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 教案+练习 苏科版(共5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 教案+练习 苏科版(共5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01 17:53:03

文档简介

2.2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1.体验蒸发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蒸发的吸热本质,了解蒸发可以制冷的应用;了解沸腾现象;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现象,记录数据,描绘图象,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物理变化的方法。
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教学双边活动、实验操作、探究学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水沸腾实验
教学难点
归纳总结蒸发和沸腾的特点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请学生做一个实验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充气机向瓶内温水充气。
充气机
要求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瓶内的玩具小人变模糊,出现了雾)
师:你现在能看清这个小人吗?为什么会这样子?
生: 不能看清 。 (学生茫然)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物质有三态,它们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那么瓶内为什么会出现“白汽”,它是怎么来的?要弄清这里的原因,我们来学习汽化和液化。
板书:二 汽化和液化。
活动1:在学生手背和黑板上涂些酒精,观察酒精数量的变化,并注意手背的感觉。
师:酒精哪里去了?手背有什么感觉?
生:没有了,到了空气中去(变成了气体),手背感到凉。
二、讲授新课
板书:一、汽化:
1、 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师:《牡丹酒的汽化》:在一次酒类展销会上,牡丹酒由于被摆放在一个偏僻的角落,几乎无人问津,推销员怒咂了一瓶酒,结果酒精很快汽化,香气飘散,客商们很快嗅到并被它所吸引,知道了它是一种好酒,于是有了很多订单。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请你联系生活,列举两个由液态变气态的情境。
生:1、潮湿的衣服变干了 2、把锅内的水烧干了。……
板书: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师:蒸发时对热量有什么要求呢?手感到凉,是什么原因?
生:A、酒精的温度低,B、吸收热量。学生回答不一。
师:光靠感觉不准确,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渗透探究、以事实为依据意识)
活动2
把醮有酒精的棉花裹住温度计,待酒精蒸发后比较示数变化。
师:看到什么现象?是什么缘故?(温度计和酒精和室温相同)
生:温度计示数下降。是吸收了热量。
板书:①、蒸发会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板书:②、蒸发的特点:缓和、仅在表面、在任意温度下都可发生。
联系生活,潮湿的路面放晴后变干,说说蒸发的特点。(教师提示并总结)
生:缓和、仅在表面、在任意温度下都可发生。……
生:阅读“火洲”里的坎儿井
师: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坎儿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结晶,它能极好地防止水的蒸发而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试联系如何加快潮湿的衣服变干,讨论一下蒸发的相关因素。(师生配合完成。)
太阳下晒——————提高液体的温度
尽量摊开——————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通风的地方—————加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
板书:③、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
联系生活,说说蒸发在生活中应用的三个情境。
(提示:有时要加快、有时要减慢)
板书:④、蒸发的应用
实验名称: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目的:1、探究水沸腾的过程和特点。
2、述其前后情景并找出其温度变化的特点。
3、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实验器材: 温度计 酒精灯 烧瓶(杯) 铁架台 石棉网 直尺 秒表
实验步骤:1、向烧杯中注入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
2、描述实验中声音和气泡的情况。
3、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一分钟记录温度计的示数。
4、拿走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水的沸腾情况。
5、数据分析。
数据记录:
时间/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
温度℃
看一看:
水中气泡在沸腾前___________,沸腾时___________。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摄氏度,说明水沸腾后温度保持_______。
听一听:
水中声音在沸腾前___________,沸腾时___________。
做一做:
水沸腾后拿走酒精灯,停止加热,水___________,说明水沸腾时要__________热。实验时水到达_____℃,才开始沸腾,所以水必须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会沸腾。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补充说明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在表中查看沸点表可知,不同物质的沸点是_______。其中水银的沸点是_______,酒精的沸点是_______。故测量沸水应用_______温度计。在表中液态氮和液态的氧的沸点_______,由此可用于分离和提纯气体。
想一想:
1、沸腾是在液体的______和______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联想蒸发说说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三、本课小结
四、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一、新课引入
请学生欣赏一组图片——雾、露
师:我们知道雨水来自于蒸发到大气中的水蒸气,那么水蒸气是如何变回液态水的呢?前面的小人怎么会变成模糊的呢?
