二、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三、速度的定义:
1、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单位:国际单位 米/秒(m/s)
常用单位 千米/时(Km/h) 厘米/秒 (cm/s)
3、计算公式
- 1 -5.3直线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3)知道平均速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特点。
(2)利用生活中具体事例让学生切身体验,学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并体验发现规律的乐趣。
(2)尝试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真正达到学有所为,学有所用。
教学重点
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理解。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启发引导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方式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播放一段交通路口的车辆行驶的视频,观察车辆的运动路线,有些是直线,有些是曲线.表明根据物体的运动路线,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引入新课。
方式二  有一则关于“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思想麻痹,骄傲自大。比赛过程中跑一会儿睡一会儿,而乌龟不甘落后,连续奋斗,终于先到了终点。
提出问题:究竟谁的速度更快一些?
要知道答案我们就要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匀速直线运动。
新课教学
一、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是按照物体运动的路线来区分的。
1、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就是直线运动。
2、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就是曲线运动。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运动属于直线运动?哪些运动属于曲线运动?
学生讨论后举例:
直线:百米赛跑,汽车火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等。
曲线:打乒乓球,过山车,月球地球运行的轨道。
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的是直线运动。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匀速直线运动
【演示】将内径为1cm,长约50cm 的玻璃管内灌满水,管内封有一小气泡。
【观察】将玻璃管竖直放置,使气泡由管底竖直上升,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
【讨论】如何测出气泡通过10cm、20cm、30cm和40cm所用的时间?写出你们设计方案。
【点拨】师:
1、为了便于对路程和时间进行读数,可用红线或橡皮筋做标记。
2、标记的起点最好离管底稍远一些
3、秒表测时间之前,让管中气泡运动几次,对其运动快慢情况有一定认识,以便有的放矢地测量运动时间。
4、为了便于观察,可在清水中滴几墨水
【做一做】按照方案动手做一做并把测量数据填入下表中,计算出相关的速度。
位置 0—10 cm 10—20 cm 20—30 cm 30—40 cm
路程(cm)
时间(s)
速度(m/s)
【议一议】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运动规律如何?
气泡在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正比例,运动速度可以是看作不变的。
【作一作】根据实验数据作出s—t图、v—t图。
【小结归纳】(板书)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说明:对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来说,速度大小与路程多少和时间长短无关。【应用】你能举出一些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例子吗?
生: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空中匀速下落的雨滴;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的顾客等。
(2)变速直线运动
【演示课件】美国短跑名将刘易斯1991年在日本东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跑完100m的情景,并附有刘易斯通过不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表:如下
距离cm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时间s 0.00 1.88 2.96 3.88 4.77 5.61 6.46 7.30
距离cm 80.0 90.0 100.0
时间s 8.13 9.00 9.86
【想一想】刘易斯在这100 m的运动过程中是匀速直线运动吗?
生:不是。
【议一议】为什么刘易斯在这100 m的运动过程中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呢?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100m的运动过程中,哪个10m路程段的速度最大?哪个最小?有没有哪段路程中速度相等?
【交流】学生:相同路程所用时间不等(或他在每一段的速度不等)。
【投影】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观察照片分析苹果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小结归纳】(板书)
2、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3)变速直线运动比较复杂,在粗略描述其运动情况时,仍可使用v=s/t示速度,但这个速度是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注意:只能大体上反映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快慢程度,它只表明一种平均“快慢程度”,所取路程、时间不同,平均速度也不同。因此说平均速度时必须说明哪一段时间或路程才有意义。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类型一: 匀速直线运动
[例1]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计算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C.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和时间t成反比
D.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例2]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A.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乙在甲前面0.6米处
D.乙在甲前面1.2米处
[例3]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a)、(b)所示。
(1)观察图(a)可知,甲车在作_______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米的路程所用时间为____秒。
(2)观察图(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_米。
(3)比较图(a)、(b)可知,甲车的速度________乙车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类型二: 变速直线运动
[例4] 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在龟兔赛跑的全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   B.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
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
[例5] 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生系如图4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总 结】
1、匀速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复习】
1、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3、如何测量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我们日常生活中匀速直线运动并不常见,而变速直线运动相对普遍一些。
提问:变速直线运动通常如何表示运动快慢?(复习平均速度)
二、例题讲解
1.课本P114例题。用课件将例题展示给学生。
(1)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物体运动特点,判断运动性质。
(2) 规范解题格式,一般包含了已知、求、解过程、答。由于速度、路程、时间单位较多,熟悉单位换算。
(3) 计算运动速度,注意速度所反映的物理意义和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对应关系。
(4) 一道习题,从不同角度分析,往往不止一种解法,看看还有哪些解题途径?动手解一解,比较那种方法好?
