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醉翁亭记》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醉翁亭记》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2 12:4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导入课文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2 醉翁亭记
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后人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
作者简介
资料助读
滁( ) 琅琊( )
潺( )潺 酿( )泉 辄( )
岩穴暝( ) 朝( )而往
伛偻( ) 射者中( ) 阴翳( )
觥( )筹交错 酒liè( )
yì( )者胜 林hè( ) 野sù( )
chú
字词梳理
lánɡ yá
chán
niànɡ
zhé
mínɡ
zhāo
yǔ lǚ
zhònɡ

ɡōnɡ




朗读感知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描写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
走进醉翁亭,
领略景之美
找寻美景
滁州电视台,要为醉翁亭拍摄文艺宣传
片《寻胜醉翁亭》,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拍摄脚本。(脚本:摄制影视所依据的底本,又或者底稿。)
(一)选择画面
朗读第一段,结合书下注释和前后语境理解文意,从中找出描写画面的句子,并根据画面主体景物为画面命名。
(注意“也”字句。)
滁州环山图
琅琊_____
酿泉_____
_________
(二)确定主题
思考:四幅图的顺序
全景 中景 近景 特写
望 山行 渐闻 峰回路转
范围大到小
游踪移步换景
拍摄主题 画面组成
寻胜醉翁亭
滁州环山

琅琊蔚秀

酿泉泻峰

亭临泉上

前三幅图引人入胜,为引出第四幅图做铺垫,
同时也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
(三)呈现景物
形、声、色、态是常用的写景角度,在“寻胜醉翁亭”的主题下,文章分别用哪些词语写出了景物的形声色态?各自表现景物怎样的特点?细读文章,赏析。
写山
写水
写亭
环绕连绵、苍翠葱郁的山
悦耳动听、动感活泼的水
灵动有趣、高踞险奇的亭
(四)朗诵设计(画外音)
朗读如下语句,体会与原文不同。
琅琊山,蔚然深秀。
酿泉,水声潺潺,泻出于两峰之间
醉翁亭,翼然临于泉上。
悠然、得意
学生任务
请根据《醉翁亭记》第二段内容,设计宣传片脚本。(理解文意,根据“也”字句,圈画出第二段具体描绘景物的句子。)
展示:
朝日散雾图、暮云暗谷图、
春花开香图、夏树浓阴图、
秋高霜洁图、冬水石出图。
写景角度
句式特点
“饱览时空景”
《醉翁亭记》之乐
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探寻乐事
请听3、4段的示范朗读音频。边听边在书上圈画出标志层次的词语,然后利用这些词语对文意的提示作用,找一找文中描述了哪些人和事,并用四字短语概括这些人和事。
1、结合注释,翻译文意。
2、划分层次,概括画面。
滁人游山、太守宴请、众宾欢宴、太守醉宴。
第三段
第四段
主归宾从、人去鸟乐。
这些事情什么顺序?



空间顺序
时间顺序
根据这几件事的内容和关联,为宣传片确定一个主题。
拍摄主题:“展现风俗事” 滁人 游山 太守 宴请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能体现“乐”的词句,并分析是如何体现“乐”的?
领悟情怀
醉翁的山水之乐
(山水相映、动静相生、时序交换、丰富多姿)
滁人和宾客的游宴之乐
(民风淳朴、安居乐业、社会清明、物阜民丰)
禽鸟山林之乐、人从太守游归之乐、太守之“乐其乐”。
探究作者思想感情
本文作者欧阳修,文中有三种称呼:一是醉翁,二是太守,三是庐陵欧阳修。根据文中“乐”的原因和表现,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材料一:欧阳修因支持韩琦、范仲淹等人领导的革新运动而遭到保守派的排挤。革新运动失败后,欧阳修被贬到滁州。欧阳修在滁州宽简施治,大力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而且滁州又有令人陶醉的山水,这些都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醉翁亭记》就是其任滁州知州时写的。苏轼曾用三种书体写下此文,刻成石碑。
材料二: 《丰乐亭记》节选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总结:
寄情山水、随遇而安、自得其乐的醉翁
心怀理想、亲民爱民、与民同乐的太守
平和旷达、豁然开朗的欧阳修
醉翁亭记
板书设计
醉翁亭
风景画
风俗画
醉而归
环境:环滁皆山→琅琊山→酿泉→有亭翼然
由来: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朝暮之景→四时之景→总结为“乐亦无穷”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太守归,宾客从→游人去,禽鸟乐
→醉同乐,醒述文
引入
山水乐
宴酣乐
太守乐
寄情山水
与民同乐
1.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同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请你仔细阅读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比较二者的异同。
相同点:
①主题相同:表达的都是一种忧国忧民、以民以国(君)为重的情感。
②表现手法相同: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情景交融。
对比阅读
不同点:
①表达方式不同:《岳阳楼记》是直抒胸臆,作者直接道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确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而《醉翁亭记》是含蓄委婉且深沉的,作者把“与民同乐”的爱民情怀融入到了对山水风光和滁人出游的描写叙述中。
②语言风格不同:《岳阳楼记》在语言上多用四字短语,读来朗朗上口;《醉翁亭记》则多用长句,特别是用了21 个“也”字,使文章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③结构特色不同:《岳阳楼记》先扼要记事再借景抒情,最后精辟议论,点明主旨,从而使得文章结构严密,行文曲折多变,条理清晰而有波澜,引人入胜。《醉翁亭记》则以“乐”字提挈全篇、贯穿全文,使文章环环相扣,同时巧妙地运用了悬念和照应,一气呵成,形成了严谨而完整的艺术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