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同步练习(B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同步练习(B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01 23:08:14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同步练习(B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上·浙江月考) 2020年11月,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的可拆装式方舱营房,亮相海拔4000多米的某高原部队驻地,该营房主要由屋顶太阳能面板、玻璃房和起居室三部分组成(下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方舱营房的太阳能面板、玻璃房的主要功能是(  )
A.防雨雪 B.防辐射 C.防缺氧 D.防低温
2.营房的铁制支撑结构置于方舱外部,主要是为了(  )
A.营房更加稳固 B.减少室内散热
C.方便拆卸安装 D.吸收大气热量
【答案】1.D
2.B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生长;
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④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
1.读材料可知,该方舱营房亮相海拔4000多米的某高原部队驻地,气候寒冷,气温低,太阳能面板可以收集太阳热能,玻璃房具有保温功能,可以抵御严寒,D正确;方舱营房可以防风雪、防辐射,但不是其主要功能,AB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缺氧的相关信息,C错误。故答案为:D。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导热性能好,将铁制支撑结构置于方舱外部,主要是为了减少室内热量的散失。B正确;铁制支撑结构在方舱内部和外部都可以起到稳固结构的作用,差异较小,A错误;铁制支撑结构在外部方便拆卸安装,但不是其主要目的,C错误;铁制支撑结构体积较小,吸收大气的热量有限,D错误。故答案为:B。
(2021高一上·淅川月考)太阳辐射的日变化可以反应诸多信息,下图是四地的日太阳辐射变化曲线,完成下列小题。
3.如果该图为冬季某一晴天我国四地的太阳辐射日变化图,则四地纬度最高的是(  )。
A.a B.b C.c D.d
4.如果该图为冬季某一晴天我国四地的太阳辐射日变化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处可能位于山地;b.a处日照时间>12h;c.b处日照时间少是因为海拔高;d.c处日照时间<12h
A.ac B.bd C.bc D.ad
5.如果该图为夏季某天我国四地的太阳辐射日变化图,若ac两处应该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纬度高,白昼时间长
B.a处太阳高度角大,正午太阳辐射强。
C.c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正午太阳辐射弱。
D.上述说法均是错误的。
【答案】3.B
4.D
5.A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主要原因。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3.我国位于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白昼时间长度和晴天正午太阳高度会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图中b点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纬度应最高。故答案为:B。
4.我国位于北半球,冬季昼短夜长,即使晴天,白昼时间也应短于12小时,b错误、d正确,排除B、C;d处太阳辐射在傍晚时忽然减少致0,说明该地太阳被地表物体遮挡,有山脉遮挡是合理的,a正确;b处日照时间少是因为纬度高,c错误。故答案为:D。
5.夏季,我国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日照时间越长;图中a地日照时间长,说明其白昼时间长,即其纬度最高。a处纬度高,其太阳高度角应该较小,而其正午太阳辐射强的原因可能是天气或者海拔较高所致。c处日照时间短,其纬度应该低,太阳高度角大,而正午太阳辐射弱的原因可能是天气或者海拔较高所致。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高一上·松原月考)美国国家科学院预言,在2020年的某一天,美国一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系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个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
A.太阳爆炸 B.太阳辐射增强
C.太阳耀斑爆发 D.核裂变反应
7.该“喷嚏”的影响不包括(  )
A.信鸽丢失 B.长波通讯中断
C.指南针失灵 D.极地出线极光
【答案】6.C
7.B
【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
太阳大气层结构及活动类型 对地球的影响
(1)黑子数增多→太阳活动强烈→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影响气候(与地球自然灾害有一定相关性)
(2)耀斑爆发→电磁波进入电离层→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
(3)太阳活动强烈→高能带电粒子
①高能带电粒子→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②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高空→同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产生极光(作用于两极高空大气,产生极光)
6.读材料可知,材料的描述产生大面积断电现象,这样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太阳耀斑爆发产生的影响,而太阳爆炸不可能发生、太阳内部是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增强幅度不会太大。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7.根据上题的分析,太阳打“喷嚏”是太阳活动—耀斑的表现,太阳活动会导致地球磁场受扰动,产生磁暴现象,导致信鸽迷失方向,指南针失灵,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出现极光现象,而不会造成长波通讯中断,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021高一上·福田期中)“万物生长靠太阳”,确实太阳对于我们以地球为家园的人类来说是太重要、太熟悉、太亲切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太阳能量来源于(  )
A.外部核聚变 B.内部核聚变 C.其他恒星 D.银河系中心
9.下列不属于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是(  )
A.风能发电 B.利用煤炭取暖
C.地热发电 D.太阳能热水器
10.与四川盆地相比较,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近 D.地面反射率较高
【答案】8.B
9.C
10.A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太阳辐射的影响
