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22年中考生物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22年中考生物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01 17:30:2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22年中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2022·牡丹江)下列各项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潮起潮落 B.春华秋实 C.旭日东升 D.夏雨绵绵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B、“春华秋实”包含生物,都具有开花结果的生命现象,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符合题意;ACD、“潮起潮落”、“旭日东升”、“夏雨绵绵”不包含生物,没有生命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2016七上·济源期中)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海洋生态系统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故生物圈是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选:C
【分析】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中即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2022·牡丹江)“好雨还催众笋长”主要体现了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
【答案】D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好雨还催众笋长”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非生物因素影响动植物的分布:
非生物因素 影响 典型例子
光 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理活动。 海洋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影响鼠妇的生活,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
温度 影响生物的分布,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南北植物的分布,不同海拔高度植物的分布;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水分 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沙漠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空气 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 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
4.(2021七上·东莞期中)动、植物细胞中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A.细胞核 B.叶绿体 C.线粒体 D.细胞膜
【答案】C
【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解析】【解答】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故动、植物细胞中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给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5.(2022·牡丹江)以下属于人体基本组织的是(  )
A.保护组织 B.输导组织 C.结缔组织 D.营养组织
【答案】C
【知识点】动物体的组织
【解析】【解答】A保护组织、B输导组织D营养组织属于植物体的组织。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细胞组织的结构、功能与分布表格如下:
名称 结构 功能 分布
上皮组织 上皮细胞,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保护、分泌 体表和体内各种管腔壁的内表面
结缔组织 细胞和细胞间质,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发达 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 分布最广泛,如:血液、肌腱、骨、韧带和脂肪等
肌肉组织 肌肉细胞 收缩、舒张 附着在骨骼上、心脏、胃、肠和血管等处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 产生、传到兴奋 脑和脊髓中的组织
6.(2022七上·中山期末)熊猫喜欢吃冷箭竹。与熊猫相比,冷箭竹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答案】D
【知识点】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冷箭竹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熊猫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所以,与熊猫相比,冷箭竹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故答案为:D。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
7.(2022·牡丹江)桃花的结构中将来能发育成果实的是(  )
A.胚珠 B.子房 C.花柱 D.子房壁
【答案】B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解答】一朵花在完成传粉(花粉从花药中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受精(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中精子与胚珠内的卵细胞、极核结合形成受精卵和受精极核的过程)作用后,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都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内的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精子与极核结合形成)发育成胚乳。所以,桃花的结构中将来能发育成果实的是子房。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头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子房发育成果实。
8.(2022·牡丹江)玉米根尖成熟区的功能是(  )
A.具有保护作用
B.吸收水和无机盐
C.细胞伸长生长,增大细胞体积
D.分裂产生新细胞,增加细胞数量
【答案】B
【知识点】根尖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根尖是指从根的最先端到着生根毛这一段幼嫩部分。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①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已经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水和无机盐作用。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②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③分生区,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分生组织。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外观不透明。④根冠,根尖最前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具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由此可见,玉米根尖成熟区的功能是:吸收水和无机盐。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9.(2022·牡丹江)植物体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是(  )
A.根 B.叶 C.茎 D.花
【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其次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蒸腾少量的水分,也能进行一定的蒸腾作用,因此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故答案为:B。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通过蒸腾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作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和参与植物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10.(2022·牡丹江)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现代类人猿可以进化成人类
B.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
C.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古人类在群体生活中逐渐产生了语言
D.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答案】A
【知识点】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解析】【解答】A.现代类人猿与能进化成人的森林古猿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已经不具备进化成人的条件和生存环境,所以不能进化成人,A符合题意。
B.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B不符合题意。
C.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古人类在群体生活中逐渐产生了语言,C不符合题意。
D.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现代类人猿包括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那时由于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另一类继续过树栖生活,进化成现在的类人猿。
11.(2022·牡丹江)图是心脏结构简图,在心脏的四个腔中,流动脉血的是(  )
A.右心房、右心室 B.左心房、左心室
C.左心房、右心房 D.左心室、右心室
【答案】B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心脏左侧接受肺循环流回的血液,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所以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血液是动脉血,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所以左心房和左心室都流动脉血。
故答案为:B
【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
12.(2020八上·扬州期末)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肾脏 B.输尿管 C.膀胱 D.尿道
【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
【解析】【分析】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肾由大约一百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肾小球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使血液得到净化;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泌尿系统的组成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13.(2022·牡丹江)下列反射中属于简单反射的是(  )
