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声音是什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2.通过学生经历多种方法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鼓励思维的形式向开放性和独特性发展。
3.培养学生善于使用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物理实验的习惯,从中感受到物理学的真实性以及物理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教学难点
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启发引导法、讲授法、演示法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声音,悦耳动听,变幻莫测,在很多方面丰富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但是,声音也可能成为无形的杀手。那么平凡而又奇特的声音究竟是什么?声音有哪些特性?她还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带着你的疑问,好奇和经验,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世界。 添加补充(复备)
二、 新课探究
活动一:1.1 探究声音的产生
1、[试一试] 请学生设计方案:一张纸、一杯水,一个笔帽、一根橡皮筋,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你能不能设计方案使其他的物品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各组提出活动方案、讨论。
学生活动:在探究的基础上,用摩擦、搓揉、指弹、撕等方法使纸发出声音,也可把它做成纸筒,纸笛,纸炮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一杯水到在地上会发出声音。
向笔帽中吹气,会有声音;笔帽扔在地上会有声音。
拨动橡皮筋会有声音。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适当引导,启发,对于与众不同的方法给予鼓励。)
2、[想一想]上述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3、[做一做]图1.1体验声音的产生
引导学生共同做一做:用手摸着喉头,你在讲话的时候,声带是怎样发声的,(手按住声带)提醒学生注意和思考,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击打音叉,把发声的音叉的尖端接触面颊,有什么感觉?
师:刚刚在实验的过程中,大家使尺子、纸、水、笔帽、竖笛等都发出了声音,哪些是由固体发声产生的,哪些是由液体、气体发声的,请同学们大概分分类。
生: ……
师: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1)出示一件乐器:问是否是声源?突出“正在”
(2)我正在讲话时,我的声带是不是声源?你讲话时,,你的声带是不是声源?设问我和同学们之间能互相听到对方的声音,是不是我们之间的空气在起作用呢?那么声音能在哪些物质中传播?
4、[归纳结论]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出声音;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活动二:1.2探究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中传播吗
1.提出问题: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
2.[试一试] 自己动手完成图1-2和图1-3的实验
3.[演示实验] 图1—4:出示器具,并让学生注意:
①抽气前,你能不能听到手机铃声?
②抽气过程中,铃声有没有变化,怎么变?
③进气后,你听到的铃声有没有变化,怎么变?
演示并做说明:在实验的基础上,假如真的抽成真空,你还能听到吗?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生: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但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板书)
师:声音在固体、液体中能传声吗?下面请你们自己动手做图1-2和图1-3的实验并给出结论。
生:声音也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板书)
师: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证明上述结论?
生: ……
教师小结,应用举例:
⑴人们用“电子发声器”播放鱼爱听的声音,大大地提高了捕鱼产量;
⑵相传贝多芬晚年失聪,他克服困难,用硬棒来“听”钢琴。
设疑提问: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空气中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以什么样的形式传播呢?先提出问题,声音在水中以什么样的形式传播。
4.[归纳结论]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5.[想一想]还有哪些实验或事实支持你的上述结论?
三、小结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能在液体、固体、气体、真空中传播吗?
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几段不同的声音。让学生讨论:(1)在欣赏过程中的感受。(2)音乐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3)如果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突然变成一个无声的世界我们的学习生活又是一个什么样子。设疑提问: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空气中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以什么样的形式传播呢?
引出课题“声音是以什么方式传播的 ”
二、 新课探究:
活动三:声音是以什么方式传播的?(类比法)
1.演示:
①水波实验;
②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音叉振动也能在水面击起水波
③讲解,声音在空气中,以类似的方式传播,但人眼看不到。
师:声音也是一种波,叫声波(板书)
设疑:声音能使耳膜振动,声音能否使其他物体振动?
2.【实验演示】声波使烛焰在摇晃,
讲解:声波能使其它物体振动,在生活中有极其重要的应用,请大家阅读:生活、物理、社会
3.【探究】在平静的水面上投入一块石子,我们不仅看见水面上会出现以石子投入的位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的层层水波,还可以看到水波并不是一下子就能传播到岸边,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与水波类比,声也是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它的传播也需要时间。
活动四 探究声音的传播快慢----声速
1.[猜一猜]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时间吗?哪些现象支持你的猜想?
2.设问①:打雷时,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出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学生讨论……
师:想一想,如图1-8你是在看到发令枪冒烟的同时听到枪声的吗?
引出结论:声音传播快慢用声速表示,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①声音通常情况下在空气中每秒传播 340m
②声音在不同物质传播速度不同,空气中较小,水中较大,钢铁中更大。
3.[读一读]第10页中间的内容,说说你的收获
活动五 感知声能
演示图1-9
阅读图1-10说明,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的影响
[归纳]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声能,也是未来人类的新能源之一。
三、小结
1、声音的传播形式是什么?