(1)能量来源 直接提供光、热资源;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的太阳能。 (2)动力来源: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8.根据学过的知识可知,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合成一个氦,产生大量的能量。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9.风能发电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是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煤炭是地质时期的森林资源转化来的,是地质时期的太阳能,地热发电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其能量不来自太阳能。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0.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纬度大致相当,距离海洋远近差别不大,两地地面对太阳辐射反射差异也不大,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的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弱。地面得到太阳辐射较多。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2021高一上·肇庆期中)据报道,欧洲已开始利用空间太阳能发电(即在太空建立太阳能发电站,所产生的电能将以微波或激光形式传输到地球),其效率是地面太阳能发电的3.5倍。读我国年太阳辐射的分布图,完成下列小各题。
11.在太空,太阳能发电效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激光能量集中 B.基本不受大气的影响
C.距离太阳近 D.发电站规模不受空间束缚
12.我国太阳能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沿海多于内陆 B.盆地多于平原
C.南方多于北方 D.西部多于东部
【答案】11.B
12.D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11.A、太空发电利用的是太阳辐射能,不是激光能,A错误。
B、在太空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影响,太阳能发电效率高,B正确。
C、与日地距离相比,太空电站的高度可以忽略,而且地球在不断自转,太空电站轨道是相对静止状态,有近日时,也有远日时,C错误。
D、太空电站规模:大小与发电效率高没有必然联系。D错误。
故答案为:B。
12.我国西部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丰富;东部距海近,空气湿度大,阴天多,太阳能匮乏。故答案为:D。
(2021高一上·重庆期中)读我国30°N地区太阳年总辐射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仅从自然资源的角度考虑,图中四地最不适宜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14.图中四地,太阳年总辐射量差异最大的两地是(  )
A.A地与B地 B.A地与C地 C.C地与D地 D.B地与C地
15.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的温度
B.煤和石油等矿物燃料来源于地下,其能量不是来源于太阳辐射
C.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答案】13.C
14.B
15.B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有: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时间长短。
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
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
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13.读图可知,C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小,利用太阳能条件最差,不适合建设太阳能发电站。故答案为:C。
14.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地点是A,年辐射总量最小的点是C点,因此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最大的两地是A地与C地。故B正确,A、C、D错误。
15.太阳辐射能是地球表层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A正确,不符合题意。太阳辐射能是促使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C正确,不符合题意。太阳辐射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太阳辐射能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地表环境产生影响。D正确,不符合题意。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B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
16.(2020高一上·昌吉期中)读“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太阳大气的甲、乙、丙三层中,甲是   层,乙是   层, 丙是   层。
(2)色球层中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亮度最亮的是   层(甲、乙、丙)。
(3)太阳活动的周期为   年。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有时地球磁场会受到扰动,产生   现象。两极或高纬度地区也可能产生   现象。
【答案】(1)光球;色球;日冕
(2)耀斑;甲
(3)11;磁暴;极光
【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分析】(1)太阳大气层由内而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所以甲乙丙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2)色球层的太阳活动主要是耀斑和日珥,太阳大气层由内而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这三层由内而外亮度逐渐减弱,厚度逐渐增大,温度逐渐升高,所以亮度最亮的是甲光球。
(3)太阳活动中的黑子和耀斑的周期大致为11年。太阳活动干扰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太阳风释放出来的高能带电粒子轰击两极高层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点评】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光球层中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中的太阳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地球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有明显的相关性;在太阳活动高峰年,地球上激烈天气现象出现的几率增加;引起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磁暴,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电子设备;受太阳风影响,地球高纬地区上空出现极光现象。
17.(2020高一上·启东期中)根据有关地理知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A、G两地均为太阳能丰富的地区,简析其形成原因有何不同。
(2)由E到F太阳辐射量有什么变化?简析原因。
(3)A,B,C,D四地中,因多云雾而有“蜀犬吠日”现象发生的是   ,因为该地位于   
(地形区),水汽不易扩散;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雨季长;多河流,水汽蒸发量大。
(4)在下列城市中,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利用条件最优和最差的分别是____。
A.成都 武汉 B.拉萨 贵阳
C.石家庄 乌鲁木齐 D.包头 杭州
