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上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同步习题含答案
人教八年级上册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你认为该凸透镜的焦距f( )
A.一定大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小于l D.可能大于l也可能小于l
2、如图,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 )
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
B.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C.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像
3、探究烛焰通过焦距是10 cm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此时( )
A.a为物距
B.b为焦距
C.凸透镜成放大的烛焰像
D.若蜡烛、透镜不动,仅移动光屏,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4、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凤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 )
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5、如图所示,将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装满水,把一支铅笔笔尖朝左放在玻璃瓶的一侧,如果把笔由远处慢慢地向玻璃瓶移动,透过玻璃瓶看不到的现象是( )
A.铅笔笔尖由右变向左 B.铅笔成的像有虚像也有实像
C.看到的笔尖先变短再变长 D.看到了等大朝右的铅笔尖
6、小明同学发现平时不戴眼镜的门卫大爷在看报时却要戴着眼镜才能看清,对门卫大爷的眼睛及所戴眼镜的判断合理的是( )
A.他是远视眼,要用凸透镜来矫正
B.他是远视眼,要用凹透镜来矫正
C.他是近视眼,要用凸透镜来矫正
D.他是近视眼,要用凹透镜来矫正
7、我国在兴隆观测站安装的反射式望远镜,是远东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它能看到的最弱的光的亮度相当于200 km远处一根点燃的火柴,这种望远镜的物镜是( )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凸面镜 D. 凹面镜
8、如图所示,小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爷爷的远视眼睛给“透镜”戴上,发现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睛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远视眼睛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A. 移动蜡烛适当远离透镜 B. 移动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C. 移动蜡烛适当靠近透镜 D. 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9、汽车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不适合放在前挡风玻璃下的是哪种瓶盖造型( )
A. B. C. D.
10、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照相机成像原理的是( )
A B
C D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
A. B. C. D.
12、有关眼睛视物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晶状体变厚时,对光的偏折变小,此时人能看清近处物体
B.当晶状体变厚时,对光的偏折变小,此时人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C.当晶状体变薄时,对光的偏折变小,此时人能看清远处物体
D.当晶状体变薄时,对光的偏折变大,此时人能看清近处物体
13、关于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所成的像和所观察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虚像,用望远镜看到的是实像
B. 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实像,用望远镜看到的是虚像
C. 目镜成的是实像,物镜成的是虚像
D. 目镜成的是虚像,物镜成的是实像
14、如图所示,表示对入射光线起会聚作用的图是( )
A.只有(a)图
B.(a)图和(b)图
C.(a)图、(b)图和(c)图
D.(a)图、(b)图、(c)图和(d)图
15、同学们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时,从侧面可以观察到温度计插入水中的部分变大了.下列设备中应用了这一光学原理的是(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平面镜
16、下列有关光学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凸透镜成像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
B.在岸上看到水中的白云是光的反射现象
C.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D.烛焰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以速度v从1.2f处匀速运动到1.9f处(f为焦距),这段时间内像移动的速度为v′,则v′>v
二、填空题。
17、黑洞是宇宙中质量很大的天体。如图,两恒星1、2发出的光在经过某黑洞附近时发生了弯曲之后射向地球,地球上的人类观测到恒星1的位置比原位置_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若在黑洞的位置用一个光学元件代替它对光的作用(光学元件的尺寸可大于黑洞),该光学元件为______。
18、夏天的清晨,公园里只有小鸟欢快的鸣叫声,周围茂密的树木将马路上的嘈杂声阻挡在外,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我们能够分辨出其中麻雀的声音,这是由于不同的鸟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如图所示,透过露珠观察叶脉变粗,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产生的。
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透镜和光屏三者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在水平光具座上,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烛焰与透镜距离为25cm,左右移动光屏到恰当的位置时,可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实像,这个像是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若烛焰与透镜距离调整为10cm,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选填“实
像”或“虚像”)。
20、如图所示,小明将一副眼镜放在书上,通过眼镜看到书上的图形,则这个眼镜是_____视镜,它是_____透镜
21、人眼看同一个物体,会出现“远小近大”的现象,这和物体与人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有关,如图所示。同一个物体离人眼越远时,视角越 。当人离不同大小的物体一样远时,视角也会不同,物体越大,则视角越 。(选填“大”或“小”)
22、如图所示为一种光学显微镜,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由______制成的,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反光镜可以选用______(选填:“平面镜”、“凹面镜”)。
三、作图题。
23、如图所示,S是点光源。正确画出从点光源S发出的两条射向凸透镜光线,以及其通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要求两条光线不能重复)。
四、实验探究题。
24、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明通过图甲的实验操作,确定了该凸透镜的焦距。实验时,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
(2)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
(3)小明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5cm刻度线处,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若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需要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4)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为了观察此时成像特点,请你写出接下来的操作是: ;小明将蜡烛继续靠近透镜,看到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五、计算类综合题。
25、如图所示为16mm电影放映机放电影,这种电影放映机使用宽度为16mm的电影胶片,电影中的声音以声音信号的方式刻录在电影胶片上,如图1所示。
(1)电影放映机正常放映时,有关放映灯泡、放映机镜头(凸透镜)、电影胶片、反光镜(凸面镜或凹面镜)的种类及其相对位置关系,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几种猜想,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2)有一次,电影刚开始放映时,小新发现银幕上的画面全部是倒立的。在这种情况下,下列所述的观看效果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A、人退着向后走
B、地上的碎陶片突然聚集起来,最后形成一只漂亮的陶罐
C、听到的是正常的影片中的对白
D、箭倒着飞向弓
(3)若该16mm电影胶片的厚度H=0.14mm。片夹上密密地绕了一整盘电影胶片,如图所示,图中d和D分别表示片夹内电影胶片的内径和外径。求:
①这盘电影胶片的总长度L约是多少?
