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地球的形状是( )。
A.正圆球体 B.椭球体 C.立方体
2.在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是( )。
A.圆形—弧形—圆形 B.弧形—圆形—弧形 C.弧形—圆形
3.下列关于月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形状在变化 B.天气条件的不同产生了月相变化 C.月相是我们看到的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
4.下面( )不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A.屏 B.遮挡物 C.电源
5.阳光下一根16厘米的小木棒直立在地上,测得影长为8厘米,同一时间,测得国旗旗杆影子长6米。国旗旗杆实际高度约为( )米。
A.12 B.3 C.6
二.填空题(共5题,共16分)
1.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 ),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直到( ),朔月,亮面在左侧。(填“大”或“小”)
2.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 ),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是( )。
3.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 )。
4.像太阳、电灯等能发光的物体叫做( )。
5.( )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人们一开始就知道地球是球形的。( )
2.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相同物体,影子的长短可能不同。( )
3.地球是一个正球体。( )
4.月球上虽然没有生命,但是含有丰富的液态水。( )
5.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但是与陨石撞击没有关系。( )
四.连线题(共1题,共3分)
1.请将实验材料与模拟对象连一连。
大小不同的球 月球表面
托盘和细沙 不同大小的陨石
不同大小的坑 大小不一的环形山
五.简答题(共1题,共5分)
1.一天中,影子有什么变化规律呢?
六.综合题(共3题,共19分)
1.按时间顺序将下列关于人类认识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排序。
①人类进入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
②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
③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④月食时,地球投射到月球表面的影子是圆形。
按时间顺序排列:( )。
2.某小组为了研究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在平地上竖直插了一根竹竿,阳光下的竹竿在地面上投射出一道影子。他们及时记录下了影子的长度(125厘米),并且每隔30分钟去测量一次影子的长度。测量时,他们发现影子在12:00最短。下面是他们测量的竹竿影子长度变化的数据表。请仔细阅读,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小组是在一天中的9:30开始测量的,由上面的数据表我们能推测出,该小组是在( )结束测量的。
2.由上面的数据表可以推测,如果进行第10次测量,这时竹竿影子的长度大约为( )厘米。
3.由上面的数据表可知,从第1次测量到第6次测量这段时间里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的长度逐渐( )。
3.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填入下图。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C
4.C
5.A
二.填空题
1.大;小
2.加加林;阿姆斯特朗;杨利伟
3.模型
4.光源
5.日晷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连线题
1.如下:
五.简答题
1.答:早晨,日出东方,照在物体上,拉出了长长的影子,太阳渐渐升高,影子逐新变短;到了正午,影子最短,然后影子又渐渐变长,直到傍晚太阳落山,影子消失,影子的变化是一个由长变短再变长的过程。
六.综合题
1.③④②①
2.13:30;100(答案不唯一);变短
3.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