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单元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单元检测(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8-02 15:21:53

文档简介

2022年八年级上第一章水和水溶液测试卷(问卷)
填空题(共60分)
1.有关电解水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负极连接的电极上产生氢气 B.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 D.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8:1
2.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电解水。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B.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若A试管气体为10mL,则B试管气体为5mL
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B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3.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曾号称“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但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等影响,出现大面积干涸。读图回答。与洞庭湖大面积干涸最直接有关的水循环环节是(   )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与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水面蒸发与大气降水
C.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与大气降水 D.地表径流、大气降水与水汽输送
4.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类活动对水的蒸发的影响最大 B.植物造林可以使下渗的水量增加
C.修建水库可以减少地下径流的水量 D.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变地表径流水量季节变
5.有关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所有环节 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6.“美林”主要成分是布洛芬、“小儿开塞露”主要成分是甘油或山梨醇。两者都是儿科常
用药,且都是药物分散在水中制成。“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产生白色沉淀,“小儿
开塞露”则久置不会分层。“美林”、“小儿开塞露分别属于(   )
A.乳浊液、乳浊液 B.悬浊液、溶液
C.乳浊液、溶液 D.悬浊液、乳浊液
7.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③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
④浊液对生产有害无利;⑤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⑥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其中正确的是(   )
A.③④⑤⑥ B.②⑤⑥ C.③⑥ D.③⑤⑥
8.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
而浊液是混合物;③浊液对生产有害无利;④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⑤浊液都是不
均一、不稳定的;⑥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⑦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酒精既
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⑤⑥ B.②⑤⑥ C.③⑥⑦ D.⑤⑥
9.某兴趣小组分别用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一定质量氯化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
和溶液。实验过程中,氯化钾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变大 不变 B.变大 变小 C.不变 变大 D.不变 不变
10.小金在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① 10 100 40 120.9
② 60 100 40 140
A.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克
B.②所得溶液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
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11.下列飞行的物体,其飞行原理与浮力无关的是(   )
A.热气球 B.火箭 C.飞艇 D.孔明灯
12.如图为金鱼吐出的某个气泡在温度恒定的水中上升过程的示意图。该过程中气泡密度和受到浮力的变化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密度和浮力都不变 B.密度和浮力都变大
C.密度变小,浮力不变 D.密度变小,浮力变大
13.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在海上进行科目训练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战斗机从甲板上起飞后,航母受到的浮力变小
B.航母能浮在海面上是因为它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总重力
C.甲板上的战斗机受到的重力与战斗机对甲板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甲板上的战斗机受到的重力与甲板对战斗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4.现有编号为①、②、③的三个烧杯中均分别盛有100克水,20℃时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6克、56克、76克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②③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若②中溶液升温到30℃,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 D.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15.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D.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16.一杯热硝酸钾溶液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如图所示。忽略水的蒸发,下列关于硝酸钾及其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溶液质量不变 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C.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 D.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17.t℃时将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分成三份,分别加热蒸发溶剂。然后,把温度降至t℃.已知从三份溶液中蒸发的溶剂分别是10g、20g、30g,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分别为ag、bg、cg,则a、b、c,三者的关系是(   )
A.c=2b﹣a B.c=a+b C.c=a+2b D.c=2a+b
18.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图象错误的是(   )