注:公式变形的需要,决定于解决问题的需要
已知:L车 = 360m L隧道 = 1800m t车 = 108s
求:(1)v车 = (2) t车全 = ?
解(1):“火车全通过隧道”指火车头进隧道到火车尾出隧道的过程。此过程火车通过路程
S1 = L车 + L隧道 = 360m + 1800m = 2160m
所需时间t 1= 108s ,则
v车 = S1/t1 = 2160m/108s = 20m/s
解(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指火车尾进隧道到火车头出隧道的过程。此过程,火车通过路程
S2 = L隧道 — L车 = 1800m — 360m = 1440m
由v = s/t 得
t车全 = S2/v车 = 1440m / 20m/s = 72s
解法2:因为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v = s/t 得
v = S1/t1 = S2/t2
则t车全 = S2t1/S1 = (1440m×108s) / 2160m = 72s
例:光的传播速度为3×10m/s,光从太阳到地球所需时间为8min20s,试求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让两位学生板演
三、实际应用
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1、上海到南京的T722次特快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书本P116(附图表格)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
(2)列车在哪个路段运行的最快?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慢?
2、同学们肯定都坐过出租车,有没有同学注意过打的车票是怎样的?
现在这有一张车票,你们从中能获得什么信息?(电话、车号、上车时间、下车时间、路程等等)
能知道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吗?
请同学们算出这张车票出租车的速度?
- 1 -5.4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着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现象。了解人们描述运动的不同方式,举出文学、绘画等作品中描述运动的例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得出描述运动需要选择参照物。
(2)组织学生对生活中具体事例进行讨论并让学生明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运动相对性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验物理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
由于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运动的相对性就成了本节课乃至本章的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
知道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启发引导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方式一  (故事引入新课)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一讲“刻舟求剑”的故事呢?在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人一次乘船出门,途中不小心把宝剑掉进江里去了。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会让船停下来去打捞。可是,这个楚国人与众不同。他并没有让船夫停船,只是在船沿上宝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船开到目的地后,他才从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打捞宝剑。这就是“刻舟求剑”的故事。
师:宝剑是从刻有记号的船沿上掉下去的吗?这个故事里包含着什么样的物理道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物理课堂:四、运动的相对性。引入新课。
方式二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现“布朗运动”“宇宙天体运动”“烟花运动”,形象地说明我们实际上就处在一个运动的世界中,从微观粒子到宇宙中的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即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运动的例子呢?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和运动相反的另一个词——“静止”,现在我们所在的教室里,你觉得有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引入新课。
方式三  (“历史再现”激发兴趣,引入新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的飞行员在2000 m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
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今天学习:四、运动的相对性。
二、新课教学
(1)“运动与静止”的教学
教师引导:组织辩论赛
辩题:火车到底动or不动?
学生活动:
正方:小明派 观点--相对于站台 火车不动
反方:小华派 观点--相对于已开动的列车 火车动
学生活动:分析得出辩论结果:要说明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再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来做出判断,正方选取站牌,反方选取已开动的列车为参照物,所以他们的判断都是正确的。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辩论得出参照物、机械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小结归纳】(板书)
1、参照物: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3、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不变,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学生活动:在老师引导下列举一些实例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接下来,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对教材中图5-36进行研究,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正确结论,并填写课本上的相关内容。
(2)“运动的相对性”的教学
【议一议】坐在奔驰的列车里的乘客,空间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点拨】师:同学们,如果选择车厢为参照物,则乘客是静止的;如果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乘客却是运动的。
【小结归纳】(板书)
4、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对于同一物体,有时我们说它是运动的,有时我们说它是静止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因此,确定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关键是参照物的选择。
板书:“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 ---晋朝 葛洪《抱朴子》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唐 无名氏《浪淘沙》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唐 李白《秋浦歌》
学生活动:齐声朗诵,并对之作出分析和解释。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发现这类佳句与运动的相对性相关。再结合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归纳出“运动的相对性”的含义。
【拓展】在生产科研和军事上,人们常常要得用运动的相对性。
空中加油机 地球同步卫星 风洞中的飞机
【想一想】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生: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同。
【议一议】鸟的飞行速度并不快,但机场周围为什么不允许鸟类飞行?