A.鹦鹉学舌 B.膝跳反射 C.望梅止渴 D.谈虎色变
【答案】B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CD.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都是出生后才有的,都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ACD不符合题意。
B.膝跳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简单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反射类型 形成时间 反射弧特点 刺激 神经联系 意义 举例
简单反射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 事物本身 固定、不会消失 适应不变的环境 吃酸梅分泌唾液
复杂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 由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参与 事物的属性,如酸梅的形态、颜色、语言、文字 暂时、可以消退 适应多变的环境 看见酸梅分泌唾液
14.(2022·牡丹江)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比赛中,运动员右臂向前屈肘摆动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
A.收缩、收缩 B.舒张、舒张 C.收缩、舒张 D.舒张、收缩
【答案】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运动员右臂向前屈肘摆动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15.(2022·牡丹江)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小黑猩猩模仿成年黑猩猩用蘸水树枝钓取白蚁
B.马戏团里的小狗经过训练学会了钻火圈
C.刚出生的小袋鼠,靠本能爬到母袋鼠育儿袋中吃奶
D.小鼠经过多次“尝试与错误”,通过“迷宫”吃到食物
【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小黑猩猩模仿成年黑猩猩用蘸水树枝钓取白蚁,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A不符合题意。
B.马戏团里的小狗经过训练学会了钻火圈,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B不符合题意。
C.刚出生的小袋鼠,靠本能爬到母袋鼠育儿袋中吃奶,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C符合题意。
D.小鼠经过多次“尝试与错误”,通过“迷宫”吃到食物,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6.(2022·牡丹江)下列不属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是(  )
A.由低等到高等 B.由水生到陆生
C.由简单到复杂 D.由不能运动到能自由运动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解析】【解答】ABC、“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都属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不符合题意;
D、“由不能运动到能自由运动”不属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化石证据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科学家比较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后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越新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7.(2018·北部湾会考)下列食品中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的是(  )
A.酸奶 B.面包 C.酱油 D.酸醋
【答案】A
【知识点】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面包要用酵母菌;制酱油要用到曲霉;酿制酸醋用到醋酸杆菌。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了解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应用,据此答题。
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的菌种主要是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的菌种主要是乳酸菌,酿造酱油的菌种主要是曲霉,酿醋的菌种主要是酵母菌和醋酸杆菌。
18.(2022·牡丹江)科学家将某些抗病毒的基因转入动物体内,培育了抵抗相应病毒的动物新品种,运用的生物技术是(  )
A.克隆 B.组织培养 C.发酵 D.转基因
【答案】D
【知识点】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利用无性生殖原理,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定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A不符合题意。
B.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利用无性生殖原理,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定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B不符合题意。
C.发酵技术指的是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的过程,从而进行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C不符合题意。
D.科学家将某些抗病毒的基因转入动物体内,培育了抵抗相应病毒的动物新品种,该生物表现出准入基因控制的性状,该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19.(2018·湘西)人体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是(  )
A.阴道 B.卵巢 C.子宫 D.输卵管
【答案】D
【知识点】女性生殖系统
【解析】【解答】受精的过程是成熟女性的卵巢一般每个月排出一个卵细胞,当含有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众多的精子中 只有一个能进入卵细胞,与其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精子与卵细胞相遇受精场所是在输卵管。
故答案为:D
【分析】熟记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功能,据此答题。知识点如下:
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主要有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组成。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也是受精的场所,精子与卵细胞是在输卵管相遇结合成受精卵的,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阴道是经血排出和胎儿自母体娩出的通道。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
20.(2022·牡丹江)蝗虫、蟋蟀和螳螂的发育过程是(  )
A.卵→蛹→若虫→成虫 B.卵→若虫→成虫
C.卵→若虫→蛹→成虫 D.卵→蛹→成虫
【答案】B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蝗虫、蟋蟀和螳螂属于昆虫,其发育是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历卵、若虫(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大小、翅膀有无、生殖器官等发育程度不同,故蝗虫、蟋蟀和螳螂的发育过程是:卵→若虫→成虫,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①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②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21.(2022·牡丹江)下列植物的生殖方式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竹用地下茎生殖 B.椒草用叶生殖
C.马铃薯用块茎生殖 D.菜豆用种子生殖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A.竹用地下茎生殖属于营养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是无性生殖的一种,A不符合题意。
B.椒草用叶生殖属于营养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是无性生殖的一种,B不符合题意。
C.马铃薯用块茎生殖属于营养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是无性生殖的一种,C不符合题意。
D.玉米用种子生殖,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因此“玉米用种子生殖”属于有性生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的生殖方式可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由亲本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如向日葵、玉米和桃树等靠种子来繁殖后代的,为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绿色开花植物利用营养器官根、茎、叶繁殖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营养生殖;营养生殖有利于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加快繁殖的速度,营养繁殖没有出现两性生殖细胞,是无性生殖.无性生殖包括嫁接、扦插、组织培养、压条、克隆、分裂生殖、出芽生殖等等。
22.(2022·牡丹江)碗豆植株的高茎(D)和矮茎(d)是一对相对性状,选取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作为亲代杂交,子一代出现矮茎的概率为(  )
A.1 B.50% C.0 D.25%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选取纯种高茎豌豆(DD)和纯种矮茎(dd)豌豆作为亲代杂交,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子一代出现矮茎的概率为0。
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3.(2022·牡丹江)下列关于青春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身高突增,神经系统及心脏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B.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和女孩的区别越来越明显
C.男孩出现遗精是不正常的生理现象
D.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强烈的独立意识
【答案】C
【知识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解析】【解答】A.身高突增,神经系统及心脏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都是青春期身体发育的特点,A不符合题意。
B.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孩和女孩因第二性征的出现,区别越来越明显,B不符合题意。