A. B. C. D.
19.如图所示,已知鸡蛋的质量为55克,体积为50立方厘米。将鸡蛋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杯里,鸡蛋沉入杯底(图甲);逐渐将食盐溶解在水中,鸡蛋恰好悬浮(图乙);继续溶解食盐,最终鸡蛋漂浮(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鸡蛋所受浮力为0.55牛
B.图乙中盐水的密度是1.1×103千克/米3
C.图丙中鸡蛋所受浮力大于鸡蛋自身重力
D.图中三种状态下浮力的大小关系是F甲<F乙<F丙
20.三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中悬浮着一个小球正确的是(   )
A.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相等
B.三个容器中,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最大
C.如果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
D.如果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小球受到的浮力不变
二、填空题(共30分)
21.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________(填序号)环节构成的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得到补充。
(2)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________。
(3)不同的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 )
A.地表径流 B.蒸发和降水 C.地下径流 D.下渗和蒸腾
2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1和图2回答问题。
图1.水的电解 图2.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
(1)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检验正极生成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2)请在图2反应后的方框中用“ ”、“ ”表示反应后的生成物。
23.小明将重为3N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先后浸没在水和盐水中,石块静止时弹
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石块在水中所受浮力为________N;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kg/m3;从图中还可看出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________有关;若剪断图乙中的细线,石块将________(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g取10N/kg)
如图甲所示,某科技小组的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圆柱形金属块,使其缓慢匀速下降,并将其浸入平静的游泳池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金属块下底面下降高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忽略金属块浸入水中时池水液面高度的变化,则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为________, 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_。
25.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生命吸管”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净化器,里面装有网丝、注入了活性炭和碘的树脂。其中活性炭起到________和过滤的作用。
(2)将少量的①菜油;②醋;③冰块;④白糖;⑤肥皂;⑥面粉;⑦味精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其中________形成溶液。(填编号)
(3)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在温度越高时,在等量水中溶解得________(选填“多”“少”或“不变”)。
26.下表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t1温度(℃) t1 t2 t3
物质A(克) 36.0 36.2 37.3
物质B(克) 31.6 36.2 110.0
物质C(克) 0.165 0.135 0.076
(1) ________℃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t1℃时,分别取等量的B、C饱和溶液于试管甲、乙中(如图)。将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不考虑试管中水的变化),有固体析出的试管为________(选填“甲”或“乙”)。
(3)t2℃时,将10克A固体放入4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40分)
27.如下图所示,左图是教材课后练习中水电解实验装置,右图是台州市某科学老师针对左图实验自创新实验装置。

右图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先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向其中注入2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其中氢氧化钠不发生化学变化,只用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用注射器将氢氧化钠溶液注满移液管并将移液管倒立在装置的正负极上,连接好导线,接通直流电源,通电约4分钟,产生一定量的气体时,关闭电源,随即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 请你结合上述图示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需固体氢氧化钠 ________克。
(2)你认为右图的创新实验相对左图来说,所具备的优点组合是 (填字母编号)。
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②使用注射针头作电极,两极距离近,反应快
③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④所用实验器材大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装置密闭性良好、读数正确,若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溶解能力大于氢气,请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所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会________(小于、大于 、等于)2:1。
28.如图是探究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实验的过程及数据。
(1)图甲中,物体重________N。
(2)如图乙所示,把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2 N,物体受浮力的大小为________ N。
(3)分析甲、乙、丙三图所示实验数据可得: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
(4)若要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应选择图丁中________(填字母)两个物体,并将它们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测出其所受浮力的大小来进行比较。
29.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开展了如下实验:同学们先测出空桶A和桶B的质量分别为2N和1.6N。往桶A中加入沙子放入溢水杯中,用桶B接住溢出的水,并测量桶A浸入水中的深度,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以下4组数据。
次数 1 2 3 4 5
桶A与沙子的总重力/N 2.4 2.8 3.2 3.6 4.0
桶B与水的总重力/N 1.8 2.4 2.8 3.2 3.6
桶A浸入水中深度/cm 2.0 2.4 2.8 3.2 3.6
(1)分析数据时同学们发现,第一次测量的桶B与水的总重力数据异常,排除误差因素的影响,原因可能是________。改正错误后重新测量,桶B与水的总重力为2N。
(2)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有同学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成正比。你是否赞同该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____。
30.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溶液》这一单元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并进行相关归纳,请你作
为其中一员,参与他们的探究.
(1)【活动一】小红对“物质溶于水是否都能形成溶液?”进行探究.选取如下生活用品.
生活用品有:①氯化钠;②植物油;③蒸馏水;④冰块;⑤蔗糖;仪器任选.