声波是声音的传播形式
2、声音具有能量,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1 声音是什么
一、 声音的产生
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如:振动的固体、液体、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条件:介质,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形式:声波, 声波具有能量叫做声能;声能是人类未来的新能源。
3、声速
不同介质传声的速度不同,空气中每秒传播340m,空气中较小,水中较大,钢铁中更大。
- 1 -1.2乐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经验了解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和音色。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响度、音调和音色的主要因素。尝试根据声音的特征将各种声音进行分类。
2.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并训练学生学习用物理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
3. 通过介绍我国的成就,渗透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教育。通过声音的三要素学习,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声音三要素及相关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启发引导法、讲授法、演示法等
教 具
钢尺、梳子、硬卡片、音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问: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器材如桌子、凳子、铅笔盒和尺子等比较它们发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同时让两名学生利用教具来动手做实验。
学生讨论:可能会提出声音现象在多方面的不同(如:他们发出的声音有强有弱,有高有低,有的浑厚,有的清脆……)。
教师总结:这些都是声音的特征。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响度
[做一做]教师用大小不同声音说“同学们好”,要求学生区分两次声音有什么不同?
[议一议]学生交流讨论:两次声音一次大,一次小。
[点 拨]师:声音大即强,声音小即弱。
[小结归纳](板书)
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演 示]演示敲鼓
[思 考] 用什么方法使鼓发出的声音更响一些?用什么方法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呢?
学生思考回答:用较大的力敲击,鼓面振动幅度大,响度大;洒一些碎纸屑在鼓面上,用较大的力敲击,鼓面振动幅度增大,纸屑跳得高,响度增大。
[试一试]如果换音叉做上述实验,情况又会怎样呢?
学生思考回答: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振动幅度大,响度大;在音叉旁边用细线悬挂一轻质小球,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振动幅度增大,小球弹起幅度增大,响度增大。
[点 拨]师:声源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想一想]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归纳](板书)
2.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试一试]人站在距发声体远近不同的地方响度如何?
[议一议]近的地方振幅大,声音大;远的地方振幅小,声音小。
[小结归纳](板书)
3.人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与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二)音调
[做一做]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都说“声音的特征”,其他学生听后区分这两次声音有何不同?
学生分析总结:女生声音高,男生声音较低。
[试一试]用一张硬卡片分别拨木梳的粗齿和细齿,仔细听卡片发出的声音高低有什么不同?
[猜一猜]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猜想:可能与梳齿的振动快慢有关。
[点 拨]师:快速拨梳齿,梳齿振动快,快速拨梳齿,梳齿振动慢。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来表示。
[读一读]学生阅读“信息快递”内容。
[小结归纳] (板书)
1.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反之, 越低。
[点 拨]师:通常女生比男生的音调高。女高音、男中音就是指音调的高低。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类型一: 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
[例1] 用手轻按自己喉咙两侧,张开嘴小声发出“啊”,手感觉叫喉部振动幅度小,再大声“啊……”时手感觉喉部振动幅度大,为说明了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例2] 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整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功能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B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传播方向
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总 结]
1.音调和响度;
2.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拓 展]
1.回声及其利用
回声是声音从振动的发声体发出到遇到山崖、墙壁等障碍物反射回来使其又传入人耳的声音。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间隔是0.1秒。利用回声可以测定距离。例如要测定海底的深度,可以从船上发出特定的声音,并使用特定的仪器接收到回声信号,并记录下回声与原声之间的时间间隔t,在查出声音传播速度v的条件下,即可算出海底的深度。
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在处建筑都有非常美、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在处建筑都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 反射 原理造成的声音效果。
2.阅读材料
会“拐弯”的声音
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声源产生的声音一定由声源处沿直线向四周传播。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是向上拐弯的。
(1)赤日炎炎,在水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传播时是 向上 拐弯的。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途径 向下 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语一 师:俗话说“闻其声如风其人”;我们在欣赏流行歌曲时,一听到歌声就知道是谁唱歌,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声音的第三个特征——音色。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三)音色
[听一听]用几种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比较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试一试] 用几种不同的乐器,先后发出音调相同的声音单作凭听觉能否辨认出声音是从哪个乐器发出的?
[点 拨]师:即使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也可以区分,这是因为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各有自己的特色,称为音色,也叫音品。
[看一看]
[点 拨]师:上述四种乐器,由于它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它们发出声音的波形也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声波的波形都很有规律。
[做一做]所有同学都闭上眼睛,请三位同学到后边朗诵同一首诗,其他同学指出是谁。
[小结归纳]
1.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决定的,反映声音的品质。
2.影响发声体音色的因素:
(1)构成发声体的材料不同,音色不同;
(2)构成发声体的形状不同,音色不同;
3.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板书)
[拓 展]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
[做一做]请一位同学上台演奏二胡,同学们观察他演奏时,手的位置改变情况,同时比较音调的变化。
[想一想] 学生交流: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归纳]
弦乐器的弦越短、越细、越紧,音调越高;弦越长、越粗、越松,音调越低。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例1]宋祖英和汤灿都是湘籍著名歌唱演员。当她们表演女声二重时,我们仍能分辨出她们的声音来,这主要是因为她们的歌声有不同的( A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音速
[例2]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高。那么发声体是瓶子和水,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降低 。(选填:“升高”、“降低”或“相同”)
[例3]如图所示,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振动 ;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 液体 中传播;丙图中小白兔能分辨出叫门的不是外婆,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来判断的.