C.遗精是指男孩进入青春期后,有时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男孩出现遗精是正常的生理现象,C符合题意。
D.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强烈的独立意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体重都迅速增加,生殖器官在以前发育很缓慢,进入青春期后迅速发育,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如有了强烈的独立的意识、叛逆性,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进入青春期,正值身体发育时期,要注意合理膳食,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发育。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
24.(2022·牡丹江)下列各项叙述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的保护作用
B.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C.泪液中溶菌酶的消炎作用
D.抗体与抗原结合,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皮肤具有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
B.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不符合题意。
C.泪液中溶菌酶的消炎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不符合题意。
D.抗体与抗原结合,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属于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名 称 非 特 异 性 免 疫 特 异 性 免 疫

别 具有 人人都有(先天就有) 只有得过传染病的人才有,或接种疫苗,注射过相应血清的人才有(如计划免疫)
遗传 能遗传,生下来就有 不能遗传,人出生以后才获得的
产生 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力 通过与病原体作斗争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力
免疫因素 通过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淋巴的滤过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等获得的免疫。 自然免疫:患传染病后产生了抗体,
而获得的免疫。
人工免疫:用疫苗预防接种产生抗体,
或注射血清等获得的免疫。
联 系 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构成人体总的免疫功能,二者不可分开,
是相辅相成的。
25.(2022·牡丹江)关于吸毒对人体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损害神经系统 B.少量吸食不影响健康
C.降低免疫功能 D.导致心脏功能异常
【答案】B
【知识点】毒品的危害与拒绝毒品
【解析】【解答】吸毒危害极大,对本人、他人、家庭、社会都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吸毒能使心肺受损,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还危害免疫系统,降低免疫功能,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他人和社会。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吸毒(摇头丸、K粉、冰毒、鸦片、大麻、可卡因、吗啡、海洛因)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并使心脏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二、综合题
26.(2022·牡丹江)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3]   ,释放[4]   ,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
(2)植物体细胞通过   (生理过程)将光合作用制造的[   ]有机物分解,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1)二氧化碳;氧气;碳—氧
(2)呼吸作用;1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1)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体细胞的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将光合作用制造的1有机物分解,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7.(2022·牡丹江)如图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图,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   ]   组成。
(2)食物和气体共同的通道是[   ]咽
(3)痰的形成部位是[   ]   和[5]支气管。
【答案】(1)6;肺
(2)2
(3)4;气管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6肺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包括1鼻、2咽、3喉、4气管、5支气管。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
(2)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因此食物和气体共同的通道是2咽。
(3)4气管和5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腺细胞可以分泌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当黏膜上的纤毛向喉部摆动时,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8.(2022·牡丹江)2022年3月3日全国爱耳日的主题为“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右图为人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慎挖掏:用尖锐的东西挖耳,容易碰伤外耳中的[   ]   ,引起感染、发炎。
(2)避噪声: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   ]   会破裂,甚至失去听觉。
(3)常按摩:按摩耳垂后,促进由[1][    ][    ]构成的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
【答案】(1)7;外耳道
(2)6;鼓膜
(3)2;3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1)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中的7外耳道。如用指甲、发夹等在耳内掏挖,容易损伤外耳道引起感染发炎,严重的还会造成鼓膜穿孔出血,影响听力。
(2)外界的声波首先经过外耳道传到6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会使鼓膜破裂出血,使人丧失听觉。
(3)经常揉耳垂,会导致患者耳部的血液循环更加的顺畅和快速,也能够促进内耳1半规管,2前庭,3耳蜗的血液循环,对于预防疾病和保持身体的健康非常有效果。
【分析】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29.(2022·牡丹江)如图为男女体细胞染色体排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   表示女性的染色体组成,其性染色体的组成为   。
(2)体细胞中染色体是   存在的。
(3)以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依据,男性产生的精子有   种。
【答案】(1)乙;XX
(2)成对
(3)两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1)结合分析可知,图乙表示女性的染色体组成,其性染色体的组成为XX。
(2)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所以,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3)男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表示为: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Y)。在形成精子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中。因此,男性会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22条常染色体+X或22条常染色体+Y。
【分析】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
30.(2022·牡丹江)根据“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到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   。
(2)实验结束后,应将小鱼   。
【答案】(1)毛细血管
(2)放回适合它生存的环境中或放回鱼缸
【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解析】【解答】(1)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2)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因此实验后,应将小鱼放回鱼缸。
【分析】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
三、实验探究题
31.(2022·牡丹江)下图是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不正确的操作是   (填序号),改正为   。
(2)如果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气泡,是由于图中   (填序号)步骤操作不规范。
(3)④步骤中滴加的液体是   。
【答案】(1)①;滴加生理盐水
(2)③
(3)稀碘液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1)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吸水容易涨破,所以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的是生理盐水,所以在图中不正确的操作是①,改正为滴加生理盐水。
(2)实验过程中,如果盖盖玻片的方法不当,容易出现气泡,所以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气泡,是由于图中③步骤操作不规范。
(3)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能更清晰的观察到细胞的结构,需要用稀碘液染色,所以图中④步骤中滴加的液体是稀碘液。
【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32.(2022·牡丹江)某中学八年二班生物学兴趣小组为检测“消毒液能否减少教室内细菌和真菌的数量”,设计了如下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A B C
培养皿号 1、2、3 1、2、3 1、2、3
实验步骤 ① 将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高温灭菌、冷却备用;关闭本班教室门窗
② 喷洒某消毒液前,在本班教室内把培养皿盖打开暴露10分钟,盖上盖,封好 在本班教室内均匀喷洒适量该消毒液1小时后,把培养皿盖打开暴露10分钟,盖上盖,封好 不做处理
③ 将A、B、C三组培养血放入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并记录培养皿里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数量,求各组平均值
实验结果 ? ? ?