②若按每秒24幅画面正常放映,这盘电影胶片大约能连续正常放映多长时间?(不计片头与片尾的长度)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上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同步习题含答案
人教八年级上册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你认为该凸透镜的焦距f( )
A.一定大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小于l D.可能大于l也可能小于l
【答案】D。
2、如图,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 )
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
B.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C.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像
【答案】C
3、探究烛焰通过焦距是10 cm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此时( )
A.a为物距
B.b为焦距
C.凸透镜成放大的烛焰像
D.若蜡烛、透镜不动,仅移动光屏,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答案】C
4、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凤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 )
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答案】A
5、如图所示,将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装满水,把一支铅笔笔尖朝左放在玻璃瓶的一侧,如果把笔由远处慢慢地向玻璃瓶移动,透过玻璃瓶看不到的现象是( )
A.铅笔笔尖由右变向左 B.铅笔成的像有虚像也有实像
C.看到的笔尖先变短再变长 D.看到了等大朝右的铅笔尖
【答案】C
6、小明同学发现平时不戴眼镜的门卫大爷在看报时却要戴着眼镜才能看清,对门卫大爷的眼睛及所戴眼镜的判断合理的是( )
A.他是远视眼,要用凸透镜来矫正
B.他是远视眼,要用凹透镜来矫正
C.他是近视眼,要用凸透镜来矫正
D.他是近视眼,要用凹透镜来矫正
【答案】A
7、我国在兴隆观测站安装的反射式望远镜,是远东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它能看到的最弱的光的亮度相当于200 km远处一根点燃的火柴,这种望远镜的物镜是( )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凸面镜 D. 凹面镜
【答案】D
8、如图所示,小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爷爷的远视眼睛给“透镜”戴上,发现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睛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远视眼睛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A. 移动蜡烛适当远离透镜 B. 移动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C. 移动蜡烛适当靠近透镜 D. 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答案】A
9、汽车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不适合放在前挡风玻璃下的是哪种瓶盖造型( )
A. B. C. D.
【答案】B。
10、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照相机成像原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D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D
12、有关眼睛视物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晶状体变厚时,对光的偏折变小,此时人能看清近处物体
B.当晶状体变厚时,对光的偏折变小,此时人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C.当晶状体变薄时,对光的偏折变小,此时人能看清远处物体
D.当晶状体变薄时,对光的偏折变大,此时人能看清近处物体
【答案】C
13、关于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所成的像和所观察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虚像,用望远镜看到的是实像
B. 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实像,用望远镜看到的是虚像
C. 目镜成的是实像,物镜成的是虚像
D. 目镜成的是虚像,物镜成的是实像
【答案】D
14、如图所示,表示对入射光线起会聚作用的图是( )
A.只有(a)图
B.(a)图和(b)图
C.(a)图、(b)图和(c)图
D.(a)图、(b)图、(c)图和(d)图
【答案】C。
15、同学们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时,从侧面可以观察到温度计插入水中的部分变大了.下列设备中应用了这一光学原理的是(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平面镜
【答案】B
16、下列有关光学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凸透镜成像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
B.在岸上看到水中的白云是光的反射现象
C.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D.烛焰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以速度v从1.2f处匀速运动到1.9f处(f为焦距),这段时间内像移动的速度为v′,则v′>v
【答案】A
二、填空题。
17、黑洞是宇宙中质量很大的天体。如图,两恒星1、2发出的光在经过某黑洞附近时发生了弯曲之后射向地球,地球上的人类观测到恒星1的位置比原位置_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若在黑洞的位置用一个光学元件代替它对光的作用(光学元件的尺寸可大于黑洞),该光学元件为______。
【答案】偏高 凸透镜
18、夏天的清晨,公园里只有小鸟欢快的鸣叫声,周围茂密的树木将马路上的嘈杂声阻挡在外,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我们能够分辨出其中麻雀的声音,这是由于不同的鸟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如图所示,透过露珠观察叶脉变粗,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产生的。