活动4:
向圆锥形瓶内注入少量温水,稍后,取一干燥的蒸发皿盖在瓶口,并放上一些冰块。(瓶口内出现了朦胧的“白雾”而蒸发皿的底部出现了小水珠)
师:“白雾”是什么?
生:A、水蒸气 B、小水滴
师:衣服变干,是水变成了水蒸气,你能看到白气吗?所以水蒸气应该是无色透明的,故“白雾”是小水珠。由水蒸气变来的。
二、讲授新课
板书:二、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汽化的逆过程。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属液化现象?(出现白气现象)教师提示并总结
生:露、烧开水冒白气、戴眼镜的人吃饭、冰箱中取出的杯壁出汗、室内窗玻璃上的水珠、剥开冰棍纸后冒白气等。
师:液化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呢?
活动 5
向玻璃上直接呵气,加热后再重做这个实验。(加热后液化不再进行)
师:请比较呵出的气与玻璃温度的高低,并分析液化时需要什么条件?
生:要遇低温物体才可实现。教师统一表述。
板书:液化的特点:水蒸气遇冷放热。
师:水蒸气液化时要放热,联系生活,说说液化的应用与危害?(教师提示)
生:可用水蒸气炖食物和蒸饭、烧水。水蒸气烫烧比同温度的水厉害。
师:液化除了降低温度外还有没有方法实现呢?
活动 6
用注射器压缩乙醚气体。(出现液化现象)。
师:先前的向瓶内充气。瓶内的玩具小人变模糊,出现了雾。也是相同原因,
这里是什么原因使其液化?
生:压缩、加压。
板书:液化的方式:有降低温度和压缩气体两种。
师:联系生活说说那些气体被液化了呢?(教师补充)
生:液化石油气、打火机内的气体。医院氧气、火箭内的液氢。空调制冷剂
板书:液化的应用
三、总结并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二 汽化和液化
一、 汽化:
1、 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这一过程要吸热。
2、 分类: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1)蒸发
①定义: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较缓和的汽化现象。
②特点:在任意温度下都可发生。
③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
④作用:蒸发会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2)沸腾
①定义: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特点: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③沸腾前后的现象: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声音响度大。
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声音响度变小。
④沸腾条件:液体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两条件缺一不可)
二、 液化:
1、 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这一过程要放热。
2、 液化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 1 -2.3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能利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通过熔化、凝固对人类有利也有弊,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探究冰、蜡烛的熔化特点。
教学难点
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图像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演示实验:
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让烛油滴进一个空火柴盒。
教师提问:
你所观察到现象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观察看到的现象
学生口答:蜡烛的烛油滴下来,在火柴盒中又变成了蜡块
教师总结:
固态的蜡烛和液态的烛油可以相互的转变。
新课引入: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液态变成固态的情况
二、新课教学
(板书)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
教师提问:
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过哪些熔化或凝固的现象呢?
学生口答:雪熔化、冰棒熔化、红烧鱼的鱼汤结成冻……
教师提问:
我能否随意的将冰变成水,然后再将水变成冰呢?
学生口答:不能,需要加热、放入冰箱或拿到北极……
教师总结:
熔化和凝固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下面我们就来对熔化过程进行探究,在这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些问题:
多媒体展示:⑴冰和松香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⑵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
一、熔化(板书)
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以4人为一小组,按书本第39页“活动2.6”进行实验,同时记录数据于表格中。
巡回指导,控制好时间
多媒体展示:
将几组学生数据键入表格中,插入图形得冰和松香的熔化图像。
教师提问:
对照表格和图像,你们发现冰、松香熔化时温度变化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口答:开始时冰温度上升,到一定温度时,并开始熔化,这是温度不变;过了一段时间,冰全部变成水,温度又上升了。
松香的温度一直在上升。
教师提问:
冰和松香熔化的实验过程中,酒精灯一直在加热,这说明什么?
学生口答:熔化时需要不停加热、吸收热量。
教师总结:(板书)
1、熔化特点
冰熔化时,温度不变,需要吸热;
松香熔化时,温度升高,需要吸热。
教师提问:
同样是固体,冰和松香在熔化时表现出来的特征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引入晶体、非晶体概念
(板书)
2、晶体:具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教师提问:
就你的了解,你知道那些晶体和非晶体呢?