(1)牛肉汁的作用是为细菌和真菌生存提供了水和   。
(2)A、B两组培养皿开盖后暴露相同时间,目的是为了控制   。
(3)②步骤的操作相当于培养细菌和真菌一般方法步骤中的   。
(4)理论上C组的实验结果是   ,设置C组的目的是与A、B两组形成   实验。
(5)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如果B组的菌落数量少于A组,那么消毒液能减少教室内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则说明通过喷洒消毒液能有效预防传染病,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答案】(1)有机物
(2)单一变量
(3)接种
(4)无菌落出现;对照
(5)切断传播途径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1)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牛肉汁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其作用是为细菌和真菌生存提供了水和有机物。
(2)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变量唯一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正确地找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别,从而证明实验变量的作用。所以,A(喷洒某消毒液前)、B(喷洒某消毒液后)两组培养皿开盖后暴露相同时间,目的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
(3)接种就是把已有的菌种,用某种方式取少量的菌种,接到培养基上的过程。所以,②步骤的操作相当于培养细菌和真菌一般方法步骤中的接种。
(4)在对照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大部分都是空白对照。对照组是不加入任何研究因素(即我们所说的变量)的对象组;实验组是加入研究因素的对象组。所以,理论上C组(不做处理)的实验结果是无菌落出现,设置C组的目的是与A、B两组形成对照实验。
(5)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一般来说,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等;凡是对病人或怀疑是病人的采取的措施均为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等;其余的“讲究个人卫生、环境消毒、戴口罩”等措施可判断为切断传播途径。所以,通过喷洒消毒液能有效预防传染病,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分析】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培养.因此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箱培养。
四、填空题
33.(2022·牡丹江)研究发现蚕豆种子在见光和不见光条件下的发芽率分别是97.1%和96.8%,此实验数据说明蚕豆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环境条件与   无关。在测定种子发芽率时,所用种子不能凭主观想法挑选,而应当做到   取样。
【答案】光照;随机
【知识点】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解析】【解答】研究发现蚕豆种子在见光和不见光条件下的发芽率分别是97.1%和96.8%,可见发芽率与光照无关。抽样检测就是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个体作为样本,对样本进行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情况。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的影响。如果这种方法用于调查,则叫做抽样调查。抽样的方法有讲究:样本大小要合适,样本过大不仅浪费材料,而且费时费力,样本过小则准确性差;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凭主观想法挑选样本;检测的方法要科学。因此:在测定种子发芽率时,所用种子不能凭主观想法挑选,应当做到随机取样。
故答案为:光照;随机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五、资料分析题
34.(2022·牡丹江)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稻蟹“共生种养”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立体种养模式,在稻蟹“共生种养”的环境内,河蟹能清除田中的杂草,吃掉害虫,排泄物可以肥田,促进水稻生长;而水稻又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条件。通过稻蟹“共生种养”模式,实现水稻和河蟹立体开发、互利共生、绿色高效,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经济、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水稻和杂草属于   ,它们之间是   关系。
(2)结合材料内容,将该食物链补充完整:杂草→   →人。
(3)此   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   。
(4)划线句中的内容体现了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   循环。
【答案】(1)生产者;竞争
(2)河蟹
(3)农田;弱
(4)物质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不仅可以生产有机物,而且也能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同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生成的有机物中。因此水稻和杂草属于生产者。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的关系有:竞争关系,捕食关系、寄生关系、合作关系等,水稻和杂草之间竞争阳光、营养等,所以它们属于竞争关系。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结合材料内容,该食物链是:杂草→河蟹→人。
(3)有资料信息可知该生态系统是农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自动调节能力差,不稳定。因此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弱。
(4)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河蟹能清除田中的杂草,吃掉害虫,排泄物可以肥田,促进水稻生长;而水稻又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条件”体现了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35.(2022·牡丹江)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我国正式设立了三江源、东北虎豹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千米,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黑龙江省通过强化野外巡护和监测,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据统计,国家级保护野生动植物如东北虎、东北豹、梅花鹿、马鹿、狼、黑熊、丹顶鹤、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团花蛇、东北红豆杉、红松、水曲柳等,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恢复,种群数量呈现恢复性增长,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选择在龙江大地上繁衍生息、安家落户,扮靓了龙江多彩的生态空间。
(1)团花蛇、丹顶鹤、梅花鹿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   动物。
(2)小明同学为了弄清部分生物之间的   关系和进化关系,将材料中部分动物按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了分类,如图表解。那么,此表解中最大的分类等级单位是   ,其中与东北豹共同特征最多的动物是   。
(3)设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目的是   。
【答案】(1)脊椎
(2)亲缘;目;东北虎
(3)保护生物多样性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动物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椎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团花蛇、丹顶鹤、梅花鹿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2)生物分类主要根据生物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析图片信息最大的分类等级单位是:目。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东北虎与东北豹的最小分类等级是科,狼和东北豹的最小分类等级是目,因此东北虎和东北豹之间亲缘关系最近,共同特征最多。
(3)设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是通过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来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最终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分析】(1)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2)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36.(2022·牡丹江)2022年5月20日中国学生营养日的宣传主题为“知营养、会运动、防肥胖、促健康”。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过去几十年,我国儿童的超重肥胖率逐年持续上升。儿童超重肥胖直接威胁到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短期和长期后果,“小胖”长大后很有可能变成“大胖”,增加成年后罹患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风险。
材料二:均衡合理的膳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黑龙江省中小学学生餐营养指南》中建议:食物多样,常吃适量的奶、鱼、禽、蛋和瘦肉。三餐合理,规律进餐,合理选择零食。不偏食节食,不暴饮暴食,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材料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脏搏动有力,增加血管弹性,消耗体内的脂肪,减轻心脏的压力,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
(1)青少年学生要常吃适量富含   的奶、蛋、鱼、瘦肉等食物,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
(2)从“知营养”的角度,为图中的“小胖”提出的建议是   ;结合材料三你还能提出的建议是   。
