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数学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北师大版 七年级1.2 展开与折叠(第一课时)(Ⅰ)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下面图形中,都能围成一个正方体?(1)(2)(3)(Ⅰ)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有些立体图形平面图形有些平面图形立体图形(Ⅰ)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动手做一做知识准备1、定义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在棱柱中,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都叫做侧棱2、棱柱的种类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n棱柱:底面图形的形状为n边形的棱柱
叫做n棱柱。议一议(1)这个棱柱的上下底面一样吗?(2)这个棱柱有几个侧面?
侧面的形状是什么图形? (3)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图形的边数
有什么关系?(4)这个棱柱有几条侧棱?
它们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1.棱柱有上下两个底面,它们的形状相同.2.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3.侧面的个数和底面图形 的边数相等.4. 所有侧棱长都相等.(Ⅱ)动手操作、认识棱柱 (Ⅱ)动手操作、认识棱柱 折一折:(Ⅱ)动手操作、认识棱柱 探索棱柱的特性:695812610157121882n3nn+2(Ⅱ)动手操作、认识棱柱 1.如图:
⑴ 长方体有 个顶点,
条棱,
个面,
这些面的形状是 。
⑵ 哪些面的形状与大小一定完全相同?
⑶ 哪些棱的长度一定相等?
8126长方形ABCDB1C1D1A1做一做 2.如图所示六棱柱,底面边长都是5厘米,侧棱长4厘米。观察并回答问题:
1)这六棱柱共多少个面?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哪些面的形状和面积完全相同?
2)这六棱柱一共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做一做以下哪些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 ⑴⑵ ⑶⑷ 拓展:你能将图形(1)、(3)修改后使其能折叠成棱柱吗?想一想、折一折(Ⅲ)探索什么样的图形能围成棱柱 想一想、折一折 哪种几何体的表面能展开成下面的图形?三棱锥/四棱柱思考题课本13页的问题解决第2题。1、你能否设计一个四棱柱的展开图,涂上你
喜欢的颜色。画出草图,让同座来验证。
想一想、试一试2、同学们猜一猜,这个图形能围成什么?
(Ⅵ)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想与收获,能把自己的感想与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吗?
小结 ⒈ 了解棱柱的主要特征。
⒉认识棱柱的展开与折叠。
69533812644101575512188662n3nn+2nn棱柱的顶点、棱、侧棱、侧面数量之间的关系欧拉公式:f+v-e=2作业 ⒈练习册、资料书上的相应内容。
⒉动手做一个正方体,及它的展开图。七年级数学《展开与折叠》教案
课时课题
第一章第二节展开与折叠(一),第三课时
课 型
新 授
授课时间
2012年9月 5 日 星期 三 第 1节课
教学目标
1、通过体到面,面到体的感知,熟练掌握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2、通过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学习,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从多个方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法和
学法指导
1、在展开与折叠问题上,空间观念必须在动手基础上培养.
2、对于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不要刻意指导记忆,要以学生动手获得的空间想象力去动脑判断.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长方体及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师准备:六色正方体,长方体教具,课件展示展开与折叠的动画.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步骤(自主学习时间不得少于1/3)
设计意图
学生开放式交流,说出个字的设想.
学生思考除去小的细节外,两座房子有什么共同点?(近似的看做长方体)
让学生借助分解后的实物图,先行认知向对面的关系,相连接的棱的关系.
小组活动,利用长或正方体纸盒,动手剪,将发现的展开图画出来.
观察其他小组的展开图,尝试再剪一个.
走上讲台,班内交流.
学生选择别的组的,每个人都要操作.
学生独立解决,板演分析.
讲明不可以的原因.
学生小组内分工协作,每人或每几人完成一题.
谈一谈本节课自己的收获.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期待住什么样的房子,同学们说一说,咱们交流一下.(师生交流)
2、大家想不想做出自己的设想的房子呢?老师搜集到两幅做好的房子模型,让我们来观察一下,他们是如何做出来的?(提示:可不可以用我们数学的知识解决)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展开与折叠”.
二、探究研讨,质疑问难
下面我们就以第二座房说一说1、它展开了会是个什么样?
(学生会得出相对的面相同,相接的棱相等等信息)
2、假如我们不把面都剪开,展开后会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走入学生中间,参与其中,引导得到不同的展开效果,并要求小组成员可以讲一讲是怎么剪的,让不同小组间对比并促进方法的多样性.
(学生不可能全部得出所有情况,但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解决同一个问题,方法往往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好了,让我们看看大家的成果.
三、展示交流,建构知识
1、将展开后的纸盒贴到黑板上,讲解说明.
剪得太成功了,简直是“面目全非”,还能还原吗?
2、动手还原,折叠成纸盒.
要求以不同的面为底面,动手折叠,体会由平面到立体的过程.
下面我来考考你,有没有胆量?(有)那就来吧.
3、以六色正方体为前提,将展开图中每块的的颜色注明.
4、师任意画出几种不可以折成正方体的展开图,学生班内交流.
现在我们大家都会了吗?让我们去购置原料吧.
四、运用拓展,收获讲评
1、将教材第9页题目1、2、3、4设定成建造房子的原材料,第一题是砖,第二题是瓦,第三题是门窗等配件,第四题设计为家电基金50000元,让学生在闯关中配置自己的原料.
2、讲评学生的表现,用鼓励的方式,在补充的交流中总结.
评价:
①会动手,敢说自己的想法.
②合作顺畅,小组分工明确.
③个人学习有成效,进步明显.
知识收获:
①体到面,面到体,丰富了自己的空间想象力.
②学会了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③学会了动手制作长方体、正方体.
3、课下作业:
设计自己的房子的展开图,并用硬纸板制作,再加以美化.
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根据学生构想,可以适当开展思想教育,三通过情境,从中易于抽象出本节知识的数学问题。
将房子的模型设计转化到长方体的设计与拼摆.
通过实物的展开,认知展开图中的对应相等问题.
有了上一个预设,此时学生会在化展开图示注意到面及棱的问题,相对会有一个较准确地展开图.
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多样方法以及提升创新能力.
让学生收获更多的方法,丰富空间想象的感知面.
结合上一环节,将体到面,以及面到体,两相对照,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借助这个基本练习,进一步巩固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借助课初的情境,激趣,调动学生持续的投入学习.
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评价,得以体会研究的快乐,使得学生有成就感,以激励今后的学习.
学数学最终是为了用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学生对展开与折叠的动手活动本身很感兴趣,本节课又以房子的设计这一情境展开,直至最后的“材料配置”的趣味练习,使得本课学生热情高涨,教学效果明显。
2、少数学生由于课前准备不足,动手活动无法开展,再就是学生准备的正方体不足,大多是长方体纸盒,使得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研究不能得到充分的直观。
3、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过于欠缺,操作环节浪费时间太多,使得交流以及练习时间有些仓促,因此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要多加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