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下列与水钟计时的准确度完全无关的因素是( )。
A.水太多
B.容器太粗
C.周围声音嘈杂
2.不同的摆钟在一分钟内所摆动的次数( )。
A.相等
B.不相等
C.不确定
3.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形成的早期计时单位是( )。
A.天
B.月
C.年
D.光年
4.用一个饮料瓶制成一个滴漏,随着滴漏中水位的下降,水滴下落的速度( )。
A.始终不变
B.越来越快
C.越来越慢
5.如果一个时钟走时太快,我们可以( )来让它变慢。
A.缩短钟摆长
B.增加钟摆长
C.减轻摆锤重
二.填空题(共5题,共14分)
1.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 );摆绳越短,摆动越( )。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 )的。
2.同一个水钟,保证初始水位高度和孔径不变,流出相同水量所需的时间( )。
3.在滴漏实验中,随着水量的减少,水滴下的速度( )(填“变快”“不变”或“变慢”)。
4.在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的实验中,水流速度随着水位的降低会( )。
5.在古代,人们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称这种计时工具为“水钟”。根据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的装置是( )(填“泄水型”或“受水型”)水钟。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古代计时工具有很多,虽然不是很精确,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
2.我们能相信只做了一次的实验结果。( )
3.在制作60秒摆动60次的摆时,罗嫚做的摆60秒摆了93次,这时她需要把摆慢慢调得短一些。( )
4.运动会上,百米赛跑需要精确计时,才能知道是否打破了记录。( )
5.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 )
四.连线题(共1题,共8分)
1.将下列计时仪器与原理、准确性用线连接起来。
五.简答题(共1题,共4分)
1.请说出两种古代计时器并简述其计时原理。
六.综合题(共3题,共20分)
1.为了研究摆在相同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否相同,同学们设计了实验:测量摆摆动5次所需的时间。每组测了三次,数据如下表。
组别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 5.53秒 5.55秒 5.54秒
2 8.18秒 8.20秒 8.22秒
3 3.73秒 3.80秒 3.62秒
4 7.87秒 7.90秒 7.81秒
1.摆在摆动时的计数方法应该是一个来回算________次。
2.每组的三个数据都不一样,但都比较接近。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计时出错 B.数数出错 C.无法避免的误差
3.分析每组数据,我们认为摆的摆动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钟的研究
实践操作:在一个瓶子里装200毫升水,把瓶盖钻个小孔,让水从小孔处流出,测量每流出50毫升水所用的时间。
数据记录:
水流量 所需时间
推测时间(秒) 实际时间(秒)
第一个50毫升 / 15
第二个50毫升 15 16
第三个50毫升 15 18
1.数据分析:根据三次测得的数据,我发现( )。
解释运用:
2.如果再继续流完最后的50毫升,用时最有可能是( )。A.15秒 B.18秒 C.21秒
3.为了保证每一次流出50毫升的水用的时间相同,我们要尽量做到( )。
A.把孔扎大一点 B.给水染上颜色 C.保证瓶里的水位保持不变
4.运用这个原理制作的水钟叫做( )。
A.泄水型 B.受水型 C.沙漏
3.小龙在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一组实验,并记录如下表:
摆 摆绳长度 摆锤质量 15秒摆动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①号摆 10厘米 30克 20 20 20
②号摆 15厘米 30克 18 18 18
③号摆 30厘米 30克 12 12 12
1.小龙做的这组实验研究的是( )
A.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的关系
B.摆的快慢与摆绳质量的关系
C.摆绳长度与摆的质量的关系
2.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发现: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要制作1分钟摆动60次的摆,推测摆绳的长度应该在( )。
A.在10-15厘米之间 B.在15-30厘米之间 C.大于30厘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A
4.C
5.B
二.填空题
1.慢 ;快 ;相同
2.相同
3.变慢
4.变慢
5.泄水型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连线题
1.如图:
五.简答题
1.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来测定并划分时刻的一种计时工具。水钟是人类根据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这一特点制作的计时工具。
六.综合题
1.1.1
2.C
3.等时性
2.1.随着瓶子中的水越来越少,水流速度越来越慢
2.C
3.C
4.A
3.1.A
2.同一个摆,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系,摆绳越长,摆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摆动越快;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