[例4]小明在表演二胡时,首先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
音调 (填“响度”或“音调”)。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振动 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空气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例5] 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洋发生里氏9级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有几十万人遇难。这次灾难之后,国际上加强了对海啸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建设。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到最近的陆地距离是300Km,海浪推进的速度是200m/s,则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陆的时间是 1300 s。
[例6]学习了《声音的特性》后,小明和他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几个探究实验:
甲: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发出的声音不同。
乙:用医用听诊器了解人的心脏跳动的情况。
丙:用二胡和小提琴同时演奏《二泉映月》。
丁:使正在发音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你认为能探究影响声音特性的实验有哪几个?各探究了哪些特性?其它实验虽然不是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
答案:能探究影响声音特性的实验有实验甲和丙。甲探究了声音的音调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丙实验探究了音色是由发声体的自身决定的。
乙、丁实验不能探究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乙实验说明医用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能增大响度;丁实验说明了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总 结] 1.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决定的,反映声音的品质。
2.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1.2 声音的特征
1、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大小)
响度大小是由振幅大小决定的。
2、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
①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
②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频率大小决定的。
3、音色:声音的品质
音色由发声体的结构、材料决定的。
- 1 -1.3令人厌烦的噪声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乐音与噪声的区别;了解噪声的来源、危害及控制方法。
2.通过课外活动,了解控制噪声的途径,培养学生采集信息和实践活动的能力;通过分组活动及分组实验,培养合作意识及实验能力。
3. 通过调查研究活动,激发培养学生对噪声的重视,积极参与控制和减少噪声危害的讨论,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保护环境、维护社会公德的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危害。
教学难点
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讲授法、阅读讨论法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导语一 请同学们听声音谈感受:
1、林中清脆的鸟鸣声,小溪中潺潺的流水声,课堂上朗朗的读书声,音乐会上优美的钢琴声,演唱会上歌手的歌声等。
讨论回答感受:(声音优美、令人愉快)
2、飞机起飞与降落的马达声,石材与木材锯解时的电锯声,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建筑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集市上嘈杂的说话声等。或嘈杂的吵闹声、喇叭鸣叫声、建筑工地的隆隆声、工厂机器运转轰鸣声……
讨论回答感受:(声音难听、令人厌烦)
——引入新课:令人厌烦的噪声(板书)
导语二 师:工地离居民区很近,晚上工地加班赶进度,影响居民的休息,同学们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来把工地上噪声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呢?
二、新课教学
1、乐音和噪声(板书)
从物理学角度看:
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例如:在听课时,即使是美妙的音乐也是噪声;反之在欣赏音乐时,语言又成了噪声。
设问:通过刚才的阅读,你对噪声有何看法?
(学生回答:……)
过渡设问:在实际生活中,对环境造成危害最大的噪声是从哪里来的?
引导学生结合家庭、学校周边的环境,城市生活等来寻找
2、噪声的来源(板书)
结合课本图1-18所示的内容和生活中噪声的感受,讨论噪声的主要来源,尝试进行分类在生活中。
引导学生议一议,并提出问题
(1)噪声的来源有哪些?我们是否可以将它们分类。
(2)在你生活的周围有哪些噪声的例子?
学生汇报:噪声的三大来源:
(1)工业噪声——工厂里各类机器运转时产生的声音,锯条的切割声,鼓风机、锅炉排气等气流扰动引起的声音等
(2)交通噪声——各种车辆、飞机、火车、轮船在行驶声和喇叭声
(3)社会生活噪声——家用电器的运转声、脚步声、敲打声等
学生自由发表:
电风扇的声音,某同学讲话的声音,拖动凳子发出的声音,操场上同学们上体育课时的发出的声音,门外工地搅拌机的声音,知了的叫声等等都是噪声。
3、噪声的危害(板书)
⑴实验探究
a.二人一组,用时间表测一测,在安静的情况下,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_____次/分。
b.用单放机播放强度较大的噪声,再测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_______次/分。
设问:比较二次脉搏跳动有什么变化?