生:虽然鸟飞行速度不快,但飞机飞行速度非常快,若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快得惊人,足以把飞机撞毁。
(3)关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教学
学生活动:回忆复习声能、光能;
再列举一些物体在运动时会产生的作用。
【议一议】运动的物体是否具有能量?举例说明。
生:空气的流动形成风,可以驱动风力发电机发电,产生电能;
湍急河流的流水能使小船顺流而下;
踢出去的点球能将运动员撞倒。
【小结归纳】(板书)
5、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类型一: 参照物的选择
[例1] 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桥 B.河岸 C.水 D.岸上的树
[例2] . 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A.“歼-10”战斗机
B.地面上的房屋
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D.“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类型二: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例3]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 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和 。小芳同学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运动,以小芳同学为参照物,路旁树木以向 运动
[例4] 广安火车站并列停着两列客车,突然,坐在甲车上的小颖看到乙车正在后退。则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
A.甲乙两车都静止在原位置不动
B.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
C.甲车正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
D.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
[例5] 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旗帜的a、b两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观察右图中旗与烟的情况,判断以下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动
D.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
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总 结】
1、机械运动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1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第五章章末1
一、单选题
1.关于地球同步通讯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B. 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C. 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D. 以地球上的树木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2.我们使用的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最接近于( )
A. 1 dm B. 1 cm C. 1 mm D. 1 um
3.速度是用来表示( )
A. 运动路径的长短 B. 运动时间的长短 C. 运动的快慢程度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4.客机匀速飞行的速度为250m/s,对其物理意义解释正确的是( )
A. 客机在1秒内的速度为250m B. 客机在1秒内的速度为250m/s
C. 客机每秒飞过的路程为250m D. 客机每秒飞过的路程为250m/s
5.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的速度大小,则(  )
A. 猎豹最大 B. 旗鱼最大 C. 褐海燕最大 D. 三者一样大
6.用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
A. 偏大 B. 偏小 C. 正常 D. 无法比较
7.在校春季田径运动会400m决赛中,前300m小明落后于小王,后100m小明加速冲刺超过了小王领先到达终点,关于这次决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前300m,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
B. 前300m,小明的平均速度与小王的平均速度相等
C. 400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
D. 400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小
8. 11月23日,国产歼﹣15舰载机首次在航空母舰“辽宁号”上成功起降.如图所示,飞机起飞时,若说该飞机上的飞行员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航母 B. 该飞行员驾驶的飞机 C. 海水 D. 航母上的工作人员
9.某同学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测量了一物体长度,共测量了8次,记录的结果如下:5.24dm、5.23dm、5.2dm、5.245dm、5.86dm、5.25dm、5.22dm、5.24dm.则该物体长度是( )
A. 5.233dm B. 5.31dm C. 5.23dm D. 5.2325dm
10.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
A.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 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用于测量长度
C.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
1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一江春水向东流 B. 心潮澎湃 C. 海水奔腾 D. 春风拂面
二、填空题
12.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________mm,物体的长度________cm.
1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两个小车是________.
14.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 ,被测物块的长度是________ cm.

