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1.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文档属性

名称 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1.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7-24 16:35:34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单选题
1.(2022·长春)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从太空观察地球,确证地球的形状是(  )
A.球体 B.正方体 C.天圆地方 D.圆柱体
2.(2022·黑龙江)人类利用人造卫星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平均半径6371米
B.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C.表面积5.1亿平方米
D.赤道长度相当于1万个400米跑道总长
3.(2022·齐齐哈尔)在浩渺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其形状是(  )
A.圆形 B.椭圆形 C.规则球体 D.不规则球体
4.(2022·新疆)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  )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2022·株洲)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有多名宇航员进入太空。下图为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天宫”中看到的绝美地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在空间站能观测到地球表面的(  )
A.经线 B.纬线 C.地轴 D.海洋
6. 在空间站,可见证地球(  )
A.是巨大的球体 B.天圆地方
C.围绕太阳公转 D.围绕月球公转
7.(2021·锦州)下列关于地球大小和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B.地球的最大周长是2万千米
C.地球是个圆形 D.地球是个球体
8.(2021·襄阳)地球是人类共同家园,从太空观察,确认它是一个(  )
A.球体 B.圆形 C.椎体 D.柱体
9.(2021·常州)地球平均半径大约是(  )
A.40000千米 B.6371千米 C.12742千米 D.6378千米
(2021·临沂) 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结合实例一、实例二和图,完成下面小题。实例一: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表面。
10.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和着陆火星表面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分别接近图1中所示的(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天问一号探测器从发射到着陆火星表面期间,临沂市某中学正午旗杆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  )
A.短→长→短 B.长→短→长 C.长→短 D.短→长
12.实例二:2021年4月29日,我国自主研发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
从天和核心舱上观测地球,能看到的地理现象是(  )
A.地球是一个球体 B.地球上四季变化
C.地球上的五带分布 D.地球表面的经纬网
13.天和核心舱发射当日(4月29日),文昌的天气状况是(  )
A.多云转晴,西南风四级 B.阴转晴,东北风四级
C.多云转晴,最高气温22℃ D.多云转晴,东北风四级
14.(2021·湘西)在中学生科普知识交流会上,小向这样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地球是个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C.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D.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15.(2020·常州)假如做一件“无缝天衣”,可以将整个地球表面覆盖住,那么所需布料大约是(  )
A.4万平方千米 B.6371平方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 D.960万平方千米
16.(2020·齐齐哈尔)地球的表面积约为(  )
A.2.2万千米 B.4万千米
C.6371千米 D.5.1亿平方千米
17.(2020·贵港)材料:2020年6月2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完成了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B.赤道周长4千米
C.极半径6378千米 D.地球是一个椭圆形
(2)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成功之日,我国正处什么季节(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8.(2020·新疆)如图为手机微信的启动画面。这颗“蓝色弹珠”采用的是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太空船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这颗“蓝色弹珠”实际上是一个(  )
A.圆柱体 B.圆锥体
C.圆球 D.不规则的球体
19.(2020·沈阳)下列有关地球形状和大小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一个圆形 B.地球平均半径4万千米
C.地球最大周长约6371千米 D.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0.(2020·陕西)下图为“地球仅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地球上的四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古人一开始就认为地球是球体 B.地球和地球仪都是规则的球体
C.在地球两极可看见真实的地轴 D.借助地球仪可演示地球的自转
(2)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位于北寒带 B.乙在地球最长的纬线上
C.丙位于低纬地区 D.丁在东西半球分界线上
(3)2020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来陕考察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大致位于33.8°N,108.9°E。甲乙丙丁四地与其最接近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1.(2020·辽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是(  )
A.6378千米 B.4万千米 C.6371千米 D.8万千米
22.(2020·绥化)现在利用人造卫星精确地测量出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A.4万千米 B.6371千米 C.5.1亿千米 D.6357千米
23.(2020·通辽)我们一起经历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感觉到每日太阳东升西落;见识过2018年月全食时月球表面出现的地球的影子;见证过不同季节正午阳光照射进房间内面积大小的变化与昼夜长短的变化。与这些现象的产生有关的是(  )
①地球的自转
②地球的公转
③地球的形状
④板块运动
⑤地球上的海陆分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24.(2019·大庆)人们常说“天衣无缝”,假如真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大约是(  )
A.4万平方千米 B.6371平方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 D.960万平方千米
25.(2019·绥化)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  )
A.球体 B.圆形 C.椭圆形 D.天圆地方
26.(2019·龙东)首次实现人类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
A.哥伦布 B.加加林 C.麦哲伦 D.郑和
27.(2019·黑河)地球的形状是(  )
A.圆形 B.球体 C.正方形 D.椭圆形
28.(2019·南平)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在文献中发现,每年某日的正午太阳光会恰好照亮阿斯旺一口深井(北回归线上)井底的水面,而不在井壁上留下一点影子,此时位于其北面的亚历山大城的一座方尖塔会在地面上投下影子(图1)。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埃拉托色尼通过文献资料推测地球的形状是(  )
A.圆形 B.球体 C.椭圆 D.方形
(2)出现图1现象这天,地球在图2中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图1中亚历山大城方尖塔影子朝向(  )
A.正东 B.正南 C.正西 D.正北
29.唐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蕴含的地理知识是(  )