(3)图中“大胖”近期出现头晕、头胀等症状,自我诊断后服用降压药厄贝沙坦片(一种处方药),这种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   。
【答案】(1)蛋白质
(2)均衡合理膳食(其他符合题意即可);参加体育锻炼
(3)不正确;处方药是按医嘱服用的药物,不能随意服用(其他符合题意即可)
【知识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合理营养;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要常吃适量富含蛋白质的奶、蛋、鱼、瘦肉等食物,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
(2)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要保持平衡。所以,从“知营养”的角度,为图中的“小胖”提出的建议是均衡合理膳食;结合材料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能够消耗体内的脂肪”,故还能提出的建议是:参加体育锻炼。
(3)处方药需要凭医师的处方购买,按医嘱服用,适用于不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大病、危重病。所以,图中“大胖”近期出现头晕、头胀等症状,自我诊断后服用降压药厄贝沙坦片(一种处方药),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理由是:处方药是按医嘱服用的药物,不能随意服用(其他符合题意即可)。
【分析】(1)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葡糖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主要的食物是谷类、根茎类;蛋白质主要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奶、蛋、鱼、肉等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丰富;维生素是对人体起重要作用的微量元素,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脂肪是备用能源,在肥肉、花生、大豆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脂肪。
(2)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
(3)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22年中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2022·牡丹江)下列各项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潮起潮落 B.春华秋实 C.旭日东升 D.夏雨绵绵
2.(2016七上·济源期中)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海洋生态系统
3.(2022·牡丹江)“好雨还催众笋长”主要体现了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
4.(2021七上·东莞期中)动、植物细胞中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A.细胞核 B.叶绿体 C.线粒体 D.细胞膜
5.(2022·牡丹江)以下属于人体基本组织的是(  )
A.保护组织 B.输导组织 C.结缔组织 D.营养组织
6.(2022七上·中山期末)熊猫喜欢吃冷箭竹。与熊猫相比,冷箭竹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7.(2022·牡丹江)桃花的结构中将来能发育成果实的是(  )
A.胚珠 B.子房 C.花柱 D.子房壁
8.(2022·牡丹江)玉米根尖成熟区的功能是(  )
A.具有保护作用
B.吸收水和无机盐
C.细胞伸长生长,增大细胞体积
D.分裂产生新细胞,增加细胞数量
9.(2022·牡丹江)植物体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是(  )
A.根 B.叶 C.茎 D.花
10.(2022·牡丹江)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现代类人猿可以进化成人类
B.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
C.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古人类在群体生活中逐渐产生了语言
D.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11.(2022·牡丹江)图是心脏结构简图,在心脏的四个腔中,流动脉血的是(  )
A.右心房、右心室 B.左心房、左心室
C.左心房、右心房 D.左心室、右心室
12.(2020八上·扬州期末)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肾脏 B.输尿管 C.膀胱 D.尿道
13.(2022·牡丹江)下列反射中属于简单反射的是(  )
A.鹦鹉学舌 B.膝跳反射 C.望梅止渴 D.谈虎色变
14.(2022·牡丹江)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比赛中,运动员右臂向前屈肘摆动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
A.收缩、收缩 B.舒张、舒张 C.收缩、舒张 D.舒张、收缩
15.(2022·牡丹江)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小黑猩猩模仿成年黑猩猩用蘸水树枝钓取白蚁
B.马戏团里的小狗经过训练学会了钻火圈
C.刚出生的小袋鼠,靠本能爬到母袋鼠育儿袋中吃奶
D.小鼠经过多次“尝试与错误”,通过“迷宫”吃到食物
16.(2022·牡丹江)下列不属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是(  )
A.由低等到高等 B.由水生到陆生
C.由简单到复杂 D.由不能运动到能自由运动
17.(2018·北部湾会考)下列食品中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的是(  )
A.酸奶 B.面包 C.酱油 D.酸醋
18.(2022·牡丹江)科学家将某些抗病毒的基因转入动物体内,培育了抵抗相应病毒的动物新品种,运用的生物技术是(  )
A.克隆 B.组织培养 C.发酵 D.转基因
19.(2018·湘西)人体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是(  )
A.阴道 B.卵巢 C.子宫 D.输卵管
20.(2022·牡丹江)蝗虫、蟋蟀和螳螂的发育过程是(  )
A.卵→蛹→若虫→成虫 B.卵→若虫→成虫
C.卵→若虫→蛹→成虫 D.卵→蛹→成虫
21.(2022·牡丹江)下列植物的生殖方式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竹用地下茎生殖 B.椒草用叶生殖
C.马铃薯用块茎生殖 D.菜豆用种子生殖
22.(2022·牡丹江)碗豆植株的高茎(D)和矮茎(d)是一对相对性状,选取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作为亲代杂交,子一代出现矮茎的概率为(  )
A.1 B.50% C.0 D.25%
23.(2022·牡丹江)下列关于青春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身高突增,神经系统及心脏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B.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和女孩的区别越来越明显
C.男孩出现遗精是不正常的生理现象
D.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强烈的独立意识
24.(2022·牡丹江)下列各项叙述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的保护作用
B.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C.泪液中溶菌酶的消炎作用
D.抗体与抗原结合,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25.(2022·牡丹江)关于吸毒对人体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损害神经系统 B.少量吸食不影响健康
C.降低免疫功能 D.导致心脏功能异常
二、综合题
26.(2022·牡丹江)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3]   ,释放[4]   ,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
(2)植物体细胞通过   (生理过程)将光合作用制造的[   ]有机物分解,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7.(2022·牡丹江)如图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图,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   ]   组成。
(2)食物和气体共同的通道是[   ]咽
(3)痰的形成部位是[   ]   和[5]支气管。
28.(2022·牡丹江)2022年3月3日全国爱耳日的主题为“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右图为人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慎挖掏:用尖锐的东西挖耳,容易碰伤外耳中的[   ]   ,引起感染、发炎。
(2)避噪声: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   ]   会破裂,甚至失去听觉。
(3)常按摩:按摩耳垂后,促进由[1][    ][    ]构成的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
29.(2022·牡丹江)如图为男女体细胞染色体排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   表示女性的染色体组成,其性染色体的组成为   。
(2)体细胞中染色体是   存在的。
(3)以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依据,男性产生的精子有   种。
30.(2022·牡丹江)根据“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到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   。
(2)实验结束后,应将小鱼   。
三、实验探究题
31.(2022·牡丹江)下图是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不正确的操作是   (填序号),改正为   。
(2)如果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气泡,是由于图中   (填序号)步骤操作不规范。
(3)④步骤中滴加的液体是   。
32.(2022·牡丹江)某中学八年二班生物学兴趣小组为检测“消毒液能否减少教室内细菌和真菌的数量”,设计了如下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A B C
培养皿号 1、2、3 1、2、3 1、2、3
实验步骤 ① 将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高温灭菌、冷却备用;关闭本班教室门窗
② 喷洒某消毒液前,在本班教室内把培养皿盖打开暴露10分钟,盖上盖,封好 在本班教室内均匀喷洒适量该消毒液1小时后,把培养皿盖打开暴露10分钟,盖上盖,封好 不做处理
③ 将A、B、C三组培养血放入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并记录培养皿里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数量,求各组平均值
实验结果 ? ? ?