【答案】传播过程中;音色;折射
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透镜和光屏三者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在水平光具座上,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烛焰与透镜距离为25cm,左右移动光屏到恰当的位置时,可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实像,这个像是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若烛焰与透镜距离调整为10cm,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选填“实
像”或“虚像”)。
【答案】同一高度;放大;正立;虚像
20、如图所示,小明将一副眼镜放在书上,通过眼镜看到书上的图形,则这个眼镜是_____视镜,它是_____透镜
【答案】远 凸
21、人眼看同一个物体,会出现“远小近大”的现象,这和物体与人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有关,如图所示。同一个物体离人眼越远时,视角越 。当人离不同大小的物体一样远时,视角也会不同,物体越大,则视角越 。(选填“大”或“小”)
【答案】小 大
22、如图所示为一种光学显微镜,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由______制成的,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反光镜可以选用______(选填:“平面镜”、“凹面镜”)。
【答案】凸透镜;凹面镜
三、作图题。
23、如图所示,S是点光源。正确画出从点光源S发出的两条射向凸透镜光线,以及其通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要求两条光线不能重复)。
【解答】从点光源S发出的两条射向凸透镜光线,一条平行于主光轴,其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右侧的焦点F;另一条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
24、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明通过图甲的实验操作,确定了该凸透镜的焦距。实验时,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
(2)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
(3)小明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5cm刻度线处,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若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需要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4)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为了观察此时成像特点,请你写出接下来的操作是: ;小明将蜡烛继续靠近透镜,看到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2)缩小; (3)远离;投影仪;远离;
(4)取走光屏,从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看烛焰;变小。
【解析】(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f=65.0cm﹣50.0cm=15.0cm。
(2)由图可知,此时物距u=50cm﹣10cm=40cm>2f,故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明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50cm﹣25cm=25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是投影仪;
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延迟会聚,若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需要将光屏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4)把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u=50cm﹣40cm=10cm<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一侧,为了观察此时的成像特点:需要取走光屏,从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看烛焰;
小明将蜡烛继续靠近透镜,根据凸透镜成虚像时,根据物近像近像变小,看到的像变小。
五、计算类综合题。
25、如图所示为16mm电影放映机放电影,这种电影放映机使用宽度为16mm的电影胶片,电影中的声音以声音信号的方式刻录在电影胶片上,如图1所示。
(1)电影放映机正常放映时,有关放映灯泡、放映机镜头(凸透镜)、电影胶片、反光镜(凸面镜或凹面镜)的种类及其相对位置关系,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几种猜想,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2)有一次,电影刚开始放映时,小新发现银幕上的画面全部是倒立的。在这种情况下,下列所述的观看效果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A、人退着向后走
B、地上的碎陶片突然聚集起来,最后形成一只漂亮的陶罐
C、听到的是正常的影片中的对白
D、箭倒着飞向弓
(3)若该16mm电影胶片的厚度H=0.14mm。片夹上密密地绕了一整盘电影胶片,如图所示,图中d和D分别表示片夹内电影胶片的内径和外径。求:
①这盘电影胶片的总长度L约是多少?
②若按每秒24幅画面正常放映,这盘电影胶片大约能连续正常放映多长时间?(不计片头与片尾的长度)
【答案】(1)A; (2)C;
(3)①这盘电影胶片的总长度L约是646m;
②若按每秒24幅画面正常放映,这盘电影胶片大约能连续正常放映1h。
【解析】(1)由于放映机成像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而要让像(即胶片)更亮一些,需要用到凹面镜聚光,故C、D是不对的;灯泡放在胶片的左侧,以使得胶片更亮,故A正确;
(2)由于银幕上的画面全部是倒立的,说明胶片放置时放反了,则随之而来的声音就不可能是正常的声音了,C是不可能出现的,应该选C。
(3)①欲求胶片的总长度,则根据体积相等的原理可知胶片密绕时的总体积等于展开时的总体积,即:HL×16mm=[π( )2﹣π( )2]×16mm,将H=0.14mm代入解之得:L=646m。
②由于每幅画面是7.5mm,故正常放映的速度为
v==180mm/s=0.18m/s,
故这盘胶片正常连续放映的时间为t==3589s=59.8min≈1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