【答案】(1)A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G位于新疆,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纬度高,日照时间长。
(2)太阳辐射量增加。由东向西降水减少,晴天多,日照时数增长(或者光照强度增加)。
(3)B;四川盆地。
(4)B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分析】(1)读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A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G位于新疆,地处我国内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丰富。同时,G纬度偏高,夏半年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较丰富。
(2)读图可知,由E到F,逐渐从可利用区过渡到较丰富区,再过渡到丰富区,太阳辐射量增加。原因在于:由E到F,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减少,晴天多,日照时数增长,太阳辐射量增加。
(3)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B位于四川盆地,水汽不易扩散,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雨季长,多云雾,云雾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发生蜀犬吠日现象。
(4)成都、拉萨、石家庄、包头四城市相比而言,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为丰富,最适合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武汉、贵阳、乌鲁木齐、杭州四城市相比较而言,贵阳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晴天较少,冬季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多阴雨天气,全年太阳辐射较弱,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的效果最差。故答案为:B。
【点评】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1.纬度位置
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主要原因。
2.天气状况
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
3.海拔高低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4.日照长短
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18.(2020高一上·淄博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贯通南宁吴圩机场至大塘高速公路连接线的吴大高速公路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条采用光伏发电的高速公路,平均年发电量为126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电费75万元。下图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及吴圩机场附近主要交通干线局部放大示意图。
(1)说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把吴大高速公路选为省内第一条光伏高速公路的原因。
(3)太阳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试说明我国努力提高太阳能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的原因。
【答案】(1)分布规律:自南向北呈减少趋势(或自北向南呈增大趋势)。主要影响因素:纬度
(2)广西南部太阳辐射总量丰富,能满足光伏发电需求;位于省会地区附近,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能满足光伏高速公路建设对资金和技术的需求
(3)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太阳能安全,清洁,无污染;太阳能存在普遍,无地域限制,资源易得;使用太阳能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应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我国能源短缺,可以缓解能源紧张,保障能源安全。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广西壮族自治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自南向北呈减少趋势。这主要是因为由南到北纬度越来越低,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所以太阳辐射越来越少。因此主要影响因素为纬度。(2)本题考查影响能源利用的主要因素。据图可知,广西南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丰富,可以满足光伏发电对太阳能的需求;吴大高速公路位于省会西宁附近,经济发达,资金充足,技术水平高,能满足光伏高速公路建设对资金和技术的需求。(3)本题考查太阳能的优点和利用价值。太阳能的优点包括为可再生资源;安全,清洁,无污染;分布普遍,无地域限制。对于我国来说,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同时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使用清洁的太阳能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应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全球变暖等问题;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需求量日益增长,导致能源短缺,使用可再生的太阳能可以缓解能源紧张,保障能源安全。
【点评】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⑴纬度高低: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⑵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⑶天气状况:云量多,对太阳辐射反射强,太阳辐射弱。⑷日照时间:夏半年白昼时间长,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青藏高原(拉萨)。
原因:⑴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⑵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⑶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
19.(2020高一上·兖州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小明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请帮助他完成探究任务。
活动一:资料研究,查询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在文献检索中小明发现古人有对太阳的观测和记录。如《汉书·五行志》中记载公元前28年“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他检索了国家天文台网,查看了太阳活动预报中心发布的太阳活动综述信息及历史数据(下图)。
(1)文献中记载的“黑气”是指   。
(2)古人选择日出时观测“黑气”的原因是   。
(3)根据国家天文台发布的信息可知,太阳黑子和耀斑可直接影响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的太阳活动很少,可推测地球两极地区的“   ”现象较少。
活动二:地理实践,体验太阳辐射对生活的影响。