通过该探究活动,小红得出结论:有的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如上述物质中 ________ 放入水中就能形成溶液(填“序号”)
(2)【活动二】小明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用品和操作示意图如图:
实验目的 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体温变化变化情况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
操作过程
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________.
(3)经老师指出原因后,小明同学又重新做了三次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的实验,三次实验得出相同的结果,该结论为________ .
3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①称量②计算③溶解④量取⑤装瓶贴标签。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100g5%的氯化钠溶液时,其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2)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________g。
(3)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填字母)。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4)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和______ __。
32.小明在学完浮力后认识了密度计,将其放入液体中,当它竖立静止时,与液面相交的读数即为待测液体的密度。
(1)如图甲、乙所示,让同一支密度计分别静止在水和酒精中,密度计两次受到的浮力关系是F水________F酒精(选填“>”“=”或“<”);
(2)小明将一根玻璃管的下端缠绕了适量铜丝,初步做成了一支密度计(如图丙);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a.将其放入水中,竖立静止后,做好标记为A,在密度计上与水面相平处标上水的密度值1.0g/cm3;
b.如将其放入密度为1.1g/cm3的某液体中,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密度值,你认为刻度1.1应该标在________点(选填“p”或“q”),说说你的理由______
_ 。
分析计算题:(共30分)
33.小明同学对一个金属块进行了两次测量:第一次如图甲所示,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7N。第二次如图乙所示,让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杯子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7N。(g取10N/kg)
金属 金 铜 铁 铝
密度/×103kg·m-3 19.3 8.9 7.8 2.7
(1)求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求金属块的体积。
(3)通过进一步计算,结合下表所列的某些金属的密度,说明金属块是何种金属。
34.上周学校购买了一批水龙头,据商家说其材料铜质的,实验室的老师组织九年级的一些同学通过实验来验证商家的说法。他们把一个水龙头用轻质细线捆好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空气中测得它的重力为1.6N,再把这个水龙头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4N(ρ铜=8.9x103kg/m3 , g=10N/kg)。求:
(1)每个水龙头的质量是多少?
(2)这个水龙头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3)这批水龙头的密度是多少?商家的说法是否正确?
35.由于“新冠”疫情,学校复课后,“二氧化氯”消毒液广泛应用于学校教室、食堂、寝室等的卫生消毒,某校决定今天放学后对全校教室、食堂、寝室等全面消毒。小陈观察到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求:
二氧化氯1000mL
溶质的质量分数 80%
密度 1.2g/cm3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1)这1000毫升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是________g,其中含溶质二氧化氯________g。
(2)我校欲配制60kg质量分数为1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来消毒,需要多少千克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和多少千克水?
36.课本中有这样一道例题:配制1000毫升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多少毫升?已知:10%的稀硫酸的密度为1.07克/厘米3 , 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克/厘米3。小华与小瑛都解出了正确答案:浓硫酸体积为59.3毫升。
(1)请你把解答的过程也写出来; (2)接着老师又叫同学们求加水的体积。
小华的解是:V加水=V稀—V浓 =1000毫升—59.3毫升 =940.7毫升
小瑛的解是:m加水=m稀—m浓=1000毫升×1.07克/厘米3—59.3毫升×1.84克/厘米3
=960.89克
V加水=m加水÷ρ水=960.89克÷1克/厘米3=960.89毫升
你认为________同学解答正确,另一位同学求法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
37.材料一:热气球由一个巨大的气囊、一个吊篮和用于加热空气的燃烧器组成。热气球上升前,对气囊充入足够多的空气使其鼓起来,然后用燃烧器对气囊内的空气加热一段时间,就可以实现升空。已知周围空气密度为1.3kg/m3。
材料二:氢气球是轻质袋状或囊状物体充满氢气,较大的氢气球可用于飘浮广告条幅,氢气密度约为
0.09kg/m3。2017年,国家明令禁止使用氢气灌装手持气球,而应使用氦气。因为氦气属于惰性气体,
不燃烧不爆炸,但氦气的价格是氢气的10倍以上,不少摊贩为获取更大利润,往往采用氢气替代氦气,
稍有不慎就可能因静电或遇明火发生爆炸。
(1)热气球、氢气球、氦气球都能升空的共同原理是________。
(2)热气球通过加热后,可使气囊内气体密度降至1.0kg/m3 , 气球的总体积为2000m3不变,则该
气球所受到的浮力是多少?若气囊外壳、吊篮以及加热器的总质量是460kg,要保证气球能匀速上升,
求气球可承载的人和货物的最大重力?
