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学入门
单元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实验法的是( )
A.使用望远镜观察野生天鹅的取食和孵卵
B.使用监控设备来直播大熊猫的分娩过程
C.通过和黑猩猩交朋友来观察研究其行为
D.利用特定的装置来研究蚂蚁之间的通讯
2.“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在不能对研究对象直接进行研究时,可通过对其替代物的研究获取事实材料,间接地研究原型的性质。如图表示研究地球形状的模拟实验。下列实验中与上述研究方法一致的是( )
A. 用天文望远镜观测遥远的星系 B.摇晃盒子,感觉盒内物体的大小
C.制作洋葱表皮细胞 D.橡皮泥演示受精卵的分裂
3.科学家将H基因(小鼠体内基因)不能正常起作用的小鼠作为实验组,将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给它们喂食等量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时间后,对照组的小鼠变的十分肥胖,而实验组的小鼠体重基本保持正常。下列选项最符合此实验研究目的是( )
A.研究小鼠肥胖的原因 B.研究小鼠肥胖与时间的关系
C.研究小鼠肥胖是否与H基因有关 D.研究小鼠肥胖是否与高脂肪食物有关
4.直接观察是指凭借人们的感官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间接观察是指借助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下列观察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①用显微镜观察细菌;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⑦⑥ D.④⑤⑦⑥
5.如图所示为寒暑表,40°C与10°C两条刻度线相距AB=10厘米,刻度线C与刻度线B相距BC=5厘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处应该刻上3℃ B.C处应该刻上-5°C
C.20°C刻度线距A处3厘米 D.20°C刻度线距B处5厘米
6.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小科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其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结果
A 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小
B 木尺受潮膨胀,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 偏大
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D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A.A B.B C.C D.D
7.有一支玻璃管总长40厘米但没有刻度的水银温度计,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将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不同温度的液体中,水银柱长度L与液体温度T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关于该水银温度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能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用该温度计测量人体正常体温,L的长度为10.8厘米
C.温度T升降1摄氏度,L升降2.5厘米
D.将该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水银液面稳定时距水银柱顶端6厘米
8.红叶石楠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因其新梢和嫩叶鲜红而得名,常作为行道树。进入春季,道路两旁的红叶石楠长出红色的嫩叶,而到了夏天,这些红色的叶片变成了绿色。同学们猜想可能跟夏天的温度高或光照强度大有关。为了研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关于该实验方案的描述错误的是()
组别 甲组 乙组
实验材料 同种红叶石楠多株 同种红叶石楠多株
环境条件 阴暗、低温 光照充足、适宜温度
处理方法 将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各自实验环境中一段时间
A.实验选材应该为同一株红叶石楠叶片
B.甲组的环境条件应该设置为阴暗、适宜温度
C.该实验方案无法研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
D.该实验方案可以研究“温度能否影响叶片变绿”
9.观察发现,牵牛花早晨为红色,太阳出来后颜色逐渐加深,中午呈紫色。针对这一现象,某同学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基础上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①早上,将牵牛花分为A和B两组;②A组放在阳光下,B组进行遮光处理,其他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③中午,观察记录实验现象:A组为紫色,B组为红色。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同学提出的问题可能为“牵牛花花瓣的颜色变化与光照有关”
B.实验前,A,B两组牵牛花要保证长势相同且均为红花
C.该实验的变量为光照时间,实验组为A组
D.由该实验可知“植物花瓣的颜色都受光照影响”
10.为了研究蚂蚁对金合欢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请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金合欢幼苗的生长状况 ①号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 ②号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
10个月的存活率% 43 72
幼苗生长的高度/厘米 5月25日至6月16日 0→6.2 0→31.0
6月17日至8月3日 6.2→10.2 31.0→72.9
A.该实验的变量是幼苗的高度和存活率
B.该实验的对照组是②号,实验组是①号
C.蚂蚁以金合欢嫩叶尖端的珠状小体为食,对其生长有害
D.实验表明,蚂蚁“侵食”金合欢,可提高幼苗存活率并能促进幼苗的生长
11.水稻喜高温、多湿,幼苗发芽最适温度为28~32℃,但今年有些地区由于气温普遍比以往稍低,且发生了水稻秧苗白化的现象(叶呈现黄白色)。下列各项中能更好探究水稻白化病的发生与是由光照引起的还是温度引起的是( )
组别 水稻苗/株 光照 温度/℃
① 200 有 30
② 200 无 30
③ 200 有 25
④ 200 无 25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二、填空题
12.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观察分为两种形式,直接观察是指凭借人们的感官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间接观察是指借助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
①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②用放大镜观察蜗牛;③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⑥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⑦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⑧用刻度尺测科学书厚度
上述观察属于间接观察的是________。
13.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现有下列仪器可供选择,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2)用于量取液体药品但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3)用于收集或贮存气体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_。
14.准确读取测量数据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请在相应的位置填写测量数据。