太阳辐射能作为一种自然能源,以其储量丰富且无污染性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已被国际公认为未来最具竞争力的能源之一。下图为小明搜集的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4)活动二:地理实践,体验太阳辐射对生活的影响。
太阳辐射能作为一种自然能源,以其储量丰富且无污染性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已被国际公认为未来最具竞争力的能源之一。下图为小明搜集的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区是   ,分析该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的原因。
(5)活动三:总结提升,描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帮助小明完成下面活动总结中的描述内容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   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体运动、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主要能量来源。太阳活动增强时,会扰动电离层对   产生影响。
【答案】(1)太阳黑子
(2)大气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弱
(3)地球磁场;极光
(4)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纬度较低,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污染少,空气洁净
(5)太阳辐射;无线电通信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分析】(1)太阳大气层自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肉眼只能看到光球层,而日冕层和色球层是看不到的,所以史籍曾记载“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记载所说的“黑气”是指光球层上的黑子。(2)日出时间由于太阳高度较小,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长,被削弱强,太阳辐射相对较弱,有利于观测,所以古人选择日出时观测“黑气”。(3)由材料可知,该期间无C级以上耀斑发生,地球磁场平静,说明太阳黑子和耀斑可以直接影响地球磁场。耀斑发生,带电粒子与高纬度大气摩擦,产生极光现象,由于太阳活动较少,所以两极地区极光发生少。(4)读图可知,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年太阳辐射量在200千卡/平方厘米.年,是我国太阳辐射总量最多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主要与太阳高度及大气削弱作用有关,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纬度较低,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污染少,空气洁净,所以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高值区。(5)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体运动、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主要能量来源。太阳活动增强时,会扰动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产生影响。
【点评】太阳外部大气层从里向外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主要类型:光球层上的黑子、色球层上的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上的太阳风,黑子和耀斑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一般以太阳黑子数的多少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极地高纬);影响地球气候(降水,如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同步练习(B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上·浙江月考) 2020年11月,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的可拆装式方舱营房,亮相海拔4000多米的某高原部队驻地,该营房主要由屋顶太阳能面板、玻璃房和起居室三部分组成(下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方舱营房的太阳能面板、玻璃房的主要功能是(  )
A.防雨雪 B.防辐射 C.防缺氧 D.防低温
2.营房的铁制支撑结构置于方舱外部,主要是为了(  )
A.营房更加稳固 B.减少室内散热
C.方便拆卸安装 D.吸收大气热量
(2021高一上·淅川月考)太阳辐射的日变化可以反应诸多信息,下图是四地的日太阳辐射变化曲线,完成下列小题。
3.如果该图为冬季某一晴天我国四地的太阳辐射日变化图,则四地纬度最高的是(  )。
A.a B.b C.c D.d
4.如果该图为冬季某一晴天我国四地的太阳辐射日变化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处可能位于山地;b.a处日照时间>12h;c.b处日照时间少是因为海拔高;d.c处日照时间<12h
A.ac B.bd C.bc D.ad
5.如果该图为夏季某天我国四地的太阳辐射日变化图,若ac两处应该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纬度高,白昼时间长
B.a处太阳高度角大,正午太阳辐射强。
C.c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正午太阳辐射弱。
D.上述说法均是错误的。
(2021高一上·松原月考)美国国家科学院预言,在2020年的某一天,美国一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系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个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
A.太阳爆炸 B.太阳辐射增强
C.太阳耀斑爆发 D.核裂变反应
7.该“喷嚏”的影响不包括(  )
A.信鸽丢失 B.长波通讯中断
C.指南针失灵 D.极地出线极光
(2021高一上·福田期中)“万物生长靠太阳”,确实太阳对于我们以地球为家园的人类来说是太重要、太熟悉、太亲切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太阳能量来源于(  )
A.外部核聚变 B.内部核聚变 C.其他恒星 D.银河系中心
9.下列不属于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是(  )
A.风能发电 B.利用煤炭取暖
C.地热发电 D.太阳能热水器
10.与四川盆地相比较,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近 D.地面反射率较高
(2021高一上·肇庆期中)据报道,欧洲已开始利用空间太阳能发电(即在太空建立太阳能发电站,所产生的电能将以微波或激光形式传输到地球),其效率是地面太阳能发电的3.5倍。读我国年太阳辐射的分布图,完成下列小各题。
11.在太空,太阳能发电效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激光能量集中 B.基本不受大气的影响
C.距离太阳近 D.发电站规模不受空间束缚
12.我国太阳能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沿海多于内陆 B.盆地多于平原
C.南方多于北方 D.西部多于东部
(2021高一上·重庆期中)读我国30°N地区太阳年总辐射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仅从自然资源的角度考虑,图中四地最不适宜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14.图中四地,太阳年总辐射量差异最大的两地是(  )
A.A地与B地 B.A地与C地 C.C地与D地 D.B地与C地
15.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的温度