生:据实验探究结果,发表看法。
追问:这一变化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各自发表看法
师:点评回答情况
物理走向社会,深入生活认识噪声的危害
①噪声的危害性:噪声被列为当代社会的主要污染之一,其危害表现在:使人心烦意乱、神经紧张,损害人的听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工作。噪声还是诱发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②音的级别和人的感觉:
人们用分贝(符号: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人耳刚能听到的声音为0dB,90dB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③同级别的声音对人的影响
教材P17表格内容
过渡:由于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极大,近年来,噪声已被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污染着环境,尤其是城市环境,科技在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伴随着极大的危害。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噪声的治理势在必行。
4、噪声的控制(板书)
设问:人能听到各种声音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追问:声音传到人耳经历了哪些过程?
学生讨论回答:(声源的振动、传声介质、人耳鼓膜的振动)
师:通过上面问题回答,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哪些途径寻找控制噪声的方法。
【点拨】师:从声音到达人耳的过程中分析,应着眼于消声、吸声、隔声三个环节。
生:(1)减少、改变或停止声源的振动,如:在市工禁止交通工具鸣笛,使产生噪声的工厂、企业远离居民区,。
(2)阻断噪声的传播,如:在公路植树,营造防声墙,加强城镇绿化建设。利用绿化措施,使传来的噪声被吸收一部分而减弱。
(3)人耳处减弱噪声,如:让有关人员戴上防器械声罩,采用耳塞、耳罩、头盔、制造消声器等或用手、棉花堵住耳朵。
【小结归纳】噪声控制的途径:
(1)控制噪声的声源;(2)使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动脑思考】
教材中四幅图控制噪声分别属于哪一种途径?
生:各自说出自己的看法
师:点评回答结果
拓展延伸
【读一读】通过阅读书本,让学生了解“以声消声”
5、我国目前采取了一些控制噪声的方法
抓植物绿化工作;汽车在市区禁用喇叭,禁止载重车穿行;城市住宅区内禁止商店或摊贩用高音喇叭做商业广告;市区禁止燃放鞭炮;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设置噪声测量仪;市区建筑工业要设计隔音板禁用搅拌机等,即:(1)植物绿化(2)市区禁鸣喇叭(3)市区禁止燃放鞭炮
(4)设置噪声测量仪等等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类型一 区分乐音和噪声
例1 关于噪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一定是响的声音
B.发出噪声的声源一定做无规则的非周期性振动。
C.有一定规则和节奏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D.噪声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声源做无规则,杂乱无章的振动;二是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一定妨碍。
【解析】区分乐音和噪声分别从两个角度:一物理学角度,二环境保护角度。
【答案】D
变式题 2004年中考 天津 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条例规定:汽车在市区的街道上行驶,不准鸣笛,从环保的角度看这是为了减少。
【解析】汽车在市区的街道行驶时鸣笛会造成噪声污染,正是为了减少噪声污染,才不准鸣笛。
【答案】噪声污染
类型二 噪声的控制
例2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控制噪声的是( )
A.在学校附近建造发动机修理厂
B.市区严禁燃放鞭炮
C.强声源旁设置隔声板
D.医院周围不准交通车鸣笛
【解析】控制噪声的措施可从三方面:一是声源处控制;二是传播过程中控制;三是人耳处控制;选项B、D是从声源处控制,属于消声;选项C是从传播过程中控制,属于隔声。
【答案】A
变式题 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发生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有限时
B.在市区里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
【答案】B
【拓展】比较材料隔声性能
1.聆听闹钟指针走动时的“嚓”声,注意它的响度和音调,把它放在盒内,盖上盒盖,声音有什么变化?
2.收集各种阻隔钟的声音的材料(如衣服、报纸、锡箱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他材料等)预测一下各种材料隔性能好与差。
课后请同学们去探究一下,比较出哪种材料隔声效果好?
四、当堂检测反馈
1.对因洗衣机脚不稳而产生的噪声,下列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
A.调节机脚的螺旋,使机肢平稳着地
B.把放置洗衣机的卫生间门窗关紧
C.室内的人都带上耳塞
D.把洗衣机内多注些水
2.关于乐音和噪声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乐器发出的声音是乐音,机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
B.很大声音是噪声,乐队里演奏不和谐的声音是噪声
C.乐音有时也会成为噪声
D.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守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3.下大雪时,显然路上行驶的车辆仍然很多,但嘈杂声小了,这早因为松软的雪花对噪声有作用。
4.学校广播正在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甲乙两名同学在那里争论不休,甲说:“歌曲是乐音,因为它悠扬动听”,乙说:“歌曲是噪声,因为它干扰了我正在思考的一道几何题。”如果由你来评判,你将支持哪位同学的观点?