(3)节日里那些放飞到天空的氦气球,最终都破裂了,试分析其原因。2022年八年级上第一章水和水溶液测试卷(答案)
填空题(共60分)
1.有关电解水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负极连接的电极上产生氢气 B.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 D.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8:1
2.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电解水。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B.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若A试管气体为10mL,则B试管气体为5mL
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B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3.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曾号称“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但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等影响,出现大面积干涸。读图回答。与洞庭湖大面积干涸最直接有关的水循环环节是( B )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与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水面蒸发与大气降水
C.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与大气降水 D.地表径流、大气降水与水汽输送
4.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B )
A.目前人类活动对水的蒸发的影响最大 B.植物造林可以使下渗的水量增加
C.修建水库可以减少地下径流的水量 D.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变地表径流水量季节变
5.有关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所有环节 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6.“美林”主要成分是布洛芬、“小儿开塞露”主要成分是甘油或山梨醇。两者都是儿科常
用药,且都是药物分散在水中制成。“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产生白色沉淀,“小儿
开塞露”则久置不会分层。“美林”、“小儿开塞露分别属于( B )
A.乳浊液、乳浊液 B.悬浊液、溶液
C.乳浊液、溶液 D.悬浊液、乳浊液
7.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③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
④浊液对生产有害无利;⑤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⑥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其中正确的是( C )
A.③④⑤⑥ B.②⑤⑥ C.③⑥ D.③⑤⑥
8.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
而浊液是混合物;③浊液对生产有害无利;④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⑤浊液都是不
均一、不稳定的;⑥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⑦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酒精既
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其中正确的是( D )
A.①③④⑤⑥ B.②⑤⑥ C.③⑥⑦ D.⑤⑥
9.某兴趣小组分别用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一定质量氯化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
和溶液。实验过程中,氯化钾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D )
A.变大 不变 B.变大 变小 C.不变 变大 D.不变 不变
10.小金在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① 10 100 40 120.9
② 60 100 40 140
A.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克
B.②所得溶液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
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11.下列飞行的物体,其飞行原理与浮力无关的是( B )
A.热气球 B.火箭 C.飞艇 D.孔明灯
12.如图为金鱼吐出的某个气泡在温度恒定的水中上升过程的示意图。该过程中气泡密度和受到浮力的变化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D )
A.密度和浮力都不变 B.密度和浮力都变大
C.密度变小,浮力不变 D.密度变小,浮力变大
13.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在海上进行科目训练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战斗机从甲板上起飞后,航母受到的浮力变小
B.航母能浮在海面上是因为它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总重力
C.甲板上的战斗机受到的重力与战斗机对甲板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甲板上的战斗机受到的重力与甲板对战斗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4.现有编号为①、②、③的三个烧杯中均分别盛有100克水,20℃时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6克、56克、76克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
A.①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②③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若②中溶液升温到30℃,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 D.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15.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D )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D.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16.一杯热硝酸钾溶液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如图所示。忽略水的蒸发,下列关于硝酸钾及其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B )
A.溶液质量不变 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C.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 D.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17.t℃时将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分成三份,分别加热蒸发溶剂。然后,把温度降至t℃.已知从三份溶液中蒸发的溶剂分别是10g、20g、30g,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分别为ag、bg、cg,则a、b、c,三者的关系是( A )
A.c=2b﹣a B.c=a+b C.c=a+2b D.c=2a+b
18.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图象错误的是( D )