B.煤和石油等矿物燃料来源于地下,其能量不是来源于太阳辐射
C.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二、综合题
16.(2020高一上·昌吉期中)读“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太阳大气的甲、乙、丙三层中,甲是   层,乙是   层, 丙是   层。
(2)色球层中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亮度最亮的是   层(甲、乙、丙)。
(3)太阳活动的周期为   年。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有时地球磁场会受到扰动,产生   现象。两极或高纬度地区也可能产生   现象。
17.(2020高一上·启东期中)根据有关地理知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A、G两地均为太阳能丰富的地区,简析其形成原因有何不同。
(2)由E到F太阳辐射量有什么变化?简析原因。
(3)A,B,C,D四地中,因多云雾而有“蜀犬吠日”现象发生的是   ,因为该地位于   
(地形区),水汽不易扩散;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雨季长;多河流,水汽蒸发量大。
(4)在下列城市中,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利用条件最优和最差的分别是____。
A.成都 武汉 B.拉萨 贵阳
C.石家庄 乌鲁木齐 D.包头 杭州
18.(2020高一上·淄博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贯通南宁吴圩机场至大塘高速公路连接线的吴大高速公路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条采用光伏发电的高速公路,平均年发电量为126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电费75万元。下图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及吴圩机场附近主要交通干线局部放大示意图。
(1)说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把吴大高速公路选为省内第一条光伏高速公路的原因。
(3)太阳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试说明我国努力提高太阳能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的原因。
19.(2020高一上·兖州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小明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请帮助他完成探究任务。
活动一:资料研究,查询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在文献检索中小明发现古人有对太阳的观测和记录。如《汉书·五行志》中记载公元前28年“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他检索了国家天文台网,查看了太阳活动预报中心发布的太阳活动综述信息及历史数据(下图)。
(1)文献中记载的“黑气”是指   。
(2)古人选择日出时观测“黑气”的原因是   。
(3)根据国家天文台发布的信息可知,太阳黑子和耀斑可直接影响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的太阳活动很少,可推测地球两极地区的“   ”现象较少。
活动二:地理实践,体验太阳辐射对生活的影响。
太阳辐射能作为一种自然能源,以其储量丰富且无污染性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已被国际公认为未来最具竞争力的能源之一。下图为小明搜集的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4)活动二:地理实践,体验太阳辐射对生活的影响。
太阳辐射能作为一种自然能源,以其储量丰富且无污染性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已被国际公认为未来最具竞争力的能源之一。下图为小明搜集的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区是   ,分析该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的原因。
(5)活动三:总结提升,描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帮助小明完成下面活动总结中的描述内容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   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体运动、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主要能量来源。太阳活动增强时,会扰动电离层对   产生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B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生长;
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④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
1.读材料可知,该方舱营房亮相海拔4000多米的某高原部队驻地,气候寒冷,气温低,太阳能面板可以收集太阳热能,玻璃房具有保温功能,可以抵御严寒,D正确;方舱营房可以防风雪、防辐射,但不是其主要功能,AB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缺氧的相关信息,C错误。故答案为:D。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导热性能好,将铁制支撑结构置于方舱外部,主要是为了减少室内热量的散失。B正确;铁制支撑结构在方舱内部和外部都可以起到稳固结构的作用,差异较小,A错误;铁制支撑结构在外部方便拆卸安装,但不是其主要目的,C错误;铁制支撑结构体积较小,吸收大气的热量有限,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3.B
4.D
5.A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主要原因。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3.我国位于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白昼时间长度和晴天正午太阳高度会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图中b点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纬度应最高。故答案为:B。
4.我国位于北半球,冬季昼短夜长,即使晴天,白昼时间也应短于12小时,b错误、d正确,排除B、C;d处太阳辐射在傍晚时忽然减少致0,说明该地太阳被地表物体遮挡,有山脉遮挡是合理的,a正确;b处日照时间少是因为纬度高,c错误。故答案为:D。
5.夏季,我国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日照时间越长;图中a地日照时间长,说明其白昼时间长,即其纬度最高。a处纬度高,其太阳高度角应该较小,而其正午太阳辐射强的原因可能是天气或者海拔较高所致。c处日照时间短,其纬度应该低,太阳高度角大,而正午太阳辐射弱的原因可能是天气或者海拔较高所致。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6.C
7.B
【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
太阳大气层结构及活动类型 对地球的影响
(1)黑子数增多→太阳活动强烈→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影响气候(与地球自然灾害有一定相关性)
(2)耀斑爆发→电磁波进入电离层→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
(3)太阳活动强烈→高能带电粒子
