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共24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共24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1 17:5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诗句导入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毛泽东
1、掌握开幕词的相关知识。
2、把握文章基本内容,理清逻辑思路。
3、品读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语言的感染力。
4、培养爱国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学习目标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作者介绍
背景介绍
中国人民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这次会议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基本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召开的。
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这篇著名讲话,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开幕词
开幕词是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为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讲话所用的文稿。旨在阐明会议的指导思想、宗旨、重要意义,向与会者提出开好会议的中心任务和要求。
开幕词的主要特点是宣告性和引导性。不论召开什么重要会议,或开展什么重要活动,按照惯例,一般都要由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致开幕词,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标志着会议或活动的正式开始。
文体介绍
任务活动一 初读文本,理清结构
1、快速浏览课文,找到逻辑线索,并划分层次。
一、(1~2)宣布大会开幕,简介与会代表及大会特点
二、(3~4)回顾过去,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三、(5~8)立足当下,对国家发展大计做出规划(会议议程、民族独立与发展、革命心态、发展策略)
四、(9~12)展望未来,描绘民族振兴的蓝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
五、(13~16)纪念与祝贺
2、思考这次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基础是什么?
(1)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
(2)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
(3)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
(4)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链接历史——百年屈辱史(1840—1949)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日本对中国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英、法、美、日等国联合向中国发动八国联军武装侵略战争。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制造出骇人听闻的大屠杀。
6、蒋介石及其中国国民党政府在1927年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及后来在各地清党,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在各地大肆屠杀中国共产党人。
7、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从此站立起来了。
3、思考毛泽东在讲话中认为新中国建设当前还面临哪些迫切任务?
①继续努力,防止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的破坏和捣乱活动。
②必须和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使我们的斗争不致于处于孤立地位。
③做好经济建设、做好文化建设、做好国防建设。
任务活动二:精读语句,品味语言
1、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在3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用词准确。如“大多数”“基本”等此的使用,“大多数”指的是中国在当时除了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都得到了解放,所以是“中国人民的大多数”,而我们的战争所取得的也就是“基本的胜利”。
2.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
“不允许”和“任何”语气坚定,写出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豪气与底气,以及捍卫国家主权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定决心。
3、赏析文章最后一部分的特点。
文章结尾以气壮山河的排比句式,向人民召唤,向世界宣告。这些满怀革命自信心的豪言壮语,是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最强动力。
词语的选择:用词严谨,选用具有明显倾向和丰富情感的词语(绝无、必然、从来、务必、将再也不是、必将……)
句子的选择:判断句,陈述/祈使,整/散句,长/短句。
修辞的运用:排比、反问、 比喻……
结构上的衔接:过渡、承上启下、前后照应……
总结:鉴赏语言角度
任务活动三:披文入情,提升素养
1、小组合作交流:寻找相关语句,体会毛泽东讲话时的感情倾向和感彩。
总结开幕词特点:
内容针对性
结构逻辑性
语言感染力
感情饱满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注】在1950年10月1日国庆一周年之际,中国大陆除西藏以外全部解放,各族人民获得了新生。10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盛大的庆典,全国158名各族人民代表欢聚一堂,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隆重的献礼大会,各民族文工团表演了歌舞节目,毛泽东与柳亚子先生同席观看了歌舞晚会。柳亚子在毛主席的鼓动下,即兴赋《浣溪沙》一首赠予毛泽东。次日毛泽东又步韵和了这首词赠与柳亚子,反映了国家的统一、民族团结的开国气象,以及抗美援朝初战告捷的欢喜之情。
相关链接——品读诗歌,感受伟人胸襟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注】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1955年毛泽东视察了全部工程。1956年毛泽东巡视南方,又视察了大桥的施工。6月1日、3日、4日毛泽东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写下了此词,描绘了1956年中国积极建设的现象,表达了毛泽东对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
2、写作实践:
作为90后、00后一代,我们出生在最好的时代,没有战争的烽火,没有时局的动荡,我们感受到世界的和平和中国的飞速发展。中国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但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我们应该承担怎样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新时代中国青年不畏艰险、冲锋在前。无数年轻的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主动申请到疫情最严重的武汉进行支援,厚重的防护服下依稀可见他们稚嫩的面庞。无数年轻的社区工作者放弃春节和家人团聚,毅然返岗,为街道和社区居家隔离的百姓送去生活必需品,他们穿梭在曾经门庭若市、如今人烟寥寥的街头巷尾守护百姓健康。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广大青年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在脱贫攻坚一线,新时代中国青年奉献自我、勇于担当。1989年出生的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百坭村,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在这条艰难的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为了这个誓言,还有很多如黄文秀一样的青年人,来到最艰苦的乡村小镇,帮助乡亲们实现产业脱贫、教育脱贫……他们每个人心中的信念,都像是黄文秀驻村笔记中所写到的那样:“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在脱贫攻坚斗争中,广大青年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在科学技术前沿,新时代中国青年心有所定,志有所立。90后的于新辰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最年轻的分系统指挥,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的他怀着携笔从戎、航天报国的志向来到大凉山深处的西昌发射场,一待就是整整8年。去年11月24日,年仅24岁的周承钰,指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迎来全国人民为这位“火箭少女”点赞。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在科技创新的第一线崭露头角,在建设科技强国中谱写着属于他们自己的青春之歌。在科技创新事业中,广大青年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需要新时代中国青年勇于担当,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决定了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定于北平(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北京),
国歌未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国旗定为五星红旗。10月1日为国庆节。
会议选出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同时选举出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56人。
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前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并于9月30日举行了奠基典礼。
补充相关知识:这次会议确定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