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实验中学
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 本册主编: 审核:
九年级 月 日 班级: 姓名:
1.3物质的变化
【学习目标】
1.体验对各种变化的观察过程。 2.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3.认识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4.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5.初步学习观察化学变化的方法。 6.理解反应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课前预习】
仔细阅读课本P14—P19相关内容,思考下面问题:
1什么是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的特征是什么?
2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预习自测】
1物理变化的含义( )
2化学变化的含义( )
3请举出生活中物理变化的两个例子( ),( )
4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花生压榨油 B、干冰升华 C、消化食物 D、石蜡熔化
【新课导学】
一、物理变化
变化1:火柴梗被折断
现象:火柴梗形状发生变化,( )新物质
变化2:水的三态变化现象:水的状态发生变化,( )新物质
变化3:石蜡熔化成液态蜡油
现象:石蜡形状和状态发生变化,( )新物质
变化4:玻璃破碎
现象:玻璃形状发生变化,( )新物质
变化5:食糖溶解在水中,再加热蒸发掉水后又得到食糖
现象:加入水后,食糖慢慢浑水消失,蒸发后食糖又从水中析出。
结论: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二、化学变化
实验内容 变化前 变化中 变化后
火柴梗燃烧 火柴梗 有明亮火焰、放热 生成黑色固体
镁条燃烧 镁条是银白色固体 发出耀眼强光并放热 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
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
小结 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产生某些现象,如发光、发热、 变色、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 (说明:有放光、发热、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等现象的发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加热时水变成水蒸气,灯泡通电发光放热等均为物理变化。)
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别与联系 1.联系:二者常常同时发生,例如石蜡燃烧时,固态石蜡受热会熔化成液态石蜡,并同时发光放热,生成CO2和水蒸气。 2.区别:是否生成新物质
5、[讨论、交流、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举例
伴随现象
判断依据
本质区别
联系 在化学变化中 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 化学变化。
【大显身手】
1、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瓷碗摔碎了 B、车胎漏气 C、煤气燃烧 D、折断火柴梗
2、下列变化你认为是物理变化的是 ( )
A、米饭变馊 B、大米酿成酒 C、云变成雨 D、牛奶变酸
3、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
A.烛炬成灰 B.花香四溢 C.木已成舟 D.滴水成冰
4、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生成白色粉末
C、打磨后镁条变亮 D、放出大量的热
5、有关物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不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以下判断正误
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生成新物质。( )
7、用蜡烛加热白糖时,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
8、化学变化不一定有气体产生,也不一定发光发热,但一定有新的物质生成。( )
9、有些物质会发生变化,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变化。( )
10、只要物质发生颜色变化,就发生了化学变化。( )
11、只要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就一定会发生颜色变化。( )
12、物质变化无处不在,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 )
13填空:家中做饭过程中,常有下列一些步骤:①淘米洗菜②将米和水按比例混合③用电饭煲加热④打开液化石油气瓶阀门⑤打火点燃石油气⑥锅被烧热⑦油在热锅里沸腾⑧将菜炒熟⑨生米做成熟饭
(1)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 理由是
(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序号) 理由是
1.物质是变化的,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高粱酿酒 B.苹果腐烂 C.汽油挥发 D.糕点发霉
2.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木柴燃烧 B. 冰雪融化 C. 白磷自燃 D. 食物变质
35.下列诗句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花生压榨油 B、干冰升华 C、消化食物 D、石蜡熔化
5.下列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
A、金刚石切割玻璃 B、小麦磨成面粉
C、蜡烛燃烧 D、铜丝被弯曲
6.某学生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底处相平,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大于10mL B、小于10ml C、等于10mL D、无法确定
7.日常生活中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冬天的早晨,玻璃窗上出现美丽的雪花
B、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
C、牛奶放置时间过长会结块
D、用电热壶烧开水
8.下列实验操作或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 B、将试管夹从试管管口往下套
C、将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药品的气味 D、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
9.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 B.有新物质生成
C.有气体放出 D.放热、发光
10. 在实验的过程中多次重复实验的上要原因是为了( )
A.得到较多的数据 B.避免偶然现象,使结果更真实
C.实验失败后重新再做 D.得出不同的结论
1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A.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B.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抹布扑盖
C.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洗
D.有腐蚀性的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重
12.古代“山顶洞人”从事的生产活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采集野果 B.钻木取火 C.狩猎捕鱼 D.缝制衣服
13.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0C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