①高能带电粒子→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②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高空→同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产生极光(作用于两极高空大气,产生极光)
6.读材料可知,材料的描述产生大面积断电现象,这样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太阳耀斑爆发产生的影响,而太阳爆炸不可能发生、太阳内部是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增强幅度不会太大。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7.根据上题的分析,太阳打“喷嚏”是太阳活动—耀斑的表现,太阳活动会导致地球磁场受扰动,产生磁暴现象,导致信鸽迷失方向,指南针失灵,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出现极光现象,而不会造成长波通讯中断,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答案】8.B
9.C
10.A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太阳辐射的影响
(1)能量来源 直接提供光、热资源;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的太阳能。 (2)动力来源: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8.根据学过的知识可知,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合成一个氦,产生大量的能量。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9.风能发电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是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煤炭是地质时期的森林资源转化来的,是地质时期的太阳能,地热发电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其能量不来自太阳能。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0.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纬度大致相当,距离海洋远近差别不大,两地地面对太阳辐射反射差异也不大,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的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弱。地面得到太阳辐射较多。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答案】11.B
12.D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11.A、太空发电利用的是太阳辐射能,不是激光能,A错误。
B、在太空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影响,太阳能发电效率高,B正确。
C、与日地距离相比,太空电站的高度可以忽略,而且地球在不断自转,太空电站轨道是相对静止状态,有近日时,也有远日时,C错误。
D、太空电站规模:大小与发电效率高没有必然联系。D错误。
故答案为:B。
12.我国西部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丰富;东部距海近,空气湿度大,阴天多,太阳能匮乏。故答案为:D。
【答案】13.C
14.B
15.B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有: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时间长短。
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
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
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13.读图可知,C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小,利用太阳能条件最差,不适合建设太阳能发电站。故答案为:C。
14.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地点是A,年辐射总量最小的点是C点,因此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最大的两地是A地与C地。故B正确,A、C、D错误。
15.太阳辐射能是地球表层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A正确,不符合题意。太阳辐射能是促使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C正确,不符合题意。太阳辐射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太阳辐射能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地表环境产生影响。D正确,不符合题意。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B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6.【答案】(1)光球;色球;日冕
(2)耀斑;甲
(3)11;磁暴;极光
【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分析】(1)太阳大气层由内而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所以甲乙丙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2)色球层的太阳活动主要是耀斑和日珥,太阳大气层由内而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这三层由内而外亮度逐渐减弱,厚度逐渐增大,温度逐渐升高,所以亮度最亮的是甲光球。
(3)太阳活动中的黑子和耀斑的周期大致为11年。太阳活动干扰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太阳风释放出来的高能带电粒子轰击两极高层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点评】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光球层中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中的太阳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地球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有明显的相关性;在太阳活动高峰年,地球上激烈天气现象出现的几率增加;引起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磁暴,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电子设备;受太阳风影响,地球高纬地区上空出现极光现象。
17.【答案】(1)A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G位于新疆,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纬度高,日照时间长。
(2)太阳辐射量增加。由东向西降水减少,晴天多,日照时数增长(或者光照强度增加)。
(3)B;四川盆地。
(4)B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分析】(1)读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A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G位于新疆,地处我国内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丰富。同时,G纬度偏高,夏半年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较丰富。