学生口答:蜡烛、冰、雪、铁……是晶体;
松香、巧克力……是非晶体。
教师说明: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柏油等。冰、各种金属、食盐等都是晶体,它们都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板书)
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教师提问:
⑴哪种晶体熔点最高?熔点是多少?为什么家庭照明用的白炽灯要选钨丝作为灯丝的材料?
⑵能否用铝锅来熔化铁?
阅读书本第40页“一些固体的熔点”
学生口答:钨,341℃,熔点高,不易熔化。
学生口答:不能。铝的熔点比铁低,铁还未熔化铝就先熔化了。
教师提问:
请大家结合实验思考,冰熔化成水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讨论:温度上升到熔点,需要不停地加热。
教师总结:(板书)
4、晶体熔化的必要条件:
⑴达到熔点;
⑵吸收热量(继续加热)
巩固练习:
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
学生口答:不能。这是冰不能从周围吸收热量。
教师提问:
凝固是熔化的反过程,你能不能联系熔化过程的学习来推导凝固过程的特点呢?
学生自由讨论
二、凝固(板书)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提示,并进行总结:
熔融状态的非晶体(如松香)在凝固时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而熔融状态的晶体(水)在凝固时也要放热,温度不变,即有一定的凝固温度。
(板书)
1、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教师提问:为什么书上只给出了熔点表却没有凝固点表呢?
学生口答:熔点是晶体由固态变为液态时的温度,凝固点是熔融态晶体由液态变为固态时的温度,同一种晶体,它的熔点和凝固点应该是相同的。
教师总结:
由同学们推导出的凝固过程的特点我们可以得到熔融态晶体凝固的条件为:
(板书)
2、晶体凝固条件:
⑴达到凝固点;⑵放热。
教师提问:
我们学习物理知识重在能解决实际问题,融化和凝固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学生结合书本第41页内容及自己体会谈一谈。
三、本课小结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三、熔化和凝固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
一、熔化
1、熔化特点:冰熔化时,温度不变,需要吸热;
松香熔化时,温度升高,需要吸热。
2、晶体:具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晶体熔化的必要条件: ⑴达到熔点;
⑵吸收热量(继续加热)。
特点: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二、凝固
1、凝固点:熔融态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2、晶体凝固条件: ⑴达到凝固点;
⑵放出热量(继续放热)。
- 1 -2.5水循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通过水循环导图的认识,归纳总结工作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2)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 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知道热量是能量代一种形式。
(3)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组织学生考察 “学校或社区附近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来认识水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大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珍贵水资源”的了解,增强节约用水、爱护水淘汰的意识,做到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教学重点
物质三态的变化规律、吸放热情况,对水资源的认识。
教学难点
水循环过程的认识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演示法,讲授法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导语一 师:同学们,面黄奔腾的江河和浩瀚的海洋都是由——(水)组成的,皑皑的冰山雪岭是由——(冰)组成的,飘荡的白云是由——(水和冰晶)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大气中还含有大量的水蒸气。
水、冰雪、冰晶、水蒸气,他们都属于水的三态,他们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循环着,形成一个巨大的水的循环系统,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一系统——水循环。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认识水的循环
【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图2—39水循环示意图。
(
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
______
成小水滴,有的
_______
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
春秋天,夜间气温降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较冷的地面
________
成小水珠,这就是露。
深秋、冬天地面温度降到
0
℃以下,空气中水蒸气直接
________
成小冰晶,形成霜。
积雪
________
后变成水汇入江河。
冰山上的积雪
_______
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
在冬季,有时云中的水蒸气直接在小冰晶上
_____
成雪花,飘落地面。
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
__________
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
夏季,空中的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
________
成小冰雹,在一定的条件下与小冰晶、小水滴合并形成透明与不透明交替层次的大冰块,形成冰雹。
)
【议一议】
(1)水的三态变化有什么规律?
(2)如果水的三态变化停止了,水循环还能进行吗?自然界的气候将会怎样?
(3)如果水循环停止了,人类的生活又将会怎样?
(4)水循环过程能量是如何转移的?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本中水循环示意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
学生阅读课本图2—40下面的两段文字,使学生知道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我们身边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应如何改变?
