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堂练习
选择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与下图中①处相关的史实是( )
A. 赤壁之战 B. 八王之乱
C. 淝水之战 D. 孝文帝改革
2. “淝河百丈水汤汤,千古南朝诧战场。”这场战争的风云早已散去,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却成为脍炙人口的典故。材料描述的战争( )
A. 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
B. 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
C. 使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的趋势
D. 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了基础
3. 建立北魏政权,并统一黄河流域的是哪个民族( )
A. 鲜卑族 B. 匈奴族 C. 羌族 D. 氐族
4. 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迁都到( )
A. 洛阳 B. 平城 C. 成都 D. 北京
5.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的( )
A. 说汉语 B. 穿汉服 C. 用汉姓 D. 迁都城
6.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表明北魏孝文帝主张( )
A. 改穿汉服 B. 使用汉语
C. 改用汉姓 D. 与汉人通婚
7. “鲜卑贵族、官员采用汉姓,改穿汉族服装,学习汉语,提倡同汉人通婚。”以上材料记叙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
A. 背景 B. 内容 C. 作用 D. 意义
8. 陈老师上课时使用了下列三幅图片,他正在上的这节课的主题最可能是( )
A. 民族交融 B. 中外交往 C. 国家统一 D. 经济发展
9. 东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统治局面相对稳定。奠定这一局面基础的是( )
A.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得胜
B. 八王之乱,导致西晋衰落
C. 祖逖北伐,收复黄河地区
D. 淝水之战,消除北方威胁
10. “风声鹤映”“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这些成语典故都与淝水之战有关。下列对淝水之战表述错误的是( )
A. 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
B. 东晋以少胜多取得胜利
C. 使北方再次实现了统一
D. 使前秦的统治土崩瓦解
1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和分裂交替。下列几次统一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曹操统一北方 ②西晋统一北方 ③北魏统一北方 ④前秦统一北方
A. ④①③② B. ③①②④
C. ①②④③ D. ①④③②
12.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由此可知,作者认为当时北魏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
A. 如何处理民族关系
B. 是否要迁都
C. 怎样加强王室的权威
D. 如何统一全国
13. 《魏书》记载:“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 )
A. 北魏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
B. 北魏孝文帝迁都没有遇到阻力
C. 北魏朝中改革派势力十分强大
D. 北魏孝文帝对迁都困难估计不足
14. 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材料反映了孝文帝在改革中( )
A. 严禁贪污 B. 颁布均田令
C. 迁都洛阳 D. 实行汉化政策
15. (2021·广东平远县期末)“(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魏孝文帝( )
A. 重视汉族文化 B. 注重学以致用
C. 锐意改革旧俗 D. 潜心文学创作
16. 以下材料的共同作用是( )
A. 巩固了边疆统治 B. 加强了中外交往
C. 促进了经济发展 D. 有利于民族交融
17.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孝文卓尔不群,迁都……衣冠号令,华夏同风”。材料所述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 促进全国经济快速发展
B. 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C. 加快了封建化的进程
D.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
二、非选择题
18. 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现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继秦汉统一之后的一次大分裂,而分裂中又有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
(1)上图空白方框内应填写的两个政权都曾经统一黄河流域。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2)请写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短暂统一全国的朝代。
(3)东晋后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请写出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材料二 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之一。
鲜卑姓 改为汉姓 鲜卑姓 改为汉姓
拓跋 元 步六孤 陆
(4)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
(5)据材料二可知,内迁的游牧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认为自己与汉族同祖同宗。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下图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
(6)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左传》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1)针对材料一中的“戎狄豺狼”现象,齐桓公打出了什么旗号以号令诸侯,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2)西汉初期,因国力较弱,对匈奴采取了什么政策?图一中的人物两次出使西域,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图二、图三所示两位皇帝对匈奴的政策有什么相同点?
(3)材料三中魏主认为“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此将都城迁移到哪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主为促进民族交融而采取了哪些措施。
(4)某市拟举办以“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综合以上内容,请你为该运动会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必须体现民族团结的内容)
答案
1-5CAAAA 6-10CBADC 11-15CAADA 16-17DC
18、(1)魏 前秦
(2)西晋
(3)建康
(4)减少民族之间的隔阂,促进民族交融。
(5)为了证明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有效统治。
(6)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19、(1)“尊王攘夷”。
(2)“和亲”政策。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军事打击(或派兵出击匈奴)。(意思相近即可)
(3)洛阳。推行汉化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任答两点即可)
(4)“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喜迎民族盛会,共圆中华梦想”。(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标语均可)