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情境引入
猜猜看这是哪个国家?
日本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这个岛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孝德天皇 源赖朝 日本武士
学习目标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
2.掌握大化改新的时间、特点、内容及影响;
3.理解武士集团的形成原因和幕府统治的发展。
一、六世纪前的日本
(大和统一、部民制)
二、大化改新
(背景、时间、人物、内容、意义)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背景
2、形成
3、幕府统治
自主学习
一、6世纪前的日本
(一)1-2世纪时的日本
材料一:《汉书 地理志》记载:“乐浪肯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材料二:《后汉书 东夷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材料三:《三国志 魏书 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古时日本分为100多个小国,与中国有“通使”关系,定期向中国进贡。
(二)5世纪时的日本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大和兴起的地方
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六七世纪时,日本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下层民众反抗。
那时的中国什么样子呢?
初唐时期(即贞观年间),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这使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假设你是当时从中国归国的大和国遣唐使,面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况,你会怎么办?
日本“大化改新”
背景(原因)
(1)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
(2)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
朝鲜的新罗国兴起
(催化因素)
“大化改新”
时间:
人物:
646年起
孝德天皇
(年号“大化”)
时间 改革者 内容 政治
经济
影响 从646年开始
孝德天皇(年号:大化)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立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废除私地、私民,将部民、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身使用,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大化改新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日本文字
楷书偏旁
草书演变而来
唐长安城平面图
平城京平面图
朱雀大街
西市
东市
朱雀大街
西市
东市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开元通宝
和同开珎
寳
(始铸于621年)
(始铸708年)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大化改新的启示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社会又出现了怎样的情况?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天皇大权再次旁落,地方上土地私有和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
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即不向国家缴税,也不准地方官员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等同于独立王国。
中央对地方丧失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武士和武士集团
武士的 组织者
组织的 目的
武士的 组成
地方豪强
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
自己家族中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
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武士和武士集团实质:
武士和武士集团
1.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
2.大庄园既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
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一)背景
形成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
目的
地方豪强把自己家庭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日本武士都担负哪些职责?
有时候代表庄园的利益与政府对抗
有时候响应朝廷的号召对外征战
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武士效忠的对象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
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源赖朝
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
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
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
的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
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
进入长达700年的幕府统
治时期。
标志
幕府统治:
时 间:12世纪晚期
人 物:源氏首领源赖朝
地 点:镰仓
镰仓幕府特点: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天皇实际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幕府统治的实质是什么?
封建军事独裁统治
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一、六世纪前的日本
(大和统一、部民制)
二、大化改新
(背景、时间、人物、内容、意义)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背景
2、形成
3、幕府统治
课堂训练
1、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它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
A.天皇
B.国王
C.大王
D.将军
2、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公元646年,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
A.阿拉伯帝国 B.唐朝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C
B
3、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B
4、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大和统一 B.幕府统治建立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5、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天皇任命幕府首领,掌握实权
B.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D.国家政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C
A
6、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
A.贵族世袭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
C.中央集权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
C
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材料二: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农民必须给国家服劳役(庸)或纳布代服役;农民必须向国家交土产(调)。男子还必须服兵役,兵器本人自备,军权归属中央。
请回答:
①材料一和材料二是什么法令规定的?
②以上法令是哪个国家进行政治改革的内容?
③这次改革是效法哪个国家的制度?有何历史意义?
“大化改新”诏书。
日本
中国唐朝的制度。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