(1)牛肉汁的作用是为细菌和真菌生存提供了水和   。
(2)A、B两组培养皿开盖后暴露相同时间,目的是为了控制   。
(3)②步骤的操作相当于培养细菌和真菌一般方法步骤中的   。
(4)理论上C组的实验结果是   ,设置C组的目的是与A、B两组形成   实验。
(5)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如果B组的菌落数量少于A组,那么消毒液能减少教室内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则说明通过喷洒消毒液能有效预防传染病,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四、填空题
33.(2022·牡丹江)研究发现蚕豆种子在见光和不见光条件下的发芽率分别是97.1%和96.8%,此实验数据说明蚕豆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环境条件与   无关。在测定种子发芽率时,所用种子不能凭主观想法挑选,而应当做到   取样。
五、资料分析题
34.(2022·牡丹江)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稻蟹“共生种养”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立体种养模式,在稻蟹“共生种养”的环境内,河蟹能清除田中的杂草,吃掉害虫,排泄物可以肥田,促进水稻生长;而水稻又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条件。通过稻蟹“共生种养”模式,实现水稻和河蟹立体开发、互利共生、绿色高效,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经济、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水稻和杂草属于   ,它们之间是   关系。
(2)结合材料内容,将该食物链补充完整:杂草→   →人。
(3)此   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   。
(4)划线句中的内容体现了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   循环。
35.(2022·牡丹江)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我国正式设立了三江源、东北虎豹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千米,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黑龙江省通过强化野外巡护和监测,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据统计,国家级保护野生动植物如东北虎、东北豹、梅花鹿、马鹿、狼、黑熊、丹顶鹤、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团花蛇、东北红豆杉、红松、水曲柳等,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恢复,种群数量呈现恢复性增长,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选择在龙江大地上繁衍生息、安家落户,扮靓了龙江多彩的生态空间。
(1)团花蛇、丹顶鹤、梅花鹿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   动物。
(2)小明同学为了弄清部分生物之间的   关系和进化关系,将材料中部分动物按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了分类,如图表解。那么,此表解中最大的分类等级单位是   ,其中与东北豹共同特征最多的动物是   。
(3)设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目的是   。
36.(2022·牡丹江)2022年5月20日中国学生营养日的宣传主题为“知营养、会运动、防肥胖、促健康”。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过去几十年,我国儿童的超重肥胖率逐年持续上升。儿童超重肥胖直接威胁到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短期和长期后果,“小胖”长大后很有可能变成“大胖”,增加成年后罹患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风险。
材料二:均衡合理的膳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黑龙江省中小学学生餐营养指南》中建议:食物多样,常吃适量的奶、鱼、禽、蛋和瘦肉。三餐合理,规律进餐,合理选择零食。不偏食节食,不暴饮暴食,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材料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脏搏动有力,增加血管弹性,消耗体内的脂肪,减轻心脏的压力,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
(1)青少年学生要常吃适量富含   的奶、蛋、鱼、瘦肉等食物,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
(2)从“知营养”的角度,为图中的“小胖”提出的建议是   ;结合材料三你还能提出的建议是   。
(3)图中“大胖”近期出现头晕、头胀等症状,自我诊断后服用降压药厄贝沙坦片(一种处方药),这种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B、“春华秋实”包含生物,都具有开花结果的生命现象,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符合题意;ACD、“潮起潮落”、“旭日东升”、“夏雨绵绵”不包含生物,没有生命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答案】C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故生物圈是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选:C
【分析】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中即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答案】D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好雨还催众笋长”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非生物因素影响动植物的分布:
非生物因素 影响 典型例子
光 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理活动。 海洋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影响鼠妇的生活,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
温度 影响生物的分布,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南北植物的分布,不同海拔高度植物的分布;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水分 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沙漠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空气 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 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
4.【答案】C
【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解析】【解答】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故动、植物细胞中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给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5.【答案】C
【知识点】动物体的组织
【解析】【解答】A保护组织、B输导组织D营养组织属于植物体的组织。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细胞组织的结构、功能与分布表格如下:
名称 结构 功能 分布
上皮组织 上皮细胞,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保护、分泌 体表和体内各种管腔壁的内表面
结缔组织 细胞和细胞间质,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发达 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 分布最广泛,如:血液、肌腱、骨、韧带和脂肪等
肌肉组织 肌肉细胞 收缩、舒张 附着在骨骼上、心脏、胃、肠和血管等处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 产生、传到兴奋 脑和脊髓中的组织
6.【答案】D
【知识点】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冷箭竹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熊猫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所以,与熊猫相比,冷箭竹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故答案为:D。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
7.【答案】B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解答】一朵花在完成传粉(花粉从花药中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受精(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中精子与胚珠内的卵细胞、极核结合形成受精卵和受精极核的过程)作用后,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都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内的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精子与极核结合形成)发育成胚乳。所以,桃花的结构中将来能发育成果实的是子房。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头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子房发育成果实。
8.【答案】B
【知识点】根尖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根尖是指从根的最先端到着生根毛这一段幼嫩部分。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①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已经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水和无机盐作用。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②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③分生区,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分生组织。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外观不透明。④根冠,根尖最前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具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由此可见,玉米根尖成熟区的功能是:吸收水和无机盐。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9.【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其次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蒸腾少量的水分,也能进行一定的蒸腾作用,因此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故答案为:B。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通过蒸腾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作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和参与植物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10.【答案】A
【知识点】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解析】【解答】A.现代类人猿与能进化成人的森林古猿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已经不具备进化成人的条件和生存环境,所以不能进化成人,A符合题意。
B.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B不符合题意。
C.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古人类在群体生活中逐渐产生了语言,C不符合题意。
D.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现代类人猿包括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那时由于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另一类继续过树栖生活,进化成现在的类人猿。
