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帝国斜阳
——第14课《清朝的鼎盛与危机》
课标要求:
1.了解清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2.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清太祖(努尔哈赤)天命 10年
清太宗(皇太极) 天聪 17年
清世祖(福临) 顺治 18年
清圣祖(玄烨) 康熙 61年
清世宗(胤禛) 雍正 13年
清高宗(弘历) 乾隆 60年
清仁宗(颙琰) 嘉庆 25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 30年
清文宗(奕詝)咸丰 11年
清穆宗(载淳) 同治 13年
清德宗(载湉) 光绪 34年
末代皇帝(溥仪) 宣统 3年
清朝 1616-1911,共12位帝王
盛 世
危 机
目录:
第一章 清帝国的盛世
第二章 荣光中的阴影
第三章 转角处的抉择
帝国斜阳
第一章 清帝国的盛世
为何能出现“康乾盛世”?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文治武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有何重大意义?
盛世:指国家由乱到治,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了政权稳 定和社会繁荣。盛世的标志,包括政治开明、经济发展、 民生复苏、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方面。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史称“康乾盛世”。
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康熙帝
方今国家全盛,府库充盈。 ——乾隆帝
一、清帝国的盛世
什么是盛世?
康乾盛世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高宗实录》卷323乾隆十三年八月辛亥
康雍乾三代帝王能力出众,能够乾纲独断
明朝万历十五年(1587年),这一年是24岁的万历皇帝朱翊钧登基第十五年,从这年开始,万历皇帝朱翊钧再也没上过朝,直到大臣们无比想念,强烈要求见皇帝一面,终于在1615年在金銮殿朝会上见了一次,等于说万历不上朝时间长达28年之久。
雍正是一个工作狂,批奏折俨然是他人生的一大爱好。据史料记载,雍正在位十三年间,累计写下了共一百多万字的奏折批语。每每批奏折到深夜,睡眠时间大概只有四个小时。本来工作量就大,他还增加了上奏人数。而且每件奏折都亲自批阅,有的奏折的批语甚至到达了一千多字。
勤政劳模
三代皇帝皆勤政
赋役制度的变革是统治者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不断的改善民生问题使清代康雍乾三代人口激增
关注民生
南海诸岛
疆域的奠定
自主探究:康乾时期如何完成疆域的开拓和巩固?
1、统一台湾
康熙二十三(1684)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2、巩固东北
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东部边界,中国与西方国家缔结的第一份国际条约。
3、巩固西北边疆
①康熙三次亲征噶尔丹。“驱准保藏”。
②乾隆二十二年(1757),彻底平定准噶尔。
③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④雍正初年,平定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发动叛乱。
⑤乾隆二十七年(1762),在新疆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4、管辖西藏
①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
②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
③此后历代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
(2)设驻藏大臣(雍正五年),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
(3)实行“金瓶掣签”制度,在驻藏大臣主持之下掣签确认继承人。
(4)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乾隆年间),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地方管辖权;
(5)对西藏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和法律化。
金瓶
(1)册封:
葱 岭
洋
平
太
东沙
南 海
南
海
岭
万
里
长
沙
千
里
石
塘
将军辖区
办事大臣辖区
内蒙古盟旗
省辖区
西 藏
新 疆
乌里雅苏台
唐
努
乌
梁
海
科
布
多
黑 龙 江
吉
林
盛京
古
蒙
内
直
隶
东
山
江
苏
浙
江
福
广
东
广
西
云
南
四
川
贵
州
湖
南
湖
北
江
西
安
徽
河
南
山
西
陕
西
青
海
甘
肃
河
黄
黑
龙
江
长
江
中俄《尼布楚条约》
待议地区
清
京师
乌里雅苏台
伊犁
喇萨
盟旗制度
伊犁将军
册封达赖、班禅
派驻藏大臣
改土归流
5、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
巡抚—总督
6.中央设理藩院:
掌管蒙古族及
藏族等民族事务
南海诸岛
西跨葱岭
巴勒喀什池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太平洋
北接西伯利亚
台湾及附属岛屿
南海诸岛
喜马拉雅山脉
奠定现代中国版图基础
清朝的疆域
清朝建立了与现代中国版图基本吻合的多民族国家,将中华民族与边疆民族分而治之,并整合在同一个王朝秩序之中,以保持历更的延续性。 一许纪霖《华夏与边疆:另种视野看“中国”》
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闭幕式上发表讲话
台湾、新疆、西藏历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人民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我们伟大祖国的每一寸领土都绝对不能也绝对不可能从中国分割出去! ”
比明朝扩大了一倍以上,且东西南朔,“四夷咸服”
“内外度支,有盈无细,府库所贮,月羡岁增”,经济总量占居世界首位
从1700年到1794年的不足白年时问里已不止翻了一番,达3. 13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则完成了包括《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在内的“御纂诸书”;
当时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就占了6个
论疆域
论财力
论人口
论文化
论城市
——上海社科院周武《论康乾盛世》
第二章 荣光中的阴影
这种盛世能够千秋万代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危机?