15.如图所示,钟表所指示的时刻是________ .(读出时、分、秒)
16.小明在马路边上拍街景照片,先后连续拍了两张,如图甲、乙所示,如果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向________ 运动(选填“左”或“右”);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速度最慢的物体是________ (选填“小轿车”、“大卡车”或“自行车”)
三、解答题
17.从房县到襄阳火车站的路程为240km,一辆小车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了一半路程后,又以10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完后一半路程.求:
(1)这辆小车从房县到襄阳火车站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2)这辆小车从房县到襄阳火车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四、实验探究题
18.小港看到医生在给病人输液时,手指轻弹输液管,有气泡向上运动,但他发现气泡在不同位置上升的快慢是不同的,气泡上升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探究气泡运动速度与倾斜角有关系,小明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测出玻璃管在不同倾斜角下气泡运动的速度,情况如下表:液体:自来水;液柱长度:30cm;气泡长度:1mm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度 85 75 65 55 45 35 25 15 5 0
运动时间t/s 32.3 20.0 15.3 12.5 11.6 11.8 12.5 14.5 19.5 25
平均速度v(cm/s) 0.93 1.50 1.96 2.40 2.59 2.54 2.40 2.07 1.54
根据上述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θ角为0度时,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
(2)随θ角的增大,气泡运动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
19.如图,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小车长为S1,斜面长为S2。
(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________(用题中字母来表示);
(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________;
(3)如图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
五、综合题
20.“嫦娥三号”探测器携带“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上软着陆.
(1)当月球车缓缓驶离“嫦娥三号”探测器时,以探测器为参照物,月球车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2)月球车行进速度约为6cm/s,行进54cm,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s.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解答】解:因为同步卫星的转动和地球的转动是同步的,地球怎么转卫星也怎么转,
所以它相对地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以地球上的树木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与太阳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着变化,所以卫星是运动的.
故选A.
【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
2.【答案】B
【解析】【解答】解: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 1μm或1mm太薄,不符合实际,故CD错误;
1cm比较符合实际,故B正确;
1dm=10cm太厚,不符合实际,故A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对长度单位的掌握与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分析答题.
3.【答案】C
【解析】【解答】解: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物理运动的距离,即描述的是运动快慢程度.
故选C.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速度的物理意义.
4.【答案】C
【解析】【解答】解:客机匀速飞行的速度为250m/s,其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客机每秒飞过的路程为250m.故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根据速度的定义: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可对客机匀速飞行时的速度做出具体的理解.
5.【答案】C
【解析】【解答】解:旗鱼的速度;
猎豹的速度;
褐海燕的速度.
故选C.
【分析】根据求出猎豹和褐海燕的运动速度,将速度单位换算统一,进行比较. 
6.【答案】A
【解析】【分析】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由于热胀冷缩的缘故,刻度尺会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际值要大一些。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误差形成的原因以及产生的结果。误差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温度对刻度尺产生的影响属于客观因素。
7.【答案】C
【解析】【分析】由题知,跑到300m,两人跑的路程相同,∵v= ,小明用的时间多,小王用的时间少
∴小明的平均速度小;
跑完全程,两人跑的路程相同,
∵v= ,小明用的时间少,小王用的时间多
∴小明的平均速度大.
故选C.
8.【答案】B
【解析】【解答】解:飞机起飞时,飞行员相对于航母、海水、航母上的工作人员都有位置的改变,飞行员是运动的;飞机起飞时,飞行员相对于该飞行员驾驶的飞机没有位置的改变,是静止的.
故选B.
【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
9.【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由题中测量数据知:数据单位是dm,小数点后有两位数,则测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cm,为厘米刻度尺,测量的准确值是5.2dm;
观察8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5.2dm、5.245dm、5.86dm与其余5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此测量数据是错误;
物体的长度为L= ≈5.23dm.
故选C.
【分析】(1)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倒数第二位)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2)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
10.【答案】B
【解析】【解答】解: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必须放正重合,故A正确;
B、如果刻度尺的0刻度线磨损,测量的始端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故B错误;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故C正确;
D、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1)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2)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
11.【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一江春水向东流,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B、心潮澎湃,是心理活动,不是位置的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符合题意;
C、海水奔腾,海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D、春风拂面,空气的位置相对于人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二、填空题
12.【答案】1;1.15
【解析】【解答】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4.1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L=4.15cm-3.00cm=1.15cm.
故答案为:1;1.15
【分析】本题考查了长度测量的知识.要理解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度线的位置,注意记录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13.【答案】甲和丙
【解析】【解答】解:在第一个s﹣t图象中,t=5s,s=20m,所以甲车的速度v甲= = =4m/s,
在第二个v﹣t图象中,乙车的速度v乙=6m/s,丙车的速度v丙=4m/s,综上所述,甲车和丙车的速度相同.
故答案为:甲和丙.