【答案】两位同学说得都有道理,但说法都是片面。乐音是否成为噪声,应从物理学、环保角度两个方面认识,从物理学的角度去认识,甲的说法正确;从环保角度去认识,乙同学的说法正确。
五、板书设计
1.3 令人厌烦的噪声
1、乐音和噪声
①物理学角度;②环保角度;
2、噪声的来源: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等
3、噪声的危害
4、噪声的控制
(1)在声源处;
(2)在传播过程中;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 1 -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教学目标
1.了解超声波的特点;知道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2.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现象;训练学生运用准确的物理语言表述观察到物理现象;培养学生查找、整理相关资料以及交流表达能力。
3.通过对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的了解、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通过对次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的分析,加强学生的社会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次声波的来源及其危害。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多媒体辅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 师:在我们生活中,我们能听见蜜蜂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为什么听不见蝴蝶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呢?
用多媒体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中火山、地震爆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引颈倾听,然后立即四处逃散的片断。
[猜一猜]
(1)火山、地震爆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
(2)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这种信息的呢?人为什么不能?
学生讨论交流后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导语二 师:我们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那么对于听觉正常的人在空气中是不是都能听见物体振动发出的所有声音呢?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一)人与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
[做一做]用一台音频发生器由低到高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你先闭上眼睛仔细听,当听见声音就举起手,直到听不见声音就放下手臂,另一些同学根据你的动作记录相应的声音频率的数值,这就是你能听见的声音频率范围。以同样方式测一测其他同学的听觉频率范围。
[点 拨]师:每个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并不相同,一般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20000Hz之间,叫做可听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各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不同,像蝙蝠、海豚、飞蛾能听见超声波;而大象、鲸能听见次声波。
[小结归纳](板书)
1.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3.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二)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
1、超声波的特点及应用
这些特点请兴趣小组同学给大家汇报。
A组同学汇报:人们利用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特点制成声纳,可以发现潜艇和鱼群,还可以测绘海底形状。
B组同学汇报:超声波可以成像。医院利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做胃部、腹部检查,还可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
C组同学汇报: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制成速度测定器,交警在高速公路上测定车辆的速度。
D组同学汇报:超声波能使清洗液剧烈振动,有去污作用,人们制成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还能使塑料膜之间摩擦生热,粘合在一起,制成超声波焊接器。
[点 拨] 师:超声波的特征: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集中的声能。
[应 用](1)B超检查母体胎儿(2)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3)超声波清洗器(4)超声波焊接机
2、次声波的特点及应用
次声波人耳听不见,它却时刻潜伏在我们身边,它是怎么产生,有哪些危害,请E组同学上台汇报。
E组同学汇报: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飞机飞行,火箭发射,火车,汽车奔驰都会产生次声。大自然中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地震,海啸,台风,雷电都会产生次声波,它能传的很远,能轻易绕过障碍物,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使人恐惧、恶心、神经错乱,甚至五脏破裂。强度大的次声会对机器设备、建筑物产生破坏。
过渡:对自然现象产生的次声波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这些现象的特征和规律。利用这些规律,用于对地震、台风、火山爆发等的监测和预报。
例如:根据大气核爆炸产生的强大的次声波,我们可以侦察到哪个国家在什么地点,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进行了多大能量的核爆炸。
总结:地震产生次声波会使房屋倒塌,对人类造成伤害。科学家正在研究、监测和控制次声波,有效避免它的危害,并利用它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点 拨] 师:次声波的特征: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类型一: 超声波与次声皮
[例1] 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为什么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解析]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5—6Hz,在人听觉范围之外;而蜜蜂翅膀振动频率为300—400Hz,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所以……
[例2]地震来临之前,为什么一些动物显得焦躁不安,而人没有太大感觉?
[解析]因为一般情况下,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地震前会发出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人没有太大的感觉,而一些动物能听到,就显得不安。
类型二: 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
[例3] 下列不是超声波应用的是
A.用声呐系统探测潜艇
B.动物感知地震前的声音
C.海豚用来判断方位而发出的声音
D.蝙蝠捕捉蚊虫时发出的声音
[例4]医院里的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A.声音太小
B.声音太大
C.声音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D.声音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总 结]
1.超声波与次声波。
2.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
3.超声波的特性: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集中的声能。
4.次声波的特性: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
[拓 展]
1.声音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6s被仪器接收到。
(1)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的效果,最好用什么声波?为什么?
(2)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底的距离是多少?
(3)若探测船在海上航行时,轮船上的一位气象学家无意间将一只氢气球在脸颊上贴了一下,感觉到气球在剧烈地振动,打得他的脸颊一陈疼痛,于是这位气象学家马上向大家发出紧急报告:“海上风暴即将来临”。就在当天夜里,海上发生了剧烈的风暴,一只氢气球怎么能预测海上的风暴呢?试分析气象学家判断风暴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
(1)最好用超声波。因为超声波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
(2)459 m
(3)远处发生风暴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传播速度比风浪的速度快得多,并能引起气球的振动。
2.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超声波传感器
超声波传感器是利用超声波的特性研制而成的传感器。超声波是一种振动频率高于声波的机械波。它是由换能晶片电压的激励下发生振动而产物的,具有频率高、波长短,特别是方向性好、能够成为射线而定向传播等特点。超声波对固体、液体的穿透本领很大,尤其是在不透明的固体中,它可穿透几十米的深度。超声波碰到杂质或分界面会产生反射形成回波,碰到活动物体能产生多普勒效应。因此,超声波广泛应用研究在工业、国防、生物医学等检测方面。
以超声波作为检测手段,必须产生超声波和接收超声波。完成这项功能的装置就是超声波传感器,习惯称为超声波换能器,或者超声探头。
(1)超声波具有什么特点?