11.【答案】B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心脏左侧接受肺循环流回的血液,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所以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血液是动脉血,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所以左心房和左心室都流动脉血。
故答案为:B
【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
12.【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
【解析】【分析】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肾由大约一百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肾小球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使血液得到净化;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泌尿系统的组成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13.【答案】B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CD.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都是出生后才有的,都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ACD不符合题意。
B.膝跳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简单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反射类型 形成时间 反射弧特点 刺激 神经联系 意义 举例
简单反射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 事物本身 固定、不会消失 适应不变的环境 吃酸梅分泌唾液
复杂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 由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参与 事物的属性,如酸梅的形态、颜色、语言、文字 暂时、可以消退 适应多变的环境 看见酸梅分泌唾液
14.【答案】C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运动员右臂向前屈肘摆动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15.【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小黑猩猩模仿成年黑猩猩用蘸水树枝钓取白蚁,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A不符合题意。
B.马戏团里的小狗经过训练学会了钻火圈,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B不符合题意。
C.刚出生的小袋鼠,靠本能爬到母袋鼠育儿袋中吃奶,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C符合题意。
D.小鼠经过多次“尝试与错误”,通过“迷宫”吃到食物,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6.【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解析】【解答】ABC、“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都属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不符合题意;
D、“由不能运动到能自由运动”不属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化石证据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科学家比较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后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越新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7.【答案】A
【知识点】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面包要用酵母菌;制酱油要用到曲霉;酿制酸醋用到醋酸杆菌。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了解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应用,据此答题。
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的菌种主要是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的菌种主要是乳酸菌,酿造酱油的菌种主要是曲霉,酿醋的菌种主要是酵母菌和醋酸杆菌。
18.【答案】D
【知识点】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利用无性生殖原理,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定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A不符合题意。
B.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利用无性生殖原理,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定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B不符合题意。
C.发酵技术指的是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的过程,从而进行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C不符合题意。
D.科学家将某些抗病毒的基因转入动物体内,培育了抵抗相应病毒的动物新品种,该生物表现出准入基因控制的性状,该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19.【答案】D
【知识点】女性生殖系统
【解析】【解答】受精的过程是成熟女性的卵巢一般每个月排出一个卵细胞,当含有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众多的精子中 只有一个能进入卵细胞,与其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精子与卵细胞相遇受精场所是在输卵管。
故答案为:D
【分析】熟记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功能,据此答题。知识点如下:
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主要有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组成。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也是受精的场所,精子与卵细胞是在输卵管相遇结合成受精卵的,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阴道是经血排出和胎儿自母体娩出的通道。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
20.【答案】B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蝗虫、蟋蟀和螳螂属于昆虫,其发育是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历卵、若虫(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大小、翅膀有无、生殖器官等发育程度不同,故蝗虫、蟋蟀和螳螂的发育过程是:卵→若虫→成虫,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①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②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21.【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A.竹用地下茎生殖属于营养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是无性生殖的一种,A不符合题意。
B.椒草用叶生殖属于营养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是无性生殖的一种,B不符合题意。
C.马铃薯用块茎生殖属于营养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是无性生殖的一种,C不符合题意。
D.玉米用种子生殖,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因此“玉米用种子生殖”属于有性生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的生殖方式可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由亲本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如向日葵、玉米和桃树等靠种子来繁殖后代的,为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绿色开花植物利用营养器官根、茎、叶繁殖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营养生殖;营养生殖有利于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加快繁殖的速度,营养繁殖没有出现两性生殖细胞,是无性生殖.无性生殖包括嫁接、扦插、组织培养、压条、克隆、分裂生殖、出芽生殖等等。
22.【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选取纯种高茎豌豆(DD)和纯种矮茎(dd)豌豆作为亲代杂交,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子一代出现矮茎的概率为0。
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3.【答案】C
【知识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解析】【解答】A.身高突增,神经系统及心脏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都是青春期身体发育的特点,A不符合题意。
B.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孩和女孩因第二性征的出现,区别越来越明显,B不符合题意。
C.遗精是指男孩进入青春期后,有时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男孩出现遗精是正常的生理现象,C符合题意。
D.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强烈的独立意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体重都迅速增加,生殖器官在以前发育很缓慢,进入青春期后迅速发育,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如有了强烈的独立的意识、叛逆性,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进入青春期,正值身体发育时期,要注意合理膳食,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发育。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
24.【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皮肤具有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
B.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不符合题意。
C.泪液中溶菌酶的消炎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不符合题意。
D.抗体与抗原结合,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属于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名 称 非 特 异 性 免 疫 特 异 性 免 疫

别 具有 人人都有(先天就有) 只有得过传染病的人才有,或接种疫苗,注射过相应血清的人才有(如计划免疫)
遗传 能遗传,生下来就有 不能遗传,人出生以后才获得的
产生 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力 通过与病原体作斗争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力
免疫因素 通过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淋巴的滤过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等获得的免疫。 自然免疫:患传染病后产生了抗体,
而获得的免疫。
人工免疫:用疫苗预防接种产生抗体,
或注射血清等获得的免疫。
联 系 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构成人体总的免疫功能,二者不可分开,
是相辅相成的。
25.【答案】B
【知识点】毒品的危害与拒绝毒品
【解析】【解答】吸毒危害极大,对本人、他人、家庭、社会都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吸毒能使心肺受损,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还危害免疫系统,降低免疫功能,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他人和社会。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吸毒(摇头丸、K粉、冰毒、鸦片、大麻、可卡因、吗啡、海洛因)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并使心脏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26.【答案】(1)二氧化碳;氧气;碳—氧