A. B. C. D.
19.如图所示,已知鸡蛋的质量为55克,体积为50立方厘米。将鸡蛋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杯里,鸡蛋沉入杯底(图甲);逐渐将食盐溶解在水中,鸡蛋恰好悬浮(图乙);继续溶解食盐,最终鸡蛋漂浮(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图甲中鸡蛋所受浮力为0.55牛
B.图乙中盐水的密度是1.1×103千克/米3
C.图丙中鸡蛋所受浮力大于鸡蛋自身重力
D.图中三种状态下浮力的大小关系是F甲<F乙<F丙
20.三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中悬浮着一个小球正确的是( C )
A.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相等
B.三个容器中,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最大
C.如果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
D.如果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小球受到的浮力不变
二、填空题(共30分)
21.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________(填序号)环节构成的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得到补充。
(2)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________。
(3)不同的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 )
A.地表径流 B.蒸发和降水 C.地下径流 D.下渗和蒸腾
【答案】 (1)②③①⑤(2)太阳辐射(3)B
2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1和图2回答问题。
图1.水的电解 图2.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
(1)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检验正极生成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2)请在图2反应后的方框中用“ ”、“ ”表示反应后的生成物。
【答案】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
23.小明将重为3N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先后浸没在水和盐水中,石块静止时弹
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石块在水中所受浮力为________N;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kg/m3;从图中还可看出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________有关;若剪断图乙中的细线,石块将________(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g取10N/kg)
【答案】 1;3.0×103;密度;下沉
如图甲所示,某科技小组的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圆柱形金属块,使其缓慢匀速下降,并将其浸入平静的游泳池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金属块下底面下降高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忽略金属块浸入水中时池水液面高度的变化,则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为________, 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_。
【答案】 20N;2.3×103Kg/m3
25.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生命吸管”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净化器,里面装有网丝、注入了活性炭和碘的树脂。其中活性炭起到________和过滤的作用。
(2)将少量的①菜油;②醋;③冰块;④白糖;⑤肥皂;⑥面粉;⑦味精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其中________形成溶液。(填编号)
(3)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在温度越高时,在等量水中溶解得________(选填“多”“少”或“不变”)。
【答案】 (1)吸附(2)②④⑦(3)少
26.下表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t1温度(℃) t1 t2 t3
物质A(克) 36.0 36.2 37.3
物质B(克) 31.6 36.2 110.0
物质C(克) 0.165 0.135 0.076
(1) ________℃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t1℃时,分别取等量的B、C饱和溶液于试管甲、乙中(如图)。将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不考虑试管中水的变化),有固体析出的试管为________(选填“甲”或“乙”)。
(3)t2℃时,将10克A固体放入4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答案】 (1)t2(2)甲(3)20%
三、实验探究题(共40分)
27.如下图所示,左图是教材课后练习中水电解实验装置,右图是台州市某科学老师针对左图实验自创新实验装置。

右图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先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向其中注入2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其中氢氧化钠不发生化学变化,只用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用注射器将氢氧化钠溶液注满移液管并将移液管倒立在装置的正负极上,连接好导线,接通直流电源,通电约4分钟,产生一定量的气体时,关闭电源,随即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 请你结合上述图示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需固体氢氧化钠 ________克。
(2)你认为右图的创新实验相对左图来说,所具备的优点组合是 (填字母编号)。
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②使用注射针头作电极,两极距离近,反应快
③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④所用实验器材大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装置密闭性良好、读数正确,若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溶解能力大于氢气,请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所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会________(小于、大于 、等于)2:1。
