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花的学校》说课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花的学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导 语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目 录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八、说教学反思
作者用拟人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以儿童的眼光,描绘了花孩子们的美丽、活泼、调皮。本文选自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诗人借助想象,将花儿想象成天真稚气的孩童,他们在学校雨天里放假后尽情玩耍嬉戏"跳舞"狂欢",讴歌了人类生活里最为宝贵的形象—孩子,歌颂了自由天真和快乐。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作为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毕竟年龄幼小,生活阅历浅薄,阅读能力比较薄弱,知识面较为狭窄,理解能力较弱。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童心、童趣是这篇课文的鲜明特色,学生们读来定会感到十分亲切。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节。
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知识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说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结合。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因此本课以点燃情感、自读精思、呼唤悟性、探究延伸为主。整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教师的适当引导、点拨,以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五、说教法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共2课时)
第一课时
板块一、谈话导入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花的学校》。
(揭示课题)
3、作者简介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板块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质疑。
2.听课文朗读录音,认真听生字的发音。
3.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4.学习课文中的新词。
板块三、再读课文
1.同桌合作读文。
2.汇报朗读,点评。
3.全班齐读,熟悉课文。
板块四、学写生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8个生字,观察每个字的特征。
2.指导几个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3.认真书写,强调书写的姿势。
4.评价书写情况,展示作业。
板块五、课堂小结与作业
1、你读了《花的学校》这一课,有什么感受呢?
2、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画一幅花的学校。
第二课时
环节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部分讲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环节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部分(1—2)。
A.老师范读。
B.交流汇报这一节中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C.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味语言的精妙。
(1)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①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润湿)
②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③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④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2)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①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②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③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④“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D.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二部分(3—5)。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①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它们关了门在做功课”?
②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
3.指导学习第三部分(6、7)。
A.教师范读。
B.合作探究。
①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②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哗啦啦地响”一句的?
③“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④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衣裳”的?
⑤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四部分(8—10)。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①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
②“那儿”是指哪儿?
③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
④在作者看来,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拉哪个度、感悟、想象。
5.小结
环节三、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根据学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七、板书设计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重点也挺突出。一些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很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八、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是有遗憾的地方,这节课也不例外。
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激励语言还需细心斟酌。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有所得!
THANKS
我的说课完毕,感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