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02 21:2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一、教学分析
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
本课是统编教材《世界历史》第一单元的第2课,上承古代埃及,下启古代印度,在地理位置上自西向东处于第二位,但就时间上却是最早的。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
·课标分析:本课课标为“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学生不仅要知道《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还要通过学习《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理解古巴比伦王国处于奴隶社会实行中央集权制以及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
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本课依次展现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三个子目,包含了文字、地图、实物图片、相关史事、问题思考、人物扫描。第一个子目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主要介绍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介绍苏美尔人的三项主要成就;第二个子目简要介绍古巴比伦王国统一及制度;第三个子目介绍了古巴比伦王国重要成就《汉谟拉比法典》及其主要内容,《法典》的颁布巩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统治,是古巴比伦王国的重要成就之一。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
在四大古文明中古代两河流域出现文明的时间是最早的,但是文明出现后内部战乱频繁,同时屡遭外族入侵,最终在公元前18世纪由古巴比伦王国完成了中下游地区的统一,进而颁布《汉谟拉比法典》巩固统治。
二、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 通过观察地图,联系所学,分析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产生的环境因素,理解由于历史环境不同,古代文明呈现多元发展的特点,同时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古代文明间虽联系甚少,但也有共性。
2. 时空观念:通过时间轴对比同一时期的中国,引导学生站在历史时期思考问题。通过地图,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3.历史解释: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解读,学生能够理解法典在古巴比伦王国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政治制度。
4.家国情怀:两河流域文明灿烂辉煌,但是终究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反观中国悠久历史并延续至今,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发展进程和文化成就。
2. 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特征和意义。
五、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根据地图直接导入
2. 正课讲授
环节一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坐标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比较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分析其时代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地图,联系所学,理解古代四大文明具有多元发展的特征。通过联系地理知识和前一课古代埃及学习到的内容及方法,阅读课本相关史事材料,思考大河对文明产生并取得成就的 影响。从而产生对大河流域文明的认同。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地图,理解大河流域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本课承前启后,在人类历史上成就斐然,影响深远,对比分析不仅能够落实时空素养,还能够建构单元内课与课间的联结,同时加强历史与地理学科融合。
教师活动:出示课本中《古代两河流域》地图,直观展示两河位置及两河流域范围。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地图,直观看到两河,理解两河流域文明发端的具体位置。
环节二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特点
教师活动:出示两河流域文明绘画的文化成就流程图。
学生活动:观察多彩图示和成就图片,加深理解和记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两河流域文明成就的介绍,感受两河流域代表苏美尔人的智慧,学习远古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生活来获得丰富的经验,通过记录观察和生活来推动社会发展。
环节三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
教师活动:出示时间轴,根据课本梳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提取信息,完成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历程的梳理。对比古代埃及,古代中国文明产生的时间,明确两河流域文明产生的非常早,文明程度很高。但是由于内部战乱频繁,外部入侵,导致文明衰落,最终湮灭。
设计意图:发展历程用时间轴加以展现,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片信息能够很好的助力学生记忆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2.汉谟拉比的统治
教师活动:1.教师根据课本内容进行讲述,并对汉谟拉比统一进程进行条理化概括;2.出示探究问题:完成统一后,汉谟拉比采取怎样的措施巩固统治?
学生活动:1.通过教师讲解学会将文本内容进行条理化概括,为制作思维导图打下基础;2.根据课本人物扫描,完成探究4的问题,注意规范答题,条理化,分方面作答。
设计意图:此处问题设置更多的是联系中国史,根据材料进行阐述,条理更加清晰,逻辑分明。问题导学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问题设计也能将学生已有知识与未知之间做到有机连结。同时,这部分更加注重同学们学以致用,方法引导。
3. 《汉谟拉比法典》
教师活动:1.通过图片、史料介绍《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的发现,收藏现状;2.对法典的结构和内容进行解析;3.通过法典的具体内容,分析反映的古巴比伦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状况;4.根据分析出示探究问题:思考对《汉谟拉比法典》的中肯评价。
学生活动:1.仔细观察图片,认真阅读史料,理解《汉谟拉比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乃至世界进程中的重要地位;2.通过解读《法典》的具体内容,知道古巴比伦社会生活的基本状况,理解这些具体条文表现的现象背后反映了哪些本质;3.通过前面的学习,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
设计意图:本部分采用图片观察法,问题引领法,材料分析法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意在让学生掌握《汉谟拉比法典》颁布的目的、实质、内容及《法典》的影响和对《法典》的评价。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核心价值观。
环节四 :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教师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图文并茂,梳理本课知识点的逻辑线索。
学生活动: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概括出本课的核心知识点,通过内在逻辑的分析掌握本课主题。
设计意图:1、整合整节课的知识框架,厘清逻辑、明晰主题。
通过思维导图,使学生学习过程思维可视化,明确学习发生时的学习方法,做到后续知识可以迁移转化,使用。
环节五 :牛刀小试
教师活动:给出两道真题进行学习检测
学生活动:暂停视频,认真思考作答。
设计意图:题目稍有难度,但是在授课中都有体现,一则检查学生听课效果,二则体现闭环思维,完整性。
环节六 :课后巩固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