【答案】 (1)20(2)B(3)大于
28.如图是探究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实验的过程及数据。
(1)图甲中,物体重________N。
(2)如图乙所示,把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2 N,物体受浮力的大小为________ N。
(3)分析甲、乙、丙三图所示实验数据可得: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
(4)若要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应选择图丁中________(填字母)两个物体,并将它们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测出其所受浮力的大小来进行比较。
【答案】 (1)4.2(2)1(3)大于(4)C、D
29.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开展了如下实验:同学们先测出空桶A和桶B的质量分别为2N和1.6N。往桶A中加入沙子放入溢水杯中,用桶B接住溢出的水,并测量桶A浸入水中的深度,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以下4组数据。
次数 1 2 3 4 5
桶A与沙子的总重力/N 2.4 2.8 3.2 3.6 4.0
桶B与水的总重力/N 1.8 2.4 2.8 3.2 3.6
桶A浸入水中深度/cm 2.0 2.4 2.8 3.2 3.6
(1)分析数据时同学们发现,第一次测量的桶B与水的总重力数据异常,排除误差因素的影响,原因可能是________。改正错误后重新测量,桶B与水的总重力为2N。
(2)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有同学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成正比。你是否赞同该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____。
【答案】 (1)开始时溢水杯中水未装满(2)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
(3)不赞同,物体全部浸没后,排开液体体积不变,浮力是不变的
30.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溶液》这一单元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并进行相关归纳,请你作
为其中一员,参与他们的探究.
(1)【活动一】小红对“物质溶于水是否都能形成溶液?”进行探究.选取如下生活用品.
生活用品有:①氯化钠;②植物油;③蒸馏水;④冰块;⑤蔗糖;仪器任选.
通过该探究活动,小红得出结论:有的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如上述物质中 ________ 放入水中就能形成溶液(填“序号”)
(2)【活动二】小明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用品和操作示意图如图:
实验目的 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体温变化变化情况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
操作过程
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________.
(3)经老师指出原因后,小明同学又重新做了三次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的实验,三次实验得出相同的结果,该结论为________ .
【答案】 (1)①⑤(2)用玻璃棒搅拌(3)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
3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①称量②计算③溶解④量取⑤装瓶贴标签。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100g5%的氯化钠溶液时,其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2)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________g。
(3)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填字母)。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4)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
【答案】 (1)②①④③⑤(2)5(3)B(4)胶头滴管
32.小明在学完浮力后认识了密度计,将其放入液体中,当它竖立静止时,与液面相交的读数即为待测液体的密度。
(1)如图甲、乙所示,让同一支密度计分别静止在水和酒精中,密度计两次受到的浮力关系是F水________F酒精(选填“>”“=”或“<”);
(2)小明将一根玻璃管的下端缠绕了适量铜丝,初步做成了一支密度计(如图丙);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a.将其放入水中,竖立静止后,做好标记为A,在密度计上与水面相平处标上水的密度值1.0g/cm3;
b.如将其放入密度为1.1g/cm3的某液体中,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密度值,你认为刻度1.1应该标在________点(选填“p”或“q”),说说你的理由________。
【答案】 (1)=(2)q;都漂浮在液面上,浮力相等,液体密度越大,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就越小
分析计算题:(共30分)
33.小明同学对一个金属块进行了两次测量:第一次如图甲所示,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7N。第二次如图乙所示,让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杯子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7N。(g取10N/kg)
金属 金 铜 铁 铝
密度/×103kg·m-3 19.3 8.9 7.8 2.7
(1)求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求金属块的体积。
(3)通过进一步计算,结合下表所列的某些金属的密度,说明金属块是何种金属。
【答案】 (1)F浮=G-F示=2.7N-1.7N=1N。
(2)∵金属块浸没水中,F浮=ρ水gV排 ,
∴V=V排= =1×10-4m3。
(3)∵G=mg=ρgV,
∴ρ= =2.7×103kg/m3。查表可知:此金属块是铝。
34.上周学校购买了一批水龙头,据商家说其材料铜质的,实验室的老师组织九年级的一些同学通过实验来验证商家的说法。他们把一个水龙头用轻质细线捆好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空气中测得它的重力为1.6N,再把这个水龙头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4N(ρ铜=8.9x103kg/m3 , g=10N/kg)。求:
(1)每个水龙头的质量是多少?