4、阅读和交流
<一>信息库
(1)海水占96%——不能直接利用。(2)冰川是淡水的主体——利用很少。
(3)河水、湖水、地下水——大量利用的水,这部分水正在逐渐减小。
<二>生活、物理、社会
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人口和水资源分布不均,用水量大量增加,水体污染,浪费。
解决措施:节约和合理用水;防止污染;防止水土流失;使海水淡化,扩大淡水来源。
5、课堂小结:板书
第五节 水循环
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的现象。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都是属于物态变化。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
吸热时物体能量增加
放热时物体能量减少
2、珍贵的水资源
(1)水对人类的贡献。
(2)人类对水资源的污染。
(3)如何节约用水。 添加补充(复备)
- 1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第二章章末1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一种中性墨水笔的笔芯.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使用水笔时,笔中的墨水与油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向笔尖流动
B. 笔尾的油能防止墨水的蒸发
C. 橡皮帽对笔尖有保护作用
D. 使用水笔时,笔尖上装有滚珠是为了增大摩擦
2.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C. 秋天,清晨出现的雾 D. 冬天,草地上出现的霜
3.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先升华,后凝华 B. 先凝华,后升华 C. 先熔化,后凝固 D. 先凝固,后熔化
4.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会吸热
B.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 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会不断升高
D. 水的沸点是100℃,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5.下表中列出几种物质的熔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据此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铁 钨 固态氢
熔点(℃) -38.8[来 1064 1083 1535 3410 -259
A. 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 在-255℃时氢是固态
C. 水银温度计可测量-40℃的温度 D. 用钨制成灯丝不易熔化
6.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0~100℃
B. 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涨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C. 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应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D. 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7.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
A.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 B. 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
C. 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 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固
8.保温瓶中装有1500克0℃的水,然后放进5克﹣1℃的冰,盖好瓶塞,则(  )
A. 有少量水会结冰 B. 有少量冰化成水 C. 冰、水质量比不变 D. 冰、水温度无变化
9.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 )
A. 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 B. 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
C. 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D. 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10.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
A.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C.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 D. 广州市冬季最冷时的室外温度
11.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 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B. 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C. 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 D. 给墨水瓶加盖
二、填空题
12.为了缓解旱情,进行人工降雨工作业,用飞机大炮向空中喷撒干冰,干冰在高空中迅速________,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成小冰晶,冰晶逐渐变大即下落,下落过程中熔化成水,降落就形成了雨.
13.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冰花主要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________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冰花应出现在玻璃的________ 侧(填写“内”或“外”).
14.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
15.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 ________(填“吸”或“放”)热升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________成小冰粒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熔化成水滴形成了雨.雨后空气清新,河边的杨柳婀娜多姿,与水中的杨柳对影成双,这里的“影”是由于光的 ________形成的.
16.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性质制成的.如下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
三、解答题
17.“我国古代启蒙读本之一的《千字文》中说‘云腾致雨,露结为霜’小明觉得‘露结为霜’的说法不正确,为什么?”
四、实验探究题
18.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
(1)除了图A、B中所给的实验器材外,完成本实验还需要添加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2)甲、乙两组同学虽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观察到水沸腾时将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如上图________填“a”或“b”)所示。同时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C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是烧杯中水的________不同。(填“质量或初温”)
(3)若要适当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两条):
①________;②________。
(4)丙组同学通过分析图象C,归纳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
19.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锡的熔点是________,凝固点是________。
(2)在BC段,锡处于________态;在DE段,锡处于________态。
(3)锡的熔化用了___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__热,温度________。
(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________态。
五、综合题
20.据北京电视台12月6日《今日天气》报道:北京市区今天白天:多云转阴,早晨有雾,南风4-5级,最高气温12度,南风5-6级,相对湿度60%-95%。由于早晨有雾,请司机朋友们注意行车安全。
(1)找出文中的一处物理方面的错误并改正:________。
(2)上文中涉及到物态变化的知识,请找出原文中的1个词句,并指出发生了何种物态变化: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解:A、使用水笔时,随着墨水的流出,笔中的墨水和笔尾的油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向笔尖流动,故说法合理;
B、墨水是液态的,容易蒸发,笔尾的油可以有效防止墨水的蒸发,故说法合理;
C、笔尖的橡皮帽是为了防止笔尖的损坏,故说法合理;
D、水笔的笔尖有滚珠,笔尖和纸之间的摩擦属于滚动摩擦,是减小了摩擦,故说法不合理.