材料一: 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以为 尔即踣毙,必有更换者,惟从旁笑观,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 ——康熙
材料二:雍正五年四月十六日一天之内,将三十一位官员分成十一批召 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材料三:乾隆同其先辈一样,勤政而不懒惰,事必躬亲,孜孜求治,无 丝毫的懈怠。
君主专制的加强
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
二、荣光中的阴影
特点:
(1)奏折制度的形成
君主专制的加强
(始于康熙年间,定型于雍正)
单独呈送密封报告
皇帝
官员
亲手批阅奏折返回
所谓的密折……为保密起见,在纸封外绑以木夹板,并贴以印花,后来甚至用带铜锁的特质皮匣包封密折,然后通过驿站,或由专差交兵部捷报,或遣亲信之人专程送至奏事处,由奏事官接受登记之后,交奏事太监直送皇帝亲自拆阅。
——《中国历史新编》
迅速、机密
作用:
皇帝能多渠道了解下情,提高决策效率
官员间相互牵制,彼此监视,
大大加强专制皇权。
实质:
官员和皇帝单线联系
养心殿
军机处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 始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 后名军机处。”——赵翼,《檐曝杂记》卷一, 中华书局,第1页。
“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 以缵上治机务。常日直禁廷以待召见” 。——光绪《大清会典》卷3
(2)军机处的设立
特点:简速密、地位重要、无决策权
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机要政务(上传下达)
性质:中枢秘书机构
根据以上史料,概括说明军机处有哪些特点?
案名 起因 株连人数
庄廷龙《明史》案 有攻击清朝统治者的语句,还使用南明的年号 70--120
戴名世《南山集》案 同情前明政权,使用南明年号。 300多人
吕留良案 反对清朝统治 数十人
胡中藻案 因诗“一把心肠论浊清”被指为侮辱清朝 株连族人祸及师友
查嗣庭案 考题:“维民所止”被指有辱圣上为“诽谤大逆” 抄家,死于狱中
清朝主要文字狱概况表
影响:
禁锢思想,摧残人才 严重阻碍中国社会发展进步
(3)大兴文字狱
目的:
压制汉人的民族意识
强化思想文化控制
加强君主专制(根本)
(1)出现: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迹象。19世纪前期,嘉庆、道光时期衰象更为明显。
(2)表现:
年份 《清实录》人口数 年份 《清实录》人口数
康熙三十九年 (1700年) 2010万 嘉庆二十五年 (1820年) 3.5亿
乾隆六年 (1741年) 1.4亿 道光二十年 (1840年) 4.1亿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3亿 咸丰元年 (1851年) 4.3亿
伴随经济繁荣、国土开发,清朝人口膨胀迅速,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清朝人口数量统计表
资源危机
政治危机
清代人均耕地面积表
白莲教起义
乾隆末年、嘉庆初年震动全国的川楚白莲教起义,可以看作人口压力与社会危机的一个标志……这场斗争……持续九年,蔓延湖北、陕西、四川、河南、甘肃五省……清朝政府调动了十六个省的军队,耗费军费2亿两白银,才把它平定下去……清朝从此由盛转衰。——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政治腐败,贫富矛盾积累,农民起义频发
天理教攻入紫禁城
打斗所留下的痕迹
天理教徒在宫中太监的接应之下攻入皇宫,“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嘉庆皇帝还装模做样地为此下诏“罪己”,并在临终前告诫群臣,“永不忘十八年之变”。平变之后,混战中射在隆宗门上的一个箭镞,一直被保留了下来。嘉庆希望这个箭镞能够对爱新觉罗皇室的子孙们保持紧迫感。
第三章 转角处的抉择
清朝统治者有意识到这种危机吗?面对世界日益走向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清朝统治者又做出怎样的抉择?这种抉择又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闭关锁国政策
含义: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政策(≠完全禁绝对外交流)
表现:
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迁海令”
康熙时期:四口通商
粤闽浙江
乾隆时期:一口通商
广州十三行
【重点突破】 “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1. 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政策(≠完全禁绝对外交流)
2.原因:
(1)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是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
(2)明中期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是明清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客观原因。
(3)清朝统治者具有民族狭隘性。统治者企图通过“海禁”“闭关锁国”,将人民与外界完全隔绝,以防他们内外联结,形成反清力量。
3.影响
(1)积极: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殖民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初期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2)消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使封建统治者日益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公元1799年——不平凡的一年
公元1799年,对于中国和美国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统治中国将近65年的乾隆撒手人寰,大洋彼岸,美国人民失去了国家的缔造者华盛顿。一个是留长辫子的古代皇帝,一个是穿西装的美国总统,不可想象的是他们竟然是同一个时代的人。这两个人在同一年死亡纯属巧合,但留下的“遗产”却截然不同,并深深影响了自己国家的命运┅┅
同时代人不同的梦
一个是开始帝国斜阳,
一个是刚升起的明日之星
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末的清朝,正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转折巨变时期。在这个历史交锋的十字路口,天朝向右,世界向左!中国落后世界潮流已成定局。
一个封建治世的楷模
一次时代转型的选择
一首日暮西下的悲歌
这是康乾盛世给我们留下的印象。
回首历史,瞻望未来。我们在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常怀忧患意识,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和民族关系,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问题,不断扩大开放程度,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握机遇,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盛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