(2)呼吸作用;1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1)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体细胞的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将光合作用制造的1有机物分解,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7.【答案】(1)6;肺
(2)2
(3)4;气管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6肺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包括1鼻、2咽、3喉、4气管、5支气管。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
(2)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因此食物和气体共同的通道是2咽。
(3)4气管和5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腺细胞可以分泌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当黏膜上的纤毛向喉部摆动时,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8.【答案】(1)7;外耳道
(2)6;鼓膜
(3)2;3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1)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中的7外耳道。如用指甲、发夹等在耳内掏挖,容易损伤外耳道引起感染发炎,严重的还会造成鼓膜穿孔出血,影响听力。
(2)外界的声波首先经过外耳道传到6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会使鼓膜破裂出血,使人丧失听觉。
(3)经常揉耳垂,会导致患者耳部的血液循环更加的顺畅和快速,也能够促进内耳1半规管,2前庭,3耳蜗的血液循环,对于预防疾病和保持身体的健康非常有效果。
【分析】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29.【答案】(1)乙;XX
(2)成对
(3)两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
【解析】【解答】(1)结合分析可知,图乙表示女性的染色体组成,其性染色体的组成为XX。
(2)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所以,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3)男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表示为: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Y)。在形成精子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中。因此,男性会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22条常染色体+X或22条常染色体+Y。
【分析】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
30.【答案】(1)毛细血管
(2)放回适合它生存的环境中或放回鱼缸
【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解析】【解答】(1)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2)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因此实验后,应将小鱼放回鱼缸。
【分析】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
31.【答案】(1)①;滴加生理盐水
(2)③
(3)稀碘液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1)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吸水容易涨破,所以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的是生理盐水,所以在图中不正确的操作是①,改正为滴加生理盐水。
(2)实验过程中,如果盖盖玻片的方法不当,容易出现气泡,所以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气泡,是由于图中③步骤操作不规范。
(3)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能更清晰的观察到细胞的结构,需要用稀碘液染色,所以图中④步骤中滴加的液体是稀碘液。
【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32.【答案】(1)有机物
(2)单一变量
(3)接种
(4)无菌落出现;对照
(5)切断传播途径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解析】【解答】(1)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牛肉汁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其作用是为细菌和真菌生存提供了水和有机物。
(2)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变量唯一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正确地找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别,从而证明实验变量的作用。所以,A(喷洒某消毒液前)、B(喷洒某消毒液后)两组培养皿开盖后暴露相同时间,目的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
(3)接种就是把已有的菌种,用某种方式取少量的菌种,接到培养基上的过程。所以,②步骤的操作相当于培养细菌和真菌一般方法步骤中的接种。
(4)在对照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大部分都是空白对照。对照组是不加入任何研究因素(即我们所说的变量)的对象组;实验组是加入研究因素的对象组。所以,理论上C组(不做处理)的实验结果是无菌落出现,设置C组的目的是与A、B两组形成对照实验。
(5)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一般来说,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等;凡是对病人或怀疑是病人的采取的措施均为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等;其余的“讲究个人卫生、环境消毒、戴口罩”等措施可判断为切断传播途径。所以,通过喷洒消毒液能有效预防传染病,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分析】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培养.因此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箱培养。
33.【答案】光照;随机
【知识点】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解析】【解答】研究发现蚕豆种子在见光和不见光条件下的发芽率分别是97.1%和96.8%,可见发芽率与光照无关。抽样检测就是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个体作为样本,对样本进行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情况。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的影响。如果这种方法用于调查,则叫做抽样调查。抽样的方法有讲究:样本大小要合适,样本过大不仅浪费材料,而且费时费力,样本过小则准确性差;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凭主观想法挑选样本;检测的方法要科学。因此:在测定种子发芽率时,所用种子不能凭主观想法挑选,应当做到随机取样。
故答案为:光照;随机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34.【答案】(1)生产者;竞争
(2)河蟹
(3)农田;弱
(4)物质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不仅可以生产有机物,而且也能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同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生成的有机物中。因此水稻和杂草属于生产者。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的关系有:竞争关系,捕食关系、寄生关系、合作关系等,水稻和杂草之间竞争阳光、营养等,所以它们属于竞争关系。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结合材料内容,该食物链是:杂草→河蟹→人。
(3)有资料信息可知该生态系统是农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自动调节能力差,不稳定。因此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弱。
(4)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河蟹能清除田中的杂草,吃掉害虫,排泄物可以肥田,促进水稻生长;而水稻又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条件”体现了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35.【答案】(1)脊椎
(2)亲缘;目;东北虎
(3)保护生物多样性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动物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椎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团花蛇、丹顶鹤、梅花鹿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2)生物分类主要根据生物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析图片信息最大的分类等级单位是:目。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东北虎与东北豹的最小分类等级是科,狼和东北豹的最小分类等级是目,因此东北虎和东北豹之间亲缘关系最近,共同特征最多。
(3)设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是通过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来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最终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分析】(1)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2)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36.【答案】(1)蛋白质
(2)均衡合理膳食(其他符合题意即可);参加体育锻炼
(3)不正确;处方药是按医嘱服用的药物,不能随意服用(其他符合题意即可)
【知识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合理营养;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要常吃适量富含蛋白质的奶、蛋、鱼、瘦肉等食物,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
(2)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要保持平衡。所以,从“知营养”的角度,为图中的“小胖”提出的建议是均衡合理膳食;结合材料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能够消耗体内的脂肪”,故还能提出的建议是:参加体育锻炼。
(3)处方药需要凭医师的处方购买,按医嘱服用,适用于不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大病、危重病。所以,图中“大胖”近期出现头晕、头胀等症状,自我诊断后服用降压药厄贝沙坦片(一种处方药),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理由是:处方药是按医嘱服用的药物,不能随意服用(其他符合题意即可)。
【分析】(1)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葡糖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主要的食物是谷类、根茎类;蛋白质主要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奶、蛋、鱼、肉等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丰富;维生素是对人体起重要作用的微量元素,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脂肪是备用能源,在肥肉、花生、大豆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脂肪。
(2)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
(3)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