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8-02 07:4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与 技能 初步掌握蜡烛燃烧成分探究;初步培养观察实验和表达实验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 方法 提出问题,分析讨论,确定方案,分组实验,总结交流,填写实验报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习兴趣、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通过分组实验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合作能力
课时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 激发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培养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难点 及时填写实验的有关现象;正确表述实验现象,避免将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混淆
1.下列有关我国全面推进深化改革改革的领域中,不属于化学学科范畴的是( )
A.淘汰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能
B.推进燃煤电厂脱硫改造
C.降低单位能源消耗强度
D.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
D
2.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又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下列变化中物质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
A.燃放烟花
B.衣服晾干
C.牛奶变酸
D.粮食酿酒
B
知识点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课堂活动1】观察“实验1-1”,记录、判断和分析。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
新物质生成
① 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② 块状的胆矾 粉末状的胆矾
③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等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④ 颗粒状石灰石 (或大理石) 二氧化碳气体等
玻璃片上有白雾
固体被研细


产生蓝色沉淀

产生气泡,固体逐渐溶解,石灰水变浑浊

[比较]实验①、②变化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③、④变化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有新的物质生成
[小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主要表现 物态变化、形状改变等 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基本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常同时发生__________
没有新物质生成
生成新物质
颜色改变
生成沉淀
放出气体
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
【课堂练习1】
1.以下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这些变化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
①水果榨汁 ②酒精挥发
③葡萄酿酒 ④冰雪融化
⑤轮胎爆炸 ⑥铁钉生锈
⑦灯管发光 ⑧米饭烧焦
⑨火药爆炸 ⑩雕刻石像
③⑥⑧⑨
生成新的物质
2.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春风化雨
B.火上浇油
C.叶落知秋
D.滴水成冰
B
知识点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课堂活动2】阅读课本第8-9页,完成下列表格: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_______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来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色、态、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
化学变化
【课堂练习2】有关物质性质的下列叙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汽油易挥发 ②酒精能燃烧
③铜丝能导电 ④铜一般呈红色
⑤石蜡不溶于水 ⑥臭氧有鱼腥味
⑦铜器会长铜绿 ⑧黄金很稳定
⑨水银熔点低 ⑩铁矿石能炼铁
①③④⑤⑥⑨
【课堂活动3】观察“实验1-2”,并在右表进行记录。
氧气 二氧化碳
颜色、气味和状态
燃着的木条
[思考]根据实验和生活常识,实验室如何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方法①:在待测的两瓶气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______________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②:在待测的两瓶气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______________的是二氧化碳。
倒入澄清石灰水
无色、无味、气体
木条燃烧更旺
无色、无味、气体
木条火焰熄灭
石灰水变浑浊
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
火焰熄灭
【课堂活动4】酒精有可燃性,可用于________;氧气用于医疗急救,因为氧气能______________。
[小结]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_______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_______物质的性质。
决定
体现
供给呼吸
燃料
【课堂练习3】
1.下列物质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铁矿石用于炼铁
B.氢气作高能燃料
C.木材用于生产家具
D.石油加工制成塑料
C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铜作电缆
B.木炭用于烧烤羊排
C.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D.石墨用于润滑剂
B
1.下列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木柴燃烧
B.面包发霉
C.钢铁生锈
D.冰雪消融
现场测评
D
2.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铁杵磨针
B.杯弓蛇影
C.星火燎原
D.花香四溢
C
3.我国古代的下列技术应用中,工艺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醋
C.湿法冶金
D.指南针定向
D
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属汞常温下是液体
B.天然气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C.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
D.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B
5.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利用煤炭燃烧取暖
B.用蜡烛燃烧照明
C.利用石油制合成纤维
D.生活中用磨刀石磨刀
D
1.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2.化学变化的伴随现象是确定化学变化的参考依据。物质的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关键要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判断铁丝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生成黑色固体,不是火星四射。
课后归纳
3.难点:区分“变化”和“性质”(在一般的练习中可能涉及,但中考不会涉及)。
描述中有“能”“可以”“易”等字眼,表达的是物质的性质。如“煤燃烧”和“煤能燃烧”,前者表达的是煤发生了化学变化,后者表达的是煤的化学性质;“蔗糖溶于水”和“蔗糖易溶于水”,前者表达的是蔗糖发生了物理变化,后者表达的是蔗糖的物理性质。
4.易错点:汽油、酒精挥发属于物理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气球、车胎爆炸等属于物
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