(2)超声波有哪些应用?试举两例。
[答案]
(1)频率高,波长短,方向性好,穿透本领大。
(2)检查病情;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测距等。
四、当堂巩固。
1、人发出声音的频率范围约为85——1100HZ,查阅资料,收集蝙蝠、海豚、狗、猫以及其它你感举趣的动物发出声音的频率范围,并与同学们交流。
2、除了歌唱家、音乐家之外,还有哪些人的工作与声有关?把这些工作列出来。
五、作业布置。
课外探研:蝙蝠、海豚、鲸如何利用超声波捕捉食物、定位、导航?
六、板书设计。
1.4 人耳听视的声音
1、人耳听觉的频率的范围:20~20000Hz
2、超声波
(1)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集中的声能。
(2)超声波的应用:检查病情;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测距等。
3、次声波
(1)次声波的特点: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
(2)次声波的危害:次声波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3)次声波的利用:用于对地震、台风、火山爆发等的监测和预报。
- 1 -第一章章末1
一、选择题
1.教师内的同学很容易能分辨出在教室外说话的同学是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特性.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节奏
2.以下例子中,不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A. 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B.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C. 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可以判断悬崖的距离
D. 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3.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的歌声,小凡说:“是刘欢在演唱.”他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
4.如图所示,7个相同的水瓶中灌人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后,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关于这种“水瓶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瓶内的空气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C.7个水瓶发出声音的响度大致相同
D.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5.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相同材质、不同粗细的琴弦,主要是改变声音的(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振幅
6.人们能分辨出笛子、古筝等不同乐器的演奏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人们根据响度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l08m/s 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均无关
8.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B.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的原理
C.我们通常根据音色来分辨不同的人说话的声音
D.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9.下图中小明同学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鼓面,他研究的是()
A. 音色与受力大小的关系 B.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 音调与受力大小的关系 D. 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10.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两个人不用通讯设备就不能直接交谈( )
A. 在月球上 B. 在一间漆黑的房子里 C. 在一堵墙的两边 D. 分别坐在同向行驶的汽车上
11.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
12.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设有3~4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 )
A. 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B. 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 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 D. 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污染
二、填空题
13.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
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中的水,发现溅起水花;
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面,并置入烧瓶中,轻轻摇一摇瓶子,会听到清晰的“丁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里的响声比原来小很多;
实验三:支起自行车,一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则拿一硬纸片并让纸片的一头伸进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随着车轮转速的加快,纸片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尖.
以上三个实验中,实验一表明________、实验二表明________、实验三表明________.
14.在音乐中,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Hz,D调“1(do)”的频率是294Hz,由此可知D调“1”比C调“1”的________高(选填乐音的三要素).
15.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uai(2)” “mi(3)”“fa (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钢管的另一端敲击一下,甲同学听到了两次响声,这两次呼响声是声音分别通过________、________传入甲同学耳朵的.
17.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震耳欲聋”说的是声音 ________大.
(2)“悦耳动听”说的是声音 ________美.
(3)“尖厉刺耳”说的是声音 ________高.
18.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观察到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物体在________ ,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 中传播,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是________ Hz,人耳________ (能/不能)听到该声音.
19.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振动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________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_______发生改变。(选填“音调”或“响度”、“音色”)
20.我们在打电话时能听出是妈妈的声音,这是根据乐音三要素中的________来判断的;如果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真空罩里,我们就听不到闹钟的声音了,这是因为________.
21.“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特征来辨别的.“引吭高歌”中的“高”指的是声音________大.
22.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________很大;声音在空气中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钢琴中C调do的频率是261.6Hz,钢琴中持续发声的发声体在5s内振动了________次,无声手枪前端的消声器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的.
三、实验探究题
23.如图所示,在利用钢尺探究影响乐音特性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
(1)小明发现,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会看到用力越大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听到声音越响.这说明声源的________越大,声音的________越大.
(2)逐渐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听到的声音也不同.伸出桌面的钢尺越长,钢尺的振动越慢,听到声音的越低.这说明声源振动频率________,声音的________越低.
(3)实验中小明还发现,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只看到钢尺振动得很慢.通过查阅资料小明了解到,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________ Hz,这时钢尺发出的声音不在这一范围内,是________波.