【分析】根据第一个图象,分析出甲的运动情况,由速度公式可求得甲车的速度.根据第二个图象,分析出乙和丙的运动情况,可知乙和丙车的速度.然后比较可得出结论.
14.【答案】1mm;3.22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被测物体的起始刻度值为:13.00cm,末端在16.20cm和16.30之间,估读为16.22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16.22cm﹣13.00cm=3.22cm.故答案为:1mm;3.22.
【分析】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首先要看清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完整,然后认准分度值,并注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5.【答案】7点50分5秒
【解析】【解答】解:该钟的最短的指针是时针,指示的是7点;较长的是分针,指示的是50分;最长的是秒针,指示的是5秒.
故答案为:7点50分5秒.
【分析】钟表上面最短的指针是时针,较长的是分针,最长的是秒针,根据指针所指的刻度读数.
16.【答案】右;大卡车
【解析】【解答】解:从图上可以看出当选择小轿车为参照物时,大卡车的位置偏右了,所以大卡车以小轿车为参照物时是向右运动的.
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三者通过的距离,发现大卡车通过的距离最短,所以大卡车的速度最慢.
故答案:右,大卡车.
【分析】①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首先选择参照物,才可以做出判断.
②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时,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有可能不同.
③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是相同的时间看物体移动的距离,也可以是相同的距离比较物体所用的时间.
三、解答题
17.【答案】解:(1)由v=可得,小车前半段路程和后半段路程的时间:
t1===1.5h,t2===1.2h,
这辆小车从房县到襄阳火车站所需的时间:
t=t1+t2=1.5h+1.2h=2.7h;
(2)这辆小车从房县到襄阳火车站的平均速度:
v==≈88.9km/h。
答:(1)这辆小车从房县到襄阳火车站所需的时间是2.7h;
(2)这辆小车从房县到襄阳火车站的平均速度是88.9km/h。
【解析】【分析】(1)根据v=求出小车前半段路程和后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两者之和即为这辆小车从房县到襄阳火车站所需的时间;
(2)知道这辆小车从房县到襄阳火车站的距离和时间,两者的比值即为全程的平均速度。
四、实验探究题
18.【答案】(1)1.2
(2)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解答】解:(1)液柱的长度s=30cm,所用的时间t=25s,则v= = =1.2cm/s;(2)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随θ角的增大,气泡运动速度变化情况是先增大,后减小.故答案为:(1)1.2;(2)先增大,后减小.
【分析】(1)已知气泡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 即可求出气泡运动的速度;(2)从表格中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速度随角度变化的规律.
19.【答案】(1)
(2)小
(3)C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通过的路程s=s2-s1,则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测得的时间偏大,根据可知,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小;(3)小车下滑过程做加速运动。A.s-t图象,路程s不随时间t变化而变化,所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A不符合题意。
B.s-t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加,物体做加速运动,C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v-t图象,速度v不发生变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测量平均速度原理(v=)、速度的计算(明确某段路程对应的时间)以及误差的分析(让小车过了某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斜面的坡度越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长,时间越容易测量),从图上正确读出小车通过各段路程和对应的时间.
五、综合题
20.【答案】(1)运动
(2)9
【解析】【解答】解:(1)当月球车缓缓驶离“嫦娥三号”探测器时,月球车和探测器之间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以探测器为参照物,月球车运动的;(2)由v= 可得需要的时间t= = =9s.故答案为:(1)运动;(2)9.
【分析】(1)判断物体运动状态之前,必须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2)利用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得需要的时间.
