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2023年高考一轮复习
学习目标
1.明确题型特点,了解常见考法;
3.突破轮考的访谈和科普文章。
2.把握文本信息,掌握解题通法;
一、突破热考的非连续性文本
选择题第1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把握能力。
命题分析:选项内容在原文中都能找到相应的信息。
选择题第2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
命题分析: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间往往不同。
简答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分析评价能力。
命题分析:筛选文中信息并从不同角度概括,分条陈述作答。
考什么题型
1
知文本特点
材料虽散
却有主
包括文字材料、图片、表格等,这些材料围绕同一个主题。
材料貌离
却神合
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
2
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第一步:关注出处及标题,揣测材料大意。
3
怎样快读文
文本材料信息获取
图表材料信息获取
第二步:提取关键语句,把握材料要点。
第一步:关注标题、注释、说明
第二步:读懂图表数据。
分清数据项目
分析数据变化趋势
柱状图
1.柱形代表的数据
2.柱形与坐标联系后体现的意义
饼状图
曲线图
表格
弄清数据所占的百分比,找出规律
图表信息获取技巧
1.弄清横轴纵轴
2.抓住变化规律
1.读懂表格
2.分析数据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解题流程和技法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视情比对
确定正误
回归原文
找对应点
选项切片
标关键词
1.以逗号为单位;
2.标主干词、修饰、限制词
找到文本对应区域,找出具体对应句。
1.单一概括转述型选项;
2.概括转述加推断型选项。
实战演练
(2021年全国乙卷)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项是( )
A.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2010产取得均每公顷粮食产量突破5000公斤,
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B. 2017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的每公顷产量明显行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见居民
的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质蟹关示
C.2003—2015年,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势头,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
越稳健,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D.从2015年起,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65000万吨以上水平,这有助于保
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B
实战演练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交通极其不便、产业发展路径缺失、开阔平坦的农田数量较少,这些曾经是制约当地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因素。
B.在提升粮食产能方面,临朐县山区与安义县江下村的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着力解决地块零散的问题,后者着重改变村容村貌。
C.“开门就见山,种田走半天”,这是临朐县山区地形:和耕地的特点,安义县江下村“斗笠田”的地形地貌也呈现出这种特点。基隔国务旺
D.村干部主动作为,引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利用新技术推进农业机械化,这是推动江下村农民持续增收、稳步脱贫的有效举措。曾经是制约临朐县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因素。
D
二、主观题的常见考法及技巧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简答题,考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对文本重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分析评价,信息的指向性十分明确。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要特别注意题干中限制范围、空间、时间、条件等方面的词句,把握题干提示的陈述对象及指向的文本段落。
第二步,找信息巧概括。回归原文,仔细检查,检索相关信息要点并进行概括。
第三步,遵原则细加工。在筛选到相关信息后,组织答案时要注意:信息要点不能重复;信息要点表述角度应符合题干要求;答案在表述时尽量利用文中关键词句,但不可直接摘抄,要注意提炼转述;根据题目赋分,合理分条。
概括分析题
考法
一
一看题干明方向。这类材料比较题,题干中皆有明确提示比较哪些材料或对比材料的哪些方面的提示语,根据提示可快速确定比对区域及角度。
二读材料找信息。准确把握材料信息,根据题干设定的角度准确检索加工相关信息要点。
三组答案要规范。根据比较情况总结,然后分条列举结论。
比较异同题
考法
二
实战演练
(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临朐县山区与安义县江下村有哪些相同的经验 请概括说明。
解析:题目要求概括说明临朐县山区和安义县江下村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相同的经验,这就需要在文本中寻找二者的相似点。比如,临朐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中低产田3. 73万亩”,安义县江下村“争取了高标准农田项目”“耕地质量普遍提升两个等级”,可以概括出答案①。此外,双方为了促进粮食增产都立足当地实际,在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交通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下了功夫。