24.小玮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琴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如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A 钢 20 0.3
B 钢 20 0.7
C 铜 40 0.5
D 尼龙丝 40 0.5
(1)如果小玮想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和________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2)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如果选用A、B编号的两种琴弦做实验探究,则控制不变的量是琴弦的________和________,想探究的问题是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________的关系.
四、综合题
25.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申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 ,人耳________ 听到超声波(选填“能”或“不能”).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能够________ .汽车的倒车雷达也是超声波的应用,说明声音还可以________ .
26.说出下列有关声音的用语表示的物理意义:
(1)“小孩的尖叫声刺耳”主要是指声音的________.
(2)“雷声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的________.
(3)“你的声音真好听”主要是指声音的________.
(4)“引吭高歌”主要是指声音的________.
27.仔细阅读短文,并回答文后问题.
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 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
材料三: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迷”,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
问题:
(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________ , ②________
(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________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________ 左右,声具有________
(4)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所填的物理量②与________ 有关,关系是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我们能分辨出在教室外说话的同学是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而与响度、音调、节奏没有关系.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分析】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答案】D
【解析】【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人们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得到许多内容。
A、雷声是下雨的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工人从声音的异常中得到是否正常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水手根据号角声传播时间的长度来判断距离的远近,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清洗机械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特点来完成工作的,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故选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学生熟知对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特点具体做法的理解能力。
3.【答案】C
【解析】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分辨不同人的声音的.
故答案为:C.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4.【答案】A
【解析】 、敲击玻璃瓶时,声音是由玻璃瓶振动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瓶子振动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B符合题意;
C、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它们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响度大致相同,C符合题意;
D、由图知,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减小,从左往右敲击瓶子时瓶子振动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声音的音调会变高,则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5.【答案】A
【解析 相同的力拨动不同粗细的琴弦,即琴弦振动的幅度是相同的,即响度大致相同,但其振动的快慢是不同的,细的振动的快,而粗的振动的慢,故这样主要是改变声音的音调。故答案为:A
【分析】琴弦的粗细影响振动频率,频率决定音调。
6.【答案】C
【解析】 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C.【分析】声音的三要素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可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声音不同,常用来区分不同声音.
7.【答案】A
【解析】 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此选项正确;
B、人们根据音色的不同区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此选项错误;
C、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此选项错误;
D、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此选项错误.
故选A.
【分析】①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的传播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真空不能传声;
③不同乐器可以发出相同的音调和响度,但音色一般不同.
8.【答案】C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A不符合题意;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清洗精密仪器是利用了超声波能传递能量的原理,B不符合题意;不同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我们通常根据音色来分辨不同的人说话的声音,C符合题意;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清洗牙齿等.
不同物体声有别,音色不同来辨别.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9.【答案】B
【解析】【分析】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即振幅越大,响度也越大.
故选B.
10.【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直接交谈,故A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不需要光,黑屋子里有空气可以传声,故B不合题意;
C、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在一堵墙的两边也可以直接交谈,故C不合题意;
D、分别坐在同向行驶的汽车上,在人与人之间同样有传声的介质,可以不用通讯设备就能听到对方发出的声音,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如果没有传声的介质,声音就不能传播了.
11.【答案】A
【解析】【解答】看电视时,调节电视机音量,是为了让声音更大一些,是增大响度的;
故选A。
【分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12.【答案】D
【解析】【解答】道路两侧设有3米至4米高的透明板墙是用来反射道路上的过往车辆所发出的噪声,其作用相当于一个隔音板,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道路两侧设置的是透明板墙,就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以减弱噪声对道路两旁住宅和办公楼的噪声污染,它并不能保护车辆安全行驶,也不能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和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故选D.
二、填空题
13.【答案】发声体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析】【解答】(1)发声的音叉会振动,所以当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溅起水花,这表明发声体在振动;(2)酒精棉燃烧时会消耗瓶中的氧气,当氧气减少时声音减小,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气体进行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支起自行车,一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则拿一硬纸片并让纸片的一头伸进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随着车轮转速的加快,纸片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尖;表明音调的高低和振动频率的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故答案为:发声体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音调和振动的频率有关.
14.【答案】音调
【解析】【解答】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D调“1(do)”的频率是294Hz,比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Hz大,所以,D调“1”比C调“1”的音调高 .
故答案为:音调 .
【分析】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
15.【答案】丙;乙;甲;丁
【解析】【解答】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内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高;由图知:四个瓶子的水位,从低到高分别是:丙、乙、甲、丁,因此对应的四个音阶是:“dou(1)”“ruai(2)”“mi(3)”“fa(4)”.
故答案为:丙,乙,甲,丁
【分析】发声体越大,越多,振动就越慢,音调就越低.
16.【答案】钢管;空气
【解析】【解答】解: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在敲击钢管时,声音既通过钢管传播,又根据空气传播,又因其速度是不同的,所以会听到两次响声;
故答案为:钢管、空气.