1第五章章末2
一、选择题
1.2015年是中国农历羊年,小明收集到一张羊生肖邮票,如图所示。他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其画面部分的长度时,记录了如下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A.3.5cm
B.3cm
C.3.51cm
D.3.512cm
2.下列估计的数据都与人体有关,其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成人一只手掌的宽度约10dm
B.短跑运动员比赛速度可达到25m/s
C.一块橡皮从课桌落到地面需5s
D.我们的教室高约3m
3.有一位乘客坐在正匀速上升的观光电梯上楼,不巧书从手中滑落,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甲认为书会先上升后下落,乙认为书会直接落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甲的说法正确的是 B.只有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C.甲是以电梯为参照物 D.乙是以电梯为参照物
4.电视剧《西游记》里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逼真场面是这样拍摄的:将站在平台上摆着飞行姿势的演员、演员背后展现的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一起摄入镜头.这时观众感到演员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演员 B.急速飘动的白云 C.平台 D.摄像机
5.某人在一平直路上行走,已知他前半段路以4m/s速度行走,后半段路以6m/s速度行走,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10m/s B.5m/s C.4.8m/s D.2m/s
6.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
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
C.在10s~20s内,乙同学静止不动
D.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7.神舟十号运载火箭长58m。分别从视频中截取火箭发射前和发射后第10s的位置图像,如图所示,约上升了1.5个火箭的长度,则火箭发射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
A.5m/s B.9m/s C.12m/s D.15m/s
8.如图所示,是我国主要城市间的里程表(单位:km)。由图可知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北京与天津相距146km B.南京与上海相距370km
C.北京与南京相距1417km D.天津与上海相距1787km
9.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10.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1m/s B.1.5m/s C.2m/s D.2.5m/s
11.汽车的速度约为54千米/时,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米/秒,这说明(  )
A.汽车行驶的路程一定比自行车多
B.若都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汽车上的乘客将觉得自行车向汽车行驶的同方向运动
C.汽车一定始终行驶在自行车前
D.行驶相同的路程,自行车需要的时间一定比汽车长
12.在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获得如下表格,其中M为AB的中点,则关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M段的平均速度为3m/s,其表示的含义是物理每秒内通过的路程为3m/s
B.物体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
C.AB段的平均速度是AM段平均速度与MB段平均速度的平均值
D.实验中主要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某同学测量物体长度过程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14.如图所示,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以为参照物乌鸦是运动的,以_____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15.甲乙丙三个人分别并列坐在三个升降机中,甲看见楼房在上升,乙保持不动,丙也在上升,那么你认为一定下降,可能上升。
16.甲、乙两辆车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以甲车做参照物,路边的树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若它们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第3s时,甲、乙两车的速度之差等于m/s。
17.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彭城广场,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骑车的是图中_______段,小刚家到彭城广场的路程为__________m,小刚步行的速度为______m/s。
18.甲、乙两人从相距15km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3km/h,乙的速度为2km/h,甲带一条狗,同甲一起出发,狗的速度4km/h,狗碰到乙后又往甲方向走,碰到甲后它又往乙方向走,这样持续下去,直到甲乙相遇时,这条狗一共走了_______km。
19.小华同学每天步行上学,她很想知道从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为此她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华在学校跑道上以上学的步行速度步行100m,测得用时80s,则她步行速度为______m/s。
(2)小华步行上学需20min,则她家到学校的距离是___________m,为了保证测量结果比较准确,除计时准确外,还必须控制步行不变。
20.武汉站到北京西站的D2032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2015)如下表所示.
(1)列车由武汉站驶往北京西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2)列车从武汉到郑州东,郑州东到石家庄,石家庄到北京西三个路段,运行最快的路段是,运行最慢的路段是。
21.如图甲是中国网球名将李娜在2014澳网决赛中将对手发球击回的情景,此时以球拍为参照物,网球是的;乙图是网球在水平地面上自左向右运动时频闪摄影照片,已知所用闪光灯每隔0.02s闪亮一次,根据测量AB间距离2.4m,则在该过程中网球的平均速度为、 km/h。
22.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
(1)小明用最小分度值是1mm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 m。
(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s。
(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 m/s。
三、简答与作图题
23.交通部规定: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不得超过120km/h。在京昌高速路上值勤的交通警察拦住了一辆正在超速行驶的汽车。交警对司机敬礼后说:“您的车速超过了120公里每小时的限制-------”,还没等交警说完,车内一位小朋友抢先说到:“我们只开了几分钟,既不到1小时,更不到120公里,我们没有违反规定啊”。如果你是那位交通警察,你该怎样向小朋友解释呢?
