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1.1.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一、单选题
(2022·陕西) 地理课上,同学们通过《天宫TV》从中国空间站视角看到了地球自转的真实画面。小亮同学认识地球的热情高涨,他尝试自选材料制作地球仪并演示地球的自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小亮在乒乓球表面画出了经纬网,并用序号标出了四处位置(如下图),其中最接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1°N,100°E)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 小亮把乒乓球穿在铁丝上,经过反复调整,最终制作正确的地球仪是( )
A. B.
C. D.
3. 小亮用制作好的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正确的做法是( )
A.面对赤道从左往右拨动地球仪绕地轴转动
B.面对赤道从右往左拨动地球仪绕地轴转动
C.手持地球仪沿桌面逆时针绕光源转动
D.手持地球仪沿桌面顺时针绕光源转动
【答案】1.C
2.D
3.A
【知识点】地球仪;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
【解析】【点评】(1)判断一个地方的经纬度时首先要读图,纬度向上或向北增加即为北纬,纬度向下或向南增加即为南纬,而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两条经线即可判定0°经线和180°经线的位置,在图中将两条经线画出,即可轻松判断出东西经。
(2)地球仪是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作出的模型,它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情况,其中地轴并不是真实存在,而是由人们假想的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轨道呈66.5°的倾斜角。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1.由图可知,赤道以北是北纬,赤道以南是南纬,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因此可以判断,最接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1°N,100°E)的是③,排除ABD,故答案为:C。
2.地球仪的中心被地轴穿过,地轴和地平面有66.5°的夹角,地轴和地表的交点是南北两极,北部是北极点N,南部是南极点S,排除ABC,符合题意的是D。故答案为:D。
3.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旋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正确的做法是:面对赤道从左往右拨动地球仪绕着地轴转动,排除BCD,故答案为:A。
4.(2020·岳阳)某同学用乒乓球、铁丝、胶布等材料制作了一个简易地球仪。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乒乓球顶部,铁丝穿过的点,叫做( )
A.地心 B.地轴 C.北极 D.直射点
(2)在图中乒乓球上所画的平行圆圈中,最长的是( )
A.赤道 B.回归线
C.极圈 D.本初子午线
【答案】(1)C
(2)A
【知识点】地球仪;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1)解:铁丝代表地轴,地轴是地球的自转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北极,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南极,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故答案为:C。(2)解:在图中乒乓球上所画的平行圆圈中,最长的是赤道。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其长度约4万千米。故答案为:A。
【点评】(1)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将地球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并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地球自转围绕的旋转轴叫做地轴,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在地球仪上,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南极。
(2)在地球仪上垂直于地轴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但长度不等,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即0°纬线。它是划分南纬和北纬的分界线,是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
5.(2020·甘孜)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制作而成的地球模型。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学习地理时,借助地球仪可以( )
A.看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B.观察经线与纬线的分布
C.呈现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过程 D.精确测量各地的海拔
(2)按地球自转方向拨动图示地球仪,图中四地最早从我们视线中消失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甲地的纬度是( )
A.23.5°N B.23.5°S C.120°E D.120°W
(4)甲地位于乙地的( )
A.正北方 B.正东方 C.正西方 D.正南方
【答案】(1)B
(2)D
(3)A
(4)A
【知识点】地球仪;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1)地球仪是地球的缩小模型,通过地球仪能够观察经线和纬线的分布,但不能看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呈现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过程、精确测量各地的海拔,B对,ACD错。故答案为:B。(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按地球自转方向拨动图示地球仪,图中四地最早从我们视线中消失的是丁,丁的位置最偏东,最先消失,最后消失的是丙,丙位置最偏西,D对,ABC错。故答案为:D。(3)图中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上,纬度是23.5°N,南回归线的纬度是23.5°S,A对,BCD错。故答案为:A。(4)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同一经线上只有南北之分,图中甲地位于乙地的正北方向,A对,BCD错。故答案为:A。
【点评】(1) 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将地球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并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在地球仪上,表示海洋的颜色是蓝色,因为海水呈蔚蓝色。绿色表示平原,黄色和褐色表示高原。
(2)在地球仪上,地轴是地球自转所围绕的轴,其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北极点,其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南极点。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通过地心,地球始终不停地绕着这个假想的轴自西向东运转。