(1)我国古代曾用张开的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称为“一柞”,图1中“一柞”的长度为___________厘米。
(2)图2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
(3)图3是小科测量小石块体积时的情形,则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___cm3。
15.疫情期间,各种医疗器械发挥了重要作用。
(1)图甲中体温计的读数为___________℃;
(2)图乙是一个医用注射器,注射器上标有刻度部分的长度为___________厘米。
16.(1)某同学以铅笔长为单位长L,测得一桌子的长度为单位长的5.6倍,则桌子的长应记作_____。
(2)某人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小桌每边长为0.47米,后来把米尺跟标准米尺对比,发现此米尺实际长度为0.980米。则用该标准米尺测量小桌每边真实长度是_____。(保留两位小数)
(3)小伟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他的方法是:首先从卷筒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a,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径为d,外半径为D,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_____。
17.一根水银温度计连水银泡总长10厘米,最大刻度A处离顶部2厘米。将此温度计放入35℃的温水中,液面升到B处,B离顶部6.2厘米,如图所示。再将此温度计放入40℃的热水中,液面升至离顶部3.2厘米处。此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是 ______,表示人体正常体温刻度值位置距顶部_____厘米。
三、探究题
18.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某科学兴趣小组取经过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要求进行了实验设计:
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请据此分析:
(1)将装置中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______。
(2)甲、丙组构成对照实验,变量______,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
(3)上述探究实验对我们保存食品有什么启示 ______。
19.某养鸡场探究影响罗曼褐种鸡产卵的环境因素时,设计了下表实验:
组别 种鸡数 每天光照 温度 通风状况
甲 10 12小时 28℃ 通风良好
乙 10 12小时 18℃ 通风良好
丙 10 18小时 28℃ 通风良好
(1)本探究过程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经过甲乙丙三组实验,发现乙组产卵数最多,若要探究通风状况对罗曼褐种鸡产卵的影响,需设置丁组实验,请你仿照表格内容,写出丁组的设计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在测温度时有两支温度计可供选择,两支玻璃泡一样大、玻璃管内径不同,用同它们测同一个实验组的气温时,有关水银柱上升高度、温度示数及刻度情况等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上升高度一样,温度的示数一样大
B.工作原理相同,温度计刻度情况相同
C.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温度示数也大
D.内径细的升得高,它们的温度示数一样
20.小科用自制的温度计(如图甲)来探究薄壁细管内的液柱高度h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分别选用横截面积为S1、S2 (S1>S2) 的细管进行实验,把玻璃瓶浸没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如图乙所示,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 横截面积 温度t/°C 液柱高度h/cm
1 S1 0 5
2 S1 20 9
3 S1 40 13
4 S2 0 6
5 S2 20 12
6 S2 40 18
(1)分析比较序号1、2、3的数据,小科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 。
(2)分析比较序号1和4 (2和5或3和6)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
(3)小科把自制的温度计(细管的横截面积为S1)放入水中,稳定后测得液柱高度为11厘米。请结合表格数据分析,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____°C。
21.小王同学欲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先后做了以下五步实验:
①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②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绕的铜丝绕圈的总长度L2;
③用铜丝绕圈总长度L2除以细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④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的杆上;
⑤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1)上述五步实验中,序号______是没有必要做的。
(2)剩下的4步骤实验中,正确的实验顺序是______。
(3)小王同学共测了三次的L2,而每次都将铜丝拉直后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测量,结果三次的读数都不同,其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A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B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C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D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22.玩游戏用的游戏币(放入水中会沉于水中),其形状类似于圆柱形,其表面凹凸不平,如图所示。学习了测量新知识的小缙特别想知道一枚游戏币的直径与体积多大,于是马上进行了测量。
(1)经过思考,他设计了以上四种测圆柱直径的方法,你认为图_______是正确的;
(2)采用了正确方法后,小缙进行了五次测量,结果分别是2.20厘米、2.21厘米、2.95厘米、2.20厘米、2.21厘米,你认为他得到的结果是_______;
(3)小缙用排水法测量游戏币的体积时,他按图戊A方式读取水的体积,然后再按图戊B方式读取水和游戏币的总体积,如此测得游戏币的体积比实际体积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试卷第10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D
2.D
3.C
4.B
5.B
6.BC
7.B
8.D
9.B
10.D
11.C
12.①②⑤⑦⑧
13. A C F H
14. 18.0 -6 20
15. 37.8 3.00
16. 5.6L 0.46m
17. 42℃ 5
【辅导】
[1]B处代表35℃,B离顶部6.2厘米,再将此温度计放入40℃的热水中,液面升至离顶部3.2厘米处。可以得到,温度升高5℃时,液柱升高3cm,即1cm代表的温度是;而A处B处的距离为
6.2cm-2cm=4.2cm
则A处的温度,即最大刻度值为
35℃+4.2×=42℃
[2]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再以B处的35℃为起点,求出37℃处距离顶端的距离
6.2cm-=5cm
18. 消毒杀菌 细菌 其它条件一样,保存食品需要对瓶口进行消毒处理 保存食品要在适合温度、对瓶口要进行灭菌处理
19. 对照实验法 丁组的种鸡数为10,每天光照为12小时,环境温度为18℃,通风状况为不通风 D
20. 薄壁细管内的液柱高度h与温度有关 在温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薄壁细管内的液柱高度越大 30
21. ① ④②⑤③ ACD。
22. 丁 2.21 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