①地球的自转 ②黄河是外流河 ③地球的形状 ④地球的公转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30.(2019·广元)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大体经历了下列四个阶段,麦哲伦环球航行属于的阶段是(  )
A.直觉认知“天圆地方” B.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
C.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D.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1.(2019·广安)地球的形状是(  )
A.正球体 B.天圆地方
C.不规则的球体 D.圆形
32.有关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圆地方 B.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8千米
C.地球是一个规则的球体 D.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3.(2019·巴中)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流浪地球》讲述了未来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该片于2019年大年初一公映,累计上映90天,内地总票房为46.55亿元,位列中国影史票房排行榜第二名。
运用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地球,毛泽东曾写到“坐地日行八万里”(1里等于0.5千米),诗句中的“地”准确地说,是指(  )
A.本初子午线 B.南极点 C.赤道 D.南北回归线
(2)地球要实现“流浪”共分为五步。第一步被称为地球的刹车时代,也就是要在地球上建造一万座转向发动机,迫使地球停止围绕自身的转动,即(  )
A.自转-自转的中心是地轴 B.公转-公转的中心是太阳
C.自转-自转的中心是太阳 D.公转-公转的中心是地轴
34.(2019·咸阳)下列现象或事实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①极昼极夜现象 ②海陆变迁 ③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5.(2018·滨州)地理活动课上,小辉制作了一个简易地球仪。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小辉制作的简易地球仪中,我们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沿赤道环地球一周需要走4万千米
C.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仪上有连接南北两极的经线
D.给地球做一件外衣最少需要5.1亿平方千米的布料
(2)在地球仪上,符合“东半球、低纬度、无阳光直射现象”条件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6.(2018·赤峰)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个圆 B.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
C.地球周长4万千米 D.地球面积5.1亿千米
37.(2018·湘西)2018年2月6号,英国民治调查公司对8215名美国成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在美国18岁至24岁的人中有近1/3的人相信地球是一个平面,那么地球的真实形状是(  )
A.平面
B.圆形
C.正球体
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8.(2018·襄阳)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
B.魏格纳环球航行首次证实地球的形状
C.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D.地球的表面积大约为5.1亿平方千米
39.(2018·绥化)经过精密仪器测量,地球的表面积约是(  )
A.4.1亿平方千米 B.5.1亿平方千米
C.6.1亿平方千米 D.8.1亿平方千米
40.(2018·龙东)假如你是一位裁剪师,要为地球制作一件外衣包裹全身,那么所需的面料是(  )
A.4万平方千米 B.6371平方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 D.6351平方千米
41.(2018·大庆)赤道的周长大约是(  )
A.4万千米 B.8万米 C.6371千米 D.1.8万千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的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从太空观察地球,确证地球的形状是球体。故选A。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再到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确定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长度相当于10万个400米跑道总长,选项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
3.【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的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因地球是一个球体,因此飞机飞行的路线都是弧线,而且是经过两点和球心的弧线。
4.【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推测地球的形状(正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顺序是③→①→②,故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再到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确定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答案】5.D
6.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世界的海陆分布
【解析】【点评】(1)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的,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线,实际并不存在。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再到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确定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5.经线和纬线以及地轴都是存在地球仪上,在地球上并没有经线、纬线和地轴。但是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是真实存在的,在太空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6.在太空中,可以看到直观的看到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不是天圆地方,也不能见证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空间站是围绕地球转动的,月球是绕地球转动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7.【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A、地球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A叙述正确;
B、地球的最大周长是赤道,长约4万千米,B叙述错误;
C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CD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
8.【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从太空看,地球是一个球体,故答案为:A。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9.【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B正确;40000千米是赤道的周长,A错误;12742千米是地球的平均直径,C错误;6378千米是地球的赤道半径,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极半径是6357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答案】10.B
11.C
12.A
13.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10.左图中,①位于夏至到秋分之间,②位于秋分到冬至之间,③位于冬至到春分之间,④位于春分到夏至之间,“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7月23日介于夏至到秋分之间,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①。“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表面”。5月15日介于春分到夏至之间,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表面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④。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1.天问一号探测器从发射到着陆火星表面期间,时间是2020年7月23日至2021年5月15日,期间2020年7月23日至2020年12月22日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临沂市某中学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正午旗杆影子变长;2020年12月22日至2021年5月15日,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临沂市某中学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正午旗杆影子变短;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2.从天和核心舱上观测地球,能看到地球是一个球体,A正确。2021年4月29日,我国自主研发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至今停留在太空时间比较短,且4月29日这一天内是看不到地球上四季变化,B错误。地球上的五带分布是依据回归线、极圈划分的,地球表面的经纬网是在地球仪或网络地球简图上显示的,实际的地球是看不到五带和经纬网的,CD错误。故答案为:A。
