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
【课内知识点总结】
一、字音
【易错读音】论语(lún) 三省(xǐng) 不亦说乎(yuè) 传不习乎(chuán)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如好之者(hào) 博学而笃志(dǔ)
二、字形
【易错字词】人不知而不愠 不逾矩 学而不思则罔
三、文学常识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而非孔子本人。该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朝代)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被后世尊为“圣人”,他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有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以“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理念来教育学生。
名句积累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的老师存在,我们要像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时时处处学习他人的优秀品质。
7. 时光稍纵即逝,正如孔子所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青少年学生都应有坚定的志向,《论语十二章》中表此观点的语句是:“博学而笃志”。
9.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主题识记】
本文通过对话或借题发挥,阐述了学习应该有乐学好思、取长补短的态度,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做人要有安贫乐道、忠厚仁义、坚守志向的思想品德。
四、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赏析】
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课文重点句子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赏析】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课文重点句子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赏析】
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孔子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课文重点句子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赏析】
个人道德修养:点明个人修养品德的方法,即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旧辙,这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在今天仍不失其精辟之见。
五、课文赏析
《〈论语〉十二章》,采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教诲人们“为学之道”“修身之法”。《论语》不仅作为一种行为导向,更作为一种精神,融入了世代中国人的血脉,随着时代跳动的脉搏,不息地流淌。
六、文言文知识
例 句 解 析
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古 今 异 义 词 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指多次;今义:数词。
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可以,以:凭借;今义:表许可或能够。
三军可夺帅也 古义:改变;今义:强取,抢。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平民百姓;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饭疏食,饮水 疏,古义:粗劣;今义:疏通,疏散。水,古义:冷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词类活用 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知识;新知识。
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传不习乎 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 名词用作动词,吃。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文言句式 判断句 贤哉,回也 “……也”表判断语气。
省略句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前省略了“择”。
七、夯实基础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释词: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愠:生气,发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句解: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释词: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
句解: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释词: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站立,站得住。 惑:迷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见各种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句解:孔子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年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释词: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句解: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释词: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疑惑。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了。”
句解: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释词: 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堪:能忍受。
译文: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句解: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表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释词: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者:代词,“……的人”。 好:喜爱,爱好。 乐:以……为快乐。
译文: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句解:体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释词: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于:介词,对,对于。 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句解: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的观念。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释词: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善,好。者,……的人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句解: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同时要有端正的态度。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释词: 川上:河边。川,河流。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译文: 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慨地说:“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呀!”
句解:这句话是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释词:三军:指军队。 夺:改变。 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译文: 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句解:强调坚守志向,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释词: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笃志:志向坚定。笃,坚守。 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仁:仁德。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句解:讲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即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这也是求仁的途径。
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