(3) 在地球仪上垂直于地轴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但长度不等,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即0°纬线,它是划分南纬和北纬的分界线,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重要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度数分别为南北纬23.5°),南北极圈(度数分别为南北纬66.5°)。
(4)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时,利用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辨别。同一经线上为正南或正北关系,同一纬线上为正东或正西关系。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个点,通常要先判断出二者的东西方向,再判断出南北方向,最后结合前两步的判断最终确定位置关系。
6.(2020·宜昌)如图为某学生利用铁丝和乒乓球制作地球仪模型的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铁丝弯成的角①的度数应为( )
A.22.5° B.23.5° C.45° D.66.5°
(2)关于乒乓球上画的线条②,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本初子午线 B.表示最长的纬线
C.是一条直线 D.指示南北方向
【答案】(1)D
(2)B
【知识点】地球仪;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解析】【分析】(1)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形象直观,能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在地球仪上,地轴与水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由此可判定,铁丝弯成的角①的度数应为66.5°。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读图可知,图中线条②为赤道(0°纬线),是最大的纬线圈,指示东西方向;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故答案为:B。
【点评】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这就是地球仪;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7.(2019·北京)在整理地理学习笔记时,我们可以借助实物地球仪( )
A.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B.看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C.精确测量出山地的海拔 D.直接读出地球的半径和表面积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仪
【解析】【分析】解: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法通过地球仪看到这个过程;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尺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无法精准测量山地的海拔,无法直接读岀地球的半径和表面积。
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为了研究地球,在地球仪上有经纬网,以及假想的地轴。
1 / 1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1.1.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一、单选题
(2022·陕西) 地理课上,同学们通过《天宫TV》从中国空间站视角看到了地球自转的真实画面。小亮同学认识地球的热情高涨,他尝试自选材料制作地球仪并演示地球的自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小亮在乒乓球表面画出了经纬网,并用序号标出了四处位置(如下图),其中最接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1°N,100°E)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 小亮把乒乓球穿在铁丝上,经过反复调整,最终制作正确的地球仪是( )
A. B.
C. D.
3. 小亮用制作好的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正确的做法是( )
A.面对赤道从左往右拨动地球仪绕地轴转动
B.面对赤道从右往左拨动地球仪绕地轴转动
C.手持地球仪沿桌面逆时针绕光源转动
D.手持地球仪沿桌面顺时针绕光源转动
4.(2020·岳阳)某同学用乒乓球、铁丝、胶布等材料制作了一个简易地球仪。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乒乓球顶部,铁丝穿过的点,叫做( )
A.地心 B.地轴 C.北极 D.直射点
(2)在图中乒乓球上所画的平行圆圈中,最长的是( )
A.赤道 B.回归线
C.极圈 D.本初子午线
5.(2020·甘孜)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制作而成的地球模型。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学习地理时,借助地球仪可以( )
A.看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B.观察经线与纬线的分布
C.呈现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过程 D.精确测量各地的海拔
(2)按地球自转方向拨动图示地球仪,图中四地最早从我们视线中消失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甲地的纬度是( )
A.23.5°N B.23.5°S C.120°E D.120°W
(4)甲地位于乙地的( )
A.正北方 B.正东方 C.正西方 D.正南方
6.(2020·宜昌)如图为某学生利用铁丝和乒乓球制作地球仪模型的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铁丝弯成的角①的度数应为( )
A.22.5° B.23.5° C.45° D.66.5°
(2)关于乒乓球上画的线条②,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本初子午线 B.表示最长的纬线
C.是一条直线 D.指示南北方向
7.(2019·北京)在整理地理学习笔记时,我们可以借助实物地球仪( )
A.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B.看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C.精确测量出山地的海拔 D.直接读出地球的半径和表面积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D
3.A
【知识点】地球仪;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
【解析】【点评】(1)判断一个地方的经纬度时首先要读图,纬度向上或向北增加即为北纬,纬度向下或向南增加即为南纬,而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两条经线即可判定0°经线和180°经线的位置,在图中将两条经线画出,即可轻松判断出东西经。