13.天和核心舱发射当日(4月29日),据右图天气可以看出,天气是由多云转晴;据风矢判断,风向是东北风,风力是四级;D正确。故答案为:D。
14.【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因此地球是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A描述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由此推算出,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BCD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15.【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因此,假如做一件“无缝天衣”,可以将整个地球表面覆盖住,那么所需布料大约是5.1亿平方千米。
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有多大,可以用三个数据来进行说明,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和地球赤道的周长4万千米。可据此解答此题。
16.【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极半径是6357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17.【答案】(1)A
(2)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1)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A正确;赤道周长4万千米,B错误;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C错误;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D错误。故答案为:A。(2)四个节气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四个节气,时间分别是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以此分析来解答此题。6月23日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的我国正处于夏季,昼长夜短。故答案为:B。
【点评】(1)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在日常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站得高看得远、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等。
(2)通常把接受太阳辐射最多,即最炎热的时段称为夏季,接受太阳辐射最少,即最寒冷的时段称为冬季,它们之间的过渡时段称为春季和秋季。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一般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南半球温带地区,则9~11月为春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夏季,3~5月为秋季,6~8月为冬季。
18.【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蓝色弹珠”是拍到的地球的照片,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19.【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A错误;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B错误;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C错误;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在日常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站得高看得远、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等。
20.【答案】(1)D
(2)B
(3)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1)古人一开始就认为地球是天圆地方说,A错误。地球是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仪都是规则的球体,B错误。在地球两极不可能看见真实的地轴,地轴是假想轴,C错误。
借助地球仪可演示地球的自转,D正确。故答案为:D。(2)甲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的热带,A错误。乙在地球最长的纬线上赤道上,B正确。丙位于30°—60°之间属于中纬地区,C错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和160°E经线,丁位于东半球,D错误。故答案为:B。(3)国家主席习近平来陕考察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大致位于33.8°N,108.9°E。甲乙丙丁四地与其最接近的是丙地(110°E,33°N);甲点的经纬度为(15°N,20°W),乙点经纬度为(0°,30°E),丁点的经纬度为(90°E,30°S),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根据地球仪是地球按比例缩小的模型;北寒带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经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赤道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进行分析解答。
21.【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千米。
22.【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的赤道长度是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极半径是6357千米。故答案为:B。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23.【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的自转会产生太阳东升西落,地区的公转会产生四季更替,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以及昼夜长短,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因此月全食时月球表面出现地球的影子。故答案为:A。
【点评】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所以太阳同一时间里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
24.【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解:地球的半径分为赤道半径和极半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6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表面积不仅包括陆地还包括巨大的海洋,所以要给地球做一件外衣,所需的布料大约是5.1亿平方千米。
故答案为:C。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25.【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解: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乘船出海时,港口的灯塔会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世界不同地区,看北极星的仰角不同;月食时,阴影始终是弧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人越往山上爬,看到的地平圈就越大(或站在大地上,无论向那个方向走,永远也走不到地平线)等。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地球卫星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确凿的证据。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26.【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解:在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1521年3月,船队到达菲律宾,他们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 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故答案为:C