故选D.
【分析】(1)大气对浸在气体中的物体都有大气压强;
(2)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进行的汽化现象,影响因素有温度、表面积和空气流动;
(3)笔尖很细,容易折断,橡皮帽对它起了保护作用;
(4)两个物体之间发生滚动时,物体之间的摩擦就属于滚动摩擦.
2.【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冰雪消融是冰的熔化过程,熔化是吸热的.符合题意.
B、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水蒸气的液化过程,液化是放热.不符合题意.
C、雾是水蒸气的液化过程,液化放热.不符合题意.
D、霜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凝华是放热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3.【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应该是先将铜块化为铜水,这是熔化过程;
铜水凝结为铜像,这是凝固过程;
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熔化和凝固.
故选C.
【分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4.【答案】A
【解析】【解答】解:A、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A正确;
B、“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
C、固态根据熔化时,温度是否保持不变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故C错误;
D、液体的沸点随气压而变化,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3)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4)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
5.【答案】D
【解析】【解答】因为铜的熔点低于铁的熔点,所以,铜球掉入铁水中会熔化;由于-255℃>-259℃,所以,在-255℃时氢是液态;由于固态水银的熔点是-38.8℃,-40℃时水银是固态,所以,水银温度计不能测量-40℃的温度;由于钨的熔点为3410℃,所以,用钨制成灯丝不易熔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若温度低于物体的熔点,物体将不熔化,处于固态,若温度等于熔点,物体可能处于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若温度高于熔点,则物体处于液态.物体的熔点越高,越不容易熔化.
6.【答案】C
【解析】【解答】A、观察图示中的温度计知:该温度计的量程是0℃~105℃.此选项错误;
B、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此选项错误;
C、在测量温度的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此选项正确;
D、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此选项错误.
故选C.
【分析】解答此题需掌握:
(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之前一定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7.【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河中的冰消融是固态冰变液态水,是熔化现象.
B、冰棒冒的“白气”是冰棒周围的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液态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C、雾散去是液态的水变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
D、玻璃内壁结冰花是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冰,是凝华现象.
故选A.
【分析】要分析是什么物态变化,就要先确定此物质原来是什么状态,现在又是什么状态,即判断该物质由什么状态变化到什么状态.
8.【答案】A
【解析】【解答】水温为0℃,当向瓶中放入一小块﹣1℃的冰块后,冰块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但不会熔化;水温已经达到0℃、即其凝固点,再放出热量就会结冰.所以会有少量水结冰,温度仍为0℃.
故选A.
【分析】晶体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放出热量.
9.【答案】D
【解析】【分析】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a杯中放的是冰块,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选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液化,分析时注意是哪里的水蒸气液化。
10.【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不符合题意;
B、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不符合题意;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是温度在25℃左右.符合题意;
D、广州市冬季最冷时的室外温度略高于0℃,不会达到25℃.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或环境温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11.【答案】C
【解析】【解答】A、农业灌溉中用管道代替沟渠来输水,使液体的表面积减小,同时控制了上方空气的流动,属减慢蒸发的措施,故不合题意;
B、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既降低了温度,又减小了表面积,还控制了空气的流动,属减慢蒸发的措施,故不合题意;
C、湿衣服展开后蒸发面积增大,向阳处温度较高,通风处空气流动快,属加快蒸发的有效措施,故符合题意;
D、给墨水瓶加盖是为了控制液体表面积和上方空气的流动,属减慢蒸发的措施,故不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液体的表面积,二是液体的温度,三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情况.针对这三个因素,可采取措施使蒸发的速度加快或减慢,据此来对本题中的选项做出判断.
二、填空题
12.【答案】升华;凝华
【解析】【解答】解:干冰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可以迅速的变为气态的二氧化碳,这种现象叫升华,同时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为小冰晶,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
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放出热量.
13.【答案】凝华;内
【解析】【解答】解:严冬,室内的温度高于室外的温度,室内的水蒸气常在窗的玻璃上凝华成冰晶,冰花应出现在玻璃的内侧.故答案是:凝华;内.
【分析】凝华: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凝华过程物质要放出热量.