(2)地球仪是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作出的模型,它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情况,其中地轴并不是真实存在,而是由人们假想的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轨道呈66.5°的倾斜角。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1.由图可知,赤道以北是北纬,赤道以南是南纬,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因此可以判断,最接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1°N,100°E)的是③,排除ABD,故答案为:C。
2.地球仪的中心被地轴穿过,地轴和地平面有66.5°的夹角,地轴和地表的交点是南北两极,北部是北极点N,南部是南极点S,排除ABC,符合题意的是D。故答案为:D。
3.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旋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正确的做法是:面对赤道从左往右拨动地球仪绕着地轴转动,排除BCD,故答案为:A。
4.【答案】(1)C
(2)A
【知识点】地球仪;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1)解:铁丝代表地轴,地轴是地球的自转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北极,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南极,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故答案为:C。(2)解:在图中乒乓球上所画的平行圆圈中,最长的是赤道。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其长度约4万千米。故答案为:A。
【点评】(1)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将地球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并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地球自转围绕的旋转轴叫做地轴,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在地球仪上,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南极。
(2)在地球仪上垂直于地轴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但长度不等,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即0°纬线。它是划分南纬和北纬的分界线,是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
5.【答案】(1)B
(2)D
(3)A
(4)A
【知识点】地球仪;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1)地球仪是地球的缩小模型,通过地球仪能够观察经线和纬线的分布,但不能看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呈现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过程、精确测量各地的海拔,B对,ACD错。故答案为:B。(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按地球自转方向拨动图示地球仪,图中四地最早从我们视线中消失的是丁,丁的位置最偏东,最先消失,最后消失的是丙,丙位置最偏西,D对,ABC错。故答案为:D。(3)图中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上,纬度是23.5°N,南回归线的纬度是23.5°S,A对,BCD错。故答案为:A。(4)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同一经线上只有南北之分,图中甲地位于乙地的正北方向,A对,BCD错。故答案为:A。
【点评】(1) 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将地球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并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在地球仪上,表示海洋的颜色是蓝色,因为海水呈蔚蓝色。绿色表示平原,黄色和褐色表示高原。
(2)在地球仪上,地轴是地球自转所围绕的轴,其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北极点,其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南极点。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通过地心,地球始终不停地绕着这个假想的轴自西向东运转。
(3) 在地球仪上垂直于地轴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但长度不等,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即0°纬线,它是划分南纬和北纬的分界线,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重要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度数分别为南北纬23.5°),南北极圈(度数分别为南北纬66.5°)。
(4)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时,利用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辨别。同一经线上为正南或正北关系,同一纬线上为正东或正西关系。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个点,通常要先判断出二者的东西方向,再判断出南北方向,最后结合前两步的判断最终确定位置关系。
6.【答案】(1)D
(2)B
【知识点】地球仪;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解析】【分析】(1)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形象直观,能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在地球仪上,地轴与水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由此可判定,铁丝弯成的角①的度数应为66.5°。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读图可知,图中线条②为赤道(0°纬线),是最大的纬线圈,指示东西方向;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故答案为:B。
【点评】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这就是地球仪;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7.【答案】A
【知识点】地球仪
【解析】【分析】解: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法通过地球仪看到这个过程;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尺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无法精准测量山地的海拔,无法直接读岀地球的半径和表面积。
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为了研究地球,在地球仪上有经纬网,以及假想的地轴。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