【点评】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成就,是葡萄牙航海探险家麦哲伦率领的探险船队于1519年9月20日出发,至1522年9月6日成功归来,历时1082天。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不仅开辟了新航线,同时证明了地球是圆的球体。
27.【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解: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地球卫星照片“蓝色弹珠”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确凿的证据。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28.【答案】(1)B
(2)D
(3)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答案为:B。(2)阿斯旺井位于北回归线上,该地井水被照亮的时间应该是6月22日前后,该时间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地球公转运动处于图上的④位置。故答案为:D。(3)阿斯旺井位于北回归线上,该地井水被照亮的时间应该是6月22日前后,该时间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该地区北方方尖塔正午影子一年四季始终朝北。故答案为:D。
【点评】(1)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3)物体影子朝向与太阳光线照射方向相反。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时物体影子朝向北方,而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时物体影子朝向南方。(极昼极夜地点除外)
29.【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解析】【分析】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反映出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也说明了黄河是外流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说明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
故答案为:A
【点评】(1)考查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2)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产生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即东边时间总是早于西边。
30.【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解: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麦哲伦环球航行最先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属于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的阶段,最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依据是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图片;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因地球是一个球体,因此飞机飞行的路线都是弧线,而且是经过两点和球心的弧线。
31.【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解: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因地球是一个球体,因此飞机飞行的路线都是弧线,而且是经过两点和球心的弧线。
32.【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解: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33.【答案】(1)C
(2)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1)分析题干可知,“坐地日行”是指地球的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八万里”指路程约为8万里(也就是4万千米),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长约4万千米,要想“坐地日行八万里”也就是4万千米,只有在赤道地区才有可能实现。
(2)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地球自转的中心是地轴;地球的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地球公转的中心是太阳;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A;
【点评】(1)考查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因地球是一个球体,因此飞机飞行的路线都是弧线,而且是经过两点和球心的弧线。
(2)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产生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即东边时间总是早于西边。
34.【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解:以上四个地理现象和事实中,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人造卫星照片能够清楚地看出地球的形状是球体;极昼极夜现象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导致的,海陆变迁与地球内部运动有关,与地球形状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因地球是一个球体,因此飞机飞行的路线都是弧线,而且是经过两点和球心的弧线。
35.【答案】(1)C
(2)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1)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设有长度、面积和方向、形状的变形,但是它不能反映地球的大小,故选择答案C。
(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根据图中四点的经纬度知道,甲、丁都位于东半球,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甲位于低纬度,在北回归线以北,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丁位于中纬度,故选择答案A。
故答案为:(1)C;(2)A;
【点评】(1)考查地球和地球仪的问题,学生一定要注意区分地球和地球仪的区别,例如经纬线只存在在地球仪上。
(2)考查按条件在经纬网上查找地理位置,这种题从简单的条件开始找,例如低纬度这种,先排除一些答案,减小题目难度。
36.【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形状为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其最大周长为赤道4万千米,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故ACD描述正确;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B项描述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主要是几个特殊数据的考查,比较简单,学生记忆数字比文字更快。
37.【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精确测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既不是正圆形球体,也不是纺锤形球体。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地球的形状,注意地球和地球仪的区别,地球仪是正球体,地球是椭球体。
38.【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故A正确,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故B不正确;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C正确;地球的表面积大约为5.1亿平方千米,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39.【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的半径分为赤道半径和极半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6千米,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表面积不仅包括陆地还包括巨大的海洋。
故答案为:B。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40.【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表面积约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是4万千米,故一位裁剪师,要为地球制作一件外衣包裹全身,那么所需的面料是5.1亿平方千米。