(2)读图可知,由E到F,逐渐从可利用区过渡到较丰富区,再过渡到丰富区,太阳辐射量增加。原因在于:由E到F,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减少,晴天多,日照时数增长,太阳辐射量增加。
(3)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B位于四川盆地,水汽不易扩散,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雨季长,多云雾,云雾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发生蜀犬吠日现象。
(4)成都、拉萨、石家庄、包头四城市相比而言,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为丰富,最适合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武汉、贵阳、乌鲁木齐、杭州四城市相比较而言,贵阳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晴天较少,冬季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多阴雨天气,全年太阳辐射较弱,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的效果最差。故答案为:B。
【点评】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1.纬度位置
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主要原因。
2.天气状况
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
3.海拔高低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4.日照长短
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18.【答案】(1)分布规律:自南向北呈减少趋势(或自北向南呈增大趋势)。主要影响因素:纬度
(2)广西南部太阳辐射总量丰富,能满足光伏发电需求;位于省会地区附近,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能满足光伏高速公路建设对资金和技术的需求
(3)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太阳能安全,清洁,无污染;太阳能存在普遍,无地域限制,资源易得;使用太阳能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应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我国能源短缺,可以缓解能源紧张,保障能源安全。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广西壮族自治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自南向北呈减少趋势。这主要是因为由南到北纬度越来越低,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所以太阳辐射越来越少。因此主要影响因素为纬度。(2)本题考查影响能源利用的主要因素。据图可知,广西南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丰富,可以满足光伏发电对太阳能的需求;吴大高速公路位于省会西宁附近,经济发达,资金充足,技术水平高,能满足光伏高速公路建设对资金和技术的需求。(3)本题考查太阳能的优点和利用价值。太阳能的优点包括为可再生资源;安全,清洁,无污染;分布普遍,无地域限制。对于我国来说,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同时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使用清洁的太阳能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应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全球变暖等问题;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需求量日益增长,导致能源短缺,使用可再生的太阳能可以缓解能源紧张,保障能源安全。
【点评】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⑴纬度高低: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⑵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⑶天气状况:云量多,对太阳辐射反射强,太阳辐射弱。⑷日照时间:夏半年白昼时间长,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青藏高原(拉萨)。
原因:⑴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⑵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⑶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
19.【答案】(1)太阳黑子
(2)大气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弱
(3)地球磁场;极光
(4)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纬度较低,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污染少,空气洁净
(5)太阳辐射;无线电通信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分析】(1)太阳大气层自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肉眼只能看到光球层,而日冕层和色球层是看不到的,所以史籍曾记载“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记载所说的“黑气”是指光球层上的黑子。(2)日出时间由于太阳高度较小,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长,被削弱强,太阳辐射相对较弱,有利于观测,所以古人选择日出时观测“黑气”。(3)由材料可知,该期间无C级以上耀斑发生,地球磁场平静,说明太阳黑子和耀斑可以直接影响地球磁场。耀斑发生,带电粒子与高纬度大气摩擦,产生极光现象,由于太阳活动较少,所以两极地区极光发生少。(4)读图可知,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年太阳辐射量在200千卡/平方厘米.年,是我国太阳辐射总量最多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主要与太阳高度及大气削弱作用有关,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纬度较低,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污染少,空气洁净,所以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高值区。(5)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体运动、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主要能量来源。太阳活动增强时,会扰动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产生影响。
【点评】太阳外部大气层从里向外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主要类型:光球层上的黑子、色球层上的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上的太阳风,黑子和耀斑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一般以太阳黑子数的多少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极地高纬);影响地球气候(降水,如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