14.【答案】37.5
【解析】【解答】解:
由图可知,体温计的液柱在37~38℃之间,分度值为0.1℃,因此体温计的示数为37℃+5×0.1℃=37.5℃.
故答案为:37.5.
【分析】本题考查了体温计的使用方法.首先观察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最小分度值为0.1℃,由此可以读出体温计的示数.
15.【答案】吸;升华; 反射
【解析】【解答】解:①干冰是一种非常容易升华的物质.当它升华时,会从周围空气吸收大量的热,导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周围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粒.
②水中杨柳的“影”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形成的杨柳的虚像.
故答案为:吸:升华;反射.
【分析】①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它需要吸热.
②光在两种介质的表面会发生反射,例如平面镜成像、水面成像等,光的反射形成的像都是虚像.根据题目所给的具体现象,进行分析
16.【答案】热胀冷缩;37.8
【解析】【解答】解:温度计中的液体受热时发生过膨胀,遇冷时会收缩,此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为:0.1℃,此温度计的示数为:37.8℃。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37.8℃。
【分析】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根据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读数。
三、解答题
17.【答案】答: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小冰晶,并不是水蒸气先液化成露,露再凝固形成霜.
【解析】【分析】液化是指物体由气体变为液体,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升华.
四、实验探究题
18.【答案】(1)手表(或钟表或停表)
(2)a;质量
(3)适当提高水的初温(即用热水做实验);适当减少水的质量(即倒掉一部分水)(适当加大酒精灯的火焰,在烧杯口盖上硬纸板等合理都对)
(4)水的沸点是100℃;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解析】【解答】(1)实验中要用到温度计和手表两种测量工具,除了图A、B中所给的实验器材外,完成本实验还需要添加的测量工具是手表.(2)观察图A和B可以看出,B中烧杯上加了盖子,这样在加热时,杯内的气压会增大,水的沸点会升高,有可能超过100℃,因此,甲组同学选择的是B套装置;故选B.读图可以看出,水沸腾时将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中小气泡越往上越大,如a图,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b的升温较慢,其原因应该是水的质量多于a的缘故;故答案为:a;质量.(3)要缩短实验时间,我们可以用热水,或适量减少水量或盖上硬纸片来减少热量的损失.(4)读图C可以看出,水沸腾的特点有:水的沸点是100℃;达到沸点、吸热、温度不变等;
故答案为:(1)手表(或钟表或停表)(2)a;质量(3)适当提高水的初温(即用热水做实验);适当减少水的质量(即倒掉一部分水)(适当加大酒精灯的火焰,在烧杯口盖上硬纸板等合理都对)(4)①水的沸点是100℃;②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掌握情况。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9.【答案】(1)230;230
(2)固液共存;液态
(3)4;吸;不变
(4)固液共存
【解析】【解答】(1)由图示可知,锡的熔点为230°C,凝固点等熔点也为23°C;(2)在BC段,锡处于正在熔化的过程,是固液共存状态;在DE段降温的过程,处于液态;(3)锡的熔化用了7min-3min=4min;在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4)在10-12min内处于正在凝固的过程,是固液共存的状态。
故答案为:(1)230;230;(2)固液共存;液态;(3)4;吸;不变;(4)固液共存。
【分析】根据熔化和凝固图像,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分别为熔点和凝固点;在熔化过程和凝固过程中都属于固液共存状态,在熔化过程和凝固过程中物体分别吸热和放热,但温度不变。
五、综合题
20.【答案】(1)错误:最高气温12度;改正:最高气温12摄氏度
(2)“由于早晨有雾”,液化
【解析】【解答】答:(1)12度是数学上角的读数的读法,温度的正确读法是:摄氏度。所有本题的错误:最高气温12度;改正:最高气温12摄氏度.
(2)“由于早晨有雾,”雾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故答案为:(1)错误:最高气温12度;改正:最高气温12摄氏度;(2)“由于早晨有雾”,液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度的正确读法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生活在常见的自然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的判断.