故答案为:C。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41.【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根据测量,地球是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其中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根据计算赤道周长大约是4万千米。
故答案为:A。
【点评】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单选题
1.(2022·长春)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从太空观察地球,确证地球的形状是(  )
A.球体 B.正方体 C.天圆地方 D.圆柱体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的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从太空观察地球,确证地球的形状是球体。故选A。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再到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确定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2022·黑龙江)人类利用人造卫星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平均半径6371米
B.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C.表面积5.1亿平方米
D.赤道长度相当于1万个400米跑道总长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长度相当于10万个400米跑道总长,选项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
3.(2022·齐齐哈尔)在浩渺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其形状是(  )
A.圆形 B.椭圆形 C.规则球体 D.不规则球体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的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因地球是一个球体,因此飞机飞行的路线都是弧线,而且是经过两点和球心的弧线。
4.(2022·新疆)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  )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推测地球的形状(正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顺序是③→①→②,故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再到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确定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022·株洲)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有多名宇航员进入太空。下图为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天宫”中看到的绝美地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在空间站能观测到地球表面的(  )
A.经线 B.纬线 C.地轴 D.海洋
6. 在空间站,可见证地球(  )
A.是巨大的球体 B.天圆地方
C.围绕太阳公转 D.围绕月球公转
【答案】5.D
6.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世界的海陆分布
【解析】【点评】(1)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的,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线,实际并不存在。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再到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确定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5.经线和纬线以及地轴都是存在地球仪上,在地球上并没有经线、纬线和地轴。但是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是真实存在的,在太空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6.在太空中,可以看到直观的看到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不是天圆地方,也不能见证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空间站是围绕地球转动的,月球是绕地球转动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7.(2021·锦州)下列关于地球大小和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B.地球的最大周长是2万千米
C.地球是个圆形 D.地球是个球体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A、地球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A叙述正确;
B、地球的最大周长是赤道,长约4万千米,B叙述错误;
C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CD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
8.(2021·襄阳)地球是人类共同家园,从太空观察,确认它是一个(  )
A.球体 B.圆形 C.椎体 D.柱体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从太空看,地球是一个球体,故答案为:A。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9.(2021·常州)地球平均半径大约是(  )
A.40000千米 B.6371千米 C.12742千米 D.6378千米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B正确;40000千米是赤道的周长,A错误;12742千米是地球的平均直径,C错误;6378千米是地球的赤道半径,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极半径是6357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021·临沂) 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结合实例一、实例二和图,完成下面小题。实例一: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表面。
10.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和着陆火星表面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分别接近图1中所示的(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天问一号探测器从发射到着陆火星表面期间,临沂市某中学正午旗杆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  )
A.短→长→短 B.长→短→长 C.长→短 D.短→长
12.实例二:2021年4月29日,我国自主研发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
从天和核心舱上观测地球,能看到的地理现象是(  )
A.地球是一个球体 B.地球上四季变化
C.地球上的五带分布 D.地球表面的经纬网
13.天和核心舱发射当日(4月29日),文昌的天气状况是(  )
A.多云转晴,西南风四级 B.阴转晴,东北风四级
C.多云转晴,最高气温22℃ D.多云转晴,东北风四级
【答案】10.B
11.C
12.A
13.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10.左图中,①位于夏至到秋分之间,②位于秋分到冬至之间,③位于冬至到春分之间,④位于春分到夏至之间,“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7月23日介于夏至到秋分之间,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①。“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表面”。5月15日介于春分到夏至之间,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表面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④。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1.天问一号探测器从发射到着陆火星表面期间,时间是2020年7月23日至2021年5月15日,期间2020年7月23日至2020年12月22日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临沂市某中学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正午旗杆影子变长;2020年12月22日至2021年5月15日,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临沂市某中学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正午旗杆影子变短;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2.从天和核心舱上观测地球,能看到地球是一个球体,A正确。2021年4月29日,我国自主研发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至今停留在太空时间比较短,且4月29日这一天内是看不到地球上四季变化,B错误。地球上的五带分布是依据回归线、极圈划分的,地球表面的经纬网是在地球仪或网络地球简图上显示的,实际的地球是看不到五带和经纬网的,CD错误。故答案为:A。