【分析】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17.【答案】响度;音色;音调
【解析】【解答】解:(1)“震耳欲聋”,说明声音大,响度大.
(2)“悦耳动听”,说明声音好听,是指声带好,是指振动物体的材料好,指的是音色好.
(3)“尖厉刺耳”,指的是声音比较高,指音调高.
故答案为:响度;音色;音调.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音色、响度.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声音的大小;音色是能辨别物体,音色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8.【答案】振动;空气;6;不能
【解析】【解答】(1)当敲响音叉乙时,音叉乙会振动发声;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音叉甲,因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能够传递能量,所以音叉甲也会振动发声;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当与乒乓球接触时,会把乒乓球弹起,运用了转换法的思想;
(2)物体在1s内振动1次,称为1Hz.如果2分钟振动720次,说明120s振720次,那么在1s内振动了6次,称为6Hz,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是听不到的.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6;不能。
【分析】解答此题要知道: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
(2)物理学中,1s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20000Hz之间,超过这个范围,人耳是听不到的。
19.【答案】响度;音调
【解析】【解答】解: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振动发出声音;用的力越大时,塑料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大;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时,会使塑料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的频率不同,则声音的音调将不同.
故答案为:响度;音调.【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和频率有关,改变音调要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质量和体积也就是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响度跟振幅有关,用力大小能改变塑料尺的振动幅度.
20.【答案】音色;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解答】解:不同人声带的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所以我们在打电话时能听出是妈妈的声音,这是根据乐音三要素中的音色来判断的;
如果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真空罩里,我们就听不到闹钟的声音了,这是因为真空罩内几乎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音色;真空不能传声.
【分析】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其中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1.【答案】音色;响度
【解析】【解答】不同的人说话主要依据音色来判断;“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大的意思,生活中人们把高低和大小说混了,所以这里是指响度大.
故答案为:音色;响度.
【分析】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22.【答案】响度;波;1308;声源处
【解析】【解答】解:(1)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响度很大;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2)钢琴中C调do的频率是261.6 HZ,发声体1s振动了261.6次.发声体在5 s的时间里振动了261.6×5=1308次.(3)枪在射击时声音很大,但无声手枪是指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响度;波;1308;声源处.
【分析】(1)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2)频率是物体1s内振动的次数,261.6Hz是物体1s振动了261.6次.(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三、实验探究题
23.【答案】(1)振幅;响度
(2)越低;音调
(3)20~20000;次声
【解析】【解答】解:(1)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会看到用力越大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听到声音越响,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与钢尺振动快慢有关,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3)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部分体积增大,质量增大,越来越难振动,频率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低,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很难振动,频率小于20Hz,是次声,而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所以人感觉不到.
故答案为:(1)振幅,响度;(2)越低(越小),音调;(3)20~20000,次声.
【分析】(1)响度与振幅有关;(2)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3)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24.【答案】(1)C;D
(2)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解析】【解答】解:(1)探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长度与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序号是C、D的琴弦长度与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因此可以用C、D实验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A、B编号的两种琴弦做实验探究,则控制不变的量是琴弦的材料和长度,想探究的问题是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故答案为:(1)C;D;(2)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分析】(1)探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长度与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分析表中实验数据,找出符合要求的实验序号.(2)根据表中实验序号为A、B的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所控制的变量,然后分析答题.
四、综合题
25.【答案】(1)高于20000Hz;不能
(2)传递能量;传递信息
【解析】【解答】(1)根据原文内容: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
(2)根据原文内容: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汽车的倒车雷达也是超声波的应用,说明声音还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1)高于20000Hz;不能;(2)传递能量;传递信息;
【分析】(1)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2)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26.【答案】(1)音调高
(2)响度大
(3)音色好
(4)响度大
【解析】【解答】解:(1)“小孩的尖叫声刺耳”主要是因为声带振动的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2)“雷声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大,即声音的响度大.(3)“你的声音真好听”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色好.(4)“引吭高歌”主要是指大声唱歌,指声音的响度大.
故答案为:(1)音调高;(2)响度大;(3)音色好;(4)响度大.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度.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与发声物体的材料有关,不同物体发声的音色是不同的.
27.【答案】(1)超声;音调
(2)次声波
(3)20Hz;能量
(4)频率;声音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
【解析】【解答】解:(1)蝙蝠是利用超声波进行探测信息和定位,所以①应是:超声.
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杯子中的水量不同,杯子与水振动的快慢不同,杯子与水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所以②应是:音调
(2)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所以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次声波.
(3)只有当两个物体的振动频率相同时才能产生共振现象,亚声波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所以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20Hz左右.
因为声波能够把内脏振坏,所以声波具有能量.
(4)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声音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
故答案为:(1)①超声;②音调.
(2)次声波.
(3)20Hz;能量.
(4)频率;声音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
【分析】(1)了解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的知识.(2)了解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3)知道次声波的概念已及次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