1第一章章末1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甲、乙两盆冰水共存物,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在冰未熔化完之前(  )
A.甲盆温度高B.乙盆温度高
C.两盆温度一样高 D.不能确定
2.下图是模拟“云和雨”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酒精灯加热湿沙,加快水的汽化
B.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C.烧杯里的“白雾”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D.盘子里放冰块使水蒸气降温,液化成小水珠
3.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 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
4.(2017·四川巴中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正在熔化的冰放到0 ℃的房间内,冰将继续熔化
B.夏天打开风扇,感觉凉爽是因为风扇吹来的是凉风
C.寒冷的冬季,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汽化现象
D.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周围出现“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5.南极科考队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是由于酒精的(  )
A.沸点低B.密度小
C.凝固点低 D.比热容大
6.如图所示,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由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液化
C.蒸发 D.升华
7.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
B.把5 ℃的水放入0 ℃的房间,水将会结冰
C.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D.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
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
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
B.炎热的夏天, 冰棍周围冒“白气”
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
D.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
9.
上图是萘的熔化过程图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萘的熔点是80 ℃
B.在ab段萘不吸收热量
C.在ab段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第9 min时,萘是液态
10.(2017·四川绵阳中考)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
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
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1.温度计的“自述”:在沸水中,我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沸点为   ℃;如果水继续吸热,则我的示数(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有一支内径和刻度均匀的不 准确的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2 ℃,在沸水中示数为94 ℃,把这支温度计放在一杯水中,示数为22 ℃,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13.把酒精擦在手臂上感觉凉,这是因为酒精在时要(选填“吸”或“放”)热。
14.晾衣服时,充分抖开干得快,这是因为,蒸发越快;冬季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形成的。
15.寒冷的冬天,洗涤沾满油污的盘子,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洗涤效果比较好,这是由于水温超过了油污的,而使油污的缘故。
16.冻雨是一种过冷却水滴,它落到温度更低的物体上时,就可能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这里所说的冻结是一种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冻结过程中要热量。
17.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鸡蛋,常看到鸡蛋先变湿后变干,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先后。
18.小明去参观酒厂时,看到酒厂用蒸馏的方法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分离出酒精,这是利用了酒精和水的不同。他想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水的凝固点是0 ℃,于是想用凝固的方法将酒精和水分离开,他将混合液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温度可达-5 ℃),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小明从冷冻室取出混合液时,却发现水和酒精并没有分离出来。他想:为什么水和酒精没有分离出来 针对小明提出的问题,请你作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三、实验、综合题(19题10分,20题10分,21题10 分,22题10分,共计40分)
19.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1)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2)该晶体的熔点是℃。
(3)当该晶体的温度为42 ℃时,它处于(选填“固”或“液”)态。
20.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图(a)(b)中所示的两种情景。
(1)你认为哪一种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2)实验中你还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
(3)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1.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喜欢到处旅行。
这天我和伙伴们正在嬉戏,不知不觉中我的身体变轻了,和其他伙伴一起悠悠地进入了高空。哇!新的旅行又开始了!
我们越升越高,高空的温度却越来越低,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变成很小很小的水珠,渐渐的我和其他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小水珠连成了一朵朵千姿百态的云。
风推着我们在天空中飘行,气温更低了,我感到身体重了许多,有的小伙伴甚至变成了漂亮的雪花。当风伯伯再也托不起我时,我和伙伴们一个个急速地下降。
不一会儿我们就降到了地面,给花草树木做了“棉被”。太阳升起来了,我又恢复了原状,流到了小溪里,快乐地顺着小溪到达河流,我又回到了大海的怀抱,等待着下一次旅行的开始!