13.天和核心舱发射当日(4月29日),据右图天气可以看出,天气是由多云转晴;据风矢判断,风向是东北风,风力是四级;D正确。故答案为:D。
14.(2021·湘西)在中学生科普知识交流会上,小向这样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地球是个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C.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D.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因此地球是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A描述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由此推算出,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BCD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15.(2020·常州)假如做一件“无缝天衣”,可以将整个地球表面覆盖住,那么所需布料大约是(  )
A.4万平方千米 B.6371平方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 D.960万平方千米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因此,假如做一件“无缝天衣”,可以将整个地球表面覆盖住,那么所需布料大约是5.1亿平方千米。
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有多大,可以用三个数据来进行说明,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和地球赤道的周长4万千米。可据此解答此题。
16.(2020·齐齐哈尔)地球的表面积约为(  )
A.2.2万千米 B.4万千米
C.6371千米 D.5.1亿平方千米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极半径是6357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17.(2020·贵港)材料:2020年6月2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完成了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B.赤道周长4千米
C.极半径6378千米 D.地球是一个椭圆形
(2)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成功之日,我国正处什么季节(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1)A
(2)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1)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A正确;赤道周长4万千米,B错误;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C错误;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D错误。故答案为:A。(2)四个节气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四个节气,时间分别是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以此分析来解答此题。6月23日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的我国正处于夏季,昼长夜短。故答案为:B。
【点评】(1)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在日常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站得高看得远、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等。
(2)通常把接受太阳辐射最多,即最炎热的时段称为夏季,接受太阳辐射最少,即最寒冷的时段称为冬季,它们之间的过渡时段称为春季和秋季。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一般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南半球温带地区,则9~11月为春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夏季,3~5月为秋季,6~8月为冬季。
18.(2020·新疆)如图为手机微信的启动画面。这颗“蓝色弹珠”采用的是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太空船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这颗“蓝色弹珠”实际上是一个(  )
A.圆柱体 B.圆锥体
C.圆球 D.不规则的球体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蓝色弹珠”是拍到的地球的照片,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19.(2020·沈阳)下列有关地球形状和大小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一个圆形 B.地球平均半径4万千米
C.地球最大周长约6371千米 D.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A错误;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B错误;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C错误;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在日常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站得高看得远、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等。
20.(2020·陕西)下图为“地球仅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地球上的四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古人一开始就认为地球是球体 B.地球和地球仪都是规则的球体
C.在地球两极可看见真实的地轴 D.借助地球仪可演示地球的自转
(2)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位于北寒带 B.乙在地球最长的纬线上
C.丙位于低纬地区 D.丁在东西半球分界线上
(3)2020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来陕考察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大致位于33.8°N,108.9°E。甲乙丙丁四地与其最接近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D
(2)B
(3)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1)古人一开始就认为地球是天圆地方说,A错误。地球是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仪都是规则的球体,B错误。在地球两极不可能看见真实的地轴,地轴是假想轴,C错误。
借助地球仪可演示地球的自转,D正确。故答案为:D。(2)甲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的热带,A错误。乙在地球最长的纬线上赤道上,B正确。丙位于30°—60°之间属于中纬地区,C错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和160°E经线,丁位于东半球,D错误。故答案为:B。(3)国家主席习近平来陕考察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大致位于33.8°N,108.9°E。甲乙丙丁四地与其最接近的是丙地(110°E,33°N);甲点的经纬度为(15°N,20°W),乙点经纬度为(0°,30°E),丁点的经纬度为(90°E,30°S),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根据地球仪是地球按比例缩小的模型;北寒带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经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赤道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进行分析解答。
21.(2020·辽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是(  )
A.6378千米 B.4万千米 C.6371千米 D.8万千米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千米。