(2)这个水龙头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3)这批水龙头的密度是多少?商家的说法是否正确?
【答案】 (1)m=G/g=1.6N/10N/kg=0.16kg=160g
(2)F浮=G-F=1.6N-1.4N=0.2N
(3)∵F浮=ρ水gV排
∴V排=F浮/ρ水g=0.2N/(103kg/m3x10N/kg)=2x10-5m3=20cm3∴V=V排=20cm3
∴ρ= =8g/cm3=8x103kg/m3 ,
∵8×103kg/m3<8.9×103kg/m3 , 故:这批水龙头不是纯铜的。
35.由于“新冠”疫情,学校复课后,“二氧化氯”消毒液广泛应用于学校教室、食堂、寝室等的卫生消毒,某校决定今天放学后对全校教室、食堂、寝室等全面消毒。小陈观察到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求:
二氧化氯1000mL
溶质的质量分数 80%
密度 1.2g/cm3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1)这1000毫升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是________g,其中含溶质二氧化氯________g。
(2)我校欲配制60kg质量分数为1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来消毒,需要多少千克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和多少千克水?
【答案】 (1)1200;960(2)设:需要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质量为x
60千克×10% =80%x x=7.5千克 需要加水的质量为:m水=60千克-7.5克=52.5千克
36.课本中有这样一道例题:配制1000毫升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多少毫升?已知:10%的稀硫酸的密度为1.07克/厘米3 , 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克/厘米3。小华与小瑛都解出了正确答案:浓硫酸体积为59.3毫升。
(1)请你把解答的过程也写出来; (2)接着老师又叫同学们求加水的体积。
小华的解是:V加水=V稀—V浓 =1000毫升—59.3毫升 =940.7毫升
小瑛的解是:m加水=m稀—m浓=1000毫升×1.07克/厘米3—59.3毫升×1.84克/厘米3
=960.89克
V加水=m加水÷ρ水=960.89克÷1克/厘米3=960.89毫升
你认为________同学解答正确,另一位同学求法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设浓硫酸体积为V浓
m稀=ρ稀V稀=1000毫升×1.07克/厘米3=1070克
稀硫酸中溶质质量=1070克×10%=107克
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不变,因此
V浓ρ浓×98%=107克
V浓=107克/(1.84克/厘米3×98%)=59.3毫升
(2)小瑛;分子间有间隔(合理即可)
37.材料一:热气球由一个巨大的气囊、一个吊篮和用于加热空气的燃烧器组成。热气球上升前,对气囊充入足够多的空气使其鼓起来,然后用燃烧器对气囊内的空气加热一段时间,就可以实现升空。已知周围空气密度为1.3kg/m3。
材料二:氢气球是轻质袋状或囊状物体充满氢气,较大的氢气球可用于飘浮广告条幅,氢气密度约为
0.09kg/m3。2017年,国家明令禁止使用氢气灌装手持气球,而应使用氦气。因为氦气属于惰性气体,
不燃烧不爆炸,但氦气的价格是氢气的10倍以上,不少摊贩为获取更大利润,往往采用氢气替代氦气,
稍有不慎就可能因静电或遇明火发生爆炸。
(1)热气球、氢气球、氦气球都能升空的共同原理是________。
(2)热气球通过加热后,可使气囊内气体密度降至1.0kg/m3 , 气球的总体积为2000m3不变,则该
气球所受到的浮力是多少?若气囊外壳、吊篮以及加热器的总质量是460kg,要保证气球能匀速上升,
求气球可承载的人和货物的最大重力?
(3)节日里那些放飞到天空的氦气球,最终都破裂了,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 (1)气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气球的平均密度小于周围空气密度)
(2)F浮=26000N G=21400N
(3)当氦气球升空后,随着高度增加外界大气压逐渐减小,气球不断膨胀,到一定程度气球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