文章中的“小水滴”经历了哪些物态变化
22.刘娟同学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妈妈做家务,她在一次消灭房间里的蚊子时,用的是如图所示的气雾杀虫剂。刘娟同学用这种杀虫剂喷洒了一会儿后,手明显感觉到盛杀虫剂的金属罐变凉了,她摇了摇金属罐,明显感觉到罐里有液体,她又通过阅读说明书得知这种杀虫剂是用一种极易挥发的化学原料和药物配制而成的。请 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金属罐变凉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 解析: 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两盆水里的冰块都未完全熔化,说明两个盆里都是冰水混合物,不论质量大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 ℃,所以两盆水的温度相等。
2.C 解析: 烧杯里的“白雾”是经加热水汽化后的水蒸气遇到冰块降温,放出热量,液化而成的小水滴,因此A、D均正确,C错误;石棉网能够避免烧杯底部局部过热,使烧杯均匀受热,因此B正确。
3.B 解析: 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是一种液化现象,该物态变化过程要放出热量;湿裤子晾干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需要吸收热量;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该物态变化过程要放出热量;钢水浇铸得到钢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需要放出热量。本题应选B。
4.D 解析: 晶体熔化要达到熔点,还要吸收热量,正在熔化的冰放到0 ℃的房间内,冰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能继续熔化,A错误;夏天打开电风扇,感到凉爽是由于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身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吸收的热量多,B错误;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是升华现象,C错误;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周围出现“白气”是冰棒周围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D正确。
5.C 解析: 水银的凝固点为-38.8 ℃,在南极地区,气温常常要达到-40 ℃以下,水银在这个温度下就要凝固,所以不能用水银温度计,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故可以用酒精温度计。
6.B 解析: 飞机飞行过程中尾部排出的暖湿气体在高空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形成条状云团。此过程是液化。
7.D 解析: 给低于0 ℃的冰加热,冰的温度会升高,当冰的温度达到0 ℃,再对其加热,它的温度并不升高,而是处于熔化过程,故选项A错。把5 ℃的水放入0 ℃的房间,水的温度将降低,但并不一定会结冰,故 选项B错。冰棒周围的“白气”是由于冰棒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故选项C错 。
8.A 解析: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作凝固,湖水结成冰是由液态的水变成了固态的冰,所以是凝固过程。B和D是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C是从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
9.B 解析: 从题中图像可以看出,萘在熔化时,有一段吸热而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所以萘属于晶体,其熔点为80 ℃。在ab段吸收热量,萘由固态变为液态,这一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到第7分钟结束 时,固态全部变为液态,因此B选项不正确。
10.A 解析: 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A项正确;水蒸气凝结成水是液化,B项错误;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需要吸收热量,C项错误;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会放出热量,D项错误。
11.解析: 液体的沸点就是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所以水在99.0 ℃时沸腾,这说明此时水的沸点是99.0 ℃,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 99.0 不变
12.解析: 温度计的实际温度为100"℃" /(94"℃-(-" 2"℃)" )×24 ℃=25 ℃。
答案: 25
13.解析: 擦在手臂上的酒精很快消失,这是由于发生了汽化现象,而汽化过程需要吸热。
答案: 汽化(蒸发) 吸
14.解析: 晾衣服时,充分抖开干得快,是因为增大了液体表面积;霜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答案: 液体表面积越大 凝华
15.答案: 熔点 熔化
16.解析: 冻结是由液态变成固态,为凝固现象,此过程放出热量。
答案: 凝固 放出
17.解析: 鸡蛋先变湿是因为拿出冰箱后鸡蛋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水珠附着在鸡蛋上,后变干是由于水珠汽化消失。
答案: 液化 汽化
18.解析: 蒸馏法分离液体是利用了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当加热混合液时,沸点低的液体先沸腾,汽 化出来,沸点高的液 体留在容器中。当酒精与水混合后,水的凝固点降低了。
答案: 沸点 酒精和水混合后,水的凝固点可能降低了
19.解析: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熔点不变,据此判断属于晶体的是海波,其熔点为48 ℃,当海波在42 ℃时,由于温度低于它的熔点,还没有熔化,所以其所处状态为固态。
答案: (1)海波 (2)48 (3)固
20.解析: (1)题图中(a)是水沸腾时的情景,因为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是逐渐变大的。(2)实验中还观察到的现象有:沸腾前水的响声大,沸腾后水的响声变小;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不变等。(3)为了减少加热时间,可适当提高水的初温;适当减少水量;给烧杯加盖子等。
答案: (1)(a)
(2)沸腾前水的响声大,沸腾后水的响声变小;沸腾前温度计的示数不断升高;沸腾后继续加热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沸腾时水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答对其中两项即可)
(3)适当减少水量;给烧杯加盖子;适当提高水的初温等(答对两项即可,其他说法正确也可)
21.解析: 这是一道信息给予题,解答此类题时要仔细阅读材料,根据材料提供的有关信息作答。
答案: 蒸发(或汽化)、液化、凝固、升华、熔化。
22.解析: 极易挥发的杀虫剂喷出时,罐内的液体迅速汽化为气体,而汽化时吸热,所以人感到凉。
答案: 杀虫剂喷出时,罐内的液体迅速汽化,汽化吸热,罐体变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