22.(2020·绥化)现在利用人造卫星精确地测量出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A.4万千米 B.6371千米 C.5.1亿千米 D.6357千米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的赤道长度是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极半径是6357千米。故答案为:B。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23.(2020·通辽)我们一起经历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感觉到每日太阳东升西落;见识过2018年月全食时月球表面出现的地球的影子;见证过不同季节正午阳光照射进房间内面积大小的变化与昼夜长短的变化。与这些现象的产生有关的是(  )
①地球的自转
②地球的公转
③地球的形状
④板块运动
⑤地球上的海陆分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的自转会产生太阳东升西落,地区的公转会产生四季更替,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以及昼夜长短,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因此月全食时月球表面出现地球的影子。故答案为:A。
【点评】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所以太阳同一时间里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
24.(2019·大庆)人们常说“天衣无缝”,假如真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大约是(  )
A.4万平方千米 B.6371平方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 D.960万平方千米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解:地球的半径分为赤道半径和极半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6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表面积不仅包括陆地还包括巨大的海洋,所以要给地球做一件外衣,所需的布料大约是5.1亿平方千米。
故答案为:C。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25.(2019·绥化)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  )
A.球体 B.圆形 C.椭圆形 D.天圆地方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解: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乘船出海时,港口的灯塔会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世界不同地区,看北极星的仰角不同;月食时,阴影始终是弧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人越往山上爬,看到的地平圈就越大(或站在大地上,无论向那个方向走,永远也走不到地平线)等。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地球卫星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确凿的证据。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26.(2019·龙东)首次实现人类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
A.哥伦布 B.加加林 C.麦哲伦 D.郑和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解:在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1521年3月,船队到达菲律宾,他们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 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故答案为:C
【点评】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成就,是葡萄牙航海探险家麦哲伦率领的探险船队于1519年9月20日出发,至1522年9月6日成功归来,历时1082天。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不仅开辟了新航线,同时证明了地球是圆的球体。
27.(2019·黑河)地球的形状是(  )
A.圆形 B.球体 C.正方形 D.椭圆形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解: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地球卫星照片“蓝色弹珠”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确凿的证据。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28.(2019·南平)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在文献中发现,每年某日的正午太阳光会恰好照亮阿斯旺一口深井(北回归线上)井底的水面,而不在井壁上留下一点影子,此时位于其北面的亚历山大城的一座方尖塔会在地面上投下影子(图1)。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埃拉托色尼通过文献资料推测地球的形状是(  )
A.圆形 B.球体 C.椭圆 D.方形
(2)出现图1现象这天,地球在图2中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图1中亚历山大城方尖塔影子朝向(  )
A.正东 B.正南 C.正西 D.正北
【答案】(1)B
(2)D
(3)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答案为:B。(2)阿斯旺井位于北回归线上,该地井水被照亮的时间应该是6月22日前后,该时间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地球公转运动处于图上的④位置。故答案为:D。(3)阿斯旺井位于北回归线上,该地井水被照亮的时间应该是6月22日前后,该时间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该地区北方方尖塔正午影子一年四季始终朝北。故答案为:D。
【点评】(1)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3)物体影子朝向与太阳光线照射方向相反。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时物体影子朝向北方,而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时物体影子朝向南方。(极昼极夜地点除外)
29.唐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蕴含的地理知识是(  )
①地球的自转 ②黄河是外流河 ③地球的形状 ④地球的公转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解析】【分析】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反映出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也说明了黄河是外流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说明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
故答案为:A
【点评】(1)考查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2)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产生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即东边时间总是早于西边。
30.(2019·广元)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大体经历了下列四个阶段,麦哲伦环球航行属于的阶段是(  )
A.直觉认知“天圆地方” B.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
C.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D.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解: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麦哲伦环球航行最先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属于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的阶段,最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依据是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图片;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因地球是一个球体,因此飞机飞行的路线都是弧线,而且是经过两点和球心的弧线。
31.(2019·广安)地球的形状是(  )
A.正球体 B.天圆地方
C.不规则的球体 D.圆形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解: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因地球是一个球体,因此飞机飞行的路线都是弧线,而且是经过两点和球心的弧线。