24.一辆电动玩具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中画出它的路程-时间图像。
四、实验探究题
25.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____,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____。
26.(1)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__________(选填“很大”或“很小”)的坡度,实验所需的器材,除了图中所画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 t2= v2=
s3=s1-s2= t3=t1-t2= v3=
(2)表中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选填表示符号),其他各物理量是通过计算得出的。
(3)在表中,平均速度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
A.v1>v2>v3 B.v1<v2<v3
C.v2<v1<v3 D.v2>v1>v3
(4)关于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B.小车运动的时间等于计时结束时秒表所示的时刻减去计时开始时秒表所示的时刻
C.此实验的原理是公式v=st
D.为了使小车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实验中当小车下滑时,我们应该用手一直扶着小车,直至它到达终点
27.为了测试反应速度,小刚、小丽、小鹏、小明设计了一个测试实验,如图甲所示。他们让小刚竖直拿着尺的一端,其他同学分别在尺的正下方位置张开手指,然后小刚松开手将尺自由落下,被测试的同学迅速用手抓住尺,比较三位同学手抓尺部位的高低,就能判断人的反应快慢。通过实验,小丽、小鹏和小明分别抓住了尺上的A、B、C三点,如图乙所示。
(1)你认为谁的反应更快?
(2)小刚用秒表测出从自己松开手到小丽抓住尺的时间为0.5s,他再根据小丽抓尺的部位,判断尺在这段时间内运动了30cm,于是他利用公式v=s/t计算出A点通过小华手指时的速度为0.6m/s。你认为小刚的理解正确吗?(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你的理由是。
五、计算题
28.甲、乙两辆同型号轿车的外形尺寸和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当甲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至EF处时,乙车刚好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至GH处。
长l/m 宽b/m 高h/m 最大速度km/h
4.8 1.8 1.5 181
若甲、乙两车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匀速行驶,当甲车刚好完全通过路口的AB线时,乙车的车头距路口BC线有多远?
29.某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从家出发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再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
求: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30.在今年的中小学综合素质展示活动中,小明和小颖同学的精彩表演是故事剧——《小白兔智胜大灰狼》。在森林动物运动会预赛时,沿如图所示的长方形周边跑一圈,小白兔用时为20min,大灰狼比小白兔提前2min到达终点而暂时领先;复赛时,小白兔提议自己仍沿大长方形的外圈跑,而要大灰狼绕长方形的左半部分跑两圈,看到左半部分的面积正好是总面积的一半,大灰狼就傲慢的答应了。已知小白兔的平均速度是36km/h并保持不变,则
(1)初赛时大灰狼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按照小白兔提议的路线赛跑,在复赛时小白兔要比大灰狼早到终点几分钟?(设两者的速度都和初赛时相同)
(3)在复赛时,大灰狼若还想跑第一,它的速度应为多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D3.D4.B5.C6.A7.B8.C9.B10.A11.D12.D
二、填空题
13.刻度尺没有与被测物体平行;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
14.地面;老鹰
15.甲、乙;丙
16.运动;20
17. OA;3 600;1.5
18.12 提示:甲乙二人相向而行,相对速度v=3km/h+2km/h=5km/h,甲乙二人相遇所用的时间t=s/v=15km/5km/h=3h,狗走的路程s′=v′t=4km/h×3h=12km。
19.(1)1.25;(2)1500;速度
20.1 77.7km/h 武汉到郑州东石家庄到北京西
21.运动;144
22.(1)0.6000 (2)20 (3) 0.9
三、简答与作图题
23.限速120km/h是指汽车在任何时刻或任何位置的瞬时速度都不能超过120km/h,而与汽车实际行驶的时间多少或路程的长短无关。
24.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
25.(1)A;C 绕圈总长度除以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2)DBEC
26.(1)很小 刻度尺 停表
(2) s1、s2、t1、t2 (3)C (4)D
27.(1)小丽(2)不正确尺子下落不是匀速的,所计算出的0.6m/s是前30cm的平均速度,而不是A点的速度。
五、计算题
28.甲车运动的距离S甲=550.2m+5m+4.8m=560m
28.甲车运动的距离S甲=550.2m+5m+4.8m=560m
甲车刚好完全通过AB所需的时间t===28s
乙车运动的距离S乙=v乙t=15m/s×28s=420m
乙车的车头距离路口BC的距离S=450m-420m=30m
29.(1)家到书店的时间t1=5min=300s,
平均速度v1===6m/s,
(2)从家到学校的路程s=1800m+3600m=5400m,
运动时间t=5min+1min+12min=18min=1080s,
平均速度v===5m/s
3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