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勾股定理
14.1 勾股定理
第1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教学目标 1.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 2.会用勾股定理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勾股定理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难点:用拼图法证明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投影显示本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 会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索勾股定理.(板书课题) 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画一个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斜边的长,再画一个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斜边的长. 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32+42=52,52+122=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探究新知 1.勾股定理的证明 活动1: 如图,让学生剪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利用面积证明. 从而 活动2: 给学生如图所示的图形,利用面积证明. 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左边S= . 左边和右边的面积相等,即 教学说明:以上两图出示给学生,分两组交流、证明,完成后由学生代表展示. 教师归纳板书: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活动:出示习题: (1)在Rt△ABC中,∠C=90°,AC=5,BC=12,则AB=____; (2)在Rt△ABC中,∠C=90°,AB=25,AC=20,则BC=____; (3)在Rt△ABC中,∠C=90°,它的两边是6和8,则它的第三边长是__________. 【答案】(1)13 (2)15 (3)10或2 教学说明: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再由学生展示,注意(3)要分类,分8为直角边长或斜边长两种情况.最后教师板书:在Rt△ABC中,∠C=90°,a,b,c分别为∠A,∠B,∠C的对边长, 则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 如图,在Rt△ABC中,已知∠B=90°,AB=6, BC=8,求AC. 解: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 +BC =AC , 所以AC===10. 例2 如图,Rt△ABC的斜边AC比直角边AB长2 cm,另一直角边BC长为6 cm,求AC的长. 解:由已知AB=AC-2,BC=6cm,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 +BC =(AC-2) +6 =AC , 解得AC=10(cm). 例3 如图,为了求出湖边两点A,B之间的距离,一名观测者在点C设桩,使△ABC恰好为直角三角形,通过测量,得到AC的长为160米,BC的长为128米,问A,B两点之间距离多远? 解:Rt△ABC中,AC=100,BC=128, 根据勾股定理得 (米). 答: A,B两点之间距离96米. 课堂练习 1.在△ABC中,∠C=90°,a,b,c分别为∠A,∠B,∠C的对边长. (1)已知a=2.4,b=3.2,则c=_______. (2)已知c=17,b=15,则△ABC的面积等于_______. (3)已知∠A=45°,c=18,则a2=______. 2.直角三角形三边长是连续偶数,则这三角形的各边长分别为_______. 3.△ABC的周长为40 cm,∠C=90°,BC∶AC=15∶8,则它的斜边长为______. 4.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之和为14,斜边为10,则它的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_,两直角边分别为________. 5.在Rt△ABC中,已知两直角边长a=1,b=3,那么斜边c的长为( ). A.2 B.4 C.2 D. 6.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5 cm,12 cm,则斜边上的高为( ). A.6 cm B.5 cm C.cm 参考答案 1.(1)4 (2)60 (3)162 2.6 8 10 3.17 cm 4.4.8 6和8 5.D 6.D 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思想方法?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 知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a,b,c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和斜边长,那么. 方法:(1) 观察——探索——猜想——验证——归纳——应用; (2)“割、补、拼、接”法. 思想:(1) 特殊——一般——特殊; (2) 数形结合思想. 板书设计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a,b,c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和斜边长,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