32.有关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圆地方 B.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8千米
C.地球是一个规则的球体 D.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解: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33.(2019·巴中)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流浪地球》讲述了未来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该片于2019年大年初一公映,累计上映90天,内地总票房为46.55亿元,位列中国影史票房排行榜第二名。
运用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地球,毛泽东曾写到“坐地日行八万里”(1里等于0.5千米),诗句中的“地”准确地说,是指(  )
A.本初子午线 B.南极点 C.赤道 D.南北回归线
(2)地球要实现“流浪”共分为五步。第一步被称为地球的刹车时代,也就是要在地球上建造一万座转向发动机,迫使地球停止围绕自身的转动,即(  )
A.自转-自转的中心是地轴 B.公转-公转的中心是太阳
C.自转-自转的中心是太阳 D.公转-公转的中心是地轴
【答案】(1)C
(2)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1)分析题干可知,“坐地日行”是指地球的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八万里”指路程约为8万里(也就是4万千米),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长约4万千米,要想“坐地日行八万里”也就是4万千米,只有在赤道地区才有可能实现。
(2)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地球自转的中心是地轴;地球的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地球公转的中心是太阳;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A;
【点评】(1)考查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因地球是一个球体,因此飞机飞行的路线都是弧线,而且是经过两点和球心的弧线。
(2)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产生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即东边时间总是早于西边。
34.(2019·咸阳)下列现象或事实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①极昼极夜现象 ②海陆变迁 ③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解:以上四个地理现象和事实中,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人造卫星照片能够清楚地看出地球的形状是球体;极昼极夜现象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导致的,海陆变迁与地球内部运动有关,与地球形状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认识过程从天圆地方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在的卫星地球,对地球认识过程不断深入。地球赤道周长最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因地球是一个球体,因此飞机飞行的路线都是弧线,而且是经过两点和球心的弧线。
35.(2018·滨州)地理活动课上,小辉制作了一个简易地球仪。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小辉制作的简易地球仪中,我们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沿赤道环地球一周需要走4万千米
C.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仪上有连接南北两极的经线
D.给地球做一件外衣最少需要5.1亿平方千米的布料
(2)在地球仪上,符合“东半球、低纬度、无阳光直射现象”条件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C
(2)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1)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设有长度、面积和方向、形状的变形,但是它不能反映地球的大小,故选择答案C。
(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根据图中四点的经纬度知道,甲、丁都位于东半球,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甲位于低纬度,在北回归线以北,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丁位于中纬度,故选择答案A。
故答案为:(1)C;(2)A;
【点评】(1)考查地球和地球仪的问题,学生一定要注意区分地球和地球仪的区别,例如经纬线只存在在地球仪上。
(2)考查按条件在经纬网上查找地理位置,这种题从简单的条件开始找,例如低纬度这种,先排除一些答案,减小题目难度。
36.(2018·赤峰)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个圆 B.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
C.地球周长4万千米 D.地球面积5.1亿千米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形状为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其最大周长为赤道4万千米,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故ACD描述正确;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B项描述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主要是几个特殊数据的考查,比较简单,学生记忆数字比文字更快。
37.(2018·湘西)2018年2月6号,英国民治调查公司对8215名美国成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在美国18岁至24岁的人中有近1/3的人相信地球是一个平面,那么地球的真实形状是(  )
A.平面
B.圆形
C.正球体
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精确测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既不是正圆形球体,也不是纺锤形球体。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地球的形状,注意地球和地球仪的区别,地球仪是正球体,地球是椭球体。
38.(2018·襄阳)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
B.魏格纳环球航行首次证实地球的形状
C.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D.地球的表面积大约为5.1亿平方千米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故A正确,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故B不正确;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C正确;地球的表面积大约为5.1亿平方千米,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39.(2018·绥化)经过精密仪器测量,地球的表面积约是(  )
A.4.1亿平方千米 B.5.1亿平方千米
C.6.1亿平方千米 D.8.1亿平方千米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的半径分为赤道半径和极半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6千米,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表面积不仅包括陆地还包括巨大的海洋。
故答案为:B。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40.(2018·龙东)假如你是一位裁剪师,要为地球制作一件外衣包裹全身,那么所需的面料是(  )
A.4万平方千米 B.6371平方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 D.6351平方千米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表面积约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是4万千米,故一位裁剪师,要为地球制作一件外衣包裹全身,那么所需的面料是5.1亿平方千米。
故答案为:C。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41.(2018·大庆)赤道的周长大约是(  )
A.4万千米 B.8万米 C.6371千米 D.1.8万千米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根据测量,地球是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其中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根据计算赤道周长大约是4万千米。
故答案为:A。
【点评】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