参考答案:①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②立足本地实际,合理使用土地资源;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灌溉和交通问题。
科普
小品
新工艺
新技术
新问题
新挑战
科普
说明文
新见解
新成果
科学性
知识性
趣味性
三、突破访谈和科普文章
短小精悍
语言丰富
形式活泼
引出话题
具体介绍
形态构造
成因功用
短小精悍
语言丰富
形式活泼
原理、演变、发展、现状、评价
时间顺序
逻辑顺序
特色题型重点研究
特色题型一: 科普文章的语言 常见设问
1.(广东高考)简要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色。
2. (山东高考)第③④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 请作简要分析。
3. (福建高考)请就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
4.科普文章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
5.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请举例说明。
6.科学语言的生动性是与准确性紧密联系的,在文中任意选取一句,赏析其语言特色。
7.科普文的语言也可以生动,结合文章简要分析XX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和技法
1.从记叙和描写方面考虑;
2.从穿插趣闻方面考虑;
3.从运用修辞方面考虑;
4.从语言的语体方面和句式方面考虑;
5.从遣词造句力求精准、合乎语法习惯的方面考虑;
6.从所运用的专业术语科学解释准确无误、毫无歧义方面考虑;
7.从所引用的事实确凿,数字具体方面考虑。
③重水看上去跟普通水差不多,也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然而,它似水而不是水,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重水确实是“重”水,它比普通水重。1立方米重水要比1立方米普通水重105.6公斤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普通的水在0°C结冰,在100°C沸腾。然而,重水却在3. 8°C结冰,在101.42"C沸腾。普通水的密度在4°C时最大,重水的密度在11.6°C时最大。很多物质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小。比如,食盐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减少15%,氯化钡的溶解度则减少20%。许多化学反应在重水中进行,比在普通水中慢。严格地说,重水也是水!普通的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重水的分子,也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组成的一一只不过这氢原子:不是普通的氢原子,而是重氢原子。
山东高考——《古怪的重水》(节选)
实战演练
④在大自然中,普通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在:50吨水里大约只含有7.5公斤重水。重水总是混杂在普通水中,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怎样才能把重水分离出来呢 人们发现,当用电流电解水的时候,普通的水大量被电解成氧气和氢气,而在剩下的液体中,:重水的含量越来越多。于是人们便请电流帮忙,来提取重水:把水大批大批地电解,然后把剩下的液体进行蒸馏,利用重水和普通水沸点的不同把它们分开,制得很纯净的重水。从天然水中提取重水,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据统计,提炼1公斤重水比熔炼1吨铝所:需要的电能还多3倍。
问:第三,四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本文是说明文,从说明文的科学性(严谨准确、简明等)和文学性(常用修辞)方面考虑。第③段运用了大量的数字,使说明更准确、严谨;第④段运用设问、拟人的手法,将高深的问题说明得生动形象;两段文字都多用短句、口语化,语言简洁,通俗易懂。
参考答案:①严谨。运用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准确严谨地说明了重水的特性和功用。②简明。多使用短句,语言简洁明白。如“在大自然中,普通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③朴素。语言朴素自然,平实客观。如“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读起来亲切自然。④生动。有些句子运用了修辞,如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
特色题型重点研究
特色题型二:科普文章的标题
一般人阅读科普文章的习惯是先浏览标题,如果标题能引起自己的阅读兴趣,才会去仔细阅读全文,所以标题的吸引力、感染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科普文章的利用率。因此高考常常在标题方面设题。
设问方式:1.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请写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本文以XXX为标题有什么好处?3.请结合文本探究标题XXX的意蕴。
解题技法
关注标题
的关键词
关注作者
的创作意图
关注标题
的表达技巧
关注读者
的接受性
标题的关键词往往揭示了文章的核心内容或思想。
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的关注,引用小故事化用歌词,古诗等使用情况。
好的标题能引人注目,激发读者的兴趣,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科普文章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以标题为设题点考察考生对文章行文思路的把握,对文章中心内容的概括以及作者在文本中流露的态度评价。
作业布置
1.根据课件整理笔记
2.完成【 2021年全国甲卷】——科普文阅读